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增勘
摘 要:“雙減”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中,這種變化不僅僅發(fā)生在作業(yè)設計環(huán)節(jié),還存在于具體的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更好的鞏固知識基礎,教師要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出發(fā),注重高效學習課堂的構建。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例,探討了“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案,希望能夠為初中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引言: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具有深遠的學習意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另外一門與人溝通交流的工具,還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隨著教育的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引領了教育發(fā)展的新時代,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師要重點進行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以“雙減政策”為契機,做好課堂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為實現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貢獻力量。
1 “雙減政策”的內涵
近年來,依托大部分家長的“超前教育”理念,校外培訓機構迅速崛起,大部分學生在參與學校教育的同時,還會參加校外的培訓,以此來鞏固知識基礎,實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期望。這就導致中小學生面臨了較大的學習壓力,嚴重的擾亂了統(tǒng)一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也撼動了學校的教學地位。在這樣的教育發(fā)展背景下,“雙減政策”應運而生,一方面是限制校外補習機構的發(fā)展,優(yōu)化學校教學發(fā)展,另一方面鞏固學校的教學地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雙減政策”的內涵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學生的校外補習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推動學校教育的發(fā)展。
2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2.1以自主學習方法為主,轉變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占據了課堂上的主導位置,習慣性的用自身的教學理念限制學生的學習思路,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依賴教師,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半p減”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采用強調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以自主學習方法為主,轉變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這樣有利于學生合理分配課余時間,憑借自身的學習能力,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延伸。
例如,在“My name’s Gina”SectionA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進行課前熱身,通過帶領學生欣賞flash“The farmer has a dog,his name is bingo!”,引導學生跟隨旋律和節(jié)奏一起互動,活躍課堂氛圍,然后引出主題“something about name”。經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英語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配合教師的指導和點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2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漸進入到青春期,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朝氣蓬勃,但是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容易受情緒的牽絆和影響,若教師一味的采用強硬的教學態(tài)度開展教學,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加速學生的叛逆發(fā)展。因此,“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上的推動力,讓學生意識到英語學科的價值,感受到英語課堂的樂趣,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交流情景,增強與學生的課堂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如將課文的文段轉化為英語音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聽短文,劃出主人公喜歡的學科和不喜歡的學科,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然后與學生進行純英語交流,詢問學生喜歡的學科及原因,不喜歡的學科及原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
2.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學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知識的講解和課后作業(yè)練習,鞏固學生英語知識基礎,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加重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制約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雙減政策”的落地強調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所以要從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獲得學生的積極配合,將課堂還給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課堂,進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課堂教學中,本單元的核心話題是用一般過去時談論度假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情,這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需要學生在掌握基礎詞匯的同時,學會一般過去時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及肯、否定回答,如“-Did you go to the beach?-Yes I did./No I didn’t.”。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以便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學重難點出發(fā),進行知識的詳細講解,有利于更好的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促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除了上述教學方法外,教師還需要在深度學習“雙減政策”精神,了解“雙減政策”的核心內容和具體要求外,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根據教學內容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以“減負增效”為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此外,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法,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可以合理配置課余時間,降低學習上對教師的依賴,做到真正掌握英語學習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成繼宗. “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 新課程,2021(45):58.
[2]程樟木,楊麗霞. “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原則與實踐[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14-15+42.
[3]何啟幫. “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yè)設計研究[A]. 廣東教育學會.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八)[C].廣東教育學會:,2020:4.
36135003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