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琴
從富寧縣城出發(fā),中部偏北50余公里,國道323線指示路牌顯示,順主路過去就是廣西百色,駕駛員介紹只剩五六公里的距離了,這個時候我們右轉(zhuǎn),進入一條塘石路面的鄉(xiāng)村道路,行四五公里進寨——富寧縣洞波鄉(xiāng)安那村委會西六村小組,距村委會12公里,距鄉(xiāng)政府駐地8公里。
在已等候我們的村小組長劉永詳?shù)膸ьI(lǐng)下,我們順村子邊一條緩坡路下行進寨。才走幾步,我就被右手邊一幅民族色彩凸現(xiàn)、生活氣息濃郁的墻體畫吸引住,下意識地用手機拍下了這幅墻畫。
這幅墻畫名字叫“藍靛染布”。淡藍色干凈素雅的底色,呈現(xiàn)三名年輕女子著民族盛裝,在做一種非常有特色的藍靛染布勞作場面。左邊一名女子喜滋滋地在收割植物,右邊兩名女子在配合染布:一名在桶里上色,一名在木架子上晾曬。至此,才知道我們來到的是一個藍靛瑤聚居的村寨。富寧縣境內(nèi)的瑤族分為藍靛瑤、大板瑤、山瑤3個支系,西六村小組居住的藍靛瑤支系,正是因為這里的瑤族自古以來鐘愛種植藍靛作為服飾染料而得名的,這幅墻畫正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藍靛瑤這種古老而浪漫的生活習俗。就在上午,我們?nèi)サ氖菈炎寰劬拥钠卵看?,聽坡芽古歌,看記錄古歌如象形文字般的符號,這會突然“畫風”一轉(zhuǎn),又到了藍靛瑤聚居的村寨,村容村貌、服裝服飾、生活習俗又是另一種民族風格特色。
筆者作為云南人,身邊最挨近、最熟悉、常接觸的是苗族支系中的花苗(還有青苗、白苗等),服裝、語言、文化、習俗也還保有鮮明的苗族特色。其次是回族(已漢化無明顯特色)、彝族。而壯族和瑤族,以前除了在電視里、舞臺上欣賞過,這回算是第一次這樣親自進村入寨,近距離觀察、問詢、交流。我想,這也正是采風學習的意義所在了,否則,我自己大概永遠都不會有機緣親自走進這些各具特色的村寨。
無獨有偶,好像預先知道我們將要遇見一樣,就在幾天前,我還學習到了《詩經(jīng)·小雅》里的一篇經(jīng)典名作《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終朝采藍,不盈一襜,五日為期,六日不詹……”詩中的“綠”和“藍”,都是植物名,都是可以提取汁液染色的草。詩中描寫的情形是一位婦人思夫,約好五天后見面,六天過了都沒回,因而非常惆悵,一早上采的綠草還不滿一捧,一早上采的藍草還不滿一圍裙,顯得心緒不寧、身在此意在彼的樣子。而讓我們知道的是,早在先秦西周時期,祖先就有利用取之于自然的純生態(tài)植物汁液作染料的生活智慧,我一下子先入為主地就喜歡上藍靛瑤這個如詩經(jīng)一樣古老、智慧、浪漫的民族了。
事實正是如此,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爸腥A民族的歷史有多長,瑤族歷史就有多長”之可見一斑。
“靛”的本義是,一種深藍色的有機染料。藍色和紫色混合而成的一種顏色?!扒唷焙汀岸ā钡慕M合,也表示一種含有藍色精華的溶液靜置沉淀后得到的顏料物質(zhì)。
那飽含這種深藍色汁液,可以提取靛藍染料的植物到底是什么?我這個植物花草達人是最感興趣,最想弄清楚的問題了。只要確定我周邊也有這些植物的話,我一定會像詩經(jīng)先民和瑤族同胞一樣,做“采藍染布”這樣的趣事。
查閱資料得知,有這樣幾種生產(chǎn)藍靛的常見植物。
中文學名蓼藍,別名就叫靛藍。自然界中含靛藍較多的一種植物,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作染色及藥用,清熱解毒類的中草藥。民間有“榆莢落時可種藍”的說法,六、七月間蓼藍成熟,葉子變青,即可采集,采后隨發(fā)新葉,隔三個月又可收割。
菘藍,又名茶藍、板藍根、大青葉。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葉提取藍色染料,根入藥稱“板藍根”,葉入藥稱“大青葉”。
中文名叫板藍的,別名有馬藍、南板藍。爵床科板藍屬,草本,花期11月,葉含靛藍染料,根葉入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木藍,又名藍靛、槐藍、小青(福建)、野槐樹,豆科木藍屬,亞灌木,花期幾乎全年,果期10月,線形莢果內(nèi)皮具紫色斑點。清熱解毒、消瘡腫。提取藍靛染料又入藥。
看清楚了嗎?念起來明亮輕快的蓼藍、菘藍、板藍、木藍,都有提取靛藍染料又可入藥的功效。藍靛瑤先民常年在深山勞作,難免要受蚊蠅、毒蟲叮咬,憑著對植物的認識,隨便從身邊的這些“藍”中揪一把過來,把它們具有消炎止血的汁液涂抹在領(lǐng)口、袖口、裙邊,久而久之就保留下了這種穿靛藍染色衣物的傳統(tǒng)。我認識和接觸過的只有俗稱板藍根的菘藍,十多年前我們昆明北郊老家搞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作為一種中藥材而推廣種植過,嫩苗的時候整株拔來洗凈炒食,滋味清爽鮮美,可看到有明顯藍色汁液浸出染在餐盤上,那時我當然不知道板藍根還可以作染料了。
這些自帶染色又清熱解毒的植物,浸染出的面料穿在身上,不僅美觀主要是健康,不會出現(xiàn)皮膚瘙癢和發(fā)炎的問題,哪里會是如今工業(yè)化產(chǎn)物可比的?當下自是贊賞、向往和懷念不已了!
“西六”,昔名“溪綠”,意為“綠色的小溪”,其中的含義之一,也就是因這里的瑤族先祖以種植藍靛作為服飾染料,在村子的小溪邊給自織的布料上色時,留下成片的天然藍綠色藍靛汁,且村民鐘愛“八角”,在小溪周邊一帶又種了漫山遍野的八角樹,放眼望去,溪谷一帶一片綠色,故而得名“溪綠”。
相傳,原來居住在此地的為漢族,由于村內(nèi)常發(fā)生瘟疫,村民因不堪瘟疫侵擾而逃離?,幾逑容厒兩瞄L于中醫(yī)草藥,不懼瘟疫,在20世紀30年代,當?shù)剌^有名的瑤族民間醫(yī)生陸文光帶領(lǐng)5戶瑤族人家從鄰村“下寨”搬此定居,此后,不斷有瑤胞從各地遷來聚居,經(jīng)百年繁衍生息至今。
史載“南嶺無山不有瑤”,也說“寨無樹木,人不長壽,五谷不豐,家無興旺,村無久安”。藍靛瑤多居山林、深谷和溪邊,他們熱愛和尊崇植物,和樹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隨便走入一個村寨中,都可看到動輒幾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多為大榕樹。廣南壩美村中就有特大一棵榕樹,坡芽壯寨的是相伴相生的兩棵大榕樹,被形象地叫作“夫妻樹”。西六瑤寨文化小廣場邊也有這樣一棵大榕樹。這些寨子里長了幾百年的大榕樹,看上去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像一頂郁郁蔥蔥的大綠傘,被稱之為“龍樹”“神樹”,是村子的“保護神”,瑤胞通過祭“樹神”活動,祈求全寨五谷豐登、人畜興旺,表達對美好生活和幸福希望的向往,也培養(yǎng)了“勤勞勇敢、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團結(jié)友善”的民族精神。
居住深山,交通閉塞,開荒種地,打獵為生,歷史上的瑤族貧窮落后。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些自稱住在綠色小溪邊,住在山林中的瑤胞,像鐘愛種植藍靛一樣,也鐘愛種植八角。
我國八角的利用至少有一千多年歷史,唐朝孫思邈的著作就已記載八角作為香調(diào)料的利用:“煮肉下少許,即無臭味,臭醬入末亦香,故曰茴香”。八角原產(chǎn)于廣西西南部,我國八角規(guī)?;N栽培也從廣西開始。1882年,英國人到廣西勘察八角產(chǎn)地,從此八角茴油大量遠銷歐美,八角香料貿(mào)易,香料之路興起。我國八角種植面積已達709萬畝,年產(chǎn)干八角20.69萬噸,廣西占80%左右,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享有“世界八角之鄉(xiāng)”的美譽。富寧最早從臨近的廣西引種成功,至今已700余年歷史,為云南省八角栽培之始,栽培面積居全國縣級種植面積的第三位,產(chǎn)量居第二位,質(zhì)量在1985年廣西南寧的全國八角制標會上評為第一。1999年,富寧縣被評定為“中國八角之鄉(xiāng)”。2013年,“富寧八角”被正式批準予以實施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因緣際會,由于歷史的傳承,氣候的適宜,富寧各族人民種植八角,并與八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八角在富寧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開枝散葉,不斷繁衍、傳播、盛大,及至今天已“兒孫滿堂”,成為富寧的一大特色產(chǎn)業(yè)。
富寧人喜愛八角,瑤族,更是對八角情有獨鐘。哪里有瑤族居住,哪里就有飄香醉人的八角林,八角成了瑤鄉(xiāng)群眾最為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洞波鄉(xiāng)是富寧縣的八角主產(chǎn)區(qū),種植面積占全鄉(xiāng)經(jīng)濟林面積的三分之二。西六鄰村渭基村就有一棵被譽為“八角王”的八角樹,1767年栽種,至今每年還有500—800斤的產(chǎn)量。西六這個富寧縣洞波鄉(xiāng)安那村委會典型的藍靛瑤寨子,地勢較高,山巒起伏,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八角生長。以西六為輻射中心的瑤族聚居村落,形成了1.5萬余畝的連片核心種植區(qū)。僅96戶,421人的西六村,現(xiàn)八角種植面積已達2200畝,戶均25畝,人均5畝左右。八角種植面積在經(jīng)濟林中占99%,其余零星的油茶、甘蔗、杉樹等只占1%。遠山近嶺、房前屋后,都被西六村勤勞的瑤胞見縫插針地種上了八角樹,寨子掩映在八角林中,成了名副其實的“八角生態(tài)村”。西六瑤寨群眾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耕耘山水田園,把重巒疊嶂的綠水青山變?yōu)榱私鹕姐y山,形成了以八角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支柱產(chǎn)業(yè)。2021年,西六村實現(xiàn)年產(chǎn)八角550噸以上,助力群眾收入440萬余元,群眾戶均收入4萬元以上,大多數(shù)農(nóng)戶的八角收入占家庭總收入50%以上。八角集中收完后,群眾也外出務(wù)工,勞務(wù)經(jīng)濟也是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2021年,西六村農(nóng)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835元,比全國、全省、全縣農(nóng)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高出904元、3428元和6112元。2022年7月,富寧縣“一縣一業(yè)”現(xiàn)場觀摩活動在西六村小組舉行,“綠樹環(huán)繞西六美,新村美景入畫來”,變美變富了的西六,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百聞不如一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我們8月下旬入寨子的時間段,正是西六瑤寨采摘八角果的最佳時間段。被從山上喊回來接待我們采訪的村小組長劉永詳家,在問答了一些基本問題后,我們就提議跟隨他親自上山看看。一出村即是山,一進山即是滿山遍野的八角林。我這個自詡踐行耕讀生活的人,平生也是第一次看見鮮活的八角林、八角樹、八角果、八角花,類似于只吃過雞蛋,沒有見過那只下蛋的雞。走不多遠,我們就遇到了一戶正在采八角的瑤民,60來歲的爺爺奶奶,讀小學階段的兩孫女,兒子兒媳是從打工地廣東專程趕回來采收八角的,一家老小六口全出動,到下午基本收完了兩棵樹的果。類似這樣平時在外打工,收八角時回村的年輕人比比皆是。
整個西六村在8、9月份采收八角的時間段,村民們的生活習慣幾乎是這樣的,早6點起床吃個早點或帶上早點即入山,中午飯由家人送山上吃,晚6點后陸續(xù)收工將鮮八角拉回村,6點后寨子門口開始八角鮮果交易,當天采收當天賣完,然后回家吃晚飯,可謂爭分奪秒,勞動力相當金貴。收八角的也是本寨人,等全寨鄉(xiāng)親當天采下來的八角收齊后,她還要連夜開卡車送到幾十公里外的廣西百色交易市場,一天六七噸,七八噸不等,價格也是一天跟一天不一樣,有時每斤8元,有時每斤7元。
西六村李占東戶是全村八角最多一戶,共30余畝,2021年收入8萬余元,2022年預計可采到鮮八角2.5萬斤,預計收入12萬元以上;全村最少一戶叫陸進,獨人、檔卡戶一直外出務(wù)工,種植6畝,去年收入2000余元。李興文戶早些年思想落后,幾乎窮得吃不上飯,后種植20畝八角,加強管理后豐產(chǎn),自己結(jié)婚生子,現(xiàn)在連孩子都結(jié)婚生子了。現(xiàn)西六村家家戶戶蓋小別墅,96戶的村子,76戶有車輛,三輪車普及至家家戶戶。有了交通工具,上山采八角方便多了,去最遠的地方采最多只需10來分鐘。
我們是來看果的,可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八角樹上分明還開著有小手指節(jié)端大小、粉紅色的花朵,這種亦花亦果,花果同期終年不斷的現(xiàn)象,是除了在廣南見識過的油茶外,我認識的第二種“抱子懷胎”的神奇樹種。茴香科八角屬,常綠闊葉喬木,樹冠塔形或圓錐形,可長至10多米高,樹皮深灰色的八角樹,正糙果3—5月開花,8—10月果熟,春糙果8—10月開花,翌年3—4月果熟。也就是說,八角分冬八角、春八角可一年采收兩季,加上八角樹種下8—10年后結(jié)果,10—50年,甚至100年,只要管理得好,可有百年的豐產(chǎn)期。怪不得本地流傳著“八角是棵搖錢樹,一年栽來百年富”“八角是個山中寶,一年栽種百年好”這樣的民間諺語,八角林名副其實地成為當?shù)厝罕娫鍪罩赂坏摹熬G色銀行”。
八角可謂全身是寶,果皮、種子、葉都含有芳香油。飽滿平直的聚合果呈八角形,蓇突多為8瓣,多到13瓣的都有,個頭特別大。八角俗稱大料,別名八角茴香、大茴香等,是著名的調(diào)味香料。八角除作香調(diào)料外,還可作中藥材,提取莽草酸(衍生物有抗菌、抗腫瘤、抗血栓形成、抗腦缺血等作用)、茴油等。茴油又廣泛運用于食品工業(yè),日化工業(yè)香水、香皂、牙膏,一些藥品的成分(金嗓子喉片、產(chǎn)靈丸等),作為制備抗菌保鮮劑的原料等。作為中藥材的八角,性熱、味辛,有溫陰散寒,理氣和胃,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腹部疼痛,止咳去痰,升高白細胞等功效。剩余物還可作飼料添加劑、熏香等其他用途,因此在國際市場上也是緊俏商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為中國的經(jīng)濟建設(shè)作出了貢獻。
富有浪漫情懷的藍靛瑤族同胞,與八角的不解之緣還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娛樂、文化的方方面面,八角成了瑤族的一種文化符號,如影隨形。他們把八角繡入花腰帶、頭飾里,成了瑤繡上不可或缺的花紋圖樣。重大節(jié)慶日如盤王節(jié)等,他們聚集在八角林中開懷娛樂,拋花包,唱山歌對山歌。
歷史悠久,技藝高深的拋花包在藍靛瑤中盛行?;ò没ú贾瞥?厘米左右的正方形布包,內(nèi)裝六谷或苞谷子,四角釘上數(shù)條彩帶,帶寬約0.6厘米,長約5厘米,拋起沙沙作響又花花綠綠。活動時,男女對立,相距數(shù)米,每人持兩包向?qū)Ψ綊伻?。同時接住對方拋來的花包,循環(huán)往復,以長時間花包不落地者為勝。農(nóng)閑時操練,喜慶時比賽,可從春節(jié)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結(jié)婚、還愿、修齋祭盤王等亦以拋花包助樂。
藍靛瑤崇拜祖先,以“盤古為始祖,盤瓠為大宗”,總稱“盤王”為始祖。新中國成立后,定每年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為瑤族的“盤王節(jié)”,一年一年相傳至今。1985年,全省在富寧舉行過盛大的盤王節(jié)。
西六村以拋花包、盤王節(jié)為代表的民族民間活動豐富多彩,民族文化氛圍濃厚,由20余人組成的文藝演出隊,2008年還被省文化廳評為“云南省邊境地區(qū)農(nóng)村農(nóng)民業(yè)余文藝先進演出隊”。節(jié)慶日期間,文藝隊精心編排各種文藝節(jié)目演出,讓全體村民享受了一個個豐盛的“文化大餐”,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西六藍靛瑤還有另外一張文化名片,那就是“度戒”。度戒是瑤族最重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也是瑤族進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的代表性項目之一,是瑤族最重要的宗教儀式。
古代盤王為傳宗接代而“度戒”(板瑤叫“過法”)?!岸冉洹彼玫臅堕L意》開頭載:“原是盤古宗支,祖(盤王)無田塘之地,東走西移,辛苦勞碌凡間,盤古子孫平心善念,不占不謀百姓田塘,依祖盤王,隨山斬侖,刀耕火種,全憑水土養(yǎng)生,度年過月,度日過時。”度戒意為使子孫在社會上不做虧心事,一心信仰“盤王”,為下一代修善祈福。
修善就要“度戒”,是瑤族(靛瑤、板瑤)的族規(guī),也是男性必須遵循的習俗。按照祖?zhèn)髂行缘绞欢q后要度戒,女性生下三朝后要穿耳,意為男孩要“效法”,女人要穿針做線。因此,靛瑤男子從十一二歲到十八歲要舉行“度戒”,板瑤男子多在婚后“度戒”,經(jīng)過“度戒”才算瑤人,才是真正的盤王子孫。如不“度戒”則被視為異己而遭鄙視?,幣膊辉敢饧藿o一個不經(jīng)“度戒”的人。有的家庭貧困未能按時度戒者,二三十歲后還要想法舉行。
西六村小組長劉永詳帶我們到小組辦公點參觀,滿墻的獎狀和榮譽證書中,有“文山州抓黨建促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最為醒目,以“全國文明村”含金量最高。西六在2016年被授予省級文明村稱號的基礎(chǔ)上,2017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可見西六村是既有“顏值”,又有“內(nèi)涵”的,是物質(zhì)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tài)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
西六村在抓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中又有哪些高招和成效?
西六村小組充分發(fā)揮了村規(guī)民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一約四會”作用?!段髁宕逡?guī)民約》,從講衛(wèi)生,愛干凈,做好人,講文明,有道德,愛環(huán)境,會服從,要守法,要忍讓等規(guī)范村民言行舉止,西六村實用,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村規(guī)民約,還被洞波鄉(xiāng)評為優(yōu)秀村規(guī)民約。
突顯“四會”作用。建立健全《西六村村民議事會章程》《西六村紅白理事會章程》《西六村禁毒禁賭會章程》《西六村道德評議會章程》等“四會”規(guī)章制度。開展“評好人、曬故事、樹典型”活動。推選出“好能人”“好媳婦”“好兒子”“好學生”“好干部”“好公婆”六類好人代表。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平安家庭”“好婆媳”評選,群眾“追星、愛星、護星”成為時髦風氣,“比、學、趕、幫、超”氛圍熱烈濃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正逐漸形成。實施衛(wèi)生整潔 “環(huán)境美”、別墅成排“民居美”、特色高效“產(chǎn)業(yè)美”、民風淳樸“鄉(xiāng)風美”、幸福和諧“生活美”,展現(xiàn)出西六“五美”瑤寨的新風貌。
邊遠偏僻、深居山林、交通閉塞、酷熱難耐、少數(shù)民族……單憑想象,常規(guī)上幾乎會得出貧窮落后的結(jié)論?!叭珖拿鞔濉保{靛染布,拋花包,八角生態(tài)村,大榕樹、盤王節(jié)、度戒……當我們深入肌理,眼見為實,一個個鮮活的關(guān)鍵詞,向世人展示著西六藍靛瑤寨的古老、智慧、浪漫、詩意、生動、豐富、勤奮、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