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劉洋
(遼寧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 沈陽 110101)
山定子(M.baccata(L.)Borkh)又名山荊子、山丁子、林荊子,原產亞洲東北部,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鄰接我國黑龍江地區(qū)和朝鮮北部均有野生分布,而在我國廣泛分布于黃河以北地區(qū)[1-2]。
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山區(qū)中野生山定子資源分布十分廣泛。其樹姿優(yōu)雅嫻美,花繁葉茂,是優(yōu)良的觀賞樹種。山定子是我國東北、華北等地區(qū)的蘋果主要砧木之一。常見的蘋果樹砧木有兩種,一種是山定子(Malusbaccata(L.)Borkh),一種是海棠(M.prunifoliaBoskh)[3]。山定子除具有觀賞價值外,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山定子生長茂盛,繁殖容易,耐寒力強,對其利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寒育種、多抗性砧木、加工及景觀等方面。
東北地區(qū)培育蘋果技術歷史悠久。早期從日本引進苗木,以圓葉海棠或三葉海棠作為砧木,而不是山定子。但不適應我國東北寒冷干旱的氣候條件,生長緩慢衰弱,樹體小、果實產量低等問題出現(xiàn)。于是,便在東北地區(qū)尋找蘋果屬的植物作為蘋果的砧木。并且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反復試驗,進一步確認了山定子為蘋果的良好砧木,并被廣泛利用[4]。
為了篩選出蘋果的更為優(yōu)良砧木,近年來沈陽紅花山定子為沈陽蘭友苗圃選擇培育出的山定子新品系。紅花山定子,在沈陽地區(qū)5月上旬開花,花期一般約為7~12天,花瓣呈現(xiàn)粉紅色,十分鮮艷美麗,花徑約為2.5 cm。其枝條表皮為紅色,果實紅色,橫徑約1.5 cm。果實成熟期為9月中下旬,果實留存樹上至次年2月漸落盡。紅花山定子在抗寒冷、耐旱澇、抗腐爛病、生長特性等方面,相近于野生山定子,是難得的觀花、觀果、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新品系,在園林綠化應用上前景看好。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樹上采摘形態(tài)飽滿的成熟山定子果實,用水漚或對基軟化方法,待一周過后,使山定子果皮果肉分離。然后用水漂洗,多次操作后清除果皮果肉、果柄、種殼懸浮物等雜質。沉淀靜止片刻,取出容器底部成熟飽滿的種子,將種子放到陰涼通風處晾干,種子的含水量控制在9%,3~5 d干后裝入沙袋內,干燥儲藏。
山定子的種子外殼堅硬,含有較多樹脂,為了解除休眠,一般需要進行沙藏催芽處理,以提高其發(fā)芽率,保證出苗整齊。翌年2月中旬,將種子完全浸于冷水中,按照1∶2(沙2)均勻混合,與4倍含水量為20%的河沙充分混拌,沙子的濕度,以手握成團不散不滴水為宜,種沙溫度應保持在約5 ℃。3月中下旬,將混沙的種子移至向陽背風場地(夜間需要鋪蓋草簾加以保溫),提高種沙溫度至20 ℃,每天翻動一次,保持溫度濕度均一致。及時發(fā)現(xiàn)霉變的種子挑揀出去。一個月后,裂口種子占可發(fā)芽種子1/3時,種子發(fā)芽即可準備播種。
4月上中旬,選擇平坦地塊,以(5~10 m)×1.2 m×0.15 m適宜尺度建床,四周邊緣宜修5 cm邊埂,便于噴水,且防止床內淌水。床面填敷細碎農家肥,施肥量為5 kg/m2。也可使用工廠加過的干化雞糞,施肥量則以0.3 kg/m2為宜。
育苗用地選擇土質肥厚、雜草少等自然條件良好處,以沙土壤為好,并且具有灌水條件更為宜。4月上中旬播種前,順床按15 cm溝距,開3 cm深溝,施加足夠底肥,灌足水。向溝內均勻地撒入剛發(fā)芽的種子,種距3 cm為宜,覆原床細土0.5 cm ,其上再覆1 cm細沙。覆土后用木磙鎮(zhèn)壓一次,播種量22 kg/hm2。
為保證播種后種子萌發(fā)所需土壤的濕度,覆蓋1 cm后的稻殼或鋸屑,噴水保證覆蓋物濕潤。如5~8月份遇到嚴重干旱的情況,應及時噴水保濕。種子萌發(fā)時,當幼苗生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待苗快速生長期,需進行2~3次間苗,達到留苗100~150 株/m2,保證苗間距均等。同時,注重此階段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要經(jīng)常除雜草、多松土,以利于苗木生長。如夏季(6~8月份)葉面初現(xiàn)蚜蟲,應噴灑40%樂果水劑1500倍液,及時處理病蟲害問題,保證砧木提早達到嫁接苗要求。
苗木移植宜采取大壟移植。移植宜選擇在播種當年10月下旬或次年春季3月底,清除地表雜物,地表按45000 kg/hm2的施肥量施以農家肥。按照壟深20 cm、壟高20 cm、壟距60 cm翻地起壟,每米長壟移植大約35株。
在苗木移植前,要進行適當?shù)匦藜?,不要窩根,栽植深度保持一致。移植的砧苗,株距為8 cm,踩實土壤、灌水充足,以保證砧苗成活率。砧苗當年或次年便可以嫁接,但砧木基部的粗度應大于3 cm。
嫁接方法主要運用劈接法、插皮接法、T形芽接法進行嫁接培育。嫁接前應充分澆透水,保持底墑充足。
硬枝劈接法主要包括剪砧、削接穗、插接穗等步驟。
5.1.1 剪砧。剪取一年生枝,距地表2~10 cm平斷砧梢,削平剪口,選皮厚、光滑處劈開,劈口為斷面1/2~1/3處,向下剪一個豎直剪口,長度稍短于接穗削面,深度約3 cm。
5.1.2 削接穗。接穗削取依節(jié)間長短而定,要求接穗長為6~7 cm,保留2個芽,穗緊缺時可留1個芽。在芽下端1 cm處,將接穗下端削成2個平直對稱偏楔形削面,向外一側稍厚于內側,削面應平直光滑,長度為2.5 cm左右。
5.1.3 插接穗。接穗稍厚的削面朝外,撬開砧木劈口,迅速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內,使接穗與砧木形成層對齊,隨后用15 cm寬聚乙烯塑料條,從上往下將傷口纏綁嚴實。
5.1.4 硬枝劈接。砧粗應為0.4~1 cm,穗粗為砧粗的1/2至粗于砧木1~2 mm。
接穗采取和貯藏同劈接的方法。嫁接期為砧木離皮期的4月中旬~5月中旬。
5.2.1 削接穗。選取穗長為8 cm ,且保留飽滿的芽1~2個。在芽上方1cm處向下平斷,向另一側削一個長為3 cm的平直馬耳形削面。
5.2.2 插入接穗。在距地表3~10 cm處剪斷砧干,將削好的芽自上而下插入砧木皮層與木質之間的T形口內,使削面與砧木木質貼合。用3 cm寬塑料條從上往下纏綁傷口,勿漏縫。
芽接法適合每年立秋前后時期,隨時采穗,隨時嫁接。
5.3.1 削芽片。取下接穗,留0.5 cm長葉柄,剪掉其余葉片。在芽上方1 cm處,橫削剪口并割透皮層。在芽下方1 cm處切入木質,劃出T形接口并割透皮層。
5.3.2 插芽片。將削好的芽片自上而下插入砧木的T形口內,注意上端對齊,并用1 cm寬塑料條纏綁接口,防治芽外漏。
接穗后,需要用保濕劑涂刷接穗剪口及四周。待到次年4月初,在芽上方1.2 cm處剪斷砧木。直至8月份,及時抹除砧木上萌發(fā)的芽梢。苗木成活后接穗長至20 cm時,可以解除嫁接時纏綁的塑料條,對嫁接苗進行松綁。此時,考慮7、8月份天氣影響,多風雨天氣刮折苗木,也會有當年不解綁待到次年清明前后再解綁,視實際情況而定。
嫁接成活后的育苗,應加強土、肥料、水等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根系迅速擴大,更有利于大苗培育。
4月初,選擇相對平坦或緩坡場地,土壤質地宜中壤至輕黏土,施足基肥后埋土,按照75 cm壟距、20 cm壟高起壟。
4月初,進行移栽工作。起苗修根后,苗木需浸泡冷水中24 h后,按照0.4 m左右的株距,將苗木移栽壟上,保證水分充足,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并踩實土壤。待到第3年春,則按照0.8 m的株距進行留株,而移出的余株則按照0.8 m株距進行再次移栽。此后4~6年,則根據(jù)苗木實際生長情況,則再按照1.5 m×1.5 m株行距留株和移株等處理。
苗圃應保持土壤疏松和無雜草。在苗木生長季節(jié)可進行手工或化學除草,可改善土壤的滲透性,減少土壤中水分蒸發(fā)以及地表徑流,提高土壤水分和增暖作用,也能夠確保苗木生長不受草害,消除雜草與苗木爭水爭肥現(xiàn)象發(fā)生。
從苗木培育的第3年起,每年4月或10月,施加復合肥。具體操作距根莖20 cm處,劈開深為5 cm的坑穴,向內施肥。隨著樹木的生長,樹齡也隨之增大,每株施肥量大約50~200 g。
育苗期主要蟲害為蚜蟲類,每年6~8月份也是蚜蟲、食葉害蟲等病蟲害多發(fā)季節(jié),需及時噴灑2500倍氧樂氰,可有效防治和殺蟲處理。
嫁接紅花山定子育苗,在2、3月份進行疏除分枝,適宜培養(yǎng)多獨立主枝干、樹冠樹形飽滿的苗木。經(jīng)過5~7年的管理與栽培養(yǎng)護,當樹干胸徑達到5 cm以上,樹高達到3~5 cm時便可出圃。
東北地區(qū)繁育蘋果使用山定子作為砧木的技術,也是多年廣為流傳。近年來,各地陸續(xù)廣泛地開展實施喬化密植栽培,仍沿用山定子作為砧木,控制樹體大小,從而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