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北門里中心小學 張冬梅
語文包含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體現(xiàn)了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在應試教育影響下,語文只是應付考試的工具,教師和學生都沒從根本上重視語文。教師只注重學生能掌握更多的生字詞,背誦文章,找閱讀理解文章的各種技巧,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語文是活的,不能僅僅圍繞課本,圍繞考試,語文素養(yǎng)不是短期內(nèi)能提高的,需要靠長期閱讀量的積累,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認知能力都在快速發(fā)展,教師要抓住這一重要時期,進行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閱讀是人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閱讀可以發(fā)展邏輯思維、想象力、記憶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還能引發(fā)人們深深的思考。閱讀能讓人們注意力集中,更有條理性。閱讀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充實大腦,積累知識,使人更聰慧,富有創(chuàng)造力。閱讀還使人對生命、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讓人熱愛生命,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寬容和包容,消除偏見,開闊視野。閱讀是對文化的守護,不論什么形式的閱讀,閱讀的本質(zhì)始終如一,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語文課本中的很多課文都要求學生去閱讀,然而很多學生會忽視它,因為閱讀不能直接帶給學生成績的提高。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新事物有新鮮感和好奇心,向往外面的世界,教師如能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讓學生進行大量有效的閱讀,就如同給學生的理想插上翅膀,讓學生能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閱讀的成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潛移默化的過程。毛主席說過:“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泵飨囊簧荚谧x書,他博覽群書,從古至今,從《資治通鑒》到各種野史,從馬列主義到國外著作,都是他閱讀的范圍,無論走到哪里,他總是書不離手。毛主席愛讀書,但不讀死書,他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融匯自己的想法。讀書使毛主席成為詩人、思想家、書法家、軍事家,最終成為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偉大領袖。
偉人愛讀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平凡的人愛讀書,也一樣會擁有非凡的力量,成為不平凡的人。筆者有一位忘年交的朋友,他是一名老教師,早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回到了家鄉(xiāng),他的家鄉(xiāng)是魯西南一個偏僻的小縣城,他沒有因為環(huán)境艱苦、圈子窄小、才華得不到施展而消沉。他熱愛教育事業(yè),在三尺講臺默默耕耘,在語文教育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他酷愛讀書,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朋友相聚時,他語言詼諧幽默,博古論今,侃侃而談,大家都喜歡和他交談,都喜歡聽他講古論今;他博聞強識,表達能力很強,寫作功底深厚,筆耕不輟,發(fā)表了大量詩作和教育論著。書籍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讀書使人受益終身。
閱讀有多種方法,可是默讀,不發(fā)出聲音,也可大聲朗讀。默讀能一目十行快速閱讀,也能反復看,細細品讀。大聲地朗讀,有聲有色,聲情并茂,能讓學生感受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還能找到語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朗讀中通過聲音和語調(diào)的變換,在抑揚頓挫中與作者對話,感受作者的心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朗讀指導,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男生女生賽讀,分角色讀,男女生配合讀等,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在各種朗讀中加深印象,體會作者的語言,領會寫作手法。通過教師朗讀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小學生的學習,更應該突出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朗朗的讀書聲應該成為語文課堂最優(yōu)美的聲音。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品讀重點語句,體會文字間蘊含的情感。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讓學生細讀這一段:“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蓖ㄟ^細細品讀體會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事物十分細致的觀察,這段話運用了“觸、變、巴、拉、貼”一系列的動詞,通過爬山虎的腳在墻上的變化過程,準確而具體生動地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
在讀《山中訪友》時,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詠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這段話把山中的景物都擬人化了,作者把它們都當作了老朋友,在愉快地和它們打招呼,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在朗讀時,讓學生帶著活潑愉悅的語調(diào)去讀,體會這美好的山中景色。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細讀和品讀,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在學習文章的同時感情也得到升華,學習的主動性也調(diào)動起來,語文的教學目標也容易實現(xiàn)。
閱讀不是淺嘗輒止,不是搖頭晃腦的背書,要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去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和點撥,讓學生用心去領悟,去體會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刻情感。如在學習《草原》時,在初步分析了課文后,學生都被草原的美景深深陶醉,筆者問道,草原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是不是僅僅看到美景了,他還贊美了什么?由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發(fā)現(xiàn)作者還對草原人民的熱情深深贊揚,最后還用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表達了民族團結的深情厚誼。讓學生在領略了草原的美景之后,還領悟到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
在學習《楊氏之子》時,有這么一段: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學生不理解這段對話中隱藏的意思,沒有看出楊氏之子聰慧在哪里。教師就應給予適時點撥,這是用了諧音的方法,楊梅對應楊氏之子的姓,孔雀對應了客人孔君平的姓,客人逗弄楊氏之子,而楊氏之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失禮貌,還有力地還擊了客人。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語的博大精深,一字多意,巧用諧音能增加交流的內(nèi)涵,賦予語言趣味性,起到意想不到的交際效果。
課堂閱讀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還要讓學生把這些方法也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古今中外的書籍浩如煙海,這既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也是學生從中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巨大寶藏。
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推薦適合學生年齡段和認知水平的優(yōu)秀閱讀材料,既有中外文學名著,如《昆蟲記》《西游記》《水滸傳》等,國學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論語》等,也有豐富的兒童文學讀物,如《安徒生童話》《童話大王》,優(yōu)秀的報紙期刊等。為了更好地利用閱讀資源,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換閱讀,在教室設置讀書角,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拿來,這樣圖書就會豐富很多,課下大家一起閱讀交流,談一談心得體會,都看完的書可物歸原主。這種方式對家境貧困的孩子來說既保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收獲了知識,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寒暑假的時間長,更是閱讀的好時機,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制定明確的閱讀任務,摘抄美文佳句,寫讀后感等,有目標才能更深入的閱讀。廣泛而深入的課外閱讀能讓學生開闊眼界,積累豐富知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開卷有益。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它不是硬性的任務,而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應享受閱讀的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學習,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找到適合學生的有效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里學習,收獲知識,收獲人生體驗,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