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斌
(昆山市正儀中學,江蘇 昆山)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貫徹落實與發(fā)展變化,初中數學教學理念也在不斷發(fā)展。課堂模式從教師的“機械教學”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課堂。教師的角色也從課堂的講解者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構建者。
由此可見,新時代的數學教學應該落實“教學相長”的理念,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初中是小學和高中的銜接階段,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學生需要在初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這對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十分重要。數學是一門講求思維邏輯的學科,它的知識呈現螺旋上升的態(tài)勢。許多前置知識點都會在之后的學習中得到深化探究。因此,學生初中數學學習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中甚至未來的數學學習。當下的初中課堂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課堂教學過于死板、枯燥,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數學教學過于注重理念,忽視了相應環(huán)節(jié)的探究。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乘著新課改的東風,我們的數學課堂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當學生掌握了課堂的主動權后,學習過程也會隨之變得活潑且有趣。師生之間相互促進,開展交流,共同在富有活力的數學課堂上得到發(fā)展。
“小組合作”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碰到難題往往會出現畏難心理,想要退縮。而當學生進入小組之后,伙伴之間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學生之間互相督促,學生也會由此產生探索的欲望。同時,將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小組自學后的成果展示交流。在提升課堂活躍度的同時,也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的滿足感、獲得感,從而構建高效課堂。教師與學生的身份發(fā)生了微妙的轉變,達到互補的狀態(tài)。學生之間也能夠有效互動和交流。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教學中,我們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到“兩邊成比例夾角相等的兩三角形相似”這一知識點時,先由學生進行討論,思考如果將定理中將“夾角”換成“角”之后這一定理是否成立。學生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模式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相似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養(yǎng)成了對定理多角度思考的好習慣。通過合作交流的模式,學生能夠在交流中達到思維碰撞的目的。在合作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交往和集體學習的能力。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需要善與團隊合作的人才。我們只有在義務教育階段有意識地培養(yǎng)合作意識,才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成為綜合性人才。
中學生的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同時也存在對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的問題。通過質疑能夠很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的提問是“風向標”,學生可以隨著這個方向開展自主探究。一番探究與學習之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自然能夠更上一層樓。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拋出問題,不盲從課本和權威,讓學生質疑提問,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進行思維的表達和語句的組織,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理清思路,梳理邏輯。
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施以愛與耐心,及時根據學生的表現予以正向反饋。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常常認為提問是一種弱者的行為。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一個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可能會引發(fā)連鎖反應,導致學生的學習出現更多問題。教師需要擺出平和、近人的姿態(tài),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交流是表達思想的過程,也是反思自己想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種思維進行碰撞,將數學邏輯的思考過程根植于心,讓數學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花。如果學生在思考的時候走入了思維的歧途,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夠知道學生的思維錯在哪里,及時糾正和改變,從而為未來的“螺旋式”學習埋下伏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數學的奧義,讓數學的內核深入人心。
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數學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提升,而是依賴于日積月累和無數一線教研工作者的不斷探索,新的課程體系教學內涵才被不斷豐富和完善。只有師生不斷配合,才能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能夠深入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使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合作與交流中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