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國梁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焙⒆拥慕】党砷L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成長環(huán)境,無疑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應當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品質,為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筆者就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日常生活中,每位家長都希望家里多一些“母慈子孝”,少一些“雞飛狗跳”。這就需要父母雙方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家庭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
(一)家長應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人,需要來自父母的尊重。家長應和孩子平等相處,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加以尊重。只有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才會從心靈深處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二)家長應注意以身作則
家長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這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教育的“絕招”。家長可以通過語言讓孩子學到一些道理和思維方法從而獲得成長,溝通中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學習理念。與此同時,家長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向自己學習。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自己就得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不是用喋喋不休的說教讓孩子感到厭煩。只有這樣,家長才能樹立起真正的威信。
(三)父母雙方應融洽相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許多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存在,經常在孩子面前吵嘴,粗言亂語,甚至打架,這樣的環(huán)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夫妻雙方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尊重、關愛彼此,更應學會在孩子面前贊賞對方,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二、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愿和父母交流,甚至越來越叛逆,家長越讓孩子做什么,孩子越不做什么,甚至故意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氣爸爸媽媽。其實,這是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暢,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內心造成的。
(一)注重和孩子的溝通交流
聊天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聊天,不僅可以進行親子交流,同時還可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孩子的語言。但是要注意的是,家長同孩子聊天,不能僅聊學習談成績,更重要的是聊家庭談人生。多和孩子說說心里話,平等交流,互訴衷腸,孩子也就更愿意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心扉。
(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我本想要一顆蘋果,您卻給了我一筐梨。”這是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的問題。父母不了解孩子真正想要什么,而是以自己的意愿或經驗給孩子提供一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以自己的喜好決定孩子的喜好。
三、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快著點起床,叫你多少遍了?”“吃飯沒個吃飯的樣子,坐好吃飯?!薄安蛔屇銊硬蛔屇銊?,你偏不聽,看看弄壞了吧。”生活中類似的話語是不是父母經常說的?這是因為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在生活中父母應率先垂范,讓孩子早睡早起,自己應首先做到。父母還要指導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不論是平時上學還是周末、寒暑假都應遵守執(zhí)行。父母要做好監(jiān)督,保證孩子科學睡眠、精力充沛。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在吃飯時間上,一日三餐,按時就餐。其次,吃飯時就專心吃飯,不做其他事情,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再次,生活中要控制孩子的零食。很多孩子對零食都沒有抵抗力,零食隨時吃,肚子隨時飽。
(三)養(yǎng)成良好的其他習慣
除了睡眠飲食習慣外,生活中一些細節(jié)也需要父母格外注意,悉心培養(yǎng)。如使用東西后,物歸原處;書房臥室,干凈整潔;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等等。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千千萬萬,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筆者只是就家庭教育中比較常見的問題談了一些自己淺顯的看法。希望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學校能攜手并肩,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正如總書記的指示:“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單位:東阿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