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江含
從中華文明的文化圈出生、成長的我們,在開始異國生活的經(jīng)歷前,很難理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思維碰撞。但對于剛剛闖過語言關(guān),即將或已經(jīng)出國就讀的我們來說,如何面對一個個突如其來的文化沖擊則是未來留學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在留學生活中,由于國內(nèi)與國外的文化差異,很多留學新生在很多方面表現(xiàn)出來不適應,很容易無法快速融入當?shù)氐膶W習和生活,形成與學校教授或是當?shù)赝瑢W之間的對立。那么,在當下留學生選擇最多的留學目國的美國就讀,該如何更好地融入當?shù)兀苊庹`解呢?
在美國留學之前,大部分留學生都抱著一種與美國同學多交朋友的心態(tài),希望能夠完全融入美國當?shù)厝说娜ψ?,不僅是對自身的語言能力有所提升,也能夠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 。然而,在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部分中國留學生還是選擇了中國學生的圈子,對于融入當?shù)剡€存在一定困難。
也許,大部分人認為中國學生融入不了美國當?shù)厝巳鹤钪饕脑蚴钦Z言障礙。但其實在全英語的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人很快就可以適應英語的表達,即使不能完全像美國人一樣無障礙交流,但可以很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即使有時候沒辦法組織完整的語言,但一兩個關(guān)鍵單詞也可以讓人理解想表達的意思,所以語言問題并不是中國人無法融入的最重要因素,而最關(guān)鍵的原因還是在于文化的隔閡。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中華美食博大精深,而其他國家也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那么當一個“中國胃”來到國外,很有可能遇到各種由于飲食方面的差異所造成的問題。
首先,多數(shù)美國餐廳默認只提供冰水,沒有特殊要求不會提供熱水。初到美國的留學生可能會因此而感到不習慣,如需要熱水或常溫水,需在點單的時候特殊說明。其次,很多餐廳會標注素食,即為素食主義者顧客提供純素食。很多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連蛋奶制品也會放棄食用。留學生在點菜的時候也要注意先問一下當場的外國朋友是否有素食主義者,避免出現(xiàn)點了一桌肉菜對方并不能吃的情況。
有些留學生回國后還會帶一些鹵味給國外的同學和老師嘗個鮮。這些鹵味一般都是經(jīng)過真空包裝的鴨舌、鴨脖、鴨胗等,味道獨特且方便食用。但大部分美國人其實是無法接受這些食物的。因為在國外的飲食習慣中,很少食用動物的內(nèi)臟和器官。即便外國同學知道這些是中國特產(chǎn),卻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所以這類動物內(nèi)臟、器官等食物還是盡量避免與外國朋友分享,不然一片好心卻容易鬧出笑話。
最后,與外國人聚餐時,也不需要考慮請客的問題。與外國朋友出去吃飯通常都是“AA制”?!癆A制”在國外很常見也十分方便,餐廳會直接幫忙分好各自的賬單。在結(jié)賬時服務員會詢問需要幾個賬單,國內(nèi)的同學不需要因此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朋友在一起吃飯,“AA”才是外國人的固有思維,我們只不過是入鄉(xiāng)隨俗。
國外生活久了之后回國,也還有可能經(jīng)歷一些“逆向”文化沖擊。比如逛商場時,望著電梯里的“L”或者“L”和“1”,容易分不清哪個才是一層。這是因為,實際上在美國和許多歐美國家的一層英文為“Lobby(簡稱L)”或者“Ground(簡稱G)”,我們通常說的二層實際在國外才是一層。
有的時候差異是滲透在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里的。“打噴嚏”是一個在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但如果在美國打了一個噴嚏,打噴嚏的人需要說“sorry”來表示抱歉,并且旁邊的人通常會以一句“Bless you”作為回應。這時打噴嚏的人也不能什么都不說,還需要再回復一句“Thank you”。在別人打完噴嚏時要說一句“祝福語”可以說在英語國家是廣泛存在的,那么到底為什么會有這種習慣呢?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在中世紀的那場瘟疫中,也就是“黑死病”的初期癥狀之一就是打噴嚏,因此人們在打噴嚏時回應“God bless you”以祈求上帝的保佑,來躲過這場劫難。
國外的小費文化也是中國國內(nèi)完全沒有的。在美國,對服務行業(yè)的人員付小費是必須且合理的習慣。留學生常見的需要付小費的對象主要是餐廳的服務員和外賣員、出租車司機、行李搬運人員等。小費通常在消費金額的10%~20%,并且根據(jù)服務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支付,以此促進服務質(zhì)量。但是完全不給小費會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尷尬或事端,對于初來美國的留學生來說這個習慣是需要注意的。
在中國,“稅費”也是直接包在價格里的。但是在美國的商場和超市,商品標價不含稅費,結(jié)賬的時候才會計算。所以在購物時標價還應根據(jù)各州的規(guī)定加上5%~10%的稅費,才是最后的金額。所以當結(jié)賬的金額比預計的金額高時不要感到驚訝。
美國人的想法很簡單,更多的是“個人主義”,崇尚獨立和自由。而中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保持內(nèi)斂和穩(wěn)重,表達觀點也都會比較謙虛和隱晦,需要顧及他人的想法。如果跟美國人交往過程中過分謙虛,很有可能被認為不夠坦誠,甚至覺得虛偽。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同樣鼓勵開放,但是對獨立人格和隱私需要保持尊重。獨立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會貫穿大多數(shù)美國人的一生。
在美國人心中,他們的規(guī)則也不允許任何人破壞,例如對于抄襲的態(tài)度是“零容忍”且認定標準非常嚴格。國內(nèi)學生在留學初期,由于語言障礙,很多時候會參考一些文獻和資料,并摘抄文獻中的觀點。但在美國的學術(shù)圈中,有嚴格的引用要求。如果在自己寫的論文中引用其他文獻的觀點沒有說明來源和出處,則會被認定抄襲。并且在美國學術(shù)中,抄襲是完全不能容忍的底線。在美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允許討論,也能參考其他文獻和資料,但是唯獨不能的就是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包括計算機系的代碼。如學生被認定抄襲,結(jié)果輕則課程記零分,重則被學校開除。很多留學生不能想象僅僅是抄作業(yè)就能引來直接掛科甚至退學的處罰。而且留學生不僅需要杜絕抄襲別人的行為,還需要保護自己的成果不被剽竊。在美國,被抄襲者與抄襲者是被一并處罰的。
除此之外,美國人管理道德的工具是信用系統(tǒng),也就是社會保障號系統(tǒng)。它會記錄每個人的所有經(jīng)濟行為和誠信問題。在美國信用比金錢更加重要,信用記錄會涉及每個人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例如買車、租房等。如果沒有信用,留學生甚至連租房都困難,很多時候一些并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錯誤會導致信用記錄上的污點,從而影響整個留學之路。例如銀行的欠款、汽車罰單的拖欠等,都會伴隨這個人。身在國外,我們也要嚴格遵守當?shù)氐姆梢?guī)范,遇到合理的罰款也不應拖欠。
雖然美國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國度,言論十分自由,但是真正交流起來還是有一些比較忌諱的話題,留學生們也需要謹慎討論。一般與美國人聊天不能涉及的話題有種族、性別歧視、政治和涉及個人隱私情況的主題(如婚姻、年齡、收入等)。
國內(nèi)男生之間的兄弟情深,開心時或者開玩笑時的摟摟抱抱等親密舉動較為常見,女生之間走路互相挽著逛街也是十分常見的閨蜜行為。美國人雖然看起來很開放,但是內(nèi)心大多都是比較傳統(tǒng)和保守的。他們覺得與同性同學或朋友之間,見面打招呼和擊掌是合理的社交距離,但是摟抱等行為會引起尷尬。即使在派對和酒吧中,美國人對與同性之間摟抱跳舞的行為也很驚奇。所以與外國同性之間的合理社交距離也是需要重視的。
對于留美學子,特別是那些希望長期留在美國的同學,會希望能夠完全融入美國社會。雖然有很多文化差異,但是對于留學生來說放開胸懷,去嘗試更多當?shù)厝讼矚g的東西,例如橄欖球、墨西哥卷餅等,只有嘗試之后才有可能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但如嘗試后感到無法接受或不適,也不必強求。雖然融入當?shù)卮_實是很多留學生想要做到的事情,但是為了融入而去做自己反感或無法接受的事情,也是不理智的行為。出國留學還是以學習知識、提高眼界為主要目的,一味地迎合當?shù)氐奈幕瘏s完全改變了自己也違背了出國留學的初衷。
在融入社會這個問題上,應當順其自然,不能強求。當了解到文化差異點以及雷區(qū)后,能正視文化的差異且理性對待這些差異,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和避免尷尬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