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恒毅
面對喧囂紛擾的世界,沉默或許是最好的防御;而當一片死寂再次來臨,發(fā)聲才是打破沉寂的最好方法。以發(fā)聲為矛,化沉默為盾,是個人乃至國家進步的力量。
以發(fā)聲為矛,要認清事實的真相,傳遞正確的聲音。黑暗、混亂的民國時期,面對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民眾逐漸變得麻木,民族意識漸漸隱退而變成得過且過的沉默。面對如此場景,魯迅先生成了刺破沉默的先行者,他在《吶喊》的序言中寫下了著名的“鐵屋之辯”,發(fā)出了打破死寂麻木的“鐵屋”、爭取光明之未來的號召,勇于為民族、為國家發(fā)出正確的聲音。艾德蒙·伯克曾說:“邪惡獲得勝利的唯一條件,就是善良的人們保持沉默。”當錯誤的言論充斥整個社會,沉默不言就是對其的縱容;敢于發(fā)聲,傳遞正確的觀點就是對其最好的打擊。2020年的春天,新冠疫情暴發(fā)初期,“某某藥可以防新冠”的謠言滿天飛,正是衛(wèi)健委多次發(fā)聲辟謠,才避免了因此而導致的混亂。敢于發(fā)聲,才能帶領人們走出錯誤的沉默。
化沉默為盾,需要在無理誹謗中不與之爭,轉而用默默的實際行動予以回擊?!耙月曓q聲,不如以無聲辯聲;以言辯言,不如以無言辯言?!绷终Z堂如是說。近年來,西方一些國家一直有污蔑中國的論斷,但中國不屑也沒有與之展開長篇大論的辯解,而是用默默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xiàn)了我們的蓬勃發(fā)展、人民的安居樂業(yè)。沉默相比于無力的誹謗、曲解,是一副堅實的盾牌,不屑回擊,卻在自己周圍樹立起堅固的防御。
沉默并不是無所作為,也不是對邪惡的屈服。沉默是不為世事所擾,是一種“不與之爭”的人生態(tài)度。麻木不是沉默的代言詞,沉默展現(xiàn)的是不把精力浪費在無益的爭辯上,轉而用實際行動給予最有力的反擊。
正如《荀子》中所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知也。”沉默與發(fā)聲各有利弊,哪一方都無法獨當一面。在當下,我們要握緊發(fā)聲的長矛,守住沉默的堅盾,方能挺身屹立于時代潮流之中。
【作者系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高二12班學生,指導老師:李琳莉】
點評
“發(fā)聲”與“沉默”的確是一對矛盾,處理好這一矛盾,就是防衛(wèi)與進攻的有力武器,是“個人乃至國家進步的力量”。擬題簡潔明白,觀點明確,充滿了思辨色彩。文章分別從兩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論證,并采用總分結構,體現(xiàn)了較強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并且內容充實。引證法的運用尤好,具有打動人心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