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列寧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對“左派”幼稚病的批判及當代啟示
      ——基于《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文本分析

      2022-03-15 00:46:25駱丹王永友
      關鍵詞:列寧共產黨人領袖

      駱丹 王永友

      王永友,男,重慶人,管理學博士,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文化發(fā)展與意識形態(tài)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問題。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寧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蘇維埃無產階級政權誕生兩年之后寫下的光輝著作。當時,由于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和蘇維埃無產階級政權的日益發(fā)展,特別是在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推動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呈現出蓬勃發(fā)展的大好形勢,不少西歐國家紛紛成立了共產黨。然而,這些共產黨人雖理想堅定,但由于缺乏必備的理論素養(yǎng)和現實斗爭經驗,他們對無產階級革命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十分不夠,在黨的領導方面提出了許多天真幼稚的思想主張,表現出明顯的“左”的錯誤傾向。列寧認為,如果這些錯誤觀點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批判和糾正,將會給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帶來嚴重危害。為此,列寧結合俄國革命經驗,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中主要針對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否定政黨及其領導、否定黨的領袖、抵制資產階級議會和反動工會、否定黨的紀律等錯誤觀點進行了嚴厲批判,作出了許多關于黨的領導的精辟論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溫列寧對“左派”幼稚病的批判,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好地堅持和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 列寧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對“左派”幼稚病的批判

      (一)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政黨及其領導,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勝利的根本保證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政黨的錯誤思想,強調了政黨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重要性。第二國際破產后,國際社會中出現了一些“摧毀政黨”、“取消政黨”等鼓吹極端民主化的無政府主義聲音,給各國共產黨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當時,自稱為“原則上的反對派”的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出版了一本名為《德國共產黨(斯巴達克聯盟)》的小冊子,發(fā)表了“政黨是根本不需要的”(1)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版增訂版,第23頁。按:本文所引《列寧全集》各卷,除特別注明外均出自該版本,特此說明。的觀點。對此,列寧嚴厲指出,否定政黨是一種極為荒謬和有害的思想,“在通常情況下,在多數場合,至少在現代的文明國家內,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2)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1頁。。馬克思主義認為,政黨是階級斗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政黨是為服務本階級斗爭而生,是本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如果“否定政黨和黨的紀律……就必然斷送無產階級的任何革命運動”(3)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3-24頁。。政黨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順利展開并取得勝利的重要政治前提和保證,否定政黨、取消政黨,無異于解除無產階級武裝,這必將給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帶來難以想象的嚴重后果。在此基礎上,列寧還進一步分析了無產階級政黨在階級社會的客觀必然性及其領導對堅持、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意義。一些德國“左派”共產黨人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可以不通過政黨直接實行專政,從根本上說,這些人完全不了解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躍進的階段性和長期性。列寧指出:“從共產主義的觀點看來,否定政黨就意味著從資本主義崩潰的前夜(在德國)跳到共產主義的最高階段而不是進到它的低級階段和中級階段?!?4)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4頁。他認為,在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最高階段之間還存在一個長期的無產階級專政階段,在這個階段,階級敵人不會立馬完全消失,仍會拼命反抗、抵死抗爭,習慣勢力仍然十分強大,革命斗爭形勢和革命任務依然復雜艱巨,需要一個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與舊社會的傳統(tǒng)和勢力進行頑強斗爭,這個先鋒隊組織就是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是經過艱苦鍛煉、受到人們充分信賴的先進組織,如果沒有這個組織,無產階級要想有效防止小資產階級自發(fā)勢力浸染和腐蝕危險,戰(zhàn)勝集中的大資產階級幾乎是不可能的。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把政黨同階級對立起來,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思想,深刻揭示了政黨與階級之間的正確關系,闡明了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性。德國“左派”共產黨人認為政黨和階級是對立的,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方面,他們提出了“誰應當是專政的執(zhí)行者,是共產黨,還是無產階級”的幼稚問題,最后得出了“原則上應該力求實現無產階級的專政”的結論(5)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0頁。。針對這些“左派”幼稚觀點,列寧認為將政黨同階級對立,妄圖在階級社會里消滅政黨,這是一種有害無益的空想。他嚴厲斥責那些“左派”共產黨人提出的“政黨專政”還是“階級專政”的問題十分可笑,認為他們連最起碼的常識和最簡單明了的道理都不懂。為深刻揭示階級與政黨關系,闡明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性,列寧以俄國實際情況為事實依據指出:“專政是由組織在蘇維埃中的無產階級實現的,而無產階級是由布爾什維克共產黨領導的?!?6)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7頁。布爾什維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治力量中的領導力量,本質上是無產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否定了布爾什維克共產黨,對無產階級有害無益而有利于資產階級。布爾什維克黨的存在和發(fā)展是當時俄國戰(zhàn)勝國內外各種困難、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關鍵因素,正是有了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是“獨裁”和“非民主”的革命家組織領導,即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才有了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否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難以向前推進。列寧指出:“工會形式上是一種非黨的組織,而實際上大多數工會的領導機構……都由共產黨員組成,執(zhí)行黨的一切指示?!A級專政就是通過這個機構在黨的領導下實現的。”(7)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7-28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工會組織是展開無產階級專政一切工作的重要載體,工會聽從并服從于黨的命令和領導,間接地表明了無產階級專政也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實行的,沒有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無產階級專政難以得到有效堅持和鞏固。由此可見,“黨專政”與“階級專政”并非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所說的對立關系,實際上,二者緊密聯系、相互作用。

      (二)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領袖、割裂領袖與群眾關系,強調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離不開黨的領袖的正確領導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黨的領袖的錯誤觀點,強調了黨的領袖是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針對一些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領袖的錯誤言論,列寧不僅指出了其荒謬之處,而且深刻揭示了其否定黨的領袖的丑惡本質。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借第二國際內出現的一些背叛工人階級利益、接受資產階級豢養(yǎng)的叛徒領袖以及一些脫離大多數勞動者的機會主義者大作文章,由此喊出了“打倒領袖”的口號。對此,列寧作出了科學回應,一方面肯定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反對背叛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政黨及其領袖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又極不贊同他們由此將政黨與階級、群眾和領袖對立起來,進而否定黨的領袖及其領導的思想主張,認為這是一種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極為有害的錯誤思想。一些德國“左派”共產黨人為進一步劃清其從德國共產黨內分離出來組成的“德國共產主義工人黨”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政黨的界限,特別指明了“德國共產主義工人黨”不是領袖的黨,它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德國無產階級脫離任何領袖領導,鮮明地表現出否定黨的領袖的強烈政治傾向。列寧認為這不過是德國“左派”共產黨人為達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滿口謬論,他們打著“打倒領袖”的幌子,企圖用一些胡說八道的新領袖代替那些對事物具有正確見解的老領袖,進而將問題進一步深入到否定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上面,便于實行他們的政治計劃。列寧還進一步指出:“如果堅持錯誤……那就往往真要把小錯鑄成駭人聽聞的大錯了?!?8)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3頁。他認為,否定黨的領袖、反對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十分錯誤的,如果我們不對這種錯誤言論引起高度重視并加以糾正和抵制,極易給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他在分析德國社會民主黨與其他政黨在經歷同樣的戰(zhàn)爭和危機后,革命的德國社會民主黨為什么比其他政黨更早恢復元氣和健康并得到極大發(fā)展的原因時,深刻指出了“西歐各黨中正是革命的德國社會民主黨才產生了最優(yōu)秀的領袖”(9)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14頁。,闡明了優(yōu)秀領袖在一黨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政黨領袖是一黨之核心,有了這個核心,黨才會產生強大的向心力。黨的領袖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策略,廣泛團結黨內外一切力量,將全黨思想意志有效統(tǒng)一起來,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黨的領袖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思想同步、行動同頻的高度統(tǒng)一戰(zhàn)線。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把黨的領袖同廣大人民群眾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深刻揭示了黨的領袖與群眾之間的正確關系,強調了黨的領袖正確領導的重大作用。德國一些自詡為“群眾的黨”的“左派”共產黨人極力渲染領袖與群眾的對立關系,不斷鼓吹:“那里是領袖專政,這里是群眾專政!”(10)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1頁。列寧批駁這些“左派”共產黨人宣揚的種種錯誤理論觀點:“這是多么熟悉的陳詞濫調!這是多么‘左的’孩子氣!”(11)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1頁。當他們張口提出這些觀點主張的時候,足以說明他們的思想已經混亂到了不可思議、無可救藥的地步了。在此基礎上,列寧進一步深入分析了黨的領袖與群眾之間的科學關系,深刻揭示了黨的領袖在群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列寧明確指出:“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來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集團來主持的?!?12)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1頁。這段話科學回答了領袖和群眾之間的相互關系,深刻揭示了黨的領袖與群眾之間具有內在一致性。在階級社會中,個人隸屬于一定階級,各階級為給本階級爭取更多利益而不斷展開激烈的階級斗爭,為在斗爭中形成更加強大的有生作戰(zhàn)力量,集中代表某階級利益和意志的政黨便應運而生,其主要任務是組織和領導本階級,為爭取本階級利益而斗爭。然而,政黨要領導階級進行有組織、有效率的活動,除了必須具備廣泛的社會基礎外,還必須緊緊依靠政黨領袖,才能順利完成目標任務。沒有黨的領袖的組織領導作用,本階級活動就會處于自發(fā)渙散狀態(tài),難以形成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力量。列寧在《給德國共產黨員的一封信》中強調,如果沒有一批經驗豐富、威望極高的黨的領袖,“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13)列寧《給德國共產黨員的一封信》(1921年8月14日),《列寧全集》第42卷,第108頁。。列寧在充分肯定黨的領袖對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具有重大意義的同時,也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其尊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一些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割裂領袖和群眾關系、將黨的領袖與群眾完全對立起來的荒謬觀點,認為肯定黨的領袖的領導作用,并不等于否定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重大作用,二者可并行不悖。列寧認為,黨的領袖與廣大人民群眾不是相互對立,而是一個緊密聯系的統(tǒng)一體。他強調,如果共產黨人“不學會把領袖和階級、領袖和群眾結成一個整體,結成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它便不配擁有這種稱號”(14)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0頁。。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但在革命斗爭中,特別是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革命斗爭中,如果無產階級沒有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黨,沒有一個心系人民、能夠有效領導政黨展開科學活動的優(yōu)秀革命領袖,那么人民群眾的力量就很難集中匯聚在一起,“就必然斷送無產階級的任何革命運動”(15)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4頁。,進而難以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大作用,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地位也難以得到完全彰顯。

      (三)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拒絕參加資產階級議會和反動工會,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必須爭取廣大人民群眾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拒絕參加資產階級議會和反動工會的錯誤主張,強調共產黨人有必要進入這些組織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爭取更多群眾。德國“左派”共產黨人用來反對參加資產階級議會的論據極具迷惑性,他們指出:“凡是回頭再去采用在歷史上和政治上已經過時的議會制斗爭形式……都應當十分堅決地拒絕。”(16)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0頁。列寧認為:“這話說得狂妄到了可笑的地步,而且顯然是錯誤的。”(17)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6頁。西歐國家根本沒有建立蘇維埃共和國,仍處于資產階級議會制當中。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左派”共產黨人說議會制已經過時了,這是極端錯誤的。首先,從世界發(fā)展歷史看,在人類已經進入推翻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的歷史大背景下,資產階級議會制的時代已經終結,無產階級專政的時代即將到來,這的確是毫無疑義的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但這僅是從宣傳意義上說議會制“在歷史上已經過時了”(18)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6頁。,具有一定合理性。然而,實際上,從宣傳上否定資產階級議會制的歷史意義,到無產階級在物質層面把它拋進歷史垃圾堆之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進行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其次,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把自己的愿望,把自己思想上政治上的態(tài)度,當做了客觀現實”(19)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8頁。。他們認為議會制“在政治上已經過時了”(20)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8頁。的想法,不過是用自己的主觀想法代替了群眾的真實認知,從而在自己和群眾之間豎起了一堵高墻。對此,列寧告誡共產黨人,“當你們還無力解散資產階級議會以及其他類型的任何反動機構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在這些機構內部工作”(21)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8-39頁。,通過議會工作,不斷啟發(fā)和喚醒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覺悟,幫助更多群眾了解共產主義主張,將他們緊密團結在無產階級政黨周圍。德國“左派”共產黨人還借口工會的“反動性”,而拒絕參加反動工會,拒絕到群眾中去工作;他們口頭上喊著“群眾”的口號,實際上卻以“承認專政”作為加入工會的條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與群眾之間的分離。列寧認為,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拒絕到工會中去工作的想法,是不可寬恕的愚蠢行為。他指出:“不在反動工會里工作,就等于拋開那些還不夠十分成熟的或落后的工人群眾,聽憑他們接受反動領袖、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工人貴族或‘資產階級化了的工人’(參看恩格斯1858年寫給馬克思的論英國工人的信)的影響?!?22)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2頁。這無異于把大批群眾主動推向資產階級一邊,極不利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列寧認為,哪里有群眾,就一定到哪里去工作,這是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正確策略。無論是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前,還是之后,黨都需要通過工會這一組織來實現對廣大群眾的領導和教育,以奠定黨堅實的群眾基礎。那些反對參加資產階級議會和反動工會的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放棄教育和啟發(fā)群眾的平臺陣地,無疑是脫離群眾、只顧先鋒隊單打獨斗式的錯誤策略。共產黨是一個代表廣大群眾的革命政黨,黨的任何一次重大革命工作勝利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先鋒隊只有當它不脫離自己領導的群眾并真正引導全體群眾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23)列寧《論戰(zhàn)斗唯物主義的意義》(1922年3月12日),《列寧全集》第43卷,第23頁。。無產階級政黨必須發(fā)揮“訓練、啟發(fā)、教育工人階級和農民中最落后的階層和群眾并吸引他們來參加新生活”(24)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30-31頁。,才能為其統(tǒng)一領導積蓄廣泛力量,從而有信心、有底氣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取得革命事業(yè)的成功。

      (四)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否定黨的紀律、集中制,指明了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有賴于嚴格紀律和無條件集中的強力保障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將自由與紀律對立、否定黨的紀律的錯誤思想,深刻闡述了嚴格的紀律對推動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極端重要性。一些受無政府主義思潮影響的德國“左派”共產黨人,認為黨應該是一個絕對自由的機構,嚴格的紀律會限制自由的空間,他們將自由與紀律完全對立起來,覺得不應該用紀律去限制“自由”,反對將黨建設成一個具有高度紀律性的組織。列寧認為這些觀點極其幼稚,明確指出了“無產階級實現無條件的集中和極嚴格的紀律”(25)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4頁。是戰(zhàn)勝資產階級、取得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并進一步分析了實行最嚴格紀律的必要性。首先,嚴格的紀律是無產階級戰(zhàn)勝資產階級的重要革命武器。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雖在人數上處于多數,但在經濟和文化方面卻比較落后,政治斗爭經驗尚未完全成熟,在與資產階級革命斗爭過程中經常陷入較為被動的狀態(tài)。在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勝利的首要條件是嚴格遵守法律……這種紀律是一個有成效的和堅強的組織的首要條件,是資產階級最害怕的”(26)弗·恩格斯《致勞·拉法格》(1886年10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0頁。。有了嚴格的紀律,黨可以把廣泛力量盡可能集中到一起,形成與資產階級斗爭的有力武器,最終一步步取得革命勝利。其次,嚴格的紀律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保障。列寧認為,沒有鐵的紀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難以順利發(fā)展。雖然革命的勝利將資產階級從政治上和經濟上推翻了,但資本主義腐蝕和復辟的危險并沒有完全消除,無產階級專政仍面臨著由于資產階級被推翻而兇猛十倍的更強大的資產階級反抗勢力,無產階級內部必須實行極嚴格的紀律才能抵制這種惡劣影響,否則就不能戰(zhàn)勝舊勢力,無法真正鞏固社會主義根基。列寧指出:“誰哪怕是把無產階級政黨的鐵的紀律稍微削弱一點(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那他事實上就是在幫助資產階級來反對無產階級?!?27)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5頁。任何時候,無產階級政黨都要把最嚴格的紀律作為推進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加以貫徹執(zhí)行,只有這樣,無產階級政權才能得到長期鞏固。

      列寧批判了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將民主與集中對立、否定黨的集中制的錯誤思想,闡釋了民主與集中的正確關系,強調了黨的集中制對維護和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性。德國“左派”共產黨人認為嚴格的集中制會對黨內民主產生不良影響,他們以“群眾的黨”自詡,把領袖領導、政黨領導歪曲為“獨裁”、“非民主”,大肆攻擊和否定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極力宣揚“絕對民主”、“絕對自治”。列寧批駁這些“左派”共產黨人不懂得黨的集中制的科學內涵,這是把領袖領導、政黨領導絕對化、極端化的鮮明表現。列寧認為,他們之所以會對黨的集中制產生種種幼稚想法,在于其對“民主”、“集中”的內涵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首先,德國“左派”共產黨人用“最原始”的民主概念,即一切問題由全體成員表決的觀念看待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領袖領導,難免會產生將政黨同階級、領袖同群眾對立的錯誤思想。列寧指出:“只有通過長期的歷史經驗,工人才懂得這樣一種民主觀念是荒唐的,才懂得必須成立代表機關和設置專職人員?!?28)列寧《怎么辦》(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寧全集》第6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版增訂版,第135頁。列寧所強調的民主,不是沒有邊界的絕對民主,而是同無政府主義具有本質區(qū)別、承認權力前提下的民主。在保證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情況下,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具有充分的民主,少數人擁有堅持自己觀點的權利,“同時可以保留在新的一屆代表大會上進行批評和為解決問題而進行鼓動的權利”(29)列寧《國家杜馬和社會民主黨的策略》(1906年1月),《列寧全集》第12卷,第157頁。。其次,列寧指出德國“左派”共產黨人把黨的集中制片面理解為“獨裁專制”,這是極其錯誤的。他強調,黨的集中制是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制度,它同專制具有明顯界限。作為一個肩負戰(zhàn)斗任務的政治組織,無產階級政黨在民主基礎上始終堅持少數必須服從多數、個人必須執(zhí)行組織決定的原則,堅決避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況,杜絕渙散分裂的無政府狀態(tài)。列寧指出,“我們共和國的任何一個國家機關沒有黨中央的指示,都不得決定任何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或組織問題”(30)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5月),《列寧全集》第39卷,第27頁。,明確規(guī)定了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根本要求。綜上所言,列寧所說的黨的集中制是一種民主性集中制,他將其定義為“行動一致,討論和批評自由”(31)列寧《同立憲民主黨化的社會民主黨人的斗爭和黨的紀律》(1906年11月23日[12月6日]),《列寧全集》第14卷,第121頁。?!靶袆右恢隆笨梢杂行Х乐篃o政府主義發(fā)生,“討論和批評自由”能為掌握真理的少數轉化為多數創(chuàng)造條件,使黨的組織永遠保持戰(zhàn)斗力和活力。只有正確理解并堅持好黨的集中制,才能在全黨形成統(tǒng)一意志,進而有力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二 列寧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對“左派”幼稚病批判的當代啟示

      距列寧寫作《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時間雖已過去了百年有余,但列寧在黨的領導問題上對德國“左派”共產黨人各種錯誤觀點的批判,以及在批判中關于如何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論,對我們分析和解決現階段所面臨的很多問題,如黨的領導、黨群關系、紀律建設等問題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堅持黨對國家一切事業(yè)的根本領導,是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首要前提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更加錯綜復雜,堅持和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矛盾和風險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國家一切事業(yè)的根本領導更顯重要。自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自身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出發(fā),將“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3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6頁。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反復強調“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3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6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黨和國家命脈所系、全國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維護和增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根本前提。黨對國家一切事業(yè)的根本領導,是指黨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始終處于控大局、把命脈、定方向的最高位置,社會各領域事業(yè)都要以黨的方向為根本方向、以黨的命令為最高命令,嚴格按照黨的方針政策路線展開工作。習近平指出:“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哪個領域、哪個方面、哪個環(huán)節(jié)缺失了弱化了,都會削弱黨的力量,損害黨和國家事業(yè)。”(34)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編《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頁。只有保證黨在國家事業(yè)中總攬全局、協(xié)調四方的地位作用不動搖,才能從根本上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從而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奠定堅實基礎,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積聚磅礴力量。習近平還強調:“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落實和體現?!?35)習近平《深刻認識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要性和緊迫性》(201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272頁。第一,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對國家事業(yè)全面領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同黨的執(zhí)政能力、領導水平高低密切相關。全黨必須時刻具備本領不夠的危機感,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努力增強各類本領,不斷提高黨全面領導各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始終確??茖W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第二,加強頂層設計、科學部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要全面把握社會發(fā)展狀況,因時制宜、因勢制宜,制定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戰(zhàn)略決策,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覆蓋到治國理政各方面,推進黨中央思想意志滲透到社會生活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第三,不斷健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進一步優(yōu)化從黨中央到地方基層的組織領導體系,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明晰各級各類政治主體責任,確保其各司其職、各盡其事。各級領導干部要全面增強“四個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作好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的“傳聲筒”、“宣講員”,將黨的每一重大決定不折不扣、原汁原味地傳達到地方各級部門。

      (二)堅決維護黨的領袖在全黨的核心地位,是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關鍵之要

      船重千鈞,掌舵一人。堅強的領導核心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影響著黨和人民事業(yè)成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證明,什么時候我們有了自己的堅強領袖核心,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就有了強大向心力,我們的事業(yè)就從什么時候不斷走向勝利;反之,黨和國家事業(yè)就會遭受嚴重損失甚至失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不斷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這同我們黨堅強的統(tǒng)一領導密不可分,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掌舵領航、科學指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偉大人物的引領,一刻也不能沒有先進思想的指導。當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huán)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各類衍生風險頻發(fā),許多潛在危險不同程度地威脅著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在這種情況下,廣大人民群眾更加需要統(tǒng)一的科學思想指引,幫助其廓清思想迷霧、站穩(wěn)統(tǒng)一戰(zhàn)線,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從容駕馭各種復雜局面,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領袖意識,忠誠擁戴、堅決維護好習近平總書記全黨核心、全軍統(tǒng)帥、人民領袖的核心地位。在思想方面,要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主動學、及時學、跟進學,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核心要義、思想精髓、精神實質等,深刻把握貫徹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地運用這一思想指導實踐、推進工作。要緊密聯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砥礪奮進的理論和實踐,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多維度認真領會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加深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認識。政治方面,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忠誠于核心,在涉及方向、立場、原則等重大政治問題上必須毫不含糊地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不斷加強自我黨性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確保任何時候都要牢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wěn)政治立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動方面,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做到有令則行、有禁則止。敢于同一切攻擊黨的領袖、損害領袖權威的錯誤言行作堅決斗爭,毫不猶豫地維護黨的領袖的權威地位。

      (三)密切聯系廣大人民群眾,是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力量源泉

      人民是我們黨堅實的執(zhí)政基礎,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習近平指出:“我們黨要做到長期執(zhí)政,就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36)習近平《堅持人民至上》(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6頁。。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百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定不移地貫徹群眾路線,一切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積極支持下,我們黨不斷發(fā)展壯大,逐漸成長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歷史證明,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最大優(yōu)勢,也是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法寶。任何時候,我們黨都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將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原則切實貫徹落實到黨的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推進各民族高度團結統(tǒng)一,從根本上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提供了不竭動力。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社會如何發(fā)展,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有了人民群眾這個力量源泉,我們黨就有了維護穩(wěn)定的“銅墻鐵壁”,才能鞏固長期執(zhí)政地位,進而有效發(fā)揮統(tǒng)攬全局的核心領導作用。在未來前進道路上,我們黨難免還將遇到不少影響其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嚴峻考驗,更需要堅持好群眾路線,不斷厚植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第一,不斷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教育。結合新的歷史條件,督促黨員干部把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深入改進作風緊密結合起來,時刻銘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堅信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決不能將黨的領導同廣大人民群眾對立起來。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與黨的性質和宗旨格格不入的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一切損害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破壞黨群關系的行為。第二,建立健全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加強對群眾工作常態(tài)化分析研判,抓準黨群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準確把握其產生根源,找準各項體制機制改革突破口,有效解決各種頑癥痼疾,為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和民主集中制,是捍衛(wèi)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是用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37)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第一百一十九次會議關于審議中國共產黨廉政準則、黨紀處分條例修訂稿時的講話》(201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11頁。,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是我們黨始終能夠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實行科學領導的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高度重視黨的紀律作風問題,紀律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維護黨中央權威、鞏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掃清了許多障礙。此外,我們黨長期堅持不懈地加強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為其充分發(fā)揮集中統(tǒng)一領導構筑了堅強的制度屏障。習近平指出:“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不是就不要民主集中制了、不要發(fā)揚黨內民主了呢?絕對不是!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38)習近平《維護黨中央權威,貫徹民主集中制》(2017年2月13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86頁。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有效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堅持和實行了民主集中制,有力保障了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便于充分發(fā)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yōu)勢?,F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趕考之路上,一些褻瀆黨規(guī)黨紀、輕視民主集中制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和程度內仍然存在,我們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還面臨著不少潛在威脅。對此,必須進一步加強黨的紀律建設,不斷完善民主集中制,為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第一,全黨要牢固樹立紀律意識,學好黨章黨紀,并自覺將黨的各項紀律轉化為規(guī)范和約束自身行為的道德準則,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嚴格遵守和執(zhí)行黨的各項紀律,不僅要自覺遠離黨的紀律“紅線”,而且在執(zhí)紀過程中,一旦發(fā)現任何違反黨的紀律、破壞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行為,要敢于亮劍、決不姑息,勇于同一切藐視黨規(guī)黨紀的行為斗爭到底,任何時候都要把黨的紀律建設擺在黨的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第二,不斷完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內民主建設。全黨要不講條件、不折不扣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意志主張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堅決杜絕擅作主張、越俎代庖、自行其是、瞞報漏報等無視黨中央權威的行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黨內民主生活制度,嚴格民主決策、民主評議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遏制“一言堂”等不良作風,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筑牢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群眾基礎。

      猜你喜歡
      列寧共產黨人領袖
      《共產黨人》發(fā)刊詞(節(jié)選)
      領袖風范
      黃河之聲(2022年6期)2022-08-26 06:46:04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共產黨人的感情
      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46
      關于共產黨人“心學”的幾個問題(下)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領袖哲學
      平民領袖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南郑县| 石门县| 宽城| 土默特右旗| 虎林市| 屏东市| 阳西县| 洞头县| 平塘县| 延寿县| 塔城市| 蒙城县| 嘉黎县| 黄骅市| 湖南省| 武功县| 永定县| 河曲县| 吉林省| 万载县| 盐边县| 云安县| 屏东市| 大埔区| 凉城县| 齐齐哈尔市| 郓城县| 利川市| 来宾市| 威远县| 四川省| 桂林市| 西林县| 郁南县| 本溪市| 手机| 固安县| 塘沽区| 上林县| 遂溪县|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