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芳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中學校 重慶 409600)
在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微課教學契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理念,符合高中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是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诖?,教師應當在深入分析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微課教學更具現代性與科技性。它以教師錄制的課堂教學視頻或課例為基礎,教師在信息平臺上發(fā)布相關視頻以及相匹配的課件由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學習[1]?,F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教師教學設計以及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和重要性,而微課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出發(fā),在契合學生此階段學習特點的同時為學生帶來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調整因數學知識學習過于冗長、復雜的畏難情緒,令學生從被動學習數學知識轉變?yōu)橹鲃訉W習、熱愛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作為一種輔助性教育方式以及教學資源,具有如下特點及優(yōu)勢。
微課教學的便捷性主要體現在,其打破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課堂教育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局限,學生能夠在課后完成數學知識的預習、復習。高中數學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布置大量、重復的習題來分析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雖然,此類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點,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過于淺顯、片面,無法在生活以及學習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但也不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長此以往,學生會出現數學學習興趣下降、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與之相反,微課教學并不要求學生大量、反復做題,而是通過視頻、課件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全面地理解相關知識內容,學生能夠在平臺上下載教師的課件及視頻并在課后反復觀看、學習。通過微課教學,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在微課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設計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其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更易為學生接受。
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資源及教育方式,微課教學能夠輔助教師構建更加輕松、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氛圍,營造數學教學情景。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此外,由于高中數學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平臺為學生營造更具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例如,在函數知識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平臺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生活任務,如“燒水泡茶時,水溫與加熱時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將燒水過程中各時刻的溫度制作成表格作為后續(xù)課堂學習的素材。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
針對性主要是指微課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同,它的任務、知識點更具有針對性,更加集中。在微課教學中,教師往往針對某一教學重點或難點展開視頻錄制以及課件設計、教學設計,因此,學生能夠在10-15分鐘的微課視頻中更加集中、更具針對性地學習數學知識,教學效果更好。由于受到教學資源、教育理念等條件的限制,我國高中以班級教學為主,而不同學生對同一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不同,教師采取同一鐘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很容易出現學習能力好的學生覺得內容不夠、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無法跟進教師教學進度等問題[2]。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這一教學方式將教學重難點制作成不同課程,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的情況下載視頻來學習,這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更具針對性。
微課視頻以電子產品為依托,契合了當下學生的興趣,令知識學習更具趣味性。例如,在“‘楊輝三角’與二項式系數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與小組合作教學相結合,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并根據教師的教學內容和視頻、課件內容開展學習,令知識的學習更具探究性和趣味性,使學生能夠轉變原本對數學知識學習枯燥、單一的印象。此外,由于課堂教學具有時間限制,教師無法在課堂上講解所有知識內容,而微課教學彌補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教師可以將數學的趣味知識、拓展學習內容等布置在微課平臺上供學生自主下載、學習,拓展了學生的數學視野,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yǎng)及數學思維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微課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融合的一種更具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微課教學方式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
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作為教學方式的一部分融入教學設計當中。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微課平臺上傳引入數學知識的小視頻或課件,令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有基本了解[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的重難點教學內容進行視頻錄制并將其與課件一起上傳至微課平臺。在教學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情況布置一定的復習任務,并利用微課平臺為學生的復習任務提供必要教學資源。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微課教學方式融入教學設計中。首先,教師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有關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識內容,對學生而言,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什么,可以將哪些知識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中可以嵌入哪些微課內容等。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將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制作為微課上傳,布置學生自己制作初中學習過的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表格,與教師制作的進行比較,鞏固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并布置思考問題,如何求解布置的不等式的范圍并畫出相關圖像。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一元二次不等式與二次函數的關系”“二次函數圖像”“不等式解集”出發(fā)展開講解,并在課堂上將教學重點進行錄制,上傳至微課平臺。為了令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學習效果更好,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小視頻,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視頻進行學習。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具有啟發(fā)性、思考性的教學問題,并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進行小組復習,如教師可以在微課平臺上布置“不同情況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由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并進行總結。
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內容復雜、學習難度較高,部分學生在學習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會出現理解困難、數學知識無法轉化吸收等問題。此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更加具體的教學視頻或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抽象的教學內容,降低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和轉化難度。
例如,在“變量間的相關關系”教學中,學生初次接觸線性回歸等數學概念時難免無法真正理解概念的含義以及其應用。此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數學知識相融合,幫助學生理解線性回歸模型及其應用。線性回歸方程用于表達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中尋找與其相關聯的生活知識,如城市空氣污染情況與城市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學生身高與體重之間的關系等作為趣味知識上傳微課平臺,布置學生自主觀看。在課后,教師將課堂教學時線性回歸方程的具體計算過程錄制下來上傳平臺,課堂上學生未完全掌握,課后可以反復觀看掌握計算過程,并自主分析思考題的線性回歸方程及線性相關性檢驗,完成對相關知識的鞏固。
除此之外,微課平臺的趣味性也能夠令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融入到自身知識網絡中,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力以及轉化能力。針對數學重難點,數學教師可以在充分分析學生學習情況、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專題教學。例如,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教學內容,其中包括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等不同函數模型。在高三復習時,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教師不會像新課講解時重新講一遍,此時教師可以先在微課教學平臺上傳各種函數模型的相關微課,布置學生自己觀看視頻,復習鞏固基礎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比較不同函數模型的特點,并由學生根據教學視頻、課件進行總結,重點分析不同函數的意義以及函數之間的差異。在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再進行補充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班級內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進度。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當在微課平臺上適當布置更具創(chuàng)新性、思考性的教學問題;對于學習能力差、理解能力差的學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再次、反復觀看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利用微課教學方式,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視頻、課件為學生營造更具生活化、更具趣味性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以更加輕松的方式理解數學知識,提高自身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平臺幫助學生反復學習、鞏固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微課教學能夠以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有基本的了解,避免了教師在課堂做大量不必要的重復教學,令教師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重難點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平臺已有的教學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后復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上傳數學的趣味知識、經典例題以及討論內容等,為學生的課后復習提供內容更加豐富、角度更加多元、更具趣味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的視頻教學內容。
例如,在“任意角和弧度制”章節(jié)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微課平臺上傳初高中有關“角”的教學視頻,并從體操運動員動作的角度、不同三角形的角度等視頻和課件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不同“角”特征,為后續(xù)三角函數的學習打好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案例進行講解和視頻錄制,如計算扇子的面積等,引導學生思考弧度制與扇形面積計算之間的聯系。此外,教師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根據微課的課前預習內容展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提問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數學討論氛圍,并由小組推選代表向同學們分享小組通過觀察后總結的內容。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后復習也能夠利用微課平臺進行,教師可以將課后復習任務布置在微課平臺上,讓學生自主復習。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微課教學方式與其他多媒體設備相融合,如白板教學、PPT課件教學等。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平臺展示扇形面積是如何計算、扇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并在白板上抓取不同的扇形,令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觀察扇形面積與弧度制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更具趣味性、內容更加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復雜性令教師無法在課堂中過多展開數學教學活動。而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和落實,教師也不應過多占據學生的課余時間。在此背景下,本文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平臺為學生打造數學教學活動。例如,在“多面體歐拉公式的發(fā)現”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展開數學探索,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歐拉公式涉及多面體的頂點數、面數和棱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后利用微課引導學生了解數學家歐拉,介紹歐拉的生平經歷,并從“多面體的頂點、面、棱之間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索。此外,由于歐拉公式的適用有一定前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向學生介紹簡單多面體的相關概念,鼓勵學生利用微課教學視頻以及數學所學分析歐拉公式是否成立以及歐拉公式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由于不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領悟能力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的思考方向:如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簡單多面體的概念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歐拉公式;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普及歐拉公式、簡單多面體的定義,再引導學生去證明歐拉公式是否成立。
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以及數學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出現了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下降等問題。對此,本文從微課教學方式出發(fā),深入分析微課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并從課堂內容、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積極性等角度對微課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