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仙蹤
《科教新報》2021年10月13日文化版刊登了《“勞燕”意思是“辛勞”的燕子嗎》一文,錢國宏老師解釋稱,成語“勞燕分飛”中的“勞燕”,不是指辛勞的燕子,“勞”“燕”分別是指兩種鳥,一種是伯勞,一種是燕子。這個解讀非常好,可以讓小朋友們學(xué)習(xí)這個成語時,消除誤解,提高辨識和運用水平。
文中介紹“伯勞”時說,伯勞是一種至今依然存在的候鳥。其實,伯勞鳥不僅至今依然存在,而且基本上就在我們身邊活動。本文教你在生活中找到伯勞鳥。
就湖南而言,最常見的伯勞叫“棕背伯勞”。此外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牛頭伯勞等。
棕背伯勞在湖南基本上屬于留鳥,一年四季能見到。如果我們在城市小區(qū)的空地,或者學(xué)校圍滿灌木的操場邊以及菜地的竹架上,看到一只體型中等的鳥,身體由黑、黃、灰組成,黑色尾巴較長(幼年伯勞尾短),叫聲響亮多變,經(jīng)常單獨行動,有時驅(qū)趕如麻雀之類的小型鳥,那么這只鳥八成是“棕背伯勞”。
此時你可以試著靠近一點點,更具體地觀察它,灰色的頭頂、白色的喉嚨、越往后越深的棕色的背、黑色的翅膀外沿、黑色的尾巴、尖利的爪子。所有伯勞都有一個標志性的符號,那就是黑色濃厚的貫眼紋,像一筆粗壯的隸書“一”字,遮住了眼睛。如果你的目光足夠尖利,距離足夠近,還能發(fā)現(xiàn)棕背伯勞的喙又短又粗,上喙的末端有個向下彎曲的尖鉤,與我們平時在畫冊上看到的老鷹的喙大致一樣。
小結(jié)一下,棕背伯勞是中等體型,棕背、黑翅,有濃黑貫眼紋和鉤形的尖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