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遠利 趙曉瑋
統(tǒng)編教材的課后小練筆,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圍繞課文中某一個教學難點或重點進行語言片段練習,由讀學寫,達到讀寫結合。它融讀寫為一體,旨在讓學生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錘煉語言表達能力,或讓學生借鑒作者的思維方法提升思維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建設開放的語文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語言文字運用。”“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因此,小練筆教學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帶有一定情境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以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課后小練筆大多是根據本單元習作內容或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內容來安排的,以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某一方面的表達形式,相當于單元習作前的一次片段練筆。例如五上第一單元《落花生》的小練筆:花生會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作奉獻的人??吹较旅娴氖挛?,你會想到哪些人?選擇其中一個,試著寫一段話。(竹子、梅花、蜜蜂、路燈)
這次小練筆指向三個方面:一是選擇自己要寫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簡單的描寫;二是引出要寫的人物,具體描寫他們的特點,并且與所選擇的事物精神品質一致;三是寫出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或啟示。
陳先云老師指出:“統(tǒng)編教材中閱讀與表達并重,每個單元中閱讀與表達要素的安排,體現(xiàn)了互相促進、整體發(fā)展的編寫思路?!比缌私庾髡呷绾瓮ㄟ^詳略得當的方式把事情寫清楚;了解課文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的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等等。讓學生把在閱讀教學中習得的方法和能力,遷移運用到語言表達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小練筆同樣擔負著助力語文要素落地的重要責任。
如四下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樂園”要求寫自己喜愛的一個地方,介紹清楚樂園的樣子,自己最喜歡在那兒干什么,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單元課文《鄉(xiāng)下人家》的課后小練筆要求是:你眼中的鄉(xiāng)村景致是怎樣的?用一段話寫下來。很明顯,安排這次小練筆是為本單元習作訓練做鋪墊的。
中高段的習作一般要求行文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中心聚焦明確、內容詳略得當等等,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課后小練筆則另辟蹊徑,它是寫作的延續(xù)訓練,語言表達要求不高,而且篇幅短小,短時間即可完成;語言表達的聚焦點切口較小,易于突破成篇習作的難點,學生表達起來比較簡單,內心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可以大大調動學生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例如,四下《飛向藍天的恐龍》課后小練筆: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段話。
讀完課后這一段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其寫作特點:這段話采用了總分結構,中心句是“恐龍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tài)各異的龐大家族”,后面用分類、對比和列舉的方法,按照行走方式、體型特點、食性類型的標準對恐龍進行了分類。學生明白了作者徐星的行文思路,然后再選擇合適的練筆對象,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展開小練筆。這樣,學生的語言思維就會打開,學習興趣會被點燃,習作教學的難點被弱化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劉勰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臨海則意溢于海?!闭Z言表達其實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只有人們與世界產生交互活動,感知到一種情境,發(fā)生交流活動,語言才得以發(fā)生,表達才得以發(fā)生。
如四上《走月亮》課后小練筆:讀讀課文第6 自然段,說說“我”的所見所想。你還記得月下的某個情景嗎?仿照著寫一寫。
這次小練筆的語言環(huán)境是月亮之下的某個情景,仿照課文第6自然段進行小練筆。首先我們看一下第6 自然段總共寫了哪幾個地點的景物,它們分別是村道、果園、稻田、田埂,每一個地點加上它涉及到的景物就是一個具體的情景。
那么作者吳然是怎么寫的呢?第6 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村道已經修補過,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經填上碎石和新土”,這句話是從視覺角度寫的,這說明村道最明顯、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就是碎石和新土,因為修補村道是當地村民收莊稼前的一種風俗。接著作者從聽覺這個角度選擇了村道邊的三種動物“秋蟲、夜鳥、魚兒”進行描寫。按照這種分析方法,讓學生去體會作者對果園、稻田、田埂的寫法。
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注意題目中的“所見”不要狹義理解,不僅僅是自己看到的,還可以是聽到的、觸到的、聞到的、想到的,運用多種感官感受到的現(xiàn)實情景,也可以把月下人們的各種各樣活動寫進去。明確了語言表達的環(huán)境,有了豐富想象的清晰畫面,再結合第6 自然段的“月下田園圖”的表達方式,學生的小練筆自然會筆下生輝。這樣的小練筆教學,不僅增強了鮮活的語境,深化了課文理解,而且訓練了語言思維。
統(tǒng)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冊教材都編排了課后小練筆,總共20 次,另外還有部分選做題也屬于小練筆內容。為了增強小練筆的趣味性,我們可以將這些小練筆分為多種形式進行訓練。
首先是模仿性小練筆。仿寫訓練要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把握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借鑒課文最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再加上自己的獨創(chuàng)發(fā)揮,以期達到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如三下《花鐘》的課后小練筆,要求仿照課文中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寫自己喜歡的花。
其次是想象性小練筆。想象力是孩子最寶貴的能力,它能讓夢想插上翅膀,激勵孩子們去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想象必須基于現(xiàn)實生活,語言表達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事物作為寫作對象,還要善于觀察和認真思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情景進行合理而豐富的想象,這樣進行練筆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如四下《巨人的花園》課后小練筆:發(fā)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再次是留白性小練筆。統(tǒng)編教材中許多課文都有一些留白處。作者有意無意的留白處,往往可以給讀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也是學生進行小練筆的素材??梢罁谋緝热?,結合實際生活,充分發(fā)揮想象,恰當地補上事件的空白、語言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例如四下《鄉(xiāng)下人家》課后小練筆:你眼中的鄉(xiāng)村景致是怎樣的?用一段話寫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補白冬天或者秋天鄉(xiāng)村的景色。
另外,小練筆還可以對課文內容或主題延伸進行擴寫、縮寫、續(xù)寫,還可以結合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進行小練筆訓練。
小練筆重點就是突出一個“小”字,訓練篇幅短小,語言訓練點切口小,這也符合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平時閱讀學習中,只要看到優(yōu)美的句子,或者經典的內容,甚至一個有新鮮感的詞語,都可以進行詳細批注積累,之后再針對性地進行小練筆。如四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課后選做題:排練時的情形,“我”記憶深刻,而表演時“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點兒也記不起來”。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在布置學生小練筆之前,讓學生寫一寫排練和表演內容的批注,重點關注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看看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心理變化和感受的,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心理變化,這樣學生就走進了作者內心深處,感同身受,做到文本、作者和讀者三情合一,小練筆時自然也可以使表達生動形象。如一位學生在《第一次跳舞》中寫道:我快步登上了舞臺,深吸一口氣,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情。音樂響起,我的四肢隨著旋律舞動起來,但跟不上音樂節(jié)奏,動作總是慢半拍。我心里立刻緊張起來,大腦一片空白,手腳也不聽使喚。突然,我注意到臺下吳老師的身影,她對著我豎起大拇指!我頓時鎮(zhèn)靜了許多,舒展著腰身,調整動作幅度,慢慢地與音樂節(jié)奏融合了。
小練筆雖然寫作難度不大,但是因為學生表達能力存在差異,對于一些有難度的語言訓練,教師還要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設計語言訓練的梯度目標,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分層設計,逐步實施。如六下《臘八粥》的課后小練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 自然段,照樣子寫一種你喜歡的食物。
結合單元語文要素及課文第1自然段特點,可以作如下梯度訓練:
1.基本梯度:寫出食物的味道、樣子、做法。
2.達標梯度:寫出食物的味道、做法、樣子,詳略恰當,運用擬人比喻手法。
3.拓展梯度:結合生活寫出食物的味道、樣子,食物做法、吃法,詳略恰當,運用擬人比喻手法,并能表達自己品嘗食物的感受。
對小練筆來說,訓練的目的不是追求寫作數量,而是提升練筆的質量。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和表達能力,選擇合適的時機,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選擇剛剛學習完課文的時候進行小練筆,趁熱打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語言的感悟。例如,三上《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后小練筆:從四幅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二是布置課外時間完成小練筆。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語言表達功底和廣泛閱讀密不可分。因此,教師根據小練筆的內容和要求,可以將小練筆布置在課外的時間完成,留給學生觀察和思考的時空,讓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思考。如三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課后小練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fā)現(xiàn)??!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外觀察后再進行練筆,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表達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三是對比閱讀后完成小練筆。教師在明確小練筆要求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類型的文章,比較語言風格和寫作手法,從中得到練筆啟示,再完成小練筆作業(yè)。如四下《貓》課后小練筆:讀一讀,體會這段話的表達特點,再照樣子寫一寫。老舍這篇文章主要表現(xiàn)了貓的性格古怪、老實貪玩又淘氣可愛。作者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運用明貶實褒的寫法表現(xiàn)了貓的性格特點,表達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們可以結合課后“閱讀鏈接”中夏丏尊和周而復兩位作家筆下的《貓》進行比較,體會作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語言特點來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然后再引導學生在小練筆中精準地進行遷移訓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作業(yè),針對學生素養(yǎng)水平和個性特點提出意見,及時反饋和講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毙【毠P的評價,切忌泛泛而談,需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和指向性,也就是練什么就評什么。
比如六上《月光曲》課后小練筆:聽一聽自己喜愛的音樂,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寫下來。這一次主要是仿寫課文第9自然段的內容,根據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展開評價:
第一個方面,仿寫內容有沒有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想和想象中描寫了哪些事物?這是本次小練筆達到的基本梯度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展現(xiàn)音樂畫面的基本方法。
第二個方面,仿寫內容能不能體現(xiàn)藝術之美?這是本次訓練的達標梯度目標,不僅要掌握聯(lián)想和想象的基本方法,還要思考所描述的場景畫面有沒有表現(xiàn)藝術之美。
課后小練筆作為習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小練筆的評價,不僅是對語段訓練的總結,也是檢測小練筆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師每次要明確評價標準,多一些表揚激勵,提高學生練筆自信心,促進學生更有動力地去練筆。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點撥,把自己的小練筆和課文比較、和例文比較、和同學比較,一起品讀、揣摩、鑒賞和分析,發(fā)現(xiàn)自己練筆存在的問題,不斷地反思和修改,讓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錘煉,實現(xiàn)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