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成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和平小學 甘肅定西 748400)
小學階段是學生受教育的開始階段,因此對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不僅是扎實基礎知識的時期,更是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時期。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我國亟須大量的高素質人才,而我國高素質人才的標準,不僅僅考驗的是學生的學習技能,還包含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革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良好的價值觀。簡言之,高素質人才要具備卓越的技能、拔尖的學習技能、高尚的思想道德、熱愛自己的國家的高精神品質。在新的課改下,我國教育的發(fā)展目標,要求學生完備民族情感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這也是新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谛W生身心體智還發(fā)育不夠成熟,因此他們沒有很好的思辨能力,思維跳脫、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雖然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成長速度很快,但畢竟社會閱歷淺,學習渠道比較少,因此,愛國主義情懷意識也比較淡薄。因此,將小學語文閱讀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一方面應借助語文的主場優(yōu)點,一方面借助文字的滲入優(yōu)點,經過教師及文字的指引,使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更進一步地呈現自身的民族認知,創(chuàng)造一種豐富、良好的學習氣氛,進而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學時期是學生性格、價值觀、習性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由于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將語文學科與愛國教育高效融合,可實現學生思行善政的目的。擢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學生鑄有正確的愛國認知,是擢升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渠道。不言而喻,隨著社會信息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及社會環(huán)境對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深。網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信息,盡管小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日??山柚螒虻然顒俞尫艍毫?。但是現在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不利于學生身心成長的信息,倘若對于這些有害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把控,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不良的影響,進而致使他們的愛國情懷認知淺薄與此同時,這些有害信息也會對學生的夢想構筑帶來不利的影響。學校是培育學生的主要陣地,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培育技能,更是加強思想道德、愛國情懷及良好生活習性的培育。在日常的語文教育中,將語文閱讀與愛國主義教育高效融合,可使學生更深刻地明晰我國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歷史和先輩們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高貴品質,意識到偉大共產黨在實現我國人民大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對中國人帶來的影響。教師要深入發(fā)掘愛國情懷,引發(fā)學生的愛國信仰,幫助學生建立起憂國恤民、大公無私、自我提升、超越自我的優(yōu)良精神,使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思忖,在思忖中持續(xù)擢升自我意識,努力成為一個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人,勿忘歷史,具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因此,在小學教育中,將語文閱讀與愛國主義高效融合,是擢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途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必須遺棄以往有些腐朽落后的教育觀念,革新教育認知與方式。語文這門課程具備很高的靈敏性、公正性,充分想到學生的貫通與表述技能,才可通過閱讀擢升學生運用人知識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具體的教育進程中,語文一直是滲入德育最為重要的陣地。語文內容具備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人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語文教育中,務必會展現出長久性等特征。但就當前的真實情況觀察,教育工作實施中存在的局限性漏洞,最顯著的地方就是教育中教師一味追求理念方面的知識,不能把控好教育最主要的要領,加之小學生處在身體發(fā)育的時期,對于很多愛國主義內容都不是很理解,這也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只是走過場,形式,因此,成效不是很樂觀。此外,閱讀教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互相融合,從而忽視了有關教育方式和對學生能力的培育,所以教育效果不是很顯著。
小學語文教程的編制中,有很多關于抒寫和贊賞我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比如,《觀潮》《亞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等,文本中描寫的日出日落、山湖景觀等,都傾盡了筆者的真實情愫,因此不是純純的景色描繪,而融入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有了一定的思想靈魂。文本中作者借助美麗的語言描繪美麗的風景,使學生讀完之后,不由得產生對祖國美麗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比如,《亞魯藏布大峽谷》是著名作家楊逸疇老先生寫的,文本從大峽谷壯觀的雪山風景、茂密的林海以及豐富多彩的生物等這些層面來描繪亞魯藏布大峽谷的風景奇觀。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借助現代自媒體播放亞魯藏布大峽谷的風景奇觀,當學生看到眼前一幕幕雄偉神奇的壯麗景觀,心靈被美化,自然而然就會發(fā)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由此潛移默化中產生出對祖國的熱愛情愫。
又比如《觀潮》一課,作者通過自己親身所見、所聞,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麗場面,學生通過閱讀,大腦中浮現一幅幅雄偉壯觀的畫面,誰不會激發(fā)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呢?
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作者動了真感情,才會油然生出寫作的沖動。換言之,任何一篇文章,都體現和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授一篇課文時,如果能將課文中所蘊藏的情感充分發(fā)掘出來,則學生也會被課文所蘊藏的感情牽動,進而被感染、被帶入,由此和作者產生共情后,學生情不自禁地也會產生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比如,《美麗的北海公園》一文中,作者通過描寫北海公園中的山湖景色以及成群的各式各樣的古式建筑,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贊美,以及對我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作者通過運用美麗的語言,使學生朗讀后,眼前也會浮現出各種各樣壯觀的場面,由景帶情,由情感動人,讓學生不由得也產生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深研閱讀教材,擢升學生的愛國熱情案例是實現教育活動的關鍵媒介,語文學科與愛國主義教育有很密切的聯系,深研教材中的文明與自然資源,可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我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除有很強的地域風情、優(yōu)良的民族特質、大宗的非物質文化遺跡及中國優(yōu)良的文化以外,還具備悠久的歷史。我國的人文一直持續(xù)到現今,從沒有間隔過,中華民族從開天辟地到如今出現了大量優(yōu)秀杰出的人物,他們?yōu)樯鐣髁x建設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可指引學生通過講述他們所熟悉的英雄事跡,讓學生體味他們身上的愛國精神,且順勢而為地讓學生研討與思忖愛國主義的內涵及愛國途徑,擢升學生的愛國情懷。
1.從身邊出發(fā),了解祖國的美麗,獲得作文的主題
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我們應教導學生細致地洞察周邊的生活,由此,在生活實踐中強化愛國主義情愫,日??蓪蹏髁x教育滲入作文中。首先,應以自己的家鄉(xiāng)作為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透過愛自己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即是愛祖國的一種縮影。這是學生第一次認識祖國以及世界的一個小小的角落。而這也是我們能切切實實看得見和摸得著的。日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去田野登高爬山。經過教師帶領學生到家鄉(xiāng)的旅游景點,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家鄉(xiāng)的美,通過讓學生了解到東南西北,讓學生看到了家鄉(xiāng)的整個全貌,切身體會到了“家鄉(xiāng)的美”。然后教師讓學生以此次的旅游作為題材寫一篇作文。
2.通過實踐,加強學生愛國意識,提升民族自豪感
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適當地言語強化訓練,通過實踐學生的愛國意識也會更加明確。學生在閱讀到相關愛國主義的作文題材時,倘若他們有自己強烈的看法,則讓他們大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愛國情愫會更加濃郁。此類主題的作文,需要學生自如地運用抒情、描繪等不同的寫作手法,使學生通過記敘與描寫有關景物的“美”,來體現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因此,在方式技巧上,教師應在層次、方位、敘寫事物等層面對學生重點加以指導。合理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技巧,使學生能將心里所想的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如此,不單單可以加強學生的內心感受,且學生會從創(chuàng)作的愉悅中,體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美,由此,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愛引發(fā)興趣。另外,教師在帶領學生上作文課時,可將獲取的寫作素材與引導學生激發(fā)對祖國的熱愛這種心理高效融合在一起,在教育學生習作的同時,也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持續(xù)作用下,將愛國主義教育滲入教育已經成趨勢。對此,教師應當側重擢升對愛國教育的認知水準,以語文閱讀教育為依附,實現課程教育一體化建設。首先,需要從宏觀角度研究與分析該項教育的實質內容以及所能產生的積極意義,滲入的渠道、融入的技巧,目前閱讀教育的現狀如何,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處在哪一階段。依據這些內容,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由此更好地落實語文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體化。其次,要在實踐上加深語文閱讀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融合,如利用調研合理地把握學生當下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對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認知,融合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制訂出更有成效的教育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兌現語文閱讀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完美結合。
在日常的語文閱讀教育中,品鑒故事,可卓有成效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文中,當時任職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很小的時候就萌生將來為我國的革命事業(yè)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理想,表達了周恩來總理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情愫,也體現了他對人民和國家的熱愛之情。《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這一篇課文,主要寫邱少云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斗中,為了朝鮮人民的和平,他在熊熊戰(zhàn)火中,不懼犧牲的場面,體現了邱少云為了人民不怕犧牲的高尚革命精神?!独茄郎轿鍓咽俊愤@一課文中,主要寫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故事,一個連中的五位英雄為了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及部隊的安全而不懼生死、英勇獻身的精神。體現了五位先烈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及舍生取義、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在日常小學語文教育閱讀中,融入故事情節(jié),不單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還可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慢慢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總而言之,新的課改下,我國大力提倡將語文教育與愛國主義相融合,可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民族自豪感、榮譽感,進而為學生建立良好的三觀。愛國情懷是我國民族崇高的優(yōu)秀品德,是推進中國社會向前進步的強大能量,是我國各民族的精神力量支撐,亦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路的關鍵組成支流,同時也是我國新時代背景下對年輕人的最基本標準。但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人只注重經濟建設,卻忽視了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的培育。假如小學生沒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生活中沒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那么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根基不會穩(wěn)固。所以,將語文教育與愛國主義情懷相融合,已刻不容緩。教師應從學生長久成長的維度起航,打破以往落后的教育方式,革新教育模式和方法,與時偕行地采用先進的教育思維,持續(xù)地探索閱讀教育的革新路徑,根據新課改下的要求,將語文閱讀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良的愛國教育氣氛,全方位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