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敘瑾
2022年2月7日,張家口云頂滑雪公園里正在舉行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代表中國隊上場的是年僅17歲的蘇翊鳴,他即將完成自己比賽的最后一輪動作。
“1!2!3!4!1800!”在咪咕視頻的奧運直播間里,張嘉豪攥緊了手里的紙,跟著蘇翊鳴的旋轉有力地數(shù)著。他是本場比賽的特邀解說嘉賓,但在觀看比賽時,想要繼續(xù)滑雪的沖動又燃起來,“他在這個項目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為我圓了夢!”確定蘇翊鳴獲得銀牌后,張嘉豪感慨道。蘇翊鳴站上的奧運舞臺,就是張嘉豪的夢,一個普通人的奧運夢。
冬奧會倒計時70天,北京奧組委發(fā)布的紀錄片《滑雪瘋子》讓很多人認識了這位獨自沖奧的年輕人。和谷愛凌、蘇翊鳴這樣呼聲很高的國家隊選手不同,張嘉豪并不是國家隊的一員,彼時,夢想站上冬奧會出發(fā)臺的他正在荷蘭林堡省小鎮(zhèn)蘭德赫拉夫的室內滑雪館為爭取冬奧會參賽資格做最后的努力。
按照國際滑雪聯(lián)合會(F I S)的規(guī)定,東道主國的運動員要想拿到冬奧會的入場券,必須通過比賽積攢到50分的FIS積分,以及至少一次闖進前30名的世界杯參賽經(jīng)歷。
靠刷積分站上奧運會出發(fā)臺不是沒有先例。美國選手Elizabeth Swaney從25歲才開始滑雪,為了避開國內滑雪高手,她跟著祖父母入籍匈牙利,然后在工作之余飛到全球各地參賽拿積分。33歲那年,她成功代表匈牙利隊參加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
但張嘉豪的故事沒有迎來反轉。在荷蘭那場國際雪聯(lián)積分賽上,由于沒控制好平衡,張嘉豪摔在了地上,止步預賽。而此前4個月,他冒著全球疫情,一個人跑遍加拿大、瑞典、智利、瑞士所贏下的15場比賽積分無法達到奧運會的參賽標準,努力落空了。2021年12月16日,張嘉豪宣布自己沖奧失敗。
和蘇翊鳴、谷愛凌這樣從小就接觸滑雪運動的選手不同,張嘉豪第一次滑雪時已經(jīng)17歲,那會兒他已經(jīng)是五星級酒店的實習面點師。這個出生在北京一戶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有錢,沒有年齡的優(yōu)勢,也談不上有多高的天賦,但義無反顧地開始了自己9年的滑雪生涯,從業(yè)余到職業(yè),從北京到全球。
第一次在南山滑雪場,張嘉豪總共摔了40多跤。他穿著簡單的沖鋒衣,既沒有戴雪鏡,也不知道要往板上打蠟,就這么踩著一塊較硬的二手單板沖了下去。直到天快黑的時候,他才慢慢學會從板上站起來,這種感覺讓他體驗到難以言說的興奮。那是2012年的冬天,17歲的張嘉豪第一次接觸滑雪。
不滿足踉踉蹌蹌的滑行,第二天張嘉豪又出現(xiàn)在了雪場。坐在上山的纜車上,他看到中級道上呼啦飛馳的滑手,想象著自己像落葉一樣從高空飄落的畫面,就跟“中毒”似的。而真正讓他“一下子就陷進去”的還有滑雪公園的道具區(qū),那些跳臺、箱子、管狀鋼構件把他身體里玩過極限輪滑的基因喚醒了。
雪地不像水泥地,呲桿、跳躍、旋轉的動作在雪地上的體驗是不同的。張嘉豪發(fā)現(xiàn)早晨的跳臺結了層細冰,在太陽完全出來的上午最好滑,而到了下午1點,跳臺大多會被磨損得有些變形。
頭幾年北京的霧霾天模糊了視線,反倒給他壯了膽,顧不上暴露在零下二十幾攝氏度里的眼睛痛不痛,他拿一只手稍微擋著些風,開始一個個俯沖跳臺的動作。張嘉豪總是朋友中最敢跳的那個,在享受著滑雪帶來的刺激的同時,他也享受著臺下朋友們一次又一次的歡呼聲。
對于當時還在凱賓斯基酒店做學徒的張嘉豪來說,滑雪是庸常生活里最耀眼的存在。學徒的工作是枯燥的、重復的,每天按固定配方和面、揉面、醒面,按部就班;滑雪則是自由的、刺激的。早上7點下完夜班,張嘉豪就抱著板子沖向雪場,迎接他的自由。
一起做學徒的職高同學戎戈濤回憶起張嘉豪那段“瘋狂愛上滑雪”的時光,用“瘋了”一詞來形容。那是張嘉豪接觸單板滑雪的第一年,為了練習空中翻轉一周的動作,他把板子和固定器都滑斷了,在剛掌握這個動作后,他又馬上將目標定在“1080”—在空中翻轉三周。當時國內還沒有人做過這個動作,朋友都覺得他在吹牛。
為了多練習,張嘉豪帶戎戈濤開始了夏天攢錢冬天滑雪的生活。從實習到轉正的那兩年間,他們的工資少得可憐,只有1200元。每個月張嘉豪只留100元充話費,100元充公交卡,200元買些水和吃的,“剩下800 元都買滑雪票了,那時候票100元一張,這樣一個月就可以滑8次?!睆埣魏阑貞浀?。
頭兩年,雪季的大部分日子里,他們“玩命兒”似地滑雪。早上7點40分準時打卡下班后,他們便脫去廚師服,沖上公交車,在三元橋換乘8點15分直達南山滑雪場的大巴。有時早上堵得很,他們索性跳下公交車,抱著滑雪板開始沖刺。
到了雪場,就是一趟趟地滑,坐纜車上坡頂?shù)臅r間張嘉豪都嫌長。中午要是想得起來就塞上一口酒店里拿的面包,想不起來就直接忽略。水是不喝的,因為上廁所麻煩,別人去雪場滑3小時就歇一歇,張嘉豪要從雪場開門滑到關門,才舍得出來。
這段用擠出的時間滑雪的日子,也是他被廚師長揪著領子罵的日子。有一次,張嘉豪連續(xù)兩天去滑雪,沒睡覺。第二天上班去后廚拿東西的時候沒撐住,直接倒在面垛子上睡著了;還有一次,由于太興奮地想著下班后要練的動作,忘了發(fā)面,導致早班的師傅沒“米”下鍋。
跟著張嘉豪“瘋”了一段時間后,戎戈濤堅持不住了,一是自己身體吃不消,二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跟不上張嘉豪進步的速度了。和戎戈濤玩玩的心態(tài)不一樣,張嘉豪要癡迷得多,有時打著瞌睡,嘴里還念叨著“轉體,轉體”。午休時間,張嘉豪就拉著戎戈濤一起研究國外大神的滑雪視頻,一幀一幀地看,一步一步地拆解動作……
為了做出動作,張嘉豪是朋友中受傷最多的。剛開始滑雪時,他經(jīng)常鼻青臉腫地回家,這讓從來沒看過人滑雪的父親接受不了,奶奶除了念叨小心,更多的還是心疼。后來為了挑戰(zhàn)更大的動作,他的傷一次比一次嚴重:雙手骨折過,右腿上過釘板,還曾在一次摔倒后雙肺受損導致咳血。如今他的臉上還能看見一道疤,那是有次落地時被雪鏡磕出的 傷。
在那段兩只手都打著石膏、連吃飯都要人喂的日子里,張嘉豪心里還是想著滑雪。還沒在家休養(yǎng)滿一個星期,他就央求前來照顧他的戎戈濤帶他去雪場。張嘉豪拿出泡沫軸和平衡木練習,以證明自己手雖受傷,腿還能滑普通雪道。這種承諾在到了冰場后就不作數(shù)了,戎戈濤幫他套好雪板和雪服,正準備套自己的雪板時,張嘉豪已經(jīng)不見了。再看遠處,跳臺那邊飛出了一個打著石膏抻著手后空翻的人。
2014年的南山公開賽,是張嘉豪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那天他做了一個后空翻接36 0度轉體,拿到了第九名。這次比賽讓張嘉豪有了信心,也好奇自己究竟能在滑雪這條路上走多遠??紤]半年后,他瞞著家里人偷偷辭去了工作,過了兩天他才打電話給父親:“面包房的工作我辭了啊。”“什么?干嗎非要辭??!”“說完了,我就是通知你一聲?!被┑谌辏闪艘幻殬I(yè)運動員。
沒有了工作收入,張嘉豪心里沒底,經(jīng)濟上最捉襟見肘的時候,他找了家旅館,兼職盯前臺,上一天歇一天。早期的贊助多是雪服雪板這類的雪具,但這解決不了他日常的訓練開銷,張嘉豪決定參加更多商業(yè)賽事,賺取獎金的同時,也能讓更多人看到自己。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奧成功,成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城市,中國滑雪運動自此迎來了飛速發(fā)展。肉眼可見的變化是,原本滑雪作為一個小眾運動項目,多以民間滑手居多,一起滑的就那么固定幾撥人,每次去雪場總能碰見,而后來,越來越多的人涌進雪場,其中也包括低齡段的孩子?;┙叹氈扉浀?,在此之前,用來輔助滑雪訓練的蹦床館、室內旱雪館在北京并不多見,早期熱愛滑雪的一批人,所有的動作都是在雪道上硬生生試出來的,“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厲害,誰也不比誰差?!蹦菚?0歲不到的張嘉豪是這群朋友中的希望,他渾身上下用不完的勁,讓朱楠和朋友們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張嘉豪則看到了更年輕的蘇翊鳴,當時才10歲,就和他們一起參加商業(yè)賽。張嘉豪不止一次地感嘆自己接觸滑雪的時間太晚,對于一名專業(yè)滑雪運動員來說,20歲的年紀已經(jīng)過了技術進步的黃金期。
2016年,是張嘉豪滑雪的第四年,也是他職業(yè)生涯的轉折點。
在參加紅牛公開賽決賽前,他想好要做一個后空翻720度,那是國內選手第一次挑戰(zhàn)這一動作。出發(fā)前,張嘉豪心里沒底,向早期玩輪滑就認識的老師朱楠尋求建議,朱楠當然知道其中的風險,但他沒有勸說太多,他知道自己“攔不住一個想成功的人”。最后一次試跳,張嘉豪憋足了勁兒,站在15米的跳臺上猛抽自己嘴巴子,然后起跳、騰空、翻轉......用力過猛,兩周翻完沒收住,張嘉豪雙手落地,以骨折告終。這是他決定走專業(yè)路線以后第一次受重傷。
同樣是在那一年,他代表中國去參加新西蘭滑雪世錦賽,并拿了第十六名—中國選手的最好成績,這極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后來張嘉豪屢次在采訪中提到滑雪給了他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對冬奧會動了心。
同年,國家隊開始選拔人才。張嘉豪跑去打聽,但人家聽說他17歲才接觸滑雪,委婉地讓他再練練。期待了很久沒等到音訊,張嘉豪決定自己練,自己參賽。戎戈濤回憶說,從2016年到2018年,張嘉豪一直希望把動作難度從720提升到1080,但進展比他預期的慢很多。雖然在各項比賽中收獲了一些好成績,張嘉豪心里還是著急。
兩年時間很快過去,張嘉豪決定在國際賽事“沸雪”的賽場上做一次1080。這個動作在氣墊上他一直做得不錯,就是沒法在雪場上完成,但他已經(jīng)沒時間了。更糟糕的是,就在“沸雪”開賽前幾天,在崇禮滑雪場上,張嘉豪在訓練中摔倒,傷到了肺。從那時起,張嘉豪似乎接受了自己“大齡”且已經(jīng)過了巔峰狀態(tài)的事實,但家門口的這次奧運會,他還想再試試看。
2021年夏天,張嘉豪決定放手一搏。為了趕上南半球的雪季,他飛往智利參加洲際賽,因為偏遠,去的高手相對少,也就更容易拿獎——這是他分析后的選擇。在備戰(zhàn)前,張嘉豪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冬奧會的參賽規(guī)則、場地情況、動作評分標準等細節(jié)。站在安第斯山脈的峰頂,他最終拿到一金一銀兩銅,披著國旗,登上領獎臺。
智利的4場比賽讓他的積分一下躍至39.95分,離奧運會的準入線越來越近。對于彼時的張嘉豪,首要目標就是拿成績,攢積分。與此同時,以“一個人的冬奧會”為標簽的短視頻,讓他在各大社交媒體上走紅,越來越多的網(wǎng)友關注到了這個義無反顧,孤身在國外拼搏的單板滑雪運動員。
智利雪季結束,本應迅速趕往歐洲備戰(zhàn)的張嘉豪在簽證上受阻,百般周折,才在瑞士舉辦的洲際杯開賽前兩天抵達?!皼]帶瞄準鏡,我就開槍了!”張嘉豪這么形容自己的積分之旅。在國外追雪的過程充滿了變數(shù),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他只能先沖出去。在他心里只有兩件事能讓他停下,一是感染新冠,二是比賽取消。
這種拼命想做好一件事的感覺,戎戈濤和朱楠曾多次在他身上看見過。
“滑雪沒有盡頭的,適合他這種好勝心強的人。”戎戈濤對張嘉豪的飛速進步并不感到驚訝,“就跟他高中時候打游戲一樣的,一直研究、攢錢、買裝備?!?/p>
朱楠回憶起剛認識十五六歲的張嘉豪時,特別瘦,又矮,和普通孩子沒什么兩樣,但隨著他總過來練輪滑,朱楠漸漸記住了他,因為他發(fā)現(xiàn)每次教完一個新動作后,下一次來張嘉豪就已經(jīng)練會 了。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興趣上。在張家豪前26年的人生字典里,做事情只分“想做”和“不想做”,在奶奶眼里,他是“神叉子”,只要他想做的事情,誰也攔不住;而他不想做的事,誰也逼不了。
小學和初中,張嘉豪對學習不感興趣,即便挨著父親打,也不愿意動筆多算一道題,從全班一沓作業(yè)本里,總是能輕而易舉找出一本沾著鼻涕淚的—一定是張嘉豪的。怕父親責罵,他就一天到晚不愿意回家,只想和院里的小孩抓螞蚱、騎自行車。也曾被逼無奈去上過繪畫班和英語班,卻成天坐在最后一排,一年下來只記住一個單詞bee。
再調皮搗蛋,張嘉豪仍是父親心里最深的牽掛,學習西餐成為面包師本是廚師父親為他鋪好的一條平坦大道,但張嘉豪最終也沒按照父親的意愿走。
最開始被張嘉豪通知“已辭職”,父親是不高興的,但更多的是擔心,擔心他在訓練中受傷,擔心他未來的人生。
2021年張嘉豪出發(fā)去海外打比賽前,父親給了他一張信用卡,對父親來說,兒子能安全回來,就是最大的滿足。在國外備賽期間,張嘉豪有段一個人隔離超過兩個月的時間,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想家的心情,拿起電話,面對父親的詢問,他只是回答了一句“放心吧肯定活著回去”。掛掉電話后的幾秒鐘,張嘉豪覺得時間停滯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還沒來得及理清頭緒,他又馬上回過神,繼續(xù)投身訓練。
這9年里,張嘉豪始終低著頭往前沖,憑著一股韌勁,撞開了滑雪世界的大門,但近兩年,他愈發(fā)覺得自己有點跑不動了。身體機能下降,技術提升慢,沒有專業(yè)的團隊幫助,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現(xiàn)實。與此同時,比他小9歲的蘇翊鳴在短短兩年間,以“正腳內轉三周空翻轉體1620度”“反腳外轉五周1800度”“內轉轉體1980度”不斷刷新著中國男子單板滑雪的最好成績,這是張嘉豪在短時間內無法達到的技術高度。
不管是訓練還是比賽,張嘉豪與這些年輕選手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他眼睜睜看著這些矮他半個頭的弟弟從身旁呼嘯而過,這種被超越,甚至被碾軋的感覺,并不好受?!澳贻p的比我厲害,隊里的進步比我快,我練兩年的動作,其他小孩幾個月就能成?!蹦贻p選手快速成長的現(xiàn)狀給他很大的壓迫感。
2021年11月19日,荷蘭林堡省蘭德赫拉夫小鎮(zhèn)的室內滑雪館打響了張嘉豪沖奧最后的希望之戰(zhàn)。第一個跳臺動作后,他沒能平穩(wěn)落地,這意味著他的沖奧之路結束了。
“今天沒站?!敝扉盏搅怂男畔ⅲ藭r的張嘉豪正坐著汽車離開林堡省。這9年中經(jīng)歷的快樂、傷痛、不甘,在他的腦中一幕幕閃過,“這9 年像夢一樣,這一趟我來了,現(xiàn)在夢醒了?!?/p>
最近,張嘉豪的微信好友以平均每天50人的速度增長。半年前,他在一個雪友的張羅下組建了個人商務團隊,把回國后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跟父親唯一一次長時間的見面,還是在有父親出鏡的一次拍攝中。
過去9年,張嘉豪完全沉迷于滑雪,在高速飛行和旋轉之間,他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整理。而在這半年里,大眾的關注、媒體的采訪撲面而來,迫使他沉淀下來,好好回望過去近10年所經(jīng)歷的種 種。
張嘉豪很懷念剛接觸滑雪的頭兩年。那時候雖然又傻又沖動,不管不顧地大膽往下沖,會受傷,也會浪費時間,但大家一心想的是“玩得更牛,更厲害”,沒有摻雜任何的壓力和焦慮,那是純粹的快樂。若沒有愛上滑雪,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會待在后廚一成不變地烤著面包,還是已經(jīng)像熱愛滑雪這樣一股腦兒鉆進了其他事。
一年多前,張嘉豪評上了“國家健將運動員”,開始在北京體育大學進修本科課程,忙碌的間隙仍會上網(wǎng)課。不過他沒有把拿到學位、順利畢業(yè)當作目標,讀大學對他來說算是給履歷上“鑲個金邊兒”,他下一步更想做的,是征服全世界的雪山。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他選擇了“運動訓練”作為本科的專業(yè)方 向。
從愛上滑雪到以滑雪為生,張嘉豪的心態(tài)在這9年間發(fā)生過轉變,競技賽場的壓力有時也會讓他忘了最初的快樂,“過去我一直以競技的心態(tài)(在滑雪),以后我想回到玩的態(tài)度?!?/p>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張嘉豪作為嘉賓解說員的生涯也暫告一個段落。第二天一大早,他的朋友圈就更新了一條動態(tài),定位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本以為是睡了10 年醒了,發(fā)現(xiàn)是睡了兩個月醒了?!蹦莻€無數(shù)次夢見重新站在南山滑雪場出發(fā)臺的自己,終于要重新啟程。
今年5月,張嘉豪或許還要去甘孜5588米的貢嘎雪山。不再需要和太陽搶時間,不再需要想著做什么難度的動作,張嘉豪只想緩緩滑向山下,隨著雪板在山道間自由穿梭,在更遼遠的邊際享受滑雪最原始的快樂。
321950190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