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由大事件連綴而成。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體育賽事、文化儀式和媒介事件之一,北京冬奧會必將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一段獨特、美好的歷史記憶。以歷史的廣角觀之,北京冬奧會是在全球化浪潮遭遇疏離和阻遏,新技術革命持續(xù)加劇現代文明不確定性的多重復雜歷史語境下舉辦的。一屆成功、精彩的冬奧會,正是在此特殊的文明史周期,引領人們走出全球風險和變革不確定性的絕佳契機。它意味著希望、勇氣和力量,啟迪人類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重思文明的基本境況。譬如,重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技術、“我們”與“他們”的關系,共同感悟、珍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創(chuàng)生和發(fā)展,一起向未來。
以國內視角看,北京冬奧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時刻,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關鍵節(jié)點,中國向全球呈現的一份珍貴禮物。這個禮物閃耀著奧林匹克精神,也跳動著中國心。此心因冬奧而澎湃,系于人民,感通自然之道,關懷人類共同的價值和命運。我們要向世界介紹這個以心印心的禮物,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構建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一個好故事,須預置立體的敘述框架。關于冬奧故事的生成與傳播,大抵可采取四重“主體—價值”框架,以下分而述之。
讓體育是體育,講好體育賽事的故事
冬奧會首先是一場國際冰雪運動賽事,體育乃冬奧故事的底層敘述框架。據說柏拉圖曾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并獲金牌,他相信體育運動可創(chuàng)造人的“第一財富”——健康。不單是身體健康,古希臘人將超越性價值的臨世——如彼時的“諸神意志”或“純粹理念”,將體格與人格同樣強健的生命理想的達成,托寄給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樣一場盛會,承載了生命價值的可能性,向上升騰可以超越庸常生活,與至高的價值會通;向下則導引世俗精神,喚起個體和共同體的勇氣,奔著靈肉合一和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生命之路勇毅前行。
當冬奧圣火在首個“雙奧之城”——北京點燃,我們首先要在冰雪設施、賽事管理、綜合服務、運動水平等方面交出令世人滿意的“體育本身”的答卷。賽事有故事,體育含價值。讓鏡頭和筆頭聚焦運動員和場館,讓故事完滿發(fā)生,讓體育本身的價值自然展演。運動員及其競技過程、狀態(tài)和水平所昭顯的可能性,實際上就是體育賦予生命的可能性。就此而論,以先進的傳播技術和卓越的傳播能力呈現精彩的體育賽事,是冬奧傳播和國家形象構建的樞要所在。至于下文將述及的冬奧文化和社會價值,皆附著、生發(fā)于體育價值之上。
“讓體育是體育”是大國自信和千年古都風度的體現。從2008年夏奧到2022年冬奧,中國主辦奧運會的價值預期發(fā)生了重要的升進型遷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創(chuàng)造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人類減貧史奇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邁進;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重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多元文明的共同追求。一個現代、文明、進步的大國有信心、有胸懷、有能力克服復雜因素的影響,舉辦一場高舉人文、人本旗幟,召喚體育精神、運動激情和健康意識,直指人之存在、自由與全面發(fā)展的冬奧盛會。對北京而言,一座砥礪奮進的千年古都正在邁向“四個中心”,能夠兌現莊嚴承諾,成功且優(yōu)雅地為世界獻上一場冰雪運動盛宴。
讓賽事說話,為冬奧傳播“減負”,也是對治某些西方國家偏見敘事和惡意話語的基本策略。在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夕,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故伎重施,調用了一貫的意識形態(tài)對立、國家利益競爭和人權、環(huán)保、性別等領域的偏見敘事框架,炮制抹黑和抵制的話語。我們要以強大的戰(zhàn)略定力,專業(yè)、專注地講好冬奧賽事故事,讓體育價值主導傳播價值,以消弭、解構惡意話語所持的價值偏見。事實上,現代奧運會自創(chuàng)辦以來,歷經百余年政治、外交、戰(zhàn)爭風雨而未輟,動力之源正是體育賽事本身的魅力及其潛蘊的奮斗、進取、超越等生命精神和價值。
以人民為中心,講好大眾的冬奧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參與國際體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斌w育是國家和人民的面孔,體育運動的普及發(fā)展乃國家現代化程度的直觀標尺?,F代化指向物質世界的革新和創(chuàng)造,而更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譬如健全人格與健康體魄的均衡拓展,道德心靈世界與美好生活世界的整體建設。在申辦北京冬奧會之初,中國政府即鄭重承諾借力冬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如今,這一目標規(guī)模業(yè)已達成,并處持續(xù)擴充之中。一場以人民為中心——人民共同參與、共同盡力、共同分享,廣泛習得冰雪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歷史性體育事件,正上演于現代化征途中的新時代中國。
有鑒于此,冬奧傳播的主體宜更加豐富、多元,報道領域宜“下沉”至普通民眾的“奧運時刻”。在面向全球的冬奧傳播體系中,北京冬奧組委官方主動設置議程固然必不可少,同時應倡導多元社會主體——專業(yè)組織、媒體、智庫、運動員、志愿者、冰雪運動達人和普通民眾自主自覺發(fā)聲。此中,大眾冬奧故事未必需要復制官方版本,而應形成基于個體認知和體驗的多元話語,構建平等、開放、可對話的公共傳播場域。從報道領域看,應鼓勵國內外媒體將目光投向奧運場景之下普通民眾的生活世界,透過個體切身沉浸的冬奧故事,講好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并舉、國家動員與公共參與協(xié)同、體育運動與國家現代化相互增進的中國故事。
冬奧的成功舉辦,特別是普通個體或群體對冬奧的介入與連接、共建與共享,實為中國之治和國家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或隱喻。普及冰雪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同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愿景完全契合。世界可藉由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奧會,以小見大、由點及面觀察中國自主的道路選擇、制度設計和價值安排,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個案價值和世界意義。當我們講清楚了中國在北京冬奧會和體育事業(yè)上所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依靠的制度優(yōu)勢,進而能夠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動力與體制優(yōu)勢。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城市規(guī)劃建設和冬奧會籌辦工作時強調,“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冬奧志愿者,“你們參與其中,雖辛苦,但光榮、自豪而幸福。給各國參賽人員講述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北京,讓他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這會是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倍瑠W的歷史鏡頭要對準冬奧志愿者,尤其要重點呈現青年志愿者的家國情懷、使命擔當、艱辛付出和成長成才。青年志愿者是新時代青年的代表,他們在冰雪之中,心懷國之大者,將小我匯入大我,以青春之奮斗擔起時代之偉業(yè)。冬奧青年,青春中國,正是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故事主角。
促進古今會通,講好中華文化的故事
2017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時強調,“比賽設施建設一定要專業(yè)化,配套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體現中國元素、當地特點,嚴格落實節(jié)能環(huán)保標準,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文物古跡,讓現代建筑與自然山水、歷史文化交相輝映,成為值得傳承、造福人民的優(yōu)質資產,成為城市新名片?!北本┒瑠W會提供了講好中華文化故事、創(chuàng)造性轉化傳統(tǒng)人文價值的歷史窗口。
國際奧委會運營總監(jiān)杜比曾言,要讓冬奧會影響力更大,就要讓那些沒有冬季運動傳統(tǒng)的國家舉辦比賽,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這大抵反映了國內外很多人士對中國冰雪運動的共同看法。實際上,中國擁有悠久的冰雪運動史,有明確史料記載的便可追溯到1400余年前的中古時期。集體化、組織化的冰雪運動于宋明之后漸趨盛行,至清代則更加普遍和成型,形成了“民俗”與“國俗”兩條脈絡。民俗性冰雪活動來自民間生產生活,帶有娛樂、競技、藝術和民間信仰色彩,有的已含納高超的技術技巧成分和豐厚的價值意蘊。國俗性冰雪運動由官方主導,規(guī)制嚴整,場面宏大,賽程激烈,蔚為壯觀,對內有閱兵、弘禮、娛樂之功,對外有昭顯政通人和、軍強國富和外交禮賓之效。
在中國文化統(tǒng)緒中,自然世界與人文世界向來一體同源、和諧共生。冰雪運動始于人的生存之需,舊時曾為人們在嚴寒之地、冰雪季節(jié)的生產勞動手段,及至成為一項休養(yǎng)、競技運動,則轉向強身健體、愉悅心靈,人的稟賦、價值和主體性持續(xù)抬升。馳身游心于天地之間、冰雪之上,乃人在自然面前的力量展示,亦為人對自然的融入。此即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以之存養(yǎng)心性精神,可抵天人合一之境。在現代冰雪運動中,人們從工業(yè)化、城市化洪流中抽身而出,獲得超越自我、與自然同在的浪漫與自信。冰雪運動超乎尋常的速度與強度、動靜與進退、驚險與和悅,可為參與者帶來極致美感和巔峰式身心體驗。這正是我們擁抱冰雪運動的觀念之源,也是向世界講好北京冬奧故事的價值基礎。
《禮記》云:“人者,天地之心也?!被谌宋闹髁x視角,冬奧故事是人與自我、他者和天地自然共在共生的故事。西方的敘事取向,常將共在關系表達為二元分立的緊張結構,而中國傳統(tǒng)價值則更關切“致中和”以共生的可能性。人以血肉之軀駕馭冰雪,西方視之為征服,中國則以之為融入。融入是人與自然的會通,人因此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因此是心靈的延展。冬奧會乃重返、重彰中華文化精神,構建新時代國家形象的絕佳媒介文本。有關冬奧的媒體敘事不單要采取“苦痛—榮耀”、“拼搏—成功”之類傳統(tǒng)模式,還要在古今互通中向上超拔一節(jié),升進至生命何以自足、人天何以共處、我心與他心何以相通的超越性價值,以此為冬奧故事注入價值之魂和不滅的生命之火。
一起向未來,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北京冬奧會是一個有關開放的故事。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中國再度向世界發(fā)出邀請,相約開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之路。在復雜的現代文明交往中,體育是跨越文明形態(tài)的共通語言。多元文明因體育而團結會聚、照亮彼此,形成輝映環(huán)抱的整體氣象。奧運賽事更是寄托了人類文明的烏托邦夢想,譬如對公平正義的許諾,鼓勵競爭又倡導合作,尊重多元又追求同一,因循規(guī)則又勇于突破。體育運動積聚、充盈著人類文明團結、更新的元氣、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
堅持開放辦奧是北京冬奧會籌備和舉辦的一個顯著特征。這既包括辦奧經驗上的交流互鑒、項目建設和流程設置上的協(xié)同合作,也包括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以冬奧會助推對外開放、促進東西文明交融的戰(zhàn)略選擇。開放乃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精神氣質,亦為中國辦奧的價值預設。開放意味著平等對話,悅納奧林匹克精神,且致力于多元文明的互容互通、和合創(chuàng)生。
北京冬奧會是在百年變局之下拉開帷幕的。大國關系處于劇烈重構之中,區(qū)域沖突此起彼伏,經濟全球化遭遇“回頭浪”,全球治理面對各種忽然奔襲而至的不確定性因素,“文明沖突論”再度甚囂塵上。面對此般困境,世界需要一場溫暖、明亮的體育賽事和文化儀式,提振一起奮斗、共創(chuàng)未來的信心。中國兌現了自己的莊嚴承諾,邀約世界各國人民共同見證冰雪健將的極限體育精神和生命張力,彰顯人類戰(zhàn)勝風險、困難和不確定性的拼搏精神,點燃人類與自然、文明與文明和諧共生的希望。
按照布洛赫希望哲學的主張,人類不應受困于自身和客觀世界之局限,而當喚起“期待、希望和向往”,主動成就完全的自我,建設完善的世界。此理想雖難以達及,卻是人性和文明須臾不可阻塞地向前超越的動力之源。北京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正是希望哲學的一個經典詮釋。中國以奧林匹克之名,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引領性地發(fā)出了共同行動、開啟未來,推動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聲。在北京冬奧會結束后,“一起向未來”的希望感召必將納入國際傳播長時段的戰(zhàn)略議程。
依于體育本身的賽事故事、以人民為中心的大眾故事、面向歷史的中華文化故事、奔赴未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故事,共同合成了北京冬奧故事。這些故事是盛大的,承載著奧林匹克精神、人民中心論、國家現代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宏觀重大主題。同時,這些故事也是具體精微的,指向獎牌照亮的面孔、冰雪上飛舞的精靈、朝夕相伴的志愿者的身影、場內外獻給奮斗和奇跡的吶喊、“一起向未來”的歡呼和夢想。此等盛大精微,也蘊于中國創(chuàng)造的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歷史氣象,以及新時代每一個奮斗者的生命姿態(tài)之中。這正是北京冬奧會呈現給世界的中國形象。
PR
(作者簡介:胡百精,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新聞學院教授)(文章來源:《當代世界》)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