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CO2驅氣溶性降混劑提高采收率機理實驗

      2022-03-10 07:24:14孫大龍張廣東任超峰
      特種油氣藏 2022年1期
      關鍵詞:混劑混相溶性

      孫大龍,張廣東,彭 旭,敬 豪,呂 華,任超峰,王 寧

      (1.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2.四川省科源工程技術測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91;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 靖邊 718500;4.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

      0 引 言

      中國低滲透石油資源分布較廣,在近幾年探明石油儲量中,低滲透石油資源所占比例達到70%以上[1-2]。低滲透油藏通常具有低孔低滲、滲流能力差、產能低等特點,采用常規(guī)注水開發(fā),存在注入困難,波及范圍較小,采收率較低等問題[3]。為達到油藏持續(xù)高效開發(fā),油田多采用CO2混相驅油技術,可提高低滲透油藏采收率15%~25%[4-5]。中國先后在大慶、吉林、遼河、江蘇等油田進行了CO2混相驅油,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但多數(shù)油藏CO2混相壓力較高,無法達到混相,導致低滲透率油藏的驅油效果受到嚴重影響[7-9]。目前,添加混相調節(jié)劑已成為降低CO2與原油混相壓力的主要技術手段,但針對低滲透油藏降低CO2驅混相壓力溶劑的研究集中體現(xiàn)在油溶性降混劑的研制、室內評價、驅油機理及礦場實踐應用方面,氣溶性降混劑的研究鮮有報道[10-23]。因此,利用已在礦場實踐中應用的氣溶性降混劑JS,提出了一種氣溶性降混劑的降混機理實驗評價方法,研究了該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組分、黏度、相態(tài)特征以及油氣界面張力的影響,確定了氣溶性降混劑降低混相壓力的機理。此外,分析了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段塞注入2種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的驅油機理,以期為氣溶性降混劑在礦場上的應用提供理論指導。

      1 實驗準備

      實驗用降混劑為氣溶性降混劑JS;實驗用油為X區(qū)塊地層原油,25 ℃下原油密度為0.880 1 g/cm3,60 ℃下原油黏度為122.0 mPa·s;實驗用氣為純度99%的CO2。

      實驗儀器包括Agilent 7890A氣相色譜儀、高溫高壓Hakeem流變儀、高溫高壓界面張力儀(限壓40 MPa,限溫200 ℃)、法國ST公司高壓PVT儀、高溫高壓配樣器、恒壓泵(限壓69 MPa)、攝像系統(tǒng)、高溫高壓中間容器(限壓69 MPa)、壓力表(限壓60 MPa)、真空泵、微量泵以及氣體增壓泵(限壓150 MPa)等。

      2 實驗與結果

      2.1 對原油組分的影響

      在室溫室壓下,配制氣溶性降混劑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3%、20%的混合原油樣品,充分攪拌搖勻后,靜置1 h。取上層部分原油進行組分測試,對比原始油樣組分,分析不同比例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組分的影響(表1)。由表1可知:氣溶性降混劑可顯著降低原油重質組分比例,中間烴組分比例呈不同程度增加,且摩爾分數(shù)越高,原油的重質組分和中間烴組分改變程度越大。含3%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重質組分(C11—C35)摩爾分數(shù)減少25.07%,中間烴組分(C5—C7)摩爾分數(shù)增加1.10倍,主要增加產物為C6,增加了2.25倍;含20%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重質組分摩爾分數(shù)減少54.83%,中間烴組分含量增加4.82倍,其中C6和C7的摩爾分數(shù)分別增加10.85、2.22倍。此外,含3%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裂解組分主要為C11+,而含20%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裂解組分主要為C8+,裂解組分范圍隨氣溶性降混劑含量增加而增大。這是由于氣溶性降混劑具有裂解原油重質組分的作用,氣溶性降混劑與原油發(fā)生反應,破壞了原油的高碳鏈結構,原油中的重質組分被分解,生成低碳數(shù)的中間烴,原油組分向低碳數(shù)方向移動。隨著氣溶性降混劑含量增加,原油裂解作用越強,裂解原油組分的范圍越廣。

      表1 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組分影響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向原油中注入不同體積分數(shù)的氣溶性降混劑后,出現(xiàn)了分層現(xiàn)象,且氣溶性降混劑體積分數(shù)越大,分層現(xiàn)象越明顯,可見氣溶性降混劑在原油中溶解性有限。結合原油組分變化可知,少量的氣溶性降混劑即可使原油組分向低碳數(shù)方向移動,不會在地層過度消耗,可與地層中更遠處的原油發(fā)生反應,提高作用范圍。

      2.2 對原油黏度的影響

      利用高溫高壓Hakeem流變儀,測定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合原油樣品黏度隨溫度的變化,研究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黏度的影響(圖1)。由圖1可知:初始溫度60 ℃下,原始油樣的黏度為122.0 mPa·s,含3%和20%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黏度分別為60.3 mPa·s和2.6 mPa·s,分別降低了50.57%和97.87%。隨著溫度升高,不同原油的黏度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下降。分析認為:氣溶性降混劑破壞了原油的內部結構,裂解了原油中高碳鏈結構,使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增加了原油的流動性。原油中氣溶性降混劑含量越高,裂解原油高碳鏈結構作用越強,降低原油黏度效果越明顯。

      圖1 不同原油黏溫曲線

      2.3 對油氣界面張力和混相壓力的影響

      為研究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與CO2之間界面張力和最小混相壓力的影響,利用高溫高壓配樣器,將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合原油和伴生氣,在101 ℃、29.0 MPa條件下進行地層原油復配。采用懸滴法測定復配原油與CO2在不同壓力下的界面張力,并將界面張力為0的壓力點確定為CO2與原油的最小混相壓力。

      實驗步驟為:①連接實驗設備,清洗干凈儀器后試溫試壓,利用高溫氣體吹掃系統(tǒng),抽真空;②加熱高溫高壓反應釜、原油和CO2氣體至設定溫度(101 ℃),將熱CO2氣體引入高溫高壓反應釜后,加壓至最低實驗壓力(16.7 MPa);③原油緩慢注入高溫高壓反應釜,在探針處形成小油滴,保持該狀態(tài)至達到平衡時拍下油滴圖片,利用軟件計算出界面張力;④調整實驗壓力至原油和CO2達到混相時結束實驗,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氣溶性降混劑體積分數(shù)相同情況下,隨著壓力的增加,原油與CO2之間的界面張力逐漸減小,界面張力與壓力呈線性關系;相同壓力下,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合原油的油氣界面張力均小于原始油樣,且隨著氣溶性降混劑含量增加,油氣界面張力降低的幅度越大,油氣界面張力越低,計算得到的最小混相壓力越小(表2),降低幅度與氣溶性降混劑的濃度呈現(xiàn)正相關。由于氣溶性降混劑改變了原油的組分,使得原油組分向低碳數(shù)方向移動,原油與CO2可以在較低壓力下達到相近性質,界面張力降低甚至消失,最終實現(xiàn)油氣混相。相比油溶性降混劑,氣溶性降混劑更容易注入地層,在地層中的波及范圍更廣,消耗量更少,對于降低混相壓力,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圖2 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降混劑的混合原油油氣界面張力隨壓力變化

      表2 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降混劑的原油-CO2混相壓力

      2.4 對原油相態(tài)特征的影響

      為研究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相態(tài)的影響,利用Eclipse軟件繪制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原油相圖(圖3)。由圖3可知:氣溶性降混劑可明顯改變原油的相態(tài)特征。隨著氣溶性降混劑體積分數(shù)的增加,原油相平衡曲線整體向左下方平移。泡點線和露點線均發(fā)生改變,原油相平衡曲線包絡范圍減小,氣液兩相共存區(qū)間變小,臨界點由重組分向輕組分轉移。氣溶性降混劑可降低原油在地層溫度下的飽和壓力。含3%和20%的氣溶性降混劑可將原油的飽和壓力由16.58 MPa分別降至15.55 MPa和13.95 MPa,這是由于氣溶性降混劑改變了原油的組分和黏度等物性,導致相態(tài)特征發(fā)生變化。由此可知,氣溶性降混劑可降低原油的飽和壓力,延長原油脫氣的時間,增大輕質組分比例,改善注氣效果,可在較低壓力下達到油氣混相,提高驅油效率。

      圖3 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合原油溫壓相圖

      2.5 氣溶性降混劑的降低混相壓力機理

      由前文可知,氣溶性降混劑具有裂解原油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原油飽和壓力、降低原油與CO2之間的界面張力等作用。為明確氣溶性降混劑降低混相壓力的主要機理,對比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相關物性的影響程度(表3)。由表3可知: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組分、黏度和界面張力的影響均遠大于對原油臨界點和飽和壓力的影響,說明氣溶性降混劑裂解原油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原油與CO2的界面張力作用在降低混相壓力過程中占據主導。原油黏度和界面張力降低是油氣混相壓力降低的主要因素,而原油重質組分含量的變化則是油氣混相壓力降低的根本原因。因此,氣溶性降混劑降低混相壓力的主要機理為裂解原油的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氣界面張力。

      表3 含不同體積分數(sh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合原油物性變化程度

      3 不同注入方式下氣溶性降混劑提高采收率機理

      現(xiàn)場生產中,多采用降混劑與CO2段塞注入和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2種注入方式降低CO2驅混相壓力,通常存在注入困難、地層波及范圍較低等問題。氣溶性降混劑可以較好地解決該問題,但目前對氣溶性降混劑的研究剛剛起步,其提高CO2驅采收率的機理尚不明確。因此,結合文獻調研[15-25],剖析了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和段塞注入方式條件下的提高采收率機理,為氣溶性降混劑礦場實施及驅油機理研究提供依據。

      3.1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注

      該方式為在地面將氣溶性降混劑與CO2充分混合后注入地層進行驅油,在地層中會先后形成CO2+地層原油的混合帶、CO2區(qū)、CO2+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相帶、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合帶、CO2+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相帶(圖4)。

      (1)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注驅油過程中,注入的氣溶性降混劑和CO2混合物在地層中一起擴散。由于CO2氣體分子擴散速度較快,氣溶性降混劑擴散速度相對較慢,會在驅替區(qū)域的最前端形成CO2+地層原油的混合帶,改變部分地層原油的性質。殘余的CO2和氣溶性降混劑逐漸形成CO2區(qū)和CO2+地層原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相帶。

      (2) 由于氣溶性降混劑和CO2的擴散速度的差異,后期CO2與氣溶性降混劑分離,在CO2+地層原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相帶后端形成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合帶。在該混合帶中,越靠近混合帶前端,氣溶性降混劑所占的比例越低,裂解原油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原油與CO2的界面張力的程度有限;越靠近混合帶后端,氣溶性降混劑所占比例越大,裂解原油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降低原油與CO2界面張力的程度越大。

      (3) 隨著后續(xù)CO2不斷注入,CO2與氣溶性降混劑和地層原油的混合帶接觸,由于氣溶性降混劑已改變該混合帶原油的性質,CO2可在較低的壓力下與地層原油達到混相,形成CO2+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相帶,降低CO2驅替原油過程中的混相壓力。隨著驅替過程的繼續(xù)進行,混相帶和混合帶繼續(xù)向前推進,不斷接觸新的地層原油并發(fā)生作用,實現(xiàn)逐步混相,提高驅油效率。

      圖4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驅油機理示意圖

      3.2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段塞注入驅油方式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段塞注入的驅油方式驅油過程較為復雜,形成的滲流區(qū)域相對較多(圖5)。隨著驅替過程的進行,氣溶性降混劑與CO2在地層中逐漸擴散,最終形成3個CO2+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相帶,2個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合帶,1個氣溶性降混劑+CO2的混相帶,1個CO2+地層原油的混合帶,1個CO2區(qū)。

      圖5 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段塞注入驅油機理示意圖

      第1階段注入氣溶性降混劑段塞后,氣溶性降混劑段塞在地層中擴散,形成氣溶性降混劑和地層原油的混合帶,改變原油的黏度、組分、油氣界面張力等性質,越靠近混合帶前端,氣溶性降混劑濃度越低。此階段注入的氣溶性降混劑段塞濃度通常較高,在地層原油中的溶解度有限,未溶解的氣溶性降混劑在地層中繼續(xù)以穩(wěn)定的段塞形式存在。

      第2階段注入CO2段塞。注入初期,由于CO2擴散時間較短,未突破第1階段氣溶性降混劑和地層原油形成的混合帶,CO2擴散至穩(wěn)定氣溶性降混劑段塞處,首先形成含氣溶性降混劑的CO2混合氣體。隨著驅替過程進行,混合氣體逐漸擴散至第1階段氣溶性降混劑和地層原油形成的混合帶處。由于該處原油性質已發(fā)生改變,可在較低壓力下形成CO2+地層原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相帶。隨著驅替繼續(xù)進行,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氣體突破第1階段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形成的混合帶,繼續(xù)向前擴散。突破初期,在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形成的混合帶前端又開始形成CO2+地層原油+氣溶性降混劑的混相帶;由于氣溶性降混劑和CO2氣體的擴散速度不一及氣溶性降混劑對原油的降混作用,隨著含氣溶性降混劑的CO2混合氣體逐漸向前擴散,最終在最前端又依次形成CO2+地層原油的混合帶、CO2區(qū)、CO2+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相帶、氣溶性降混劑+地層原油的混合帶,從而降低驅替前緣的混相壓力,實現(xiàn)混相驅油,提高驅油效率。

      4 結 論

      (1) 氣溶性降混劑降混機理實驗表明,氣溶性降混劑可以裂解原油的重質組分、降低原油的黏度、改變原油的相態(tài)特征、降低油氣界面張力,其降混的主要機理為裂解原油重質組分、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氣界面張力。

      (2) 氣溶性降混劑具有明顯的降低原油與CO2的混相壓力的作用。原始原油與CO2的混相壓力為22.05 MPa,加入含3%和20%的氣溶性降混劑后,原油與CO2的混相壓力分別為19.95 MPa和17.14 MPa,混相壓力降低幅度較大,有利于提高地層原油采收率。

      (3) 提出了利用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和段塞注入方式進行驅油提高采收率的驅油機理。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混合注入主要通過不斷建立和推進單個混合帶和混相帶實現(xiàn)混相驅油,而氣溶性降混劑與CO2段塞注入主要通過不斷建立和推進多個混合帶和混相帶實現(xiàn)混相驅油。

      猜你喜歡
      混劑混相溶性
      “高滅”混劑和“吡仲”混劑防治楊毒蛾效果試驗
      甲酸乙酯和異硫氰酸甲酯混用對菜豆象的熏蒸活性研究
      CO2-原油混相帶運移規(guī)律及其對開發(fā)效果的影響
      CO2-原油混相帶形成機理與表征方法
      蘇北區(qū)塊最小混相壓力預測
      脂溶性維生素:營養(yǎng)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產丹參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2
      乙氧氟草醚與莠滅凈混劑防治玉米田雜草的室內活性配方篩選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葉面噴施VA和鈣混劑對番茄冷藏效果的影響
      腐植酸(2015年4期)2015-04-17 09:48:50
      化隆| 西林县| 五峰| 吉木乃县| 西华县| 怀集县| 天柱县| 加查县| 遵化市| 美姑县| 萨嘎县| 丹阳市| 大竹县| 达孜县| 平原县| 仙游县| 南陵县| 揭东县| 肇源县| 凤阳县| 偃师市| 萨嘎县| 浠水县| 海安县| 寻甸| 商水县| 巴林右旗| 武定县| 深州市| 亳州市| 勐海县| 衢州市| 额敏县| 砚山县| 凉城县| 昔阳县| 双桥区| 托克托县| 微博| 乳山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