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成仿吾的轉向:在文學與革命之間穿行

      2022-03-03 01:32:07韓大強
      關鍵詞:成仿吾革命文學文藝

      韓大強

      (信陽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南 信陽 464000)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內(nèi)憂外患、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國內(nèi)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風起云涌,腐朽的清王朝已處于搖搖欲墜、風雨飄搖之中。面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實慘境,大批有識之士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一些有志青年抱著“實業(yè)救國”“富國強兵”的救國救民的愿望出國留學,成仿吾便是其中一員。成仿吾從科學救國到文學救國,再到革命救國,歷經(jīng)千難萬險,最終成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戰(zhàn)士。成仿吾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chǎn)階級教育家、文學家、翻譯家。

      一、身份的轉向

      1.從理工男到文藝青年

      1897年成仿吾出生于湖南新化縣澧溪村的一個書香世家,父母早亡。1910年年僅13歲的成仿吾隨長兄成劭吾赴日本留學,開始在語言學校學習日語和英語。1914年成仿吾考入日本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工科,隨后郭沫若也進入這所學校學醫(yī),兩人同住一個宿舍。1917年夏成仿吾又考入東京帝國大學造兵科槍炮專業(yè),他認為“要富國強兵,就要有現(xiàn)代化的武器”,因此刻苦學習科學知識,學習魚雷、槍炮制造等軍事科學技術。1921年開始做學位論文《飛機與風力》,并進行了飛機的設計,立志于獻身祖國的軍工事業(yè)。

      其實,成仿吾還具有較高的語言天賦,在短短幾年的留日期間,精通日語、英語、德語、法語和俄語等。同時,他熱愛文學,在日本留學期間開始接觸西方文學,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著作,如歌德、席勒、海涅的詩歌,以及法國基友的《社會學藝術論》、德國格羅塞的《藝術的起源》等,并于1920年前后創(chuàng)作了《詩十六首》、小說《一個流浪人的新年》等作品。當時以嚴復、梁啟超、林紓、馬君武、魯迅、周作人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留學的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將西方文化思潮著作和文學作品譯介到中國,對中國新文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仿吾深受影響,不僅參與了翻譯工作,而且對文學翻譯現(xiàn)狀展開了批評。成仿吾早期翻譯的主要是科學著作,如《旋轉汽機》《工業(yè)數(shù)學》等。他對當時文學界翻譯存在的粗制濫造現(xiàn)象進行了批評,如《學者的態(tài)度—胡適之先生的〈罵人〉的批評》《論譯詩》《“雅典主義”》等。因此,成仿吾不僅掌握了近現(xiàn)代科學知識,而且還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

      成仿吾棄工從文,與魯迅、郭沫若有著相似的境況。成仿吾從理工科轉向文學,既是時代使然,也受身邊人的影響,更是自身追求的結果。

      首先,在留學日本期間強烈的心理壓抑是他棄工從文的內(nèi)在動因。日本人的蔑視與欺凌,少年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想通過文學來發(fā)泄、釋放自己的壓抑。比如,他的散文《東京》就是其真實的內(nèi)心寫照。正如后來郭沫若所說:“他的詩卻是異常的幽婉,包含著一種不可捉摸的悲哀。你讀他的詩,絕對聯(lián)想不到他在學造兵科,是和大炮、戰(zhàn)車打交道的人。”[1]27

      其次,回國請愿失敗的經(jīng)歷促使他驚醒。要想國富民強首要之務是改變國人的精神,而易于改變?nèi)说木竦氖俏膶W。1918年段祺瑞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出賣東北主權的喪權辱國的《共同防敵軍事協(xié)定》,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留日中國學生成立宣傳團回國請愿,但宣傳團的領導人很快就被反動軍閥暗中收買,請愿失敗,對成仿吾打擊非常大。后來他在《東京》一文中說:“自那年初次回國,便深深感到了幻影消滅的悲哀,我出國時年小,不曾知道中國的事情,自那年回來,我才猛然覺得自己是怎樣的國家的國民了。素來瞧不起日本人的我,自從那次回國一游以來,不禁羞愧與憤恨齊生,終于暫時使我在悲哀的荒原彷徨了。”[2]432由“不曾知道中國的事情”到“猛然覺得自己是怎樣的國家的國民了”,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道路。

      再次,受郭沫若、張資平、郁達夫等文學青年朋友的影響以及對文學強烈的熱愛。尤其是郭沫若,1915年兩人在日本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同住一個宿舍,共同的“科學救國”志向和文學愛好使他們走到一起了,以致后來建立了終生的友誼。成仿吾經(jīng)常與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馮乃超、宗白華、王道源、陶晶蓀等文學青年以文會友,相互交流、相互鼓勵。同時成仿吾對文學有著強烈的興趣,古典詩詞功底深厚,喜歡吟詩作對,文學素養(yǎng)較高。

      最后,受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提倡科學與民主,拉開了新文化運動序幕;1917年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掀起了文學革命運動;1919年的五四運動更是助推了許多進步青年走上了改造思想、喚醒精神的文學道路[3]23-33。成仿吾后來回憶說:“五四運動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火,使我們思考了許多的問題;我們感到科學救不了國,搞文學更有意義。”[2]309當時,年輕的成仿吾選擇了“文學”,把“文學”作為救國圖強的武器。因此,棄工從文是成仿吾人生的第一次大抉擇。

      2.從文學家到革命家

      1921年6月,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在日本成立了創(chuàng)造社,后來轉移到上海。在創(chuàng)造社活動期間,成仿吾非常注重文藝理論研究與批評,發(fā)表了大量的文學批評與理論建設方面的文章,為新文學的建設與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1922—1926年間,成仿吾以創(chuàng)造社為依托,以《創(chuàng)造季刊》《創(chuàng)造周報》等為陣地,一共寫了40多篇文章,主要側重于文學理論探討與批評。其作品主要有《創(chuàng)造社與文學研究會》《“雅典主義”》《新文學之使命》《寫實主義與庸俗主義》《批評的建設》《建設的批評論》等,以及《評冰心女士的〈超人〉》《〈沉淪〉的評論》《〈一葉〉的評論》《〈吶喊〉的評論》等。在當時由于成仿吾等一批熱血青年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知半解,過分地夸大文學的作用,又受國際國內(nèi)革命隊伍內(nèi)的“左”傾思想的影響,再加上還存在一些唯我獨尊的宗派情緒,錯誤地對魯迅、茅盾等作家進行激烈的批判與否定。這也說明革命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

      然而,由于創(chuàng)造社面臨經(jīng)濟困境,文學活動難以為繼,1926年初,為了生計一些骨干成員相繼離開上海去外地求職謀生。當時正處于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廣東成為革命的中心,新成立的國民政府讓成仿吾、郭沫若、郁達夫等進步知識分子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南下進入廣州國民政府工作,有的甚至加入了國民黨,成為革命軍人。根據(jù)成仿吾的專業(yè)和特長,到了廣東后,他擔任黃埔軍校兵器研究所技正,同時被聘為廣東大學理學院教授兼文學系教授。當時的廣東革命風起云涌,成仿吾結識了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孫炳文、畢磊等共產(chǎn)黨人,尤其是孫炳文、畢磊對成仿吾走上革命道路影響巨大。孫炳文是共產(chǎn)黨員,早年加入同盟會,與朱德、周恩來關系密切,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秘書長,兼任廣東大學教授,與成仿吾要好,介紹成仿吾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4月孫炳文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對成仿吾思想產(chǎn)生較大震動。畢磊當時是廣東大學學生會主席,廣東地區(qū)青年學生運動領袖,共產(chǎn)黨員,經(jīng)常把黨的進步刊物送給成仿吾閱讀,與成仿吾志同道合,1927年4月畢磊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成仿吾從這些堅強的革命者身上汲取了勇氣與力量,變?yōu)閳远ǖ母锩摺?/p>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成仿吾不斷地在探索與思考中國革命的出路。經(jīng)過慎重考慮,他決定赴歐洲考察,系統(tǒng)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1928年5月出發(fā),途經(jīng)日本停留月余,他與郭沫若和日本左翼作家密切交往;7月經(jīng)莫斯科逗留數(shù)日,見到張聞天、林伯渠等人;8月抵達巴黎,主編中共旅歐支部機關刊物《赤光》,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譯介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參加革命運動,成為堅定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者。

      1931 年 9 月成仿吾結束了3 年的歐洲學習、考察之旅回到上海。由于當時的上?;\罩在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白色恐怖統(tǒng)治之下,革命者在上海處境非常危險,中共上海局的負責人張聞天安排他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從事實際的革命工作,成仿吾開始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從革命文學家到革命家。此次轉向本質上是從文學革命轉向社會革命,是成仿吾救亡中國的又一次人生道路的選擇。

      3.從革命家到教育家

      從文學領域的革命轉向社會領域的革命,是成仿吾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經(jīng)過不斷求索而進行的一次艱難而堅定的選擇,這一選擇奠定了成仿吾以后的人生道路。

      鄂豫皖蘇區(qū)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開創(chuàng)的僅次于中央蘇區(qū)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成仿吾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后,擔任省委宣傳部長、文化委員會主席和教育委員會主席,主要負責黨的宣傳和文化教育工作。為了提高工農(nóng)群眾的文化水平和革命覺悟,他在蘇區(qū)發(fā)動識字運動,創(chuàng)辦工農(nóng)夜校、列寧小學、工農(nóng)演講所等。由于張國燾推行極“左”路線、搞肅反擴大化,大批優(yōu)秀紅軍將領和地方黨政干部被錯誤殺害,再加上采取冒險的錯誤軍事方略,導致鄂豫皖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的失敗。張國燾被迫帶領主力紅軍轉移西撤,到了川陜地區(qū)。留守的沈澤民、成仿吾等帶領蘇區(qū)軍民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1933年10月16日鄂豫皖省委在紅安縣召開了第三次擴大會議,省委書記沈澤民抱病參加,會議決定派成仿吾到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久犯瘧疾、身體虛弱的成仿吾騎著騾子,在紅軍獨立團的護送下,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歷經(jīng)艱難萬險,在花園車站坐上火車到武漢,再乘船順江而下到達上海。到上海后成仿吾已經(jīng)貧病交加,在福州路一個小旅館住下,開始尋找黨組織,1933年12月的一天,成仿吾偶遇鄭伯奇,通過鄭伯奇牽線在內(nèi)山書店會晤魯迅,并在魯迅的幫助下找到了黨的領導人瞿秋白。中共上海分局派人護送成仿吾前往中央蘇區(qū),1934年1月11日成仿吾趕到瑞金,參加了中共中央六屆五中全會和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成仿吾在大會上匯報了鄂豫皖蘇區(qū)的情況,會后中央專門聽取成仿吾的詳細匯報。隨后中央發(fā)出了《給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并派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jù)地領導軍事工作。根據(jù)中央的決定,成仿吾留在中央蘇區(qū),被選舉為教育人民委員部委員,協(xié)助瞿秋白、徐特立分管教育工作。4月調到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學校(中共中央黨校前身)任教,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校教育的開拓者之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成仿吾隨紅軍長征,他被編在中央縱隊修養(yǎng)連,后來在干部團任政治教員。雖然成仿吾體質差、視力不好,但憑著頑強的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了無數(shù)難以想象的困難,到達陜北。成仿吾是紅軍長征隊伍里唯一有教授頭銜的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作家中,只有馮雪峰、成仿吾親身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恢復黨校建制,將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央黨?!保匚淙涡iL,成仿吾任教務主任。1936年6月中央黨校隨黨中央機關遷駐保安,成仿吾工作非常繁忙,不僅給學員講授政治常識課,而且經(jīng)常組織檢查教學工作。1937年2月中央黨校的全體師生在成仿吾帶領下由定邊到達延安,李維漢接任董必武成為黨校校長,成仿吾仍主持全校的教務工作。他著手黨校的正規(guī)化建設,完善班級管理、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等工作。后來羅長青回憶說:“他為我們打下文化基礎,為培養(yǎng)我們這些經(jīng)過長征的年輕干部,付出了很多心血。這些學員后來大部分成為黨、政、軍的高、中級干部,以后我們這些老戰(zhàn)友相聚時,無不稱贊成老對我們的培育之恩?!盵4]38這個時期的成仿吾經(jīng)歷了從文學家、革命家開始向教育家的轉變。1937年7月黨中央調成仿吾去創(chuàng)辦陜北公學。1939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陜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等學校合并為華北聯(lián)合大學,由成仿吾任校長。1945年8月的一天,毛澤東征求成仿吾的意見說:“仿吾同志,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你準備做什么工作?搞政權,還是搞教育?”成仿吾毫不猶豫地說:“我還是做教育工作好?!边@是成仿吾人生的第三次抉擇,也是最后一次抉擇。1948年中共中央將華北聯(lián)合大學與北方大學合并為華北大學,吳玉章任校長,成仿吾任副校長。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華北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大學,成仿吾擔任副校長、后來任校長,又相繼擔任過東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校長,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產(chǎn)階級教育家。

      二、文學的轉向

      1.從批評的建設到建設的批評

      1920年成仿吾給郭沫若寫信說:“新文化運動已經(jīng)鬧了這么久,現(xiàn)在國內(nèi)雜志的文藝,幾乎把鼓吹的力都消盡了。我們?nèi)舨患蓖炜駷?,將不僅那些老頑固和觀望形勢的人要囂張起來,就是一般新進亦將自己懷疑起來了。”[5]287在與郭沫若等同人的交往過程中,“大家一方面在熱情地創(chuàng)作,一方面對于新文學運動很想發(fā)表意見。這樣組織團體和開辟發(fā)表園地的要求就感到迫切”[5]287。1921 年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了創(chuàng)造社,第二年在上海出版《創(chuàng)造季刊》,前兩期由郁達夫、郭沫若負責編輯,隨后由成仿吾主持刊物工作,之后又創(chuàng)辦了《創(chuàng)造周刊》《創(chuàng)造日》等刊物。創(chuàng)造社的成立及其刊物的創(chuàng)辦是文學批評建設的具體體現(xiàn)。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號稱創(chuàng)造社的“三駕馬車”,郭沫若以詩歌著稱,郁達夫以小說聞名,成仿吾則以文學批評見長?!肮舾婪乓恍暨_夫更沉郁多慮一些,成仿吾更堅實勁峭一些。他們都在時代的重壓下呻吟,在呻吟中時刻寄寓著反抗”[6]47。

      郭沫若曾說:“創(chuàng)造社這個團體一般是稱為異軍突起的……前一期的陳、胡、劉、錢、周,主重在向舊文學的進攻;這一期的郭、郁、成、張卻都主要在向新文學的建設,他們以‘創(chuàng)造’為標語,便可以知道他們的運動精神?!盵7]郭沫若把“新文學”運動大致分為“破壞期”和“建設期”兩個時期。1917-1920 年為“破壞期”,以胡適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高舉文學革命大旗,主要是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重點是文藝形式的改革;1921-1927 年為“建設期”,主要任務是如何建設新文藝或“新文藝往何處去”,注重的是文藝的實質上的建設[8]3-4。當新文學運動完成對舊文學“破”的任務后,就轉入“立”的過程,“立”主要聚焦于新文學的建設。以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為代表的激進的青年知識分子便是“立”的先鋒。成仿吾對新文學的建設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思考:一是新文學創(chuàng)作,他認為新文學作品成就不高,缺少佳作;題材狹小,缺乏思想深度,語言表現(xiàn)力愈趨薄弱。二是外國文學著作翻譯,“在翻譯方面,也差不多沒有幾部書可以使我們首肯”。三是文人自身建設,“最使人悲觀的,便是正義觀念的淪亡與個人道德的墮落”。因此,在《歧路》《“雅典主義”》《新文學之使命》《文學界的現(xiàn)形》等文章中,成仿吾不僅描述了他心中的新文學愿景,而且對新文學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猛烈的批判。

      成仿吾在《批評的建設》中說:“文藝亦是人類精神活動之一種,我們?nèi)绻M步,我們亦當先建設它的批評?!盵5]162“然而我們既承認批評為謀文藝進步的必需的工作,縱令我們的面前只是一片渺渺茫茫的荒土,我們?nèi)援敐M懷著希望,不斷地開墾著前往”[5]163。他認為文學批評的標準應該是超越的、建設的,“超越一切既成的標準,在新的地面上,由不斷的建設的努力,建設一個永遠的標準,這是我們的文藝批評所應履行的使命”[5]165。這一時期成仿吾的文學批評可以用“社會—審美”的模式來概括。“批評的建設”即社會性與審美性的交織。文學不僅要反映現(xiàn)實生活,而且也應表現(xiàn)自我,同時還要具有審美價值。他前期主張文學的“自我表現(xiàn)”,是比較理性與務實的,與郭沫若、郁達夫有較大差別,他很少講天才與靈感,強調理性對創(chuàng)作中情感的制約作用。成仿吾重視文學的社會功利性,并把文學對于“良心病了”的社會的救治作用,提到“新文學的使命”這一高度,指出新文學家應該“在冰冷而麻痹了的良心,吹起烘烘的炎火,招起搖搖的激震”[5]146。

      而“建設的批評”即孤獨的反抗與理想的堅持。成仿吾在《建設的批評論》中說:“破壞了一切偶像的近代人,炸穿了一切迷信的近代人,他們的唯一的急務是這破壞后的新的創(chuàng)造。他們不能再向廢墟中尋他們的‘美的昔日’的迷夢,他們也不能長在廢墟中踟躕徘徊,他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世界來維持他們對于人生的信仰?!u是判別善與惡、美與丑和真與偽的努力?!盵5]167-170為了表達自己的文學主張,成仿吾分別對冰心的《超人》、郁達夫的《沉淪》、郭沫若的《殘春》、許地山的《命命鳥》、魯迅的《吶喊》等作品做了熱情而又尖銳的批評。成仿吾運用自己的文學觀念對當時的文壇現(xiàn)狀所做的猛烈的批判,既弘揚了“創(chuàng)造精神”,又堅守了自己的文學批評理想。年輕氣盛的成仿吾在新文學批評上以異常勇猛的氣勢,以大無畏的“蠻子”精神,手持“板斧”在文壇上掀起了一股股強勁的“旋風”。這些批評也確實存在諸多誤讀,正如后來魯迅在《故事新編》的序言中無不嘲諷地說:“這時我們的批評家成仿吾先生正在創(chuàng)造社門口的‘靈魂的冒險’的旗子底下掄板斧;他以‘庸俗’的罪名,幾乎砍殺了《吶喊》……”[9]353對這一時期成仿吾的文學批評盡管頗有爭議、褒貶不一,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不畏權威、敢于攪動文壇現(xiàn)狀的批判精神。

      因此,成仿吾的文學理論研究與文學批評的觀念變遷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從“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觀念,到“為革命而藝術”的文學觀念。這種轉向不僅體現(xiàn)了成仿吾從批評的建設到建設的批評的文學理論建設的思考,而且也凸顯了他文學批評觀念的流變歷程。

      2.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20世紀20年代中期,成仿吾文學觀念發(fā)生了一次巨變,即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1924 年 5 月成仿吾在《創(chuàng)造周報》上發(fā)表《一年的回顧》一文,宣告《創(chuàng)造周報》停刊,“我們的文學革命,和我們的政治革命一般,須從新再來一次”[3]184。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成仿吾的思想與文學觀念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他高舉“革命文學”的旗幟,竭力倡導“革命文學”運動,成長為一名“革命文學家”。

      文學革命基本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對舊文化的批判,第二個階段對新文化的建設。成仿吾主要參與了第二個階段的活動,他在《新文學之使命》中,認為新文學至少應當有三種使命,即對于時代的使命、對于國語的使命以及文學本身的使命?!拔覀兊谝粚τ诂F(xiàn)代負有一種重大的使命”,直接將文學與時代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家國情懷。他認為文學是“覺醒了的心靈對精神食糧的要求,是困苦中的靈肉對精神慰安的渴望”[5]168,對于豐富人的情感、教化人的心靈有著重要作用。在《藝術之社會意義》一文中,成仿吾闡述了藝術之社會價值:一是同情的喚醒,“藝術由她所必有的社會的成分,利用人類對于美的憧憬,喚起在人類中間熟睡了的同情”;二是生活的向上,“藝術由她所反映的生活,提醒我們的自意識,促成生活的向上”[5]173。

      到1926年寫《文藝批評雜論》時,成仿吾的理論思索更明晰了,也更加意識形態(tài)化了,他說:“從批評的作用上來說,它的目的絕不止于表現(xiàn)自己,它并含有要求一般人承認的性質。”他對自己早先提出的“表現(xiàn)說”進行了理論反省,對文學“趣味主義”進行批判,這里所說“一般人承認的性質”,最終就導向“革命文學”所要求的時代的階級的審美標準。1926年6月16日《創(chuàng)造月刊》刊載了成仿吾的《革命文學和它的永遠性》,提倡革命文學。為了完成文學革命的任務,成仿吾在1927年發(fā)表系列文章進行宣傳。主要闡明三個問題:一是反對低級趣味,如《完成我們的文學革命》《打倒低級趣味》《文學革命與趣味》等;二是反對個人主義,如《文學家與個人主義》等;三是關于文藝戰(zhàn)線的重要性,如《文藝戰(zhàn)的認識》等。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成仿吾等革命知識分子從革命的狂熱與失敗中冷靜下來,開始思考創(chuàng)造社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新文學的發(fā)展方向,開始將文學的目光轉向“革命文學”。1928年初發(fā)表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具有標志性的意義。文章對五四以來的文學革命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在考察了“文學革命的社會根源”“文學革命的經(jīng)過”“文學革命的現(xiàn)階段”“今后的進展”之后,號召文藝工作者“以真摯的熱誠描寫在戰(zhàn)場所聞見的,農(nóng)工大眾的激烈的悲憤、英勇的行為與勝利的歡喜!”[3]241并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文學運動發(fā)展方向是“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文章的具體觀點雖并不圓滿,缺乏歷史的分析,也呈現(xiàn)出極“左”的傾向,但是就全篇主旨來說,成仿吾具有敏銳的時代感,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明確文學革命的發(fā)展方向,真的是值得予以充分肯定與重視的[10]。隨后他又分別發(fā)表了《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轉換方向的考察》《革命文學的展望》。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準確把握了新文學發(fā)展方向,號召文學界開展“革命文學”運動。這對于新文學運動的走向和大眾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創(chuàng)造社和太陽社后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倡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較有影響的文章有:郭沫若的《英雄樹》《桌子的跳舞》、李初黎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蔣光慈《關于革命文學》等。比如,李初犁發(fā)表《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就較有代表性,他從“一切的文學,都是宣傳”、文學是“生活意志的要求”、文學是“反映階級的實踐的意欲”三個層面重新定義文學,進而指出無產(chǎn)階級文學就是“為完成他主體階級的歷史的使命,不是以關照的——表現(xiàn)的態(tài)度,而以無產(chǎn)階級的階級意識,產(chǎn)生出來的一種的斗爭的文學”[11]163。革命文學即以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樣貌出現(xiàn),突出階級性和斗爭性的特征。

      成仿吾的“革命文學”主張也是一個漸變過程。開始主張以“人性論”為基礎的“革命文學”觀念,后來轉向以“階級性”為基礎的“革命文學”思想,實現(xiàn)了“革命文學”從“人性論”到“階級論”的跨越。正如他自己所說,后期的文學批評是對五四新文學傳統(tǒng)包括他自己前期批評的“全部批判”,是一種“政治批判”模式的批評。因此,可以說在20世紀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學”運動中成仿吾終于成為一個非常革命化的左翼文藝戰(zhàn)士。

      三、文學與革命之轉換

      成仿吾的前半生事業(yè)可以用“文學”和“革命”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在從事“文學”事業(yè)中時時流露出對“革命”的向往,在“革命”的不斷召喚中竭力用“文學”回應“革命”?!半S著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大革命時期,五四知識分子毅然投身革命,為革命奔走呼號;大革命失敗后,五四知識分子回歸文學領域,用文學支持革命,反抗國民黨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支持走馬克思主義道路的共產(chǎn)黨”[12]。

      1.文學對革命的向往

      文學應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映革命斗爭生活,“要以農(nóng)工大眾為我們的對象”,“以真摯的熱誠描寫在戰(zhàn)場所聞見的,農(nóng)工大眾的激烈的悲憤,英勇的行為與勝利的歡喜”。正如成仿吾后來在《寫什么》中所說:“我們今天就是應該拿全部的力量來寫這樣一個時代,寫出我們中國人的要求、痛苦與斗爭。”[5]197成仿吾對革命文學的期望是:反映革命內(nèi)容,表現(xiàn)革命情感,文學為革命服務。當然這種對文學過于政治化的訴求是成仿吾自身的認知局限與時代發(fā)展使然。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與推動下,1930 年 3 月 2 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簡稱“左聯(lián)”)在上海正式成立,提出了文藝為“工農(nóng)大眾服務”的方針?!白舐?lián)”成立后,開展了一系列文學活動,其中一項便是關于“文藝大眾化”運動的討論,一共展開過二次大討論,內(nèi)容主要涉及文藝為誰服務及文藝大眾化的途徑等問題。郭沫若、瞿秋白、成仿吾、周揚等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成仿吾在《革命文學的展望》中說:“我們現(xiàn)在的狀況,倒不是向大眾的用語內(nèi)輸入一些新的分子,而是由非大眾的接近大眾的,在大眾方面看起來,卻是輸出。在目前的階段,只有一方面由大眾的文化的培養(yǎng),他方面由作者向大眾的無限的接近的努力,由普羅列塔利亞文學才能完成它的任務?!盵5]196而魯迅也參與了相關討論,他在《文藝的大眾化》中,一面強調了文藝大眾化的緊要性,另一方面指出不可盲目追求大眾化,避免空談。雖然文藝大眾化是現(xiàn)今的當務之急,但是中國尚不存在文藝大眾化的基礎;如果要實現(xiàn)全部的大眾化,單靠文藝自身是難以實現(xiàn)的,必須依靠政治等其他力量的支持[13]367-368。兩次關于文藝大眾化的討論其實質就是文學(文藝)與革命的問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廣大工農(nóng)群眾,文學應該用他們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反映工農(nóng)的生活與斗爭,這樣文學才能對革命產(chǎn)生影響。

      1936 年10月魯迅逝世后,成仿吾發(fā)表了《紀念魯迅》一文,在此進一步表明了自己對“文藝大眾化”的看法。他呼吁“我們的作家,應該拿起魯迅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式來適應今天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的需要,應該大大的大眾化,使文學由少數(shù)人中解放出來,成為大眾的武器”[14]231-232。成仿吾在這里所講的“創(chuàng)造的新形式”和“文學從少數(shù)人中解放出來”的觀點與魯迅基本一致。這也是成仿吾真正參加革命后對革命文學有關問題所做的首次回應。

      2.革命對文學的回應

      中國共產(chǎn)黨在早期革命斗爭中,終于認識到,農(nóng)村是革命斗爭的主陣地,農(nóng)民是革命的主力軍和基礎。正如美國學者西達·斯考切波所言:“在中國革命中,農(nóng)民不僅充當了革命反叛的主要力量,而且成為鞏固國家權力的有組織群眾基礎。”[15]289針對如何喚醒處于貧困、迷茫、愚昧中的廣大工農(nóng)群眾,動員他們參加革命等問題,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知識分子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

      中共建黨初期,以董必武、陳潭秋、蕭楚女等為代表的革命知識分子開始在大別山地區(qū)進行革命的宣傳、建黨工作,創(chuàng)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雖然群眾基礎較好,但民眾普遍生活貧困、文化極端落后。當時鄂豫皖蘇區(qū)有沈澤民、成仿吾、朱光、張琴秋等一批革命知識分子,他們既是蘇區(qū)工作的領導人,又是革命文化工作的具體實踐者。為了動員更多的工農(nóng)群眾參加革命,他們親自創(chuàng)作一些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來宣傳革命、發(fā)動群眾。成仿吾到鄂豫皖蘇區(qū)工作,擔任鄂豫皖蘇區(qū)省委宣傳部長兼省蘇維埃政府文化委員會主席和教育委員會主席,他有意識地將文藝的大眾化、革命化思想貫徹到蘇區(qū)文化宣傳工作中,改編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革命歌謠,真正地用具體革命實踐踐行自己的革命文學主張。

      1932 年 1 月鄂豫皖蘇區(qū)發(fā)起識字運動,成仿吾針對農(nóng)民文化程度低的實際情況,強調在宣傳工作中應“擴大識字運動”,要“利用歌謠、戲劇、革命故事幫助群眾提高識字能力”。他不僅撰寫了《工農(nóng)干部和識字運動》《怎樣組織讀報社》的文章,而且編輯識字課本,并且還創(chuàng)作了《識字運動歌》,以推動識字運動的開展?!蹲R字運動歌》主要內(nèi)容:

      不識字的好比一個睜眼瞎,有眼不知世界大。唉!唉!唉!唉!不識字的呀,快來識字呀!

      大家識字工農(nóng)干部好捷報,鞏固蘇區(qū)并擴大。唉!唉!唉!唉!不識字的呀,快來識字呀!

      內(nèi)容樸實,語言口語化,通俗易懂,宣傳效果較好。正如鄂東北特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所說:“從經(jīng)驗中,歌謠的宣傳效力最大,因為各種文字宣傳識字者最少,意義又深,又少味,農(nóng)民最喜歡唱歌,現(xiàn)在赤色區(qū)域所有農(nóng)民都盡唱革命歌,婦女小孩沒有一個不記得一、兩首來唱,所編的歌甚多?!盵16]165

      為了提高工農(nóng)群眾的文化水平和革命覺悟,在開展識字運動的基礎上,成仿吾在鄂豫皖蘇區(qū)還創(chuàng)辦工余夜校和工農(nóng)演講所,開展工農(nóng)群眾的文藝教育。在鄂豫皖蘇區(qū),中共文化動員的實踐與表達相當豐富,主要有革命歌曲、革命標語、文藝演出等活動,以及創(chuàng)辦新劇團、報刊、學校和培訓班等。蘇區(qū)文藝具有政治化屬性與大眾化策略、以戲劇與歌謠為主要形態(tài)的特征[17]。成仿吾在蘇區(qū)工作中,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踐行著他的革命文學主張,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藝為政治服務”宗旨的早期探索。同時他也總結出在革命斗爭中如何用文藝動員民眾的一些有效方法。

      3.文學理念與革命實踐的縫合與斷裂

      成仿吾的身份不斷地轉換:從理工男到文藝青年,從文學革命者到革命文學戰(zhàn)士,從革命家到教育家。他的思想與行為都不斷地發(fā)生轉變:時而明晰,在堅定中前行;時而困惑,在迷茫中求索。盡管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文學主張與革命實踐的斷裂,但他一直在縫合這種裂隙。

      首先,表現(xiàn)為他的文學思想的轉變之困惑。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yōu)榻纾捌谥饕憩F(xiàn)為:早期形成的以“表現(xiàn)說”“同情說”“超越說”為理論支撐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觀念;后期轉變成由“良心論”過渡到具有階級認同性的“為革命而藝術”的文學觀念。但這種轉變有著明顯的裂隙,過渡具有跳躍性,讓人感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反映出了當時知識分子面對革命與藝術兩難選擇的普遍矛盾心理。正如溫儒敏所說:“在闡說對文學本體的認識時,贊同‘表現(xiàn)說’,把文學的本質看作是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與發(fā)抒;在理解文學的價值論時,又努力將‘自我表現(xiàn)’的意義導向社會,成仿吾顯然在力圖把這些表面上矛盾的理論統(tǒng)一起來。”[18]

      1924年5月成仿吾在《一年的回顧》中說:“我們的文學革命,和我們的政治革命一般,須從新再來一次。”他的文學思想經(jīng)歷了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的飛躍。1926年6月在《創(chuàng)造月刊》上發(fā)表了《革命文學和它的永遠性》,“如果文學作品要是革命的,它的作者必須是具有革命的熱情的人”[3]208。1928年2月發(fā)表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對五四以來的文學革命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號召青年和文藝工作者“自覺地參加這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以真摯的熱誠描寫在戰(zhàn)場所聞見的,農(nóng)工大眾的激烈的悲憤、英勇的行為與勝利的歡喜!”[3]241隨后,成仿吾又發(fā)表了《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轉換方向的考察》《革命文學的展望》兩篇重要文章進一步補充和深化了對于革命文學的論述。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片面、機械地理解,再加上受國內(nèi)外革命隊伍的“左”傾思潮的影響和蘇聯(lián)“拉普”(俄羅斯無產(chǎn)階級作家聯(lián)合會)的錯誤示范。成仿吾等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青年產(chǎn)生許多“左”傾幼稚病。如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主要任務缺乏正確判斷、過于夸大文學的作用、存在唯我獨尊的宗派情緒等。

      其次,表現(xiàn)為革命實踐對文學理論的規(guī)訓。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探索和思考中,成仿吾深刻認識到:僅僅用文化喚起民眾的覺醒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走革命斗爭的道路才能有中國未來的光明前途?!八辉敢膺^從前創(chuàng)造社時的生活:只有文章,沒有行動”[19]90。為了尋求革命真理,成仿吾赴歐洲的法國、德國學習、考察,1928年在巴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中共旅歐支部機關刊物《赤光》的主編,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品進行翻譯與研讀。1931年回國后到鄂豫皖蘇區(qū)從事革命工作,隨后到中央蘇區(qū)工作,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后,在革命工作的同時從事黨的教育工作,參與創(chuàng)建了陜北公學、華北聯(lián)合大學、華北大學等,成為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在革命斗爭的實踐活動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文學觀,形成了以革命為中心的文藝理論思想。這種文藝理論思想把文學變成了政治的附庸,極度貶抑了文學自身的特性。

      在革命年代,左翼知識分子不僅在理論上影響中共的文化宣傳,而且其部分成員還參與到蘇維埃政權的文化宣傳領導工作中。1931 年成仿吾回國后被派遣至鄂豫皖蘇區(qū)負責領導蘇區(qū)文化宣傳工作,將其文學革命化主張在鄂豫皖蘇區(qū)廣泛推廣,并親自參與革命歌謠的創(chuàng)作,有力推動了蘇區(qū)的文學革命化和文藝大眾化[20]237。歌謠被革命知識分子改造成作為武器的藝術,用以進行革命宣傳和民眾動員。在此時,文學不再是表現(xiàn)心靈的窗戶,而是“一切的文學,都是宣傳”,強調文學的階級性、斗爭性,文學為軍事服務、為政治服務,走向了“左”傾極端主義。與其前期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裂隙。從某種程度上講,成仿吾的文學主張與革命實踐,對延安文藝尤其是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四、結語

      成仿吾成長于苦難的時代,為了國家民族解放、人民的翻身,成仿吾一生在文學與革命之間穿行,盡管歷經(jīng)坎坷與曲折,但追求進步、追求光明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過。

      作為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成仿吾親自參加20世紀上半期中國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1928年以后,他基本上脫離了文學活動,長期從事革命和教育工作,成為我國著名的無產(chǎn)階級教育家、革命家。

      作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著名文學社團創(chuàng)造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成仿吾曾經(jīng)寫了許多文學批評文章和一些文學作品,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正如溫儒敏所言:“以成就而言,成仿吾算不上第一流的批評家,卻是現(xiàn)代批評史不能忽略的重要而有特色的批評家。他對初期新文學的實際批評產(chǎn)生過大的影響,也因為其批評理論與實踐在相當程度上顯現(xiàn)著當時浪漫派思潮的駁雜性,如果要梳理二十年代文學批評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特別是創(chuàng)造社為代表的浪漫派批評這條線索,成仿吾無疑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盵18]

      猜你喜歡
      成仿吾革命文學文藝
      品革命經(jīng)典,悟人生之道
      革命之火應代代相傳
      1942,文藝之春
      “京派”看不到的世界:澎島和北方革命文學
      “黃埔生”的革命文學實踐與革命文學運動
      成仿吾:我還是搞教育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
      有教授頭銜的長征老戰(zhàn)士成仿吾
      □文藝范
      文壇刮起“黑旋風”
      阳山县| 怀安县| 金乡县| 浦县| 丰城市| 开鲁县| 黄浦区| 岱山县| 靖宇县| 江达县| 徐水县| 绩溪县| 元江| 平和县| 乌拉特后旗| 德兴市| 江安县| 高雄县| 龙泉市| 内乡县| 峡江县| 宽甸| 宜兴市| 龙游县| 平昌县| 阳江市| 绥化市| 新蔡县| 和硕县| 郓城县| 宜都市| 巴彦淖尔市| 鹿泉市| 泾源县| 肥东县| 专栏| 长顺县| 吉木萨尔县| 栾城县| 贡山|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