馮 欣
(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農村經濟經營服務站,青海 剛察 812300)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位于青海省東北部,以草地畜牧業(yè)為主業(yè),是青海省畜牧業(yè)大縣之一。剛察縣可利用草場面積108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88.96%;耕地面積7.6萬畝,其中人工飼草地1.62萬畝。開發(fā)利用好草場資源,提高人工飼草的利用率,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畜草矛盾,增強抗災保畜能力,而且可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草地畜牧業(yè)走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道路。
2.1全縣每年種植人工草地3萬畝,利用援建資金建成年加工3×104t的飼草料加工廠一處,有效保障了規(guī)模養(yǎng)殖基地的飼草料需求。
2.2受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因素影響,加之資源的過度開采和草地的過度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濕地逐步萎縮,草原沙化加劇,草畜矛盾更加突出。
2.3盡管近年來實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促進了草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改善明顯,但由于縣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特殊,生產能力低下,依靠現階段草地畜牧業(yè)科學技術手段,大幅度提高牧草單位面積的產出不太現實,只有通過先進的機械化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牧草的利用率。
2.4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水平普遍落后,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差,生產力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牧草生產力水平的提升。
剛察縣農機化事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社會化服務水平有了提高,整體實力不斷壯大,農機已成為支撐剛察縣農牧業(yè)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體現在:一是農機裝備持續(xù)增加。截止2021年底,剛察縣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4.7×105kw,擁有各類拖拉機0.53 萬臺,配套農具1.3 萬臺(套);農機田間作業(yè)水平穩(wěn)中有升。耕、播、收機械化作業(yè)水平分別達到95.9%、87.3%、88.9%,耕、播、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22%,居青海省前列。
3.1機械設備低端化。從牧草加工機械的保有量來看,低端的播種機、粉碎機、鍘草機等占據95%以上,而高端的牧草設備不足。
3.2作業(yè)缺乏標準化。近幾年,剛察縣大面積實施牧草種植技術,但由于不規(guī)范、不科學的種植方式,地表無處理人工撒播、耙耕后撒播甚至翻耕播種(該技術嚴禁在草場補播應用)等五花八門的種植方式層出不窮,播種質量差、產量少,效益低等現象。
3.3加工手段落后。剛察縣現階段草產業(yè)的開發(fā)由于缺少割草壓扁、攤、摟、打捆等先進機具,大多數仍然沿用了傳統(tǒng)的種植和收獲方式,燕麥草到喂養(yǎng)牛羊時的營養(yǎng)價值僅存30%~40%,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牧草全程機械化工藝:播前準備(耕整地)—播種—機械植?!敛菔斋@,通過對各環(huán)節(jié)機械對比,提出更新換代的先進農機具。
4.1播前整地
常規(guī)播前整地包括深翻、耙地(旋耕)、鎮(zhèn)壓等,一般播前整地在3道工序以上。
改進后播前整地采用深松聯合整地復式作業(yè),機具只進地一次就可完成土壤底部疏松并打破犁底層和淺表層旋耕處理種床土壤的整地作業(yè),達到深松≥25 cm,旋耕10~15 cm。
深松聯合整地機代替常規(guī)的犁、耙等耕整地機具。
4.2播種
4.2.1播種機具選擇
常規(guī)播種:多選用24行、36行大中型分層施肥條播機進行播種,該機具使用外槽輪播種方式,一是采用地輪傳動,下種、下肥不易控制;二是缺少單行鎮(zhèn)壓功能,保墑效果不佳,出苗率在80%左右;三是仿型功能差,漏播率的5%左右,播深不易控制。。
改進后的播種:采用驅動耙+精量播種機具,該機具:一是采用氣吸式播種,可實現精量播種;二是具備單行鎮(zhèn)壓功能,保墑效果佳,出苗率≥90%;三是采用驅動耙,種床處理效果好,漏播率≤2%,播深3~5 cm。
帶單行鎮(zhèn)壓的復式精量作業(yè)播種機代替外槽輪傳統(tǒng)播種機。
4.3機械植保
傳統(tǒng)植保:采用人工背扶式或拖拉機背扶式噴霧機,一是容易造成作業(yè)人員農藥中毒,藥物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二是牧草中后期發(fā)生病蟲草害,傳統(tǒng)的植保機具不能進地;三是作業(yè)效率低,人工植保每天只能作業(yè)10~20畝,中型拖拉機背扶式噴霧機也只能作業(yè)300畝。
改進后的植保:采用農用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yè),一是藥物利用率≥60%,同時減少畝噴藥量;二是不受牧草各生長階段影響,可進行植保作業(yè);三是作業(yè)效率高,一臺農用植保無人機可作業(yè)80畝以上,大幅度提高作業(yè)效率。
農用植保無人機代替?zhèn)鹘y(tǒng)的背扶式噴霧機。
4.4收獲
4.4.1收獲時間選擇
傳統(tǒng)收獲時間:多在十月份下霜后,以收干草為主,牧草品質差,營養(yǎng)成分低。
改進后的收獲時間:根據燕麥生長特性,以兼顧飼草品質與產量俱佳為原則,在牧草開花—乳熟期進行收獲較為適宜,該牧草品質好,營養(yǎng)成分高。
4.4.2收獲方式與機具選擇
傳統(tǒng)收獲:青貯用割草機(無壓扁功能)將牧草割倒,運至指定地點,通過側草揉絲機加工后,由人工裝入密封的塑料代中。干草加工:牧草割倒后,經過長時間涼曬,一是采用人工將牧草拉回自家場院進行堆放;二是有條件的進行圓捆和方捆進行打捆。
改進后收獲:青貯在燕麥開花—乳熟期,用割草機或青飼料收獲機將飼草收割并經過揉搓切碎后直接進行青貯或包貯加工。牽引式割草機收割割茬≤12 cm,懸掛式或自走式青飼料收獲機割茬≤15 cm,碎草長度2~10 cm,漏割總損失率≤2%,包膜時飼草含水率50%~60%、拉伸膜纏繞2~4層。
機具:選用與地塊大小相匹配的圓盤式割草機為主,往復式割草機為輔;選用能收獲青燕麥的自走式或牽引式的拋送式機型或自帶集草箱機型。
青干草生產工藝:割倒壓扁調制—攤曬—摟集—打捆。收割采用指桿式割草壓扁調制機、膠輥式割草壓扁機或自走式割草壓扁機;攤曬和摟集采用用彈齒式攤曬機和雙幅水平旋轉式或指盤式摟草機;打捆使用D型打結器小方草捆機或繩網互換、具有防阻塞的大圓捆機。
青貯中小型固定式打捆包膜一體機、大型打捆包膜一體機或青貯飼料收獲機代替人工青貯;青干草加工中指桿式割草壓扁調制機、膠輥式割草壓扁機或自走式割草壓扁機代替無壓扁功能的割草機,使用先進的攤曬、摟集機具加速牧草水分蒸發(fā),提高牧草品質,用D型打結器小方草捆機或大圓捆機將牧草打捆代替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