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相馬

      2022-03-15 22:23:42崔濟哲
      美文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蒙古馬汗血千里馬

      崔濟哲

      相馬之祖應(yīng)推伯樂。韓愈有句名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戰(zhàn)國策》中說得更生動感人:“伯樂遇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驥于是俯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甭勚?,誰不動情?誰不心悲?誰不掩卷長思?

      從秦穆公識伯樂之說,到《戰(zhàn)國策》汗明見春申君談伯樂相馬,遑遑數(shù)千年已過,孰見伯樂乎?孰見千里馬乎?中國可能有伯樂之相士,確無伯樂所言之千里馬也。

      流傳最廣、最具傳奇色彩的是的盧馬之相。

      辛棄疾留下千古名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钡谋R馬,中國名馬榜上有名?!断囫R經(jīng)》:“的盧,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薄恶R政論》:“額上有白毛謂之的盧?!辈钜环忠唤z豈敢稱之的盧?《三國演義》講得精彩。劉備得一馬,極其雄駿,氣度不凡。劉備識人卻不識馬,將其送給劉表,豈料劉表手下蒯越懂得馬相。他相馬無數(shù),無不準其然?!柏岵畼贰敝傅谋R言,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并以此馬之前主張武騎此馬而亡以佐證。劉表也不仁義,并不說破,就將的盧馬退回。果然,劉備騎的盧馬深陷檀溪,寸步難行,追兵將至,死成定局。萬分危急之際,劉備突然記起有人告訴過他的盧馬妨主之言,他悔然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誰料那馬突然從水中騰空躍起,一躍足有三丈余,飛身上岸,疾馳而去。后徐庶見之,亦有妨主一說,但劉備不以為然。檀溪一躍,的盧救命,焉有此邪乎?然的盧之說終成讖言。被稱為“得一人即可安天下”的鳳雛先生就因為騎此馬而被射成箭垛。中國的相馬術(shù)較之堪輿術(shù)晚一千多年,但其相術(shù)之深讓人不寒而栗。

      中國名馬中,名氣最大的要屬《西游記》中的白龍馬,《三國演義》中的赤兔馬。此二馬靠小說、戲劇揚名,幾乎家喻戶曉。司馬遷似也深諳相馬之術(shù)。他說項王胯下的烏騅馬:“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些神馬皆深通人情:主人在則鞠躬盡瘁;主人死則隨之而去,死而后已。

      狗不嫌家貧,馬不嫌人瘦。只有秦瓊賣馬,馬絕不背瓊而去。嗟乎!天下事有難易乎?相馬亦難亦易乎?

      韓非子講老馬識途,估計韓非子亦得相馬真諦。韓非子云:“管仲、隰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韓非子不但懂法治,集法家之大成,亦懂相馬的學問,知馬甚深。馬的眼睛大而亮,但視力卻不好,猶如犀牛,故馬易受驚。但馬之嗅覺極佳,尤其是老馬,嗅力突出,可與狗媲美。老馬識途靠的不是看,不是記,而是喚醒儲存起來的嗅覺來識別記憶。韓非子雖言管仲之事,實則也說明他懂相馬之學問。

      戰(zhàn)國出奇人。孫子豈止軍事大家?相馬有術(shù)矣;豈止只有兵法十三章,應(yīng)有相馬之術(shù)數(shù)篇。古之軍事家焉有不識馬者?孫臏初入齊,見到田忌,“數(shù)以齊諸公子馳逐重射”。說明戰(zhàn)國時期賽馬是項大賽事,從齊王諸公子始,皆熱衷于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以賭為局,賽馬論輸贏乃全國性的娛樂活動,齊如此,關(guān)中六國亦然?!榜Y逐重射”,須有好馬,猶如當前的“跑馬博藝”。齊威王時,賽馬已然如火如荼,齊王及諸公子深迷此活動。這才是伯樂尋購千里馬之大背景。千里馬吃香,千金難得,非購千里馬駕車耕犁,而是“重射”。一射即為千金,豪賭也。重射之下,何懼千金購馬?孫臏冷眼觀之,觀之賽馬規(guī)矩,觀之下場之賽馬,觀之馬之速度,故敢言“臣能令君勝”。此絕非只看上、中、下馬“足不甚相遠”,而是要“相馬”:看馬之品種、體態(tài)、性情、訓練等,才能確認上馬之為上,中馬之為中,下馬之為下;不是跑一次就定“終身”。孫臏觀察一番后才敢下斷語,再賽必勝。孫臏懂馬、知馬,絕不會馬前失蹄,更不會相馬失算,真伯樂耳!果然,孫子勝算,穩(wěn)操勝券。孫臏是先有相馬術(shù),后有兵法術(shù)。因為有此勝,才引起齊威王重視,“齊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p>

      難道真如所言:世上伯樂常有,中原斷無良馬?至少伯樂所處的年代,中原有無千里馬?在司馬遷奮筆書寫《史記》的年代,中原有無千里馬?

      素面朝天出門去,伯樂豈是蓬蒿人?伯樂見不得千里馬受困、受屈、受難,痛則泣,痛則悲,痛則呼之蒼天。伯樂留有《相馬經(jīng)》,與其言之相馬,不如言之醫(yī)馬。伯樂相馬有五條標準:論頭、論耳、論眼、論背、論蹄,然獨未論腿、論胸、論臀、論筋。似乎有一點可以肯定,伯樂未曾見得一匹真正的千里馬。中原無寶馬,焉得有處可尋?

      以我之見,伯樂在秦穆公時代所相之馬,應(yīng)為蒙古馬。蒙古馬是世界上較為古老的馬種,低矮粗壯,四腳堅實,力大持久,但這種馬進入中原后,人類對其的要求就是負重拉車,出力干活,任勞任怨,不踢、不咬、不鬧騰,蒙古馬許多野性和原有的許多優(yōu)點幾乎是代代退化。后人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心中有苦,苦痛之極:焉有千里馬可相乎?最可悲的是一些被中原稱為胡馬的蒙古馬,性情暴烈,喜歡騰跑踢咬,經(jīng)常傷人。主人大怒之下,捆而騸之,悲哉莫如其然!更可悲者,騸馬之舉恰恰發(fā)生在秦穆公時代。伯樂可曾見過此情此景?想伯樂見后必定痛不欲生。中原無駿騎,與把那些血性的、陽剛的、野性的、狂傲的蒙古馬去勢騸之有很大關(guān)系。到漢時,中原已無上陣戰(zhàn)馬,焉能不被胡騎所?。恳嘤性疲翰畼贩遣⊥?,實為見騸千里馬暴怒而亡。該為誰悲,該為誰泣?

      人類表現(xiàn)“中國馬”的形象,至少比表現(xiàn)“中國龍”要早一萬多年。據(jù)考古學家考證,一萬五千年前,在法國拉斯科山洞發(fā)現(xiàn)了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讓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壁畫上竟然畫著一匹“中國馬”。這匹中國馬呈奔跑狀,小頭肥胸,大肚短腿,兩耳前立,黑鬃色黃,既不英俊,也不雄壯,比例還有些失調(diào),頭偏小,肚偏大,腿過短,脖過粗,如伯樂相之,肯定指為劣馬。但這是人類文化中的“第一馬”。此馬之所以如此“窩囊”,是因為此馬系母馬,且系懷孕待分娩之馬——遠古人類崇尚生育。但為什么將其稱之為“中國馬”?即使在中國,也是到了西周初年,才有“中國馬”。在陜西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內(nèi),有四字銘文:宅茲中國。此前未見有過“中國”一說。為何法國高盧人的祖先在一萬五千多年前就呼出“中國”,并冠之于一匹奔跑的懷孕母馬?

      細想法國拉斯科洞中的“中國馬”,它既不像產(chǎn)自兩河流域的阿拉伯馬,也不像產(chǎn)自西域的汗血寶馬,它更像蒙古馬,或者說更像伯樂所言的“駿馬”??梢钥隙ㄔ诶箍贫粗袔r壁畫上的“中國馬”是一匹野馬。馬經(jīng)過馴化,成為伯樂相之的千里馬,最早距今應(yīng)在六千五百年左右。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普氏野馬,又稱草原野馬或蒙古野馬,有著六千多萬年的進化史,保留著馬的原始基因,全世界僅有兩千余匹,比大熊貓還珍稀。普氏野馬的染色體有66條,比普通馬多出兩條,這是野馬與家馬的分野標準。伯樂的相馬經(jīng)上并未談及野馬與家馬的區(qū)別,因他相的都是經(jīng)過馴化的家馬。我認為判斷野馬與家馬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是:當一匹公馬打敗原來馬群的領(lǐng)頭公馬以后,它會毫不猶豫地咬死所有前公馬留下的馬仔,猶如一頭雄獅打敗獅群的領(lǐng)袖,勝利接管獅群以后,一定會咬死前獅王留下的幼崽,其目的也十分明確,斷其母獅哺乳期,讓它們重新發(fā)情,以便為新獅王傳宗接代。血脈的相傳,基因的相傳,使獅群的優(yōu)秀種群代代相傳,代代進化。普氏野馬亦然,公馬相拼,猶如雄獅相搏,非死即殘,基因淘汰的殘酷,不亞于敵我,水火不相容。而經(jīng)過馴化的家馬,即使是種馬,也絕沒有這么野,這么兇,這么血腥,這么殘酷。

      馬和人類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一般認為馬解放了人類的生產(chǎn)力,為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演變增加了新的積極因素。但的確是馬,把人類引向戰(zhàn)爭,使人類的戰(zhàn)爭更加殘酷,更兇猛,更迅速,更激烈。言其助紂為虐恐也不為過,馬之德為人之功乎?罪乎?

      追根溯源,其罪在人。

      馬的直系祖先應(yīng)是歐洲野馬,但它的遠祖遠在北美洲草原,五千萬年前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北美洲高大茂盛的荒草中,像狗一樣大小的馬的祖先就藏匿其中,時時刻刻躲避著天敵。兩百萬年前,馬在自然界的演化和生存配置中逐漸高大、健壯、兇悍,終于遍布北美及歐亞草原。馬之崛起,似乎天下無敵,驟風一樣地刮來,暴雨一樣地消失;馬蹄之聲也曾讓那些犬科類、貓科類動物心驚肉跳。馬在六千五百萬年前遇到了它的上帝、它的主人,也可稱為它的冤家——人類開始馴化它。

      查閱野馬的家族史,不能不讓伯樂泣淚。中原無良馬,三大優(yōu)質(zhì)野馬分別為蒙古馬、汗血馬、阿拉伯馬。

      中原馬的馴服,從一開始就有別于歐洲、阿拉伯和蒙古馬種。馬之前途萬千,路不同,其前途必殊。

      歐洲、阿拉伯和蒙古,從馬被開始馴化的那一天起,就分為役馬和戰(zhàn)馬。準確地說,即使將馬先馴化為役馬,也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從役馬中精挑精選出戰(zhàn)馬,精心配種,優(yōu)生優(yōu)育,培養(yǎng)出一代代優(yōu)種純血馬。2018年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華期間,送給中國領(lǐng)導人一匹法蘭西共和國騎兵衛(wèi)隊的八歲褐騮色戰(zhàn)馬,名曰:維蘇威火山。這種法國“龍騎兵”的戰(zhàn)馬至少經(jīng)過二十多代的人工雜交繁育。難能可貴的是,它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兇兇然的野性。

      在歐亞大陸北部茫茫大草原及其周圍的戈壁、綠洲、森林地帶,逐漸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游牧民族,從他們誕生的那天起,就和馬相依為命,密不可分。沒有馬,他們甚至寸步難行。歷史上,他們被極其形象地稱之為馬上民族。騎馬是馬上民族生存的第一要素。孩子斷奶之日,就是被抱上馬背之時。草原民族可以不會走路,但不能不會騎馬。馬上民族對種馬的選擇極其苛刻、嚴酷和無情,不優(yōu)秀的種馬將被閹割。這就決定了優(yōu)良馬種一代代不斷被優(yōu)化,不斷被改良,優(yōu)秀馬種不斷被提純,不斷被雜交改造,優(yōu)中選優(yōu),這也是馬上民族在其后二千年不斷強大,不斷擴張的原因之一。

      而中國的中原馬卻非然,它經(jīng)過了漫長的役馬過程,從野馬被馴養(yǎng)的那一天起,它的任務(wù)就是低頭拉車、埋頭干活。正如伯樂所見:“蹄申膝折,尾湛肘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彼坪跞祟愸Z服馬,就是讓馬充當奴隸。即使從軍打仗,依然是駕車而行。中原從夏商周直到秦漢時代,漫漫近三千年,呼馬為“牲口”“畜牲”,直到今日,蓋源于此。中原無戰(zhàn)馬,源于中原無騎兵。秦之前的戰(zhàn)爭,以兵車論勝負,未脫離馬拉車的格局。馬不必野,不必兇,更不能狂。挑選和優(yōu)化好馬的標準是老實、能干、力大、耐勞??纯辞貢r最駿偉、最威武、最顯赫的馬。兵馬俑的發(fā)掘讓我們看見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選中的駿馬。

      四匹雄壯威武的駿馬拉著秦始皇乘坐的溫瓊車,全副武裝,一身光彩,不愧為千古一帝的御乘。四匹御馬,身材、體態(tài)、做派幾乎一模一樣。鬃毛、皮毛、馬尾都經(jīng)過精心的梳剪打扮。這八匹秦馬當為蒙古馬,秦國可能是中原第一批引進蒙古馬的諸侯國之一,也是最早成立騎兵的國家,雖然只是輕騎兵,屬于“偏師”,但也說明秦始皇有眼光。這也與秦國地處西部邊陲,西戎之內(nèi)皆少數(shù)民族、游牧民族、馬上民族,當關(guān)外六國還遠遠未把馬從車轅中解放出來時,秦國的騎兵已然是偏師借重,變化無常,防不勝防。但秦始皇的這八匹御馬明顯過于肥胖,過于健壯,過于矜持,過于尊貴,如伯樂相之,并不以其為千里馬:跑必不快,力必不耐,過于斯文雅致,雍容華貴,盡皆貴族之氣。這可能和審美觀念不同有關(guān)。歐洲王室中的“御馬”更追求血統(tǒng)要純,品種要正,牽出去可以當賽馬,拉出陣可以當戰(zhàn)馬,騎出去可以當獵馬,列起隊可以當閱馬。

      中國優(yōu)秀種馬的危機直到西漢武帝時才正式爆發(fā)出來。

      公元前200年,發(fā)生在山西大同白登山的一場惡戰(zhàn),讓登基當皇帝才不到兩年的漢高祖劉邦徹底服輸。這位當時勢在必勝的大漢開國皇帝,幾乎束手就擒,所率32萬大軍雖皆為大漢王朝開國將士,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幾乎全軍覆滅。白登山一戰(zhàn),讓劉邦認識到“內(nèi)戰(zhàn)”和“外戰(zhàn)”的根本區(qū)別,對戰(zhàn)爭有了重新認識。與匈奴騎兵之戰(zhàn),不在一個等量級上、一個水平線上,以兵車對騎兵,以步兵對騎兵,無論將士如何浴血奮戰(zhàn),戰(zhàn)則必潰。大漢王朝的選擇是:放棄戰(zhàn)爭,忍辱負重,走和親換和平的道路。

      在白登山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劉邦可謂“開眼”,號稱四十萬大軍的匈奴騎兵風馳電掣一般,分四面包圍白登山,西方皆白馬,東方凈青馬,北方俱黑馬,南方為紅馬。匈奴騎兵如洪水下山,勢不可擋,讓人心驚肉跳,魂飛魄散。劉邦認識到騎兵之兇、之猛、之速、之威;認輸、認敗、認栽、認慫。這是一種全新的戰(zhàn)爭,無敵的戰(zhàn)爭,是騎兵的戰(zhàn)爭,人馬合一的戰(zhàn)爭。早在古希臘神話中,就有人頭馬之神,人頭馬身渾然一體,這就是馬上民族的尊神。這是馬上民族給大漢王朝上的第一課,深刻且血腥。

      大漢王朝開始著手重新建設(shè)軍隊,著力建設(shè)騎兵部隊,精選良馬。雖無伯樂,漢武帝豈不勝似伯樂乎?他要選出成千上萬匹千里馬,引進天下良馬——伯樂也不曾見過的千里馬——天馬,裝備大漢王朝的軍隊。他要打敗馬上民族,一統(tǒng)天下。

      中國對馬的重新認識,對優(yōu)種馬的選拔提純,是從對“異國”西域良種馬的引進開始的。漢武帝從大宛、烏孫等西域諸國大規(guī)模地引進汗血寶馬、西域天馬等名馬,改變中原馬的品種,扭轉(zhuǎn)了中原馬代代萎縮、退化,漸無純血優(yōu)種良馬的頹勢,讓后人再次嘆曰:伯樂常有乎?而千里馬無乎?漢武帝高瞻遠矚,目能千年。

      漢武帝時,張騫帶著聯(lián)合西域抗擊匈奴的使命,出使大月氏等國。張騫十分了解漢武帝的戰(zhàn)略意圖,當他路過大宛國時,了解到大宛國最有名的是駿馬。張騫去“相馬”,親眼目睹大宛馬之“駿”,疑為“天馬”“神馬”,和他在大漢王朝所見的中原駿馬截然不同。大宛馬身高體長,肌肉雄健,趾高氣昂,奔跑如飛,四蹄踏空,來如電,去如風,且耐力極強。張騫確定,這種“天馬”極有可能正是漢武帝夢魂神牽的戰(zhàn)馬。用其裝備大漢軍隊,何懼匈奴焉?讓張騫稱奇拜服的是,這種“天馬”奔跑之后,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霑赤汗,沫流赭?!贝四撕寡獙汃R!張騫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真世上寶馬。張騫可能比伯樂還會相馬,他看中的汗血馬是當今世界三種純種馬之一,而且是最純的馬種,無馬可比。伯樂所云千里馬無法與汗血馬相提并論。漢武帝稱汗血馬為“天馬”,此馬當之無愧。這種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7秒,最快速度為84天跑完4300公里。汗血馬的形象被繪制在它的產(chǎn)地土庫曼斯坦的國徽中央。全世界汗血馬的總數(shù)量非常稀少,總共不過3000匹左右,但到全世界的跑馬場、賽馬場去觀看,全世界的名馬薈萃一場,必不可少的就是汗血馬。

      漢武帝有眼光,他把張騫封為博望侯,而百戰(zhàn)將軍李廣只能望侯止步,“李廣難封”,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張騫發(fā)現(xiàn)了汗血馬。

      漢武帝真伯樂耳!他獨具慧眼,決定出重金購買汗血馬種馬。汗血馬乃大宛國之國寶,其國王亦深知其國寶珍貴,亦懂得種馬流失之禍害,因此不準交易,貴賤不賣。漢武帝得汗血馬心切,令人打造一匹金馬,去換大宛國的汗血馬。武帝其心不可謂不誠,其意不可謂不切。大宛國雖貪金馬,但仍堅持拒不交換汗血馬。談崩以后,索性殺了漢使臣,搶了漢金馬,從而引起汗血馬之戰(zhàn)。為一種馬進行一場戰(zhàn)爭,似乎聞所未聞?,F(xiàn)世上還存有兩匹金馬,都是從漢武帝的茂陵失盜流失出去的,一匹現(xiàn)在日本的美秀博物館,其重為7公斤;一匹為鎏金馬,現(xiàn)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它們與大宛國交換的金馬不同,據(jù)說送去大宛國的那匹金馬與真馬無二。大宛國如此野蠻無理,枉殺外交使者,奪財搶寶,大大激怒了漢武帝。正所謂敬酒不吃吃罰酒,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漢武帝豈是那種讓人隨意欺侮的皇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胺肝覐姖h者,雖遠必誅?!贝鬂h王朝兩次出兵討伐大宛國,最終打得大宛國國破人亡,斬得國王頭,牽得寶馬回。公元前108年,大宛國三十匹純血種的汗血馬以及其他三千匹西域優(yōu)質(zhì)良馬進入中原地區(qū)。高品質(zhì)優(yōu)種馬自此進入中原地區(qū)。

      漢武帝堪比伯樂,十分喜愛汗血馬,百看不厭,其對汗血馬的摯愛之情絕不亞于唐王朝的李世民。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自商代以來一直影響深遠,李世民把他生前喜愛的六駿雕成石刻立在陵前,漢武帝很可能把金馬直接帶入茂陵之中。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珍藏于日本的金馬即從茂陵流出。專家們一致認為,漢武帝的陵墓之中,當初應(yīng)該還有像在甘肅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青銅車馬陣,絕不僅僅只有孤零零的一匹馬。非常遺憾,出自漢武帝茂陵陪葬的那匹純金的汗血馬,日本人珍藏,視之為國寶,估計沒有幾位中國人看過,即便像馬未都這樣的專家去了,走到門前都無緣相見。有些專家也抱有一些期望,但愿茂陵中還會藏有金馬,因為出土馬踏飛燕的雷臺漢墓不是也曾被盜過兩次嗎?

      伯樂太老了,雖然是中國相馬之先祖,但他從未見過一匹真正的純血種的千里馬。伯樂死不瞑目,死而有愧;漢武帝肯定見過,且是心愛真愛。看他特意作的一首《西極天馬歌》:“天馬徠兮從西極,經(jīng)萬里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睗h武帝的詩讀得不多,但此詩寫得神采奕奕,天然大氣,興奮之情,躍然紙上。

      唐代為駿馬抒情的大詩人太多了,我判斷他們和伯樂一樣,沒有能親眼去相相汗血馬,總感到仿佛“燕山雪片大如席”,不像李白唱酒,李賀吟奇,李商隱抒情;不像岑參嘆邊塞,高適苦風雪,盧綸誦邊曲。但杜甫例外,杜甫見過真正的純血種駿馬,見過真正的汗血馬?!昂R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p>

      伯樂常有乎?

      中國純種汗血馬1973年開始,曾經(jīng)“奔馳”在英、法、美等12個國家,超過500多萬人次都親眼目睹了它的風采,引起極大的轟動。它就是1969年從中國甘肅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

      1971年,它還像伯樂相馬中感嘆千里馬拉車負重,無人能識,被埋沒民間一樣,深藏在同時出土的十九匹青銅馬中,默默無聞,但它終于遇見了伯樂。那年,郭沫若已然年邁八旬,但他一眼看見這匹青銅馬,為之驚嘆,為之震撼,此真千里馬哉!幾天后回到北京,郭沫若向周總理匯報,言其為“國寶”“神馬”“中華第一馬”,并親自為之起名: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細觀:身馳矯健,奔跑有力,雙耳豎立,鬃毛飛揚,兩眼圓瞪,張嘴呲牙,靈氣之中未泯滅野性;馬尾高翹,四蹄騰空,肌肉繃起,無不展示著速度與激情,狂飆與美麗。突然想起劉禹錫的兩句名詩: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不知夢得先生可曾見過汗血馬乎?

      這匹馬踏飛燕體型碩大,四肢修長,馬蹄堅硬有力,腿幅寬大,胸肌發(fā)達;頭上長有肉角數(shù)寸,與大宛汗血馬如出一轍。

      中國的優(yōu)質(zhì)雜交馬,自漢開始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兵車全面退出戰(zhàn)場,馬的神力愈顯。馬強則軍力強,則國強;兩軍搏殺,騎兵為主。在冷兵器時期,很難抵抗訓練有素的鐵騎沖擊,馬的作用也客觀地推動了優(yōu)種良馬的繁殖。

      南北朝時期,有一首傳之甚廣的《木蘭詩》。詩中云:“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薄皷|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北蔽和醭斜毁I馬,馬由應(yīng)征人自備?;咎m四市買馬、買馬具,說明北魏王朝招的兵即騎兵。北魏部隊的戰(zhàn)斗力之強,強在騎兵?;咎m去四市買馬、買馬之配具,說明馬在軍隊中的重要性。政府并未規(guī)定非要好馬從軍,但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不止一次地說明,好馬既是戰(zhàn)勝敵人,也是保全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如果騎一匹弱馬、瘦馬、病馬、老馬,兩軍相殺,非死即傷,即使尚未上陣廝殺,也會被拖垮累倒。兵強須馬壯,千軍萬馬,馬勝兵十倍。

      花木蘭從軍當晚就“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無良馬駿馬,尚未開戰(zhàn),恐怕已被拖死累死?;咎m能“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與她胯下有良馬密不可分。戰(zhàn)爭、搏殺,關(guān)乎生死存亡,對戰(zhàn)馬優(yōu)勝劣汰的選擇雖然殘酷無情,但卻使中國馬更加健壯,更加機警,更加頑強,更加耐久,使得優(yōu)秀基因代代相傳。到唐朝,中國良馬進入到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論唐之名馬,首當論唐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馬上打天下的“當事人”“見證人”,是唐太宗從統(tǒng)領(lǐng)的幾十萬戰(zhàn)馬中精選出來的,何止萬里挑一?它們是唐馬中最著名、最卓越、最優(yōu)秀,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純血優(yōu)質(zhì)馬。李世民不但是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是貞觀之治的開創(chuàng)者,獨領(lǐng)一代風流,而且還是一位懂馬、識馬、愛馬、摯情終生的伯樂。唐太宗真伯樂也。

      唐太宗相馬與伯樂相馬還有不同。唐太宗相馬主要相戰(zhàn)馬,馬不畏死,敢迎敵而上,冒刀槍流矢而沖,能忍痛而行,耐苦耐勞。相戰(zhàn)馬與挑敢死將士有相同之處。唐太宗慧眼識得真戰(zhàn)馬。

      昭陵六駿皆熱血優(yōu)質(zhì)良馬,一水的西域優(yōu)種馬,其中三匹為突厥純種馬,二匹為大宛汗血馬,一匹為汗血馬與蒙古馬雜交優(yōu)種馬,堪稱駿馬中的精英。岑參曾為一匹喚名赤驃馬的駿馬而歌:“男兒稱意得如此,駿馬長鳴北風起。待君東去掃胡塵,為君一日行千里?!焙貌豢煸?!好不爽焉!然而相比唐昭陵六駿,赤驃馬恐怕自嘆不如。想唐太宗躍馬橫刀,縱馬搭箭,飛馬殺敵,何止英雄?馬上英雄,馬上縱觀天下,天下就在眼前。

      昭陵六駿馬的名字都叫得有些拗口:拳毛騧、颯露紫、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能記住這六匹駿馬名字的人恐怕不多,因為起這些名字的人皆為突厥人。突厥人善養(yǎng)馬,祖輩習馬,與馬為生為伍,西域出良馬,突厥為其中。突厥語難懂,現(xiàn)在似乎仍未完全破譯,因此六駿馬之名皆為突厥語直譯,其意與漢語直譯并不一致。

      六駿之一的白蹄烏,六匹馬中唯一一匹歷經(jīng)百戰(zhàn)無傷,最后“戰(zhàn)死”戰(zhàn)場。其名白蹄烏,卻與其馬蹄黑白無關(guān),當年突厥人稱其白蹄烏,其意可能是贊譽這匹馬是少汗、少帥、少將軍。

      李世民為少帥、少將軍時,曾騎著這匹白蹄烏屢征屢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一次,李世民率軍乘勝追擊,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窮追不舍,一鼓作氣,一晝夜狂追敵人兩百多公里。人未下鞍,馬不停蹄,追敵到最后一刻,此馬戰(zhàn)死邊陲。李世民數(shù)十年不忘,每思必心痛。白蹄烏為李世民年紀輕輕就在三軍之中、帥旗之下立下汗馬功勞,這種生死之情,令它的主人至死不忘。

      六駿之中死得最壯烈的應(yīng)屬拳毛騧。此馬系西突厥人經(jīng)十數(shù)代雜交優(yōu)選出來的西域良馬,被譽之為“突厥國馬”。此馬在兩軍白刃肉搏之中,與李世民形成人馬合一的“人頭馬”,兩軍陣前,殺得幾進幾出,幾生幾死,身中九箭,壯烈戰(zhàn)死于兩軍陣前。此情此景豈能不讓人悲壯?焉能不讓人動情?

      六駿之一的什伐赤,在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一戰(zhàn)中打得十分艱苦,十分殘酷。為阻敵西進,李世民率三千多騎為先鋒,搶占虎牢關(guān),當時騎的就是什伐赤。在激烈的戰(zhàn)斗中,李世民沖鋒在前,什伐赤一馬當先,十萬大軍相拼,俱以命相搏,且雙方皆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什伐赤身中五箭。據(jù)史料記載,若非什伐赤馬快機警,能扛得住傷痛,李世民早已命喪兩軍之中。大唐無歷史,歷史重翻頁。什伐赤終得凱旋,李世民曾由衷贊之:“瀍澗未靜,斧鉞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李世民的詩不如馬好,但他所言的“朱汗”即汗血,什伐赤乃汗血馬也!

      唐還有匹馬,無價之寶,現(xiàn)珍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這就是唐朝韓干畫的《照夜白圖》。親眼見過這匹寶馬的(指不得遠于10米),全世界76億人口,估計不會超過76人,極有可能一億人都平均不上一位。贊美之辭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我觀這匹照夜白卻另有想法,想如伯樂在世,亦可以研討,照夜白之馬,《牧馬圖》中之馬皆千里馬乎?

      韓干筆下之神馬無論照夜白之白馬,牧馬圖之黑馬,皆膘肥體壯,突出顯眼之處皆體態(tài)肥胖,肚奇大,臀奇肥,觀其鬃毛皆精心梳洗剪妝,馬脖粗短,四肢細弱,莫言四蹄踏風,恐其立不能持久。不知其馬原型如此,還是渲染至此。記得唐太宗在與六駿生死相隨時曾有圣旨:“朕所乘戎馬,濟朕于難者,刊名鐫為其形,置之左右?!辈恢n干之馬屬“真形乎”?冷眼觀之,韓干所牽這兩匹馬似皆官馬、御馬,一身官氣,一身瑞氣,雍容華貴,養(yǎng)尊處優(yōu),洋溢著貴族皇家的寵物氣,唯獨缺少兇氣、野氣、霸氣,缺少“一身橫肉”,一臉兇相。漢唐馬的藝術(shù)區(qū)別恰恰在此:漢馬更兇悍,更野性,更自然,也更不可一世,齜牙咧嘴,雙眼圓瞪,四蹄跑起,尾巴高揚,甚至有幾分飛揚跋扈的感覺。在霍去病墓前有一尊石雕,馬踏匈奴,雖然經(jīng)過歲月的侵蝕,雕像的每個細節(jié)都已模糊不清,但卻能讓人感到霍去病胯下這匹正蹄踏匈奴的戰(zhàn)馬兇悍異常,一身殺氣,桀驁不馴,確有氣吞萬里的神態(tài)。何止霍去病,這匹馬也應(yīng)“封狼居胥”。李白有詩贊霍去?。骸皣里L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蹦窃撌且黄ズR,真正的汗血馬。而中唐以后的馬多肥、壯、圓、笨;多善、穩(wěn)、和、美;贊美馬之穩(wěn)、之美外,總感到缺神韻,缺氣勢,缺精神;缺兇、缺野、缺殺氣;感覺那馬縱然一切無可挑剔,但唯一無神,似為閹馬,無根無勢之馬。元代龔開筆下的《駿骨圖》,畫的那匹瘦馬,瘦成一排巖峰陡峭的骨架,15根肋骨歷歷崢嶸,卻有一股桀驁不馴的氣質(zhì),“上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笔菟?、餓死也是匹不服軟的烈馬。自唐以后,尤其宋、明、清時代,皇陵神道兩側(cè)之俑馬,皆為閹馬,翁仲之文臣武將,皆太監(jiān)。嗚呼哀哉!皇帝九泉之下相侯,除太監(jiān)即閹馬,此朝此代焉有不???

      伯樂若在,不知作何感想?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這位天之驕子,率領(lǐng)他的蒙古鐵騎稱霸亞洲,縱橫歐洲,飲馬多瑙河,踏破烏拉爾山。攻無不克,勢如水銀泄地;戰(zhàn)無不勝,足論秋風落葉。中國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未有一位能沖出亞洲,何敢稱天驕?

      成吉思汗十幾年征戰(zhàn)幾十萬里,莫說兩軍對壘,攻城斬關(guān),即便是一路行走,焉能如此?秦始皇的軍隊是“打”出來的,“打”出的大秦王朝,不可謂不強,卻終究不能“打”出中原去;漢高祖的軍隊不可謂不眾,動輒數(shù)十萬軍隊出征,旌旗遮日,寒光映天,卻始終只在楚河漢界之間馳騁,“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睗h軍豈敢度陰山?橫跨昆侖山?踏破賀蘭山缺?筑長城、修烽火臺、建馳道、封藩王皆為“劃地為牢”,保一方平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國土也好,王侯也罷,在一代天驕眼中,皆股掌之物。天下英雄竟無“使君”獨孟德乎?不是天下無人,遂使豎子成名;亦非英雄無謀,壯士無血,而是胯下無良馬。蒼天不公,獨天之驕子有,普天之下堪稱駿馬者,蒙古馬!世界現(xiàn)存欄七千多萬匹馬,分為三百多個品種,其中汗血馬、阿拉伯馬、蒙古馬是歷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戰(zhàn)馬。蒙古馬成就了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國,使成吉思汗成為普天之下唯一的一代天驕。

      胡馬驕,胡馬烈,胡馬常在而飛將軍不常在;胡馬彪悍,馬上民族兇悍,水肥草美之后,必有胡馬度陰山,幾乎形成季風,直刮到京城之下。馬上民族被中原人士鄙視為蠻夷,其軍隊二千年間基本上是“三無軍隊”:無編制、無訓練、無軍備軍餉。打仗全靠“胡風”,胡騎之下,形成無堅不摧的颶風。大明王朝的皇帝英宗舉全國之力親自征胡,沒想到五十萬大軍,加上火器營,陣前排列火銃大炮,竟然一擊即潰,如冰入沸水,土崩瓦解。胡騎勇不可擋,馳之如風,奔之如電,英宗手下戰(zhàn)將千員、謀士數(shù)百,連同皇帝無一漏網(wǎng),讓胡騎齊刷刷全員俘虜??鬃尤缭谑溃瑧?yīng)該感嘆:胡馬猛于虎也。

      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shù)館的一幅五代時期的名馬圖《番騎圖卷》,乃遼王朝太子耶律信親手所繪,在宋代已被視為國寶、珍品。這幅絹本設(shè)色的畫卷上畫的六位契丹“番人”騎著清一色的胡馬蒙古馬,看那蒙古馬雄壯兇猛,瀟灑自信,皆跑馬、烈馬,皆戰(zhàn)馬、悍馬,經(jīng)百戰(zhàn)、歷千里。六匹尚如此,遑論六百、六千、六萬匹嘶鳴狂奔之胡馬,其勢何止排山倒海?

      蒙古馬在馬界中不張揚,不顯赫,不靚閃,但更強壯,更任勞耐寒,更有耐力。蒙古馬能不吃、不喝、馬不停蹄地奔跑一天,所有戰(zhàn)馬無能匹對。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一人數(shù)騎,可在馬背上睡覺,晝夜疾馳,而蒙古馬一步不停,別的馬都是站立睡覺,獨蒙古馬,跟隨大隊馬群邊跑邊睡,幾百里的征途,朝發(fā)夕至,即可沖鋒,兵貴神速,無人能比,被喻為“恐怖的草原旋風”。

      蒙古馬皮厚毛粗,它不如純血種的英國馬紳士、貴族、挺拔、靚麗,但它更適合野戰(zhàn),更能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一代又一代的擇優(yōu)生殖,使它們成為野生世界中最頑強的戰(zhàn)士。在蒙古草原,有數(shù)種毒蟲和小咬、毒蜂,它們瘋狂的時候,能咬得馴鹿發(fā)狂,咬得黃羊狂飆,咬得狼群炸窩,咬得黑熊跳河,但蒙古馬似乎并不害怕。它們皮厚肉糙,皮肉在毒蟲螫咬時會突然繃起,把毒蟲彈落,其皮之厚超出毒蟲之刺,扎而不透,這使我想起在中東見到的一種黃瓜,皮甚厚,足有中國黃瓜三至五層皮厚,問之方知,當?shù)赜幸环N蜂,會刺穿黃瓜皮后產(chǎn)卵,經(jīng)過千百年的進化,黃瓜生出一種厚皮,讓其難以刺透。蒙古馬厲害,當年侵華日軍調(diào)集精銳步兵前往中蒙邊疆地帶,隨之爆發(fā)“張鼓峰戰(zhàn)役”,日本人馬尚未明白此處系何處,就被蜂擁而來的各種毒蟲咬得人喊馬叫,苦不欲生,又無處藏身,許多日本兵被活活螫暈、螫病,甚至螫死。從日本運來的東洋馬被螫得以頭撞地,“無地自容”,而蒙古馬卻坦然處之。野戰(zhàn)之中的天之驕子。查伯樂相馬似未有此說。

      蒙古馬野,在數(shù)百種馬中,實屬最野的馬。蒙古馬兇時,兇相畢露,殺氣甚濃,能逼走野狼。頭馬在與頭狼相拼時,護群護駒的頭馬兇猛異常,不但直立相撲,前蹄狠踏,后蹄猛踢,中者非死即傷。更兇野的是蒙古馬還會用吃草的寬厚門牙撕咬,據(jù)說只要被蒙古馬咬上,會一口撕下狼的一層皮,猶如非洲河馬,雖然食草,但發(fā)怒、發(fā)狠、發(fā)情之時,一口也能咬斷獅子的脖頸。除非餓極了,草原狼是不會招惹蒙古馬的,尤其是拖家?guī)Э诘娜厚R,那頭蒙古馬頭馬,敢和狼群拼命。

      蒙古馬作為最優(yōu)秀的戰(zhàn)馬,最難得的是像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士一樣,從不擺譜,從不矜持,從不挑剔,粗茶淡飯即可。不像尊貴的英國純血馬,飼料都需科學配方,飼料稍稍一“粗”,即昂頭不食,嗤之以鼻;也不像阿拉伯馬、波斯馬那樣高貴,要精選的小麥、苜蓿,佐以干果。蒙古馬不同,上堂為君,下堂為民,可以拱開積雪,去吃冰雪下的枯草。想起辛棄疾的幾句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成吉思汗這位天之驕子,正應(yīng)了蒼天所賦,好馬硬弓,天下英雄誰是敵手?蒙古騎兵都佩戴一張拉力50至75公斤的輕弓,其殺傷力應(yīng)在300米以外,而西方的弓箭一般在70至100米;如果是成吉思汗的重騎兵,皆配備強弓、硬弓,馬上騎射,非馬上民族,非自幼人馬合一,非蒙古馬的強壯,弓不能強開,箭不能遠射。這就是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之謎。敵未至,箭已穿心;敵未落馬,輕騎已至,揮刀斬首。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國讓蒙古馬寫就了馬在文明史上空前絕后的最光輝的一章,如今仿佛依然能聽到馬之長嘶,看到蒙古馬悠忽而來,絕塵而去。馬的起源地在美洲,美洲被哥倫布發(fā)現(xiàn)以后,僅僅五百年間,頭插羽毛的印第安人,騎著健壯雄偉的北美良馬,幾乎踏遍北美的所有草原荒山。馬嘶長嘯伴隨著虎嘯猿啼,印第安人謂之萬靈之神,北美良馬謂之神之伴隨,神之雙翼。曾幾何時,“時不利兮騅不逝”,這些都飄然而逝。數(shù)典難以忘祖。嗚呼哀哉。

      世上有千里馬乎?有伯樂乎?難道真如《左傳》所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責任編輯:孫婷)

      猜你喜歡
      蒙古馬汗血千里馬
      WILD RIDE TO XANADU
      漢語世界(2022年6期)2022-12-30 03:42:28
      天馬汗血
      寶藏(2022年4期)2022-08-01 06:16:00
      蒙古馬
      草原歌聲(2021年4期)2021-06-10 02:25:36
      蒙古馬
      草原歌聲(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4
      哦!蒙古馬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西游新記9
      少年
      汗血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7
      愛跳的“千里馬”
      蒙古馬
      依兰县| 温州市| 峡江县| 凌海市| 富阳市| 承德县| 都江堰市| 湟源县| 赤城县| 上高县| 屯门区| 湖州市| 武隆县| 武清区| 樟树市| 齐河县| 天柱县| 新宾| 武乡县| 霍邱县| 潮州市| 海林市| 上饶市| 景泰县| 灌南县| 郧西县| 自治县| 宾川县| 边坝县| 鄯善县| 台湾省| 隆德县| 平安县| 阿拉尔市| 新和县| 内江市| 朝阳区| 台北县| 日土县| 云安县|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