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涵穎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重慶 400067)
結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7 年發(fā)布的《生命早期對每一名兒童至關重要》報告,以及我國于1991 年、2001 年和2011 年發(fā)布的三份“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主要保護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每個兒童的潛能及個性差異的發(fā)展。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受到生理發(fā)育、心理發(fā)育和思維發(fā)育三個方面的影響,在分析兒童的色彩認知時同樣需要理清兒童生理、心理和思維的發(fā)展階段特征。相關研究表明,人通過外界獲取的信息中,87%是通過視覺獲取的,而在這些視覺信息中給人最直接感受的是色彩,因此在外界影像引發(fā)人的視覺心理變化的認知過程中,色彩起著重要決定作用。
童裝作為兒童日夜接觸的貼身衣物,它的色彩設計是每一位童裝設計師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兒童和成人對色彩的喜好調查中發(fā)現,女童比男童更愛粉色,男童比女童更愛紅色,但成人中男人基本不會選擇粉色,同時女人比男人更易選擇紅色。在童裝市場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粉色和紅色較多出現在女童服裝中,這兩種顏色基本不會出現在男童服裝中,由此可見目前童裝設計中的色彩仍然較多以成人的視角考慮流行色。除此之外,部分品牌或考慮以兒童對色彩的好惡去設定色彩搭配,但這些童裝色彩是否真的有益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卻有待考究。因此,從不同階段兒童對色彩的視覺感知和心理效應分析色彩對兒童的影響,以及色彩與兒童個性發(fā)展的關系等角度去探討童裝中的色彩設計策略,以期在童裝設計中能夠有更為合理的色彩設計,對兒童的成長發(fā)展有所裨益。
色彩是光照到物體上,通過物體反射到人眼,人眼的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接受這些色彩信號,然后轉換成電信號再傳遞到大腦,最后大腦反饋出了顏色——這就是我們識別顏色的過程,這也是色彩產生的原理。通過上面的描述可以了解到,色彩是通過眼、腦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
色彩認知源于心理學中的視知覺理論,是人將視覺感知到的色彩信息傳遞到大腦后,大腦經過接受、反映、處理為知覺的過程。0~12 歲是兒童色彩認知發(fā)展的高速階段,兒童首先通過視覺感知世界,獲取知識,色彩作為視覺感官最敏感的要素,不僅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更重要的是讓其感受心靈上的震撼,因此,色彩在兒童身心發(fā)育發(fā)展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視覺發(fā)育與知覺發(fā)育隨年齡增長而有所不同,因此,具體分為0~2 歲、3~6、6~12 歲、12 歲后。
隨著年齡的增長,除了辨識色彩的能力逐漸增強,也會漸漸對色彩有了心理反應,紅色、橙色和黃色會讓人感到溫暖,純度和明度偏低的色彩會讓人感到沉重和壓抑,這些都是人在看到色彩后給出的心理感受。但色彩本身是沒有溫度和重量的,之所以會對色彩產生冷、暖、輕、重的視覺感受,是源于將色彩與相關事物結合起來聯想而產生的,這也正是兒童對色彩產生認知的過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兒童其色彩認知特征和對色彩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童裝設計也需要考慮處于不斷發(fā)育的兒童生理特征,在童裝的色彩設計上更是需要兒童的色彩心理狀態(tài),調整和轉變設計的表現策略,提高設計的功能性。
0~12 歲兒童的認知發(fā)展需要經過能感覺、能知覺、能聯想、能產生情緒、能推理的一系列過程。兒童對色彩的感知是以不斷發(fā)展的生理機制為基礎,通過視覺刺激產生直接的生理反應和間接的心理效應,因此不同階段的兒童對色彩的認知和需求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新生兒視覺系統(tǒng)未發(fā)育完全,色彩感知能力較低,但已開始出現色彩偏好,對色彩的需求主要在于可依賴和安全感,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色彩會影響嬰兒的身心健康。學齡前的幼兒,不斷積累視覺經驗,對色彩有了一定的辨識能力,視覺機能和認知能力均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對外界給予的色彩刺激仍然敏感,對豐富的色彩組合和飽和度高的色彩感到有趣,逐漸能從性別差異上有細微的色彩偏好區(qū)分。6 歲后,逐漸能獨立思考,對待色彩有自己的情緒感受和思維認知。兒童對色彩的偏好開始有較為個人的主觀感受。到12 歲,兒童對色彩的認知逐漸成熟穩(wěn)定,能夠對色彩產生獨立的認知思維,對色彩的需求也更加個人化、個性化。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純度和明度。在色相的提取上,為了有效緩解兒童視覺壓力,色彩組合盡量將主要的配色控制在三個以內。色相強對比在色相環(huán)上相距120 度以上的色彩對比,如對比色和互補色,這類色相強對比可以減少使用面積,促進兒童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保持兒童思維活力,同時也避免大面積強對比對兒童造成視覺壓迫感。色相上的調和構成可以統(tǒng)一服裝的風格,使服裝整體的色調趨于和諧,不僅能在色彩上給幼兒一定的安全感,并且有助于兒童緩解視覺疲勞。
幼兒好奇心強,對鮮艷明快的色彩有一定的辨識能力,長時間面對大面積純度較高的色彩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和心理不適,而明度太高的色彩可能對兒童的視神經造成傷害。小面積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色彩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同時能刺激兒童大腦發(fā)育。童裝設計中的色彩既要考慮舒適明快,又要保持整體的協(xié)調安全。因此在童裝設計中可盡量選擇低飽和度的色彩作為主色調,并配以少量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色彩進行點綴。
不同成長階段的兒童對色彩的生理感知和心理效應是不同的,不同地域和性別的兒童對同一色彩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取向也有所不同,這些因素都決定了童裝設計不僅要考慮童裝本身要考慮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性,還需要考慮兒童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在童裝的色彩設計上要尊重不同成長階段兒童的生理發(fā)展程度,充分考量適穿兒童的色彩認知階段,以及相匹配的色彩心理需求,使童裝能夠給兒童生理的心理發(fā)展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并且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色彩還可以作相應的功能輔助,比如考慮兒童的個性差異,為性格膽小自卑的兒童在服裝上使用適當的米色系能起到安撫、激勵的作用。
另外,兒童對色彩的認知多依靠具象的事物聯系起來建立記憶和情感,色彩有助于技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多彩的色彩能充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同時還對兒童認識世界起到一定的作用。除了能增添兒童對色彩的視覺經驗,富有層次的色彩搭配可以再無形中提高兒童的審美,同時在滿足兒童奇思妙想的基礎上給兒童帶來愉悅的穿著體驗。
當前童裝的色彩設計基本上是對成人審美的直接挪用,兒童認知特點與設計程序及方法的融合過于簡單、生硬。家長、社會和童裝行業(yè)對孩子的成長投入巨大,但在兒童所穿著的服裝在設計上普遍缺乏對兒童色彩認知規(guī)律的了解,往往會過度依賴流行趨勢或成年人的思維為孩子挑選服裝。童裝市場中嬰幼兒服裝的色彩設計并不完全符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比如:嬰兒處于發(fā)育中的視覺神經相對來說極其脆弱,太過鮮艷的色彩會直接刺激和傷害嬰兒的視覺神經,并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品牌為了吸引購買者的眼球或表現兒童天真爛漫,會在童裝的色彩上故意選用艷麗的色彩。另外在學術界,對兒童色彩認知、色彩學、設計色彩等有系統(tǒng)研究,但還沒有綜合地針對兒童的相關色彩設計進行研究,兒童色彩設計還不成熟,是一個較新的課題,沒有較系統(tǒng)的理論。一些學者嘗試結合兒童階段性色彩認知發(fā)展的變化來設定合理的設計程序,但仍然需要優(yōu)化和更新適用于空間、產品、服裝和平面設計的可實施流程和方案。
對于童裝設計而言,色彩或許是一種與兒童的對話方式,在服裝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個性差異,兒童自身的色彩偏好可以作為童裝色彩設計的主要參考之一,但并不意味著它是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人長期處于單一色彩的環(huán)境中,人很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這是由于人眼會自覺產生相應的補色緩解單一色彩長時間對人眼的刺激。因此,在童裝設計中,盡量避免整套服裝只采用單一色彩,尤其是單一的濃烈色彩。
童裝色彩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兒童的心理和情感,比如幼兒穿著米色系的服裝會比較舒適、放松,穿著暖色系的服裝,幼兒可能更加充滿活力,但這并不能適用所有的兒童。兒童的色彩認知隨著日常經驗累計逐步發(fā)展,因此在童裝的色彩設計可以從兒童經常觸及的視覺場景中提取色彩元素,比如從大自然中提取色彩,這些色彩可以使兒童聯想到相對應的事物,從而輔助兒童認知發(fā)育、個性發(fā)展和情感培養(yǎng)。黃色使人聯想到香蕉或梨、綠色聯想到樹葉、藍色聯想到天空或海洋等等(圖1),這種聯想首先基于兒童在生活中的經驗積累,同時又將色彩信息轉化成一種可以連接視覺經驗的認知訓練,促進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從這個角度來看,色彩設計與認知的相互影響也是童裝設計師可以思考的方向,除了自然中的色彩,生活中其他場景色彩也是童裝可以提取的素材。但在進行童裝的色彩設計時,需要考慮兒童對色彩的心理需求,避免色彩對他們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設計師可以結合服裝的款式和面料,綜合考慮將兒童各階段的發(fā)展需求和不同色彩色彩認知需求相結合,得出配色方向。
以學齡前兒童為例,以舒適淡雅的淺色調作為服裝的主色調,可以更好地減少對他們視覺的沖擊和刺激,同時吸引兒童。一件童裝選用的色彩不宜過多,為避免單一色調帶來的單調與乏味的感覺,童裝設計在確定明度或純度較高的有彩色系為主導后,在選用少量的色彩進行搭配,增添童裝色彩趣味性,同時打破同一色彩帶來的沉悶,使服裝整體更有層次,并且也可以讓兒童身心得到放松(圖2)。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有了性別區(qū)分的意識,這時的男童和女童分別表現出色彩偏好的差別,男童喜歡純度偏低的色彩或中性色調,女童則熱衷于粉色系或明度偏高的暖色調。兒童對服裝的色彩需求除了會受成長環(huán)境的客觀條件影響,也會被年齡、性格、興趣等因素影響。兒童通過偏好反映他們的色彩認知需求,童裝則需要體察兒童對色彩設計的需求,增添兒童色彩的情感溝通,這有益于及時了解和疏導兒童成長中的心理變化。
本文通過對兒童視知覺理論進行分析,嘗試從兒童的色彩認知出發(fā),探討以兒童為中心進行的童裝設計,尋找一種方法可以對兒童色彩認知的研究結果對視覺設計系統(tǒng)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以兒童色彩認知為基礎的童裝設計可以作為一種拓展設計的方法,為童裝設計提供素材和靈感,并且能夠運用于其他的設計研究中去?;谏收J知的童裝設計能夠結合市場需求做相應推廣,既能服務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又能增強設計的產品競爭力。讓家長和社會在選擇設施設備、服裝、書籍、學習用具等兒童相關視覺設計時,有可以參考兒童的色彩認知,通過用心經營使兒童成長環(huán)境更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