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鶴楠
2021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yè)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guī)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
一、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方面構成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然而,現(xiàn)在有的課堂依然是強調和重視教師的教法,從課前的備課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主導思想都是考慮教師如何教,忽略了學生學法的指導,忽略從學生這一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潛能為根本,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昂诵乃仞B(yǎng)”在課堂上落地,需要教師將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yǎng)建立聯(lián)系,課堂上需要通過任務驅動式的活動落實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充分展開,真正從“教”走向“學”,真學才會發(fā)生。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方法最終能夠獨立學習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遵循的課堂教學主旨?!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用“真學”理念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要做到真實性、教育性、語文性。
二、閱讀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鼓勵學生學會閱讀、大量閱讀,通過閱讀提高分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對作品有獨特的體悟,通過閱讀學會課前列出提綱,劃出重難點,通過閱讀,拓寬視野,感悟世界。
閱讀是學習方法的基礎,以讀為本,對于語文學習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讀,涵泳工夫興味長。一篇范文只有反復讀,才能得其妙處。讀可以分為默讀和朗讀,對于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來說,可以把二者結合起來運用??焖匍喿x,提取信息,可用默讀。而在課堂上的大多時候,則采用朗讀的方式效果更明顯,朗讀,視于眼,誦于口,聞于耳,形成于腦,整個過程,需要調動諸多因素,對課文的體會,理解記憶會更有利。作為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具體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如何培養(yǎng)其朗讀興趣,如何由朗讀去領會課文的內容,即讓學生學會朗讀方法的運用,也是學法的指導。課堂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范讀、學生練讀、領讀、齊讀、分段落閱讀、分角色閱讀……對課文的領會,主要靠讀,把這一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領會和鑒賞課文,多讀少講,在學生掌握了方法后是完全可以逐步做到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體驗和實踐,才有可能產生自己的感悟。多閱讀不僅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多閱讀也才會有寫作源泉,寫作對閱讀起到促進作用。首先,寫作會讓學生對各類情感有更深的體驗,在閱讀文章時與作者產生共鳴,能夠深入地理解文章。其次,寫作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后在閱讀時能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如何運用語言的。再者,寫作對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喜歡寫作后也會積極地閱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并經常指導學生選擇初中閱讀的書籍,在不斷的知識積累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有不同感受,這有助于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同等重要,寫作時情感的表達與釋放,在寫作中,思想、情感、智慧得以輸出,在不斷地吸收及積累中,學會寫出動人、感人的作品,會令人耳目一新。寫作是閱讀的升華與創(chuàng)造,這不僅可以檢測學生學到的內容,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精神。因此,閱讀與寫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發(fā)揮想象力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結合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多積累閱讀經驗。學生的閱讀,還要求教師給予充分的自主選擇機會,讓學生自己選擇所要閱讀的內容,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fā),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內容,再對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做深入研讀。學生所讀書目是自己喜歡的書目,并適合自己的年齡,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及感悟能力,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學生循序漸進的方法技能提高中,教師要精選精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巧妙布置課堂練習,提高教學效率。總之,“雙減”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皽p負增效”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要求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貫徹新課程,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為推動我國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