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雄
(湖北省天門市佛子山中學,湖北 天門)
教師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在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中,建設一支具備政治業(yè)務素養(yǎng)、結構合理、穩(wěn)定發(fā)揮的教師隊伍是一個重要的任務。教師是由知識分子組成的群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道德建設重要的實踐人員,是促進教育全面發(fā)展的主力軍,發(fā)揮著傳承人類文明、啟蒙科學知識、傳播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的作用。廣大人民教師積極承擔著教書育人、增強國民素質、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農村初中師德的建設中,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師德的農村初中教師隊伍,是推動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在新時代,農村初中教師師德的建設能促進教育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在社會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下,國家的未來是由教育決定的,而師德的建設正是教育中極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作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需要以身作則,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針對新時代農村初中教師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學校應從農村初中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武裝教師,制定提升農村初中教師師德的建設路徑,希望能為教師師德的建設提供一些參考。
教師向來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在工作中要積極承擔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尤其是對農村中小學教師而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著示范性和先進性,關系到農村未來的發(fā)展。但由于受歷史條件和教育內部本身的影響,學校的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管理存在松懈的現象,再加上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一些教師沒有遵守嚴格的要求,致使新時代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存在不和諧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道德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內在道德意識逐漸轉變?yōu)橥庠诘牡赖滦袨?,是作為教師構建良好道德品質的內在驅動力。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教師的師德是息息相關的,同時也是增強師德修養(yǎng)的關鍵。何為師德?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闡述。首先,師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遵守的相關行為準則以及職業(yè)道德,同時也是指教師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其次,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需要做到以身作則,要能通過自身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行為。但是部分農村中學的教師在教學中受到社會多元化理念的影響,在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方面被社會不良風氣所感染,世界觀和人生觀發(fā)生變化,從而產生了較強的功利意識,在工作中通過金錢來衡量工作,奉獻意識較弱。部分教師缺少工作責任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樣獲得利益方面,而不是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一些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中以照本宣科的方式來教學,卻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
當前的農村教師有一部分是“80后”和“90后”,許多教師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一些教師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無法經受住物質利益的誘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實現自我價值中,過于關注個人利益,遇到事情首先考慮的便是自己的利益,對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沒有予以充分的重視。在教師群體活動中以自我為中心,團隊意識不足,缺少協作精神,不能與其他教師友好、和諧地相處。少部分教師做事缺少大局意識,我行我素,工作中精力容易分散,從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農村教師的生活條件與縣城教師相比收入較低、待遇不高,為了評上優(yōu)秀班級,少部分教師會拉幫結派,出現背離師德的現象。除此之外,極個別教師存在課后補習、體罰學生等不良現象,導致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教師這個行業(yè)也存在誤解。
當前已有部分農村初中建立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并且豐富了師德建設的內容,還細化了師德行為規(guī)范。但仍有一些學校在師德建設中停留在書面和文字上,并沒有有效地落到實處。歸根究底,首先是因為領導的精力不足,學校雖然創(chuàng)立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但是并沒有發(fā)揮作用。師德建設領導小組一般是由學?;蛘卟块T領導兼任,而他們的工作精力大多數投放在了學校的課題研究上,過于關注升學率而不是師德建設;其次是缺少有力的監(jiān)督和管理,農村初中師德和師德的建設缺少完善的管理機制和評價體系。當前農村初中并沒有針對師德現狀建立健全的師德評價體系,看重的是課題研究、學生狀況、教師資源等方面的因素,而對師德狀況以及師德建設水平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最后,規(guī)章制度不切實際,內容單一,這些狀況都是對農村初中師德建設造成阻礙的因素。
雖然當前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現全面素質教育,以求消除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惡性后果,但是一些城市和農村仍舊存在“追求升學率”的現象,這種不符合現代教育發(fā)展的理念在學生和家長中根深蒂固,導致城市和農村的中小學在開展教學中產生了消極影響。一部分農村中小學為了保障學校的“升學率”,過于看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然后將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聯系在一起,對教師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個別教師為了達到學校的要求以“師德責任感”要求學生補課來提升學習成績。
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增強教學質量中,需要從多個途徑和多個層次入手將師德、師風作為主題,開展多樣化形式主題教育活動。除此之外,根據當前的中學教師績效工作進行改革,提升教師工資待遇,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感恩等責任教育,提升教師的崗位意識,加強教師對于中學教育事業(y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中學德育工作培訓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師、德師風培訓工作,以此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為了增強新教師的師德、師風意識,可以開展入職前的教師崗前培訓,根據實際狀況制訂行之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方案。
師德建設不僅需要依靠教育,還需要相關政策和規(guī)章制度的支持和幫助,通過自律和他律來加強師德建設。首先,需要完善輿論機制,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加強師德師風的宣傳和監(jiān)督,并充分發(fā)揮激勵、引導的作用;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評價機制,師德不僅需要依靠人的心理,還需要以具體的行為指標來進行衡量評價,分析哪一些師德觀念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從價值觀分析師德品質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最后加強執(zhí)行機制,可以結合師德建設、教師培訓、教師資格認定、績效考核等,建設師德長效機制。優(yōu)化師德考核制度,在教師的績效考核、職務聘任、評優(yōu)獎勵中將師德表現作為重要內容,嚴格將各項機制和措施落到實處。
農村教師的收入狀況至今以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身為城市中的教師工資津貼更高,在職稱定級中更容易。在教育改革以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補貼來提升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教師的績效考核是全方位地考查教師在教學期間的表現,績效工資制度把教師的工資薪酬和工作表現、學生成績等結合在一起,按照績效來劃分薪酬等級,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但好的制度需要好的實施手段,所以要想落實績效工資制度,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業(yè)績、工作能力等,強調多勞多得。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能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會有深刻的影響。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能給人帶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讓教師愛上教書,并在工作中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形的文化對教師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讓教師在工作中產生自豪感,從而為學校全心全意地展開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農村教師師德建設與農村學生的教育問題息息相關,對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有關部門需要制訂行之有效的措施來處理好農村教師的實際難題,加強農村資源的投入,妥善解決農村學校的教學問題,建立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