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琪
(吉林省圖們市第三中學,吉林 圖們)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水平是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的因素,它關系著人的思想意識的走向,同樣也關系著身體行為的結果。正如我們認為的那樣,“思想決定行為”,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對行為有著決定性的意義。積極的思想將人引向陽光之下,消極的思想則將人帶入陰霾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常規(guī)教學刻不容緩,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力量。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著學生未來的成長,是影響他們成長的重要因素。當前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五育”,即德、智、體、美、勞,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為教育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教師應當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實施有效的策略,積極與學生互動與溝通,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健康發(fā)展。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轉折階段,在這個時期,身心的發(fā)展和變化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的疑問和困惑。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習壓力倍增,也會給學生帶來焦慮,久而久之,如果得不到緩解和釋放,就容易造成心理負擔,產(chǎn)生影響健康的心理問題。因此,在初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認知正確的行為,讓他們能夠確立正確的觀念,從而推動學生自我約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積極向上,充滿信心和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師生相互磨合與共進的過程,學生更加親近教師,教師也更加了解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對于初中階段自我意識突出的學生來說,將更加有利于他們聽從教師的意見,有效地開展學習,進而提升課堂效果。
及時開展心理健康引導,是為了給學生指明前行的方向,解決他們的實際困惑,幫助他們釋放心理壓力,從而緩解情緒,梳理思想,更加清晰、客觀地認識眼前的事物并積極面對,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形成正能量。
心理健康水平?jīng)Q定著學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和面對誘惑時的決心。良好的心理是新時代人才需要培養(yǎng)的。而教師是人才的引路人,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聯(lián)動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強大的內(nèi)心,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他們在學校學習時間長,因而班級環(huán)境更是對其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元素。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就充分強調(diào)了環(huán)境對人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作用。同樣,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就需要為他們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通過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正向地影響學生的思想,使他們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繼而影響他們的行為,引導他們更加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知識、文化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思想和思維基礎。
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需要班級成員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比如,教師在日?;顒又幸?guī)范自己的言行,用尊重和親和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讓學生看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正確模式。同時,還需要合理布置班級的宣傳內(nèi)容,用積極向上的知識熏陶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不能一味地限制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提供開放式、自由化的學習環(huán)境,從輔助者的角度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班級的活躍氣氛,使他們更愿意在學習的時候開動腦筋,在班集體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從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更是構成班級的主體,學生一天的校園生活幾乎都與教師不可分割。他們?nèi)粘S龅降囊磺欣щy、困惑、不悅或者壓抑都不可避免地會在學習和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而初中生自尊心強,有一定的叛逆意識,如果采取不恰當?shù)臏贤ǚ椒▽е滤麄兊膯栴}無法獲得解決,甚至會激化矛盾或問題。因此,在日常班級生活中,教師應當積極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親和的姿態(tài)構筑與學生之間的心靈橋梁,幫助學生更好地釋放不良情緒,保障學生的傾訴渠道,讓他們有處可訴、有處可依。
初中生有很強的自尊心,也不喜過多的說教,更加不接受頤指氣使的態(tài)度。因此,在日常與學生溝通時,教師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同時還需要改變態(tài)度,以應對不同的狀況。比如在班級中,面對學生暴露的不良行為或思想問題,教師應當避免直截了當?shù)呐u和公開的指責,而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個體思想,私下與學生溝通。在溝通過程中,用和善的語言和輕柔的語氣,感同身受,打開學生的心扉,嘗試理解他們的思想,傾聽他們的訴說,同時,還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鼓勵,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克服困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對教師建立良好的信任,愿意甚至樂意去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困惑,并積極尋求幫助和支持。這樣的互動與交流在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之中十分重要,它可以為學生的傾訴建立有效的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動力。
初中生雖然渴望獨立與個性,但仍然熱愛著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他們能夠有效地展示自己,獲得一定的認可和尊重,從而在群體中提升信任度和支持度??梢哉f,集體活動是幫助學生展示自我、忘卻煩惱的有效途徑,能夠幫助他們消除一定的心理障礙。而獲得同伴的支持與擁護對于初中生來說,往往比言語的激勵更能夠提升自信和能力。因此,在日常班級活動中,開展多種集體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我展示平臺,也會使他們在群體的力量推動下實現(xiàn)自我突破,從而逐步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練就他們接受挫折、提升自信的心理。
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況,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開展集體活動,使集體活動的作用更具有效性。比如,部分學生學習的勢頭明顯減弱,產(chǎn)生了自卑、自我懷疑的心理,從而影響了日常的學習主動性,此時教師就可以尋找契機,舉行登山或拔河等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劇烈的運動中突破身體的極限,同時釋放心里的壓力,這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正向影響。此外,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促使他們將重心先轉移到集體活動中,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釋放自己的能量,當他們奪得集體活動的冠軍或者挑戰(zhàn)自己達到新的高度時,他們將逐漸建立自信,增強勇往直前的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繼續(xù)回歸學習,挑戰(zhàn)自我。再比如,有的學生相互之間產(chǎn)生了摩擦,影響了情緒或心理狀態(tài),教師就可以組織需要小組團結合作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相互支持和磨合之中順利完成任務,這種方式不僅能使他們克服心理問題,也能增強他們的交往能力,提升人際關系,形成更加積極的心理。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家庭和學校共同關注的重點,也是家庭和學校共同肩負的重任。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有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責任。而作為知識的引導者,教師有輔助家庭和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簡而言之,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合作才能夠實現(xiàn)。家庭和教師都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堅強后盾,無論是在家庭或在學校,學生都容易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矛盾和問題,而家庭和學校的全方位合作,就能夠保障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家庭和學校要實現(xiàn)有效合作,首先需要家長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而當前很多家長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了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導致學生產(chǎn)生很多心理問題。而這樣的思想導向是不利的,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因此教師需要作為先驅者,首先與家長溝通,糾正家長的教育觀念,指導家長與初中生有效溝通。其次,教師還可以為家長提供更多專業(yè)化的知識,如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家長保持定期溝通,及時、有效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溝通等。通過家校的協(xié)同合作,家長能具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能夠更好地完成家庭的心理疏導。雙管齊下,家校合作為學生心理發(fā)展構建了強大的后盾,保障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得到解決,確保了他們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改變??梢哉f,心理健康才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石,沒有健康的心理,任何行為都有可能歪曲。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他們未來的進步和發(fā)展程度,因此,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良好環(huán)境、互動交流、集體活動、家校合作等方式,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