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補明
上考場寫考文,緊張歸緊張,但切不可慌了心神,亂了方寸,還是得按程序走,順步驟來,往高處望,朝深里走。
植根于腹:大文豪蘇軾說,“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這便有了成語“成竹在胸”,原指畫竹子要在心里先有竹子的形象,后比喻處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盤的考慮和打算。畫竹是這樣,寫作的道理亦然,寫考場作文尤為甚。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打腹稿”?!按蚋垢濉敝卦趯徱暡牧希巳蝗蝿?,醞釀感情,理清思路,勃發(fā)靈感,建立框架,繪制愿景,蓄勢待發(fā)。通過“打腹稿”,確立立意與走勢,勾畫輪廓與前景,堅定意志與信心。
拔節(jié)于手:要使胸中之竹,成為筆下之文,就得快速出擊,付諸行動,讓考文在手中拔節(jié)成長。首先要保證前期規(guī)劃與預設能夠落地生根,不游離,不虛空,把思想轉化成文字,把藍圖變?yōu)榇髲B,不走樣,不變形。另外,行文的過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制過程,而是一個不斷深化文意、深刻思想、嚴謹結構、萃取材料、美化語言的深加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考生一定得主動作為、積極應對、不斷生發(fā),給考文廣闊的生長空間,使其拔節(jié)抽穗,長勢旺盛。
掛果于卷:無疑,最終呈現(xiàn)出的考文,就像收獲時的果實,這是呈現(xiàn)勞作與智慧的唯一方式,也是對勞作人的最佳回報。閱卷人無法看到作文的過程與路數(shù),看到的就是一個結果。書寫整潔美觀,立意精準高遠,選料新穎得當,說理合乎邏輯,布局勻稱合理。這樣一個結果,是每一位考生所向往的,也是每一位閱卷人所期待的。
真誠地希望每一位考生,認真地經(jīng)營好自己的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