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海,阮班錄,王軍利,楊靜
(咸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平歐雜種榛子,俗稱平歐大果棒子、雜交榛子、大果榛子,是由我國野生平榛和歐洲榛子種間雜交選育出的優(yōu)良品種。平歐雜種榛子耐寒,適應性強,病蟲害少,對土壤要求不嚴,能適應平地、坡地、溝壑地種植,投資少,掛果早,是山區(qū)農民致富的理想樹種。陜西渭北地區(qū)為多溝壑少林地帶,平歐雜種榛子在三原嵯峨山有野生分布,數(shù)年來,以陜西旬邑為主,在三原、彬州、淳化等地進行了平歐雜種榛子的引種栽培試驗。通過栽培推廣,對當?shù)亻蛔赢a業(yè)發(fā)展起到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對平歐雜種榛子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進行總結,以期為榛子產業(yè)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平歐雜種榛子品種多,根據(jù)數(shù)年栽植試驗情況調查,渭北旱塬以達維、B21(平歐21號)、遼榛3號、遼榛7號(平歐110號)、玉墜、平頂黃等品種適應性、抗寒性均較好,是渭北旱塬栽培優(yōu)良品種;必須在可靠的苗木經營單位購種苗,標明品種名稱,以免建園栽植混亂,給后期管理等帶來不便及產生損失。
為提高建園效率,建議選擇2年生大規(guī)格榛子苗為最佳。要求須根系發(fā)達、分布均勻、無病蟲害和無機械損傷的優(yōu)質健壯種苗。干基部直徑在1.5 cm以上,高度在1.5 m以上;芽體飽滿,側根長20 cm以上,側根數(shù)8根以上[1],分布均勻。定植前根據(jù)建園方案,計劃好榛苗品種和數(shù)量,栽植過程保持苗木根系不能失水,對過長的根系適當修剪,保留長度10~15 cm,待栽植苗用濕土假植,栽植時蘸泥漿。
平歐雜種榛子為異花授粉植物,單一品種難以結果或空殼率高,因此,建園必須根據(jù)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親和性,合理搭配品種,一般每個園地選擇開花期相同或相近的品種3~4個,主栽品種栽3~4行,授粉品種栽植1行。如“達維”適宜的授粉品種有B12、遼榛3號、玉墜、遼榛7號等,榛子花粉有效距離在18 m以內,以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按5∶1或6∶1栽植,即可滿足授粉要求[2],有利于提高坐果率、果實品質和產量。
在陜西渭北旱塬地區(qū),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栽植最好,在萌芽前結束,最遲3月中旬前。若苗木萌芽后定植,成活率降低。春栽最好秋季整好地,按直徑80 cm,深度70~80 cm,挖栽植坑,施基肥后填埋,待次年早春栽植。秋栽在榛苗落葉后11月上中旬進行,秋栽注意冬季干旱易發(fā)生抽干,定植后應澆好定根水,并注意基部培土,土丘高度20~30 cm。為實施機械化管理,可采用寬行距栽植模式,以南北行為宜,坡地順等高線成行栽植,肥沃平整的園地株行距3.0 m×4.0~4.5 m為宜,瘠薄的溝坡地帶株行距2.0 m×3.5~4.0 m。栽植不能過深,以根頸略低于地面為宜,栽植后立即灌1次定根水,水滲后封土保墑。外地購進的種苗,定干高度10~15 cm,當年發(fā)枝后選留1個健壯枝,待長至80 cm,進行摘心定干,重新培養(yǎng)主干;當?shù)胤庇纾艨诹麸枬M芽,于苗高65~80 cm處定干。
定植當年,對當?shù)胤庇拿缒荆?5~80 cm處定干,第2年在主干上選留不同方向、分布均勻的3~4個主枝。第3年,每主枝培養(yǎng)2~3個側枝,配合輕度短截,主枝上培養(yǎng)側枝、副側枝和結果母枝,形成單干自然開心形樹冠。該類樹形適宜機械化管理,具有較好的利用優(yōu)勢。
定植當年,苗干留20 cm左右,定干,促發(fā)基生枝,選留不同方位3~5個健壯枝,重點培養(yǎng)主枝,剪除多余弱小枝。第2年,對主枝培養(yǎng)2~3個側枝及營養(yǎng)枝,促進結果母枝、結果枝的形成。后期對選留主側枝的延長枝輕短截,及時疏除老枝、病弱枝,保留內堂枝。對土質較差的園地及坡地,選用該類樹形,有利于提早成形,結果提前,但后期園地不便管理。
平歐雜種榛子喜肥,合理適時施肥是榛子優(yōu)質高效生產的必要條件。施肥必須根據(jù)園地土壤養(yǎng)分狀況和榛子生長發(fā)育不同時期,采取前促后控的方式對平歐雜種榛子進行施肥。生長前期以氮肥、磷肥為主;后期以磷肥、鉀肥為主[3],有利于平歐大果榛子根系良好生長,提高平歐雜種榛子的抗逆性,為其健壯生長發(fā)育打好基礎。
在果實采收后,施用農家肥作基肥。在渭北旱塬地區(qū),8月中旬至9月,基肥施用宜早不宜晚,此時是多雨季節(jié),應根據(jù)天氣靈活施用。開條狀溝、放射溝或環(huán)狀溝施入基肥,2~4年 生 樹20 kg/株 左 右;5~7年 生 樹30 kg/株 左 右;8~10年 生 樹40 kg/株 左右[3]。結合秋施基肥,對果園行間翻耕,一般從栽植后第3年,果實采收后進行深翻,深度以20~30 cm為宜。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為根系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
利用果園生草、覆草方式,間作低矮的綠肥植物,適時割草翻壓,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樹盤覆蓋可選用黑色園藝地布或下黑上白雙色地膜覆蓋,寬度80~100 cm,起到保墑、防止根蘗萌生的作用。
5月下旬正值果實子房膨大期和新梢生長階段,開條溝追施復合肥20 kg/667m2,施肥根據(jù)天氣情況靈活安排;或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利用機器將配好的肥液高壓噴射施入土壤,提高施肥效果。榛子葉面粗糙,便于液體肥料的滯留和吸收,6月底至7月上旬正值果實發(fā)育期,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葉面肥2~3次[4],或結合病蟲害防治配合噴施。
榛子樹易產生根蘗,消耗樹體的養(yǎng)分和水分,削弱樹勢,從而影響榛子果實品質和產量。因此,為避免萌蘗與樹體爭奪養(yǎng)分和水分,增強樹勢,生長季節(jié)需及時除萌蘗,從4月上旬開始,每年至少清除4~5次,除萌時剪口和地面保持水平。
和其他果樹相比,平歐雜種榛子病害少,栽培省工、省材料。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蟲害主要有金龜子、蚧殼蟲、蚜蟲等。重點抓好“一病一蟲”的防治(白粉病、金龜子)。
落葉后清園,將果園內的枯枝、落葉、雜草等潛藏病源物集中深埋處理,減少侵染源。早春開花前,全園噴3~5次波美度石硫合劑或樹干涂白等措施進行病害防治。4月中旬至5月及6月下旬至7月易發(fā)生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幼芽、嫩枝和果苞,及時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藥劑交替防治,隔10~15 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危害大榛子的主要害蟲是金龜子。金龜子成蟲、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4月中旬開始活動,5月上旬至6月上旬危害嚴重,以每日20:00—23:00活動最盛,取食榛子葉、嫩芽;幼蟲取食榛子幼根。成蟲大量發(fā)生時,采用糖醋液誘殺和燈光誘殺,化學防治用甲維鹽·功夫,其活性高、藥效快、防效好。對于蚜蟲、蚧殼蟲等蟲害,噴10%甲維·吡蟲啉可溶性液劑1 000~1 500倍液防治[5]。
平歐雜種榛子具有適應性強、易栽培、管理成本低、效益快等特點,逐漸成為經濟林首選樹種。平歐雜種榛子營養(yǎng)豐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廣大群眾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致干果需求量增加,對榛子關注度提高。我國的大果榛子栽培面積小,無法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目前主要依賴國外進口[6]。因此,在平歐雜種榛子栽培過程中,應積極吸取先進高效和創(chuàng)新型高效栽培方法,不斷完善大果榛子的高產栽培方式,提高種植規(guī)模和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