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孟
(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zhèn)中心幼兒園 江蘇 海安 226600)
幼兒園科學游戲是游戲教學的一種,高效化實施幼兒園科學游戲教學,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诖?,教師如何優(yōu)化指導策略,提升幼兒園科學游戲的有效性,達成科學教育目標,成為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在此,筆者結(jié)合具體案例作如下幾方面研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強調(diào),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科學探究欲望,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是幼兒園開展科學區(qū)域游戲的基礎性目標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院士說:“興趣是成功的秘訣?!苯處熞诳茖W區(qū)域活動中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巧妙地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進而引導他們把好奇心轉(zhuǎn)化科學探究的興趣。
1.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探索欲望
幼兒年齡尚小,他們心理的自我意識比較脆弱。在科學區(qū)域活動中,教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信任的表情,都會對幼兒產(chǎn)生較強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說鼓勵性的語言,善于給與幼兒激勵性的評價,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案例:《 吹泡泡》
在《吹泡泡》科學游戲中,教師首先播放《吹泡泡》音樂,然后和幼兒一起跟著音樂玩起吹泡泡的游戲。隨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我們都喜歡吹泡泡,五顏六色的泡泡從我們的嘴里吹出去,它們會飄得很遠很高,漂亮極了!接著教師出示“吹泡泡”工具,讓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這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呢?”幼兒高興地看到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教師由此導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游戲吧?!边@樣就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教師讓幼兒用準備的工具進行吹泡泡,并引導幼兒思考“在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請小朋友們說一說,看誰發(fā)現(xiàn)的多?”在小朋友們紛紛回答自己發(fā)現(xiàn)后,教師鼓勵他們說:“你們都是又聰明、又細心的孩子,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的共同點是什么呢?”(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并形成共識:吹泡泡的工具是圓形的,吹出來的泡泡也都是圓形的)。
2.提供探索條件,體驗發(fā)現(xiàn)樂趣
在幼兒科學游戲的開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探索的條件,引導幼兒全身心參與科學探索活動,感受發(fā)現(xiàn)科學的樂趣。
案例:《小知了過生日》
在《小知了過生日》的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首先出示事先制作好的PPT,并念到:一只小知了要舉辦生日宴會了,請所有的昆蟲朋友都來參加。老師的話頓時激發(fā)起小朋友們的興趣。老師契機提出問題:小知了邀請的朋友都有哪些呢?
老師一邊出示課件,一邊講到:金龜子來了、小蜻蜓來了、七星瓢蟲來了、小蜜蜂來了……咦,你們看,一只蜈蚣和一只蜘蛛也去了,小知了卻不歡迎它們,小知了說什么呢,老師給你們念一下:你們不是昆蟲,你們的腿太多了,我只請昆蟲,請你們回去吧。
一會又來了一只蠶寶寶(出示課件),小知了很高興地讓蠶寶寶參加了生日宴會。蠶寶寶為什么能參加小知了的生日宴會呢?老師出示了蠶寶寶變成蠶蛾的過程的一系列照片后,說到,秘密就在小知了和蠶蛾的腿上,你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呢?找一找吧!小朋友們很快找到了秘密,紛紛說到:“小知了和蠶蛾都有6條腿”老師鼓勵小朋友們:你們真聰明,發(fā)現(xiàn)了秘密,你們再觀察一下,小知了請的昆蟲客人是不是都有6條腿。
最后老師出示兒歌對昆蟲的特點做了總結(jié):小知了,過生日。昆蟲朋友被邀請。一二三、四五六。昆蟲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要數(shù)錯了。
接下來,教師和小朋友們玩起了“小知了送蛋糕”的游戲,激發(fā)了幼兒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老師說:“小知了在生日宴會上,做了大蛋糕請昆蟲朋友吃,客人太多了,小知了忙不過來,你們能幫忙嗎?”
老師出示參加生日宴會的朋友,并告訴小朋友們,如果你們覺得這位客人是昆蟲朋友,可以送蛋糕給它,就請你們拍兩次手,如果不是昆蟲朋友,不能送蛋糕給它就請你們拍一下手。
蛋糕送完后,老師說讓我們一起為小知了唱一首《生日歌》吧,祝福小知了吧!要讓幼兒掌握昆蟲的特征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小知了過生日》這個科學游戲,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探究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巧妙設置,提供探究的條件,有效達成了活動目標。
在科學游戲活動中,要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能力和探索能力。幼兒在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作為教師要及時介入指導,為幼兒順利進入深層次的探究發(fā)揮出推動作用。
案例:《有趣的磁鐵》
在“有趣的磁鐵”的游戲中,教師首先引導小朋友感知磁鐵的磁性: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跳舞的小人,現(xiàn)在,我們歡迎她上來好嗎?老師給小朋友們演示了小人跳舞(墊板、小人、吸鐵石)。跳完后,老師問到:小人跳得好不好?我們給她一熱烈的掌聲好不好?你們知道她為什么能跳舞嗎?小朋友們開始猜測原因時,老師引導說,這樣吧,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也給你們放上了會跳舞的小人和小動物,你們自己來操作一下,讓他們跳起來舞來,再找一找他們能跳舞的原因。
在小朋友們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老師巡視并給與契機指導,幫助幼兒找到小人和小動物身上的鐵片,并引導他們觀察鐵片隨著塑料板下磁鐵移動而移動,這樣小人和小動物就會跳起舞來了。
隨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了磁鐵,磁鐵有哪些本領,再讓幼兒分組動手操作、交流,進一步感知磁鐵的特性。
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小朋友們開展了“磁鐵來幫忙”游戲老師講到,有個特別粗心的人,把一些鐵做的東西混在一起了。說這老師出示盒子,你們看,有什么妙招把里面的大頭針和鐵釘挑出來呢?來試一下,磁鐵的本領真大,用它放在盒子里,很快就把里面的大頭針和鐵釘都吸出來了。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都知道了磁鐵的作用,還知道了利用它處理問題的妙招,其實,磁鐵還有很多作用,你們想知道嗎?教師出示了一些磁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照片,讓幼兒認識到,在夏天用的防蠅的門簾,中間就是靠磁鐵吸合;門后面防止門和墻體碰撞的門吸也是磁鐵;指南針上應用了磁鐵;有的文具盒子上也應用了磁鐵……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究:我們的幼兒園中有很多鐵性的材料物品,現(xiàn)在請你們戴上自己的小磁鐵,去找一找哪些能被磁鐵吸引住吧。
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的契機引導,讓幼兒的探索發(fā)現(xiàn)不斷獲得新的收獲,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驗了探索成功的快樂。
教師在幼兒科學游戲指導的過程中,首先要掌握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通過教師、幼兒、游戲材料之間的有效互動,鍛煉幼兒的科學綜合能力,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優(yōu)化指導效果。
1.引導性互動,激活幼兒思維
在科學游戲中,教師應用富有引導性的互動激活幼兒思維,提升了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幼兒思維能力正處在發(fā)展階段,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遵循由簡到易,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互動。
案例:《蜜蜂的秘密》
在《蜜蜂的秘密》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扮演蜜蜂姐姐與幼兒一起跳蜜蜂舞。老師說:“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變成了什么?”小朋友們紛紛回答:“蜜蜂!”
老師說:“你們真聰明,認出了老師變成蜜蜂了,老師現(xiàn)在是蜜蜂姐姐,你們喜歡我嗎?喜歡我就和我一起來跳蜜蜂舞吧!”老師扮演的蜜蜂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師幼一起跳蜜蜂舞,加深了幼兒對蜜蜂的印象,使幼兒產(chǎn)生了探究蜜蜂的欲望。
接下來,老師說:“既然你們這么喜歡蜜蜂,老師要求你們回家找的關于蜜蜂的資料,你們都找了嗎?現(xiàn)在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分享吧,”教師通過幼兒找資料的準備和幼兒自由交流、提問,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以及與游戲材料之間展開有效互動。
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課件,與幼兒一起了解了蜜蜂的生長經(jīng)歷。使幼兒知道了蜜蜂是按著卵、幼蟲、蛹、成蜂四個階段成長起來的,然后教師又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做貼圖片的游戲,讓小朋友把蜜蜂的四個生長過程拼出來。
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采用幼兒喜歡的視頻及動畫制作課件,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調(diào)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還注意以提問的方式與幼兒互動,引導幼兒層層遞進進行思考,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蜜蜂的生長規(guī)律和變化,達成了游戲目標。
2.通過擴展性互動,促進幼兒發(fā)展
在科學區(qū)域游戲中,教師需要與幼兒開展一些拓展性的互動,開闊幼兒的視野,引導他們從多個層面思考,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案例:《有趣的肥皂》
在《有趣的肥皂》開始,教師注意調(diào)動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認識肥皂。開始首先和幼兒做游戲?qū)?嗨,孩子們,我是小鹿姐姐,今天我們想帶你們?nèi)ヰB(yǎng)鹿場玩耍,你們看,小鹿姐姐這里有一個神秘的小盒子,盒子里有一樣東西,你們來猜猜看會是什么呢?說完讓幼兒來摸一摸,猜一猜,聞一聞,讓幼兒說出是肥皂寶寶。
接下來,小鹿姐姐說,我這里還有很多很多的肥皂寶寶,我們趕快把它們請出來吧。小朋友們開始圍著桌子喊:肥皂寶寶,請出來!小鹿姐姐打開蓋布。哇!這里有這么多的肥皂寶寶啊,請小朋友們每個人挑一塊自己喜歡的肥皂寶寶吧。看一看,聞一聞,說說你的肥皂寶寶的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味道。小朋友之間可以相互說一說,然后再請小朋友告訴大家。
隨后,小鹿姐姐說:這么肥皂各有各的樣子,有紅色、粉色、藍色、綠色,有圓形、方形、有各種香味。接著,教師又出示課件讓幼兒認識新型的肥皂,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肥皂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幼兒通過觀看課件有認識了棒棒糖肥皂、竹碳肥皂、蛋糕肥皂等。
老師總結(jié):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來更漂亮,用起來更方便,對我們的清潔和健康很有好處,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肥皂了。
在科學游戲的開展有,教師通過有效的設問,引導幼兒思考,是促進幼兒成長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才能優(yōu)化問題設置呢?在具體的科學游戲?qū)嵺`中,教師需要以如下幾方面為切入點。
1.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的設問
在科學游戲開始前,教師需要設置一個導入式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出發(fā)點是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這樣的問題對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動性,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案例:《認識金魚》
在《認識金魚》科學活動中,教師運用了游戲?q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來做金魚媽媽,你們來做金魚寶寶,我們的教室是一個湖,讓我們在湖里游起來吧,好大的湖啊,我們游啊游啊,累了,讓我們休息一會。這時,教師指著事先準備好的金魚缸問到,你們看魚缸里有什么呢?是金魚嗎?金魚長的什么樣?是什么顏色,大小一樣嗎?教師這些問題的設問,引起了幼兒探究的強烈欲望,為游戲活動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按下啟動鍵。
2.導向性的設問
幼兒在科學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在遇到他們的思路不明確,操作方法不恰當?shù)臅r候,為了幫助幼兒順利開展游戲,教師可以運用導向性的提問。
案例:《消失的鹽巴》
在科學游戲《消失的鹽巴》中,教師首先給小朋友講故事:媽媽讓小馬幫忙過河去買一袋鹽,小馬買了鹽馱著蹚水過了小河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馱著的鹽消失了,只剩下一只濕漉漉的布袋子。這可把小馬嚇壞了,他急匆匆跑回家對媽媽說,不好了,河里的有妖怪把我的鹽偷吃了,媽媽看著慌慌張張的小馬,不由哈哈笑起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鹽為什么沒了嗎?
然后老師叫小朋友們一起觀察老師分操作,把小勺鹽倒入小杯后提問:鹽倒入水杯后是什么狀態(tài)?什么顏色?鹽最后跑到哪里了?通過這樣的導向性提問,讓幼兒一邊觀察一邊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思考,認識到鹽會溶解于水的想象。
3.逆向化的提問設計
在科學游戲活動中,逆向化的提問設計可以培養(yǎng)幼兒逆向思維,同時也能夠引導幼兒進行更細致的觀察,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案例:《水的秘密》
在《水的秘密》游戲活動中,教師給小朋友們出示了關于水的謎語之后,引導小朋友猜出是水,然后教師介紹水的三種狀態(tài),探究水的性質(zhì)和用途,并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沒有水,我們會怎么樣?如果衛(wèi)生間沒有水會怎樣養(yǎng)?如果沒有水時做飯會怎么樣?這樣的反問使幼兒更深刻地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增強了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4.設置層次性的問題
在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設置層次性的問題,可以使幼兒在原有的科學知識基礎上,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案例:《多變的云》
在科學游戲活動《多變的云》中,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云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你感覺云和什么很像呢?
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后,有提出問題:云會移動嗎?怎么來移動的呢?云為什么會移動呢?在小朋友們通過思考回答了這些問題后,老師再提問:云還會變成別的形狀嗎?你見過另一種形狀的云嗎?什么時間見到的呢?在幼兒作出了自由討論、猜測后,教師向幼兒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又提出問題:為什么云會有那么多的形狀呢?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后,教師和幼兒一起開展了戶外觀察云,并畫云的游戲。
5.設計概括性提問,發(fā)展幼兒概括思維
在科學游戲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培養(yǎng)幼兒的概括思維和概括能力,而這源自于教師能夠設計一些概括性的問題。
案例:《有趣的影子》
在《有趣的影子》科學游戲活動中,教師出示了一組光影照片后,提問:這組影子有哪些不同?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朋友們紛紛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后,老師繼續(xù)提問:小朋友們說出了各種原因,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會形成不同的影子呢?如何找到答案?
隨后教師提供實驗材料,引導小朋友們進行了實驗后再提問:大家發(fā)現(xiàn)了影子變化的原因了嗎?然后總結(jié)了小朋友們的回答并指出:光與小動物距離很近的時候,影子就會變大,距離遠的時候,影子就會變得小。
接下來,教師和小朋友一起體驗光影造型的游戲,并提出問題:有趣的影子是不是很多人一起合作變出來的呢?大家是不是也想來變一變呢?
幼兒在這個活動中,學會了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實踐以及結(jié)論,引領幼兒逐步由直觀思維過度為概括性思維。
在幼兒科學區(qū)域游戲開展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引導幼兒去主動會思考、解決問題,并充分調(diào)動他們獨立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引導幼兒思維向多向發(fā)展,提高幼兒的科學思維能力。
案例:《一個變許多》
在科學區(qū)域游戲《一個變許多》中,教師首先讓幼兒來猜一個關于鏡子的謎語后,出示面鏡子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平時玩過鏡子嗎?鏡子可以用來做什么呢?小朋友們紛紛說:“鏡子可以照一照,看看自己漂亮不漂亮?!薄皨寢寣χR子梳頭?!薄鞍职謱χR子刮胡子?!彪S后,教師讓小朋友們玩鏡子,看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然后讓小朋友們驚喜感交流,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在經(jīng)過小朋友們的自主探究之后,教師把一面鏡子貼到紙盒上,做成兩個立體平面鏡,然后將物品放置其中后,讓小朋友們來想一想會出現(xiàn)什么?這時教師沒有進行空洞的講解,而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究,調(diào)整鏡子的角度,使他們發(fā)現(xiàn)兩面鏡子中成像數(shù)量不同。經(jīng)過一次次的實驗,操作,小朋友們終于找到了更多讓物體成像的“妙招”
綜上所述,幼兒園科學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直接影響著幼兒科學素養(yǎng)、科學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要結(ji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生活體驗、興趣愛好等,在科學游戲活動中做出及時的、恰當?shù)闹笇?,讓幼兒感受到科學游戲活動的妙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游戲活動興趣,主動參與到科學活動中,有效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