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革
(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晉城 048026)
神話是一個民族的文明源頭,是一個地域的文明源頭。一個民族、一個地域古代的文明程度如何,可以從這個民族、這個地域流傳的神話傳說中看出來。晉城有著非常豐富的古代神話傳說資源,我們必須利用好這些資源,講好晉城故事,弘揚晉城古代文化,發(fā)展和壯大晉城全域旅游事業(yè)。
晉城古代的神話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對晉城古代神話傳說的研究,近年來出現(xiàn)過一些成果。比較突出的有山西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毓慶教授團隊的一個關于晉東南地區(qū)神話傳說的課題研究,出版有《華夏文明之根探源》《上黨炎帝神農氏傳說故事》;有晉城原地方志辦公室秦海軒先生所著《晉城人物逸事》;有晉城政協(xié)靳虎松先生所著《晉城傳說》,陽城政協(xié)組織編纂的《析城山里的傳說》等。
晉城古代神話就是流傳于晉城地區(qū)的上古神話傳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代表性故事,大多數(shù)在晉城各地普遍流傳。學術界比較公認的有中國上古七大神話,其中的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共工觸山、精衛(wèi)填海等,不僅在晉城地區(qū)代代相傳,而且很多都有其遺跡遺存可尋,如陽城的五彩河、五彩石、盤古石、鰲背山、王屋山,澤州的媧皇宮、愚公山,高平的羊頭山、發(fā)鳩山等。[1][5]這些都與神話傳說中的細節(jié)吻合度相當高。
細分晉城古代神話傳說,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主要有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等。
盤古天開的故事主要流傳于析城山一帶。女媧補天的故事在晉城多地流傳,許多地方都有修建的女媧廟,許多地方都有五彩石。女媧造人主要流傳在城區(qū)東邊的浮山一帶及陽城縣橫河鎮(zhèn)的銀河村。此外還有另外一個美妙的版本,相傳遠古時候,伏羲和女媧曾是親兄妹,他們的父母有非人的模樣,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也都是人身蛇尾。兄妹二人均長到十多歲,已到婚嫁年齡,卻都沒找到自己的意中人。無奈之下兄妹二人商議去找盤古山請求祖先指道。某日他們來到盤古面前,施禮后訴說來由,求盤古保佑他們盡快能找到伴侶。此時盤古的守護小神替主傳令說:“這世界上只有你們二人,你們就是一對夫妻?!迸畫z紅著臉說:“這怎么能行?我和兄長是親兄妹不能成親呀。”這時小神說:“盤古爺有收藏的五彩石,它代表五方山川,能破解天地間難事。你倆各帶一塊同樣的五彩石,去往東本山頭,同時在兩座山頭往山下同一方向滾動這五彩石,若滾到山下合到一塊了,你倆就是天賜的一對夫妻,如滾不到一塊說明你倆各自還另有姻緣人在等待?!甭犕晷∩竦囊幌捄螅吮沉艘粔K五色石來到東山頭盤古山巔,女媧背了一塊上到西山頂,二人喊話,同時向同一方向往下滾五色石,并有守護小神親臨現(xiàn)場鑒定作證。奇怪的是兩塊石頭從東西兩山滾到山谷時,竟然緊緊地合在一起,像一塊石頭一樣。伏羲和女媧跑到山腳下的石頭旁,倆人用盡全身之力也難以分開。小神見此情景,又替盤古祖先傳話了。他說:“這兩塊石頭就是開天劈地的‘姻緣石’,證明你二人就是一對恩愛夫妻,我是證婚人,你倆就在此成親吧!這塊石頭就叫‘盤古開天姻緣石,簡稱‘盤古開天石?!狈撕团畫z二人就在此跪拜天地,成親結為夫妻,而那塊石頭也成了“洞房”墻壁。婚后不久女媧懷孕了,倆人很高興有了傳宗接代之人。十月過后,女媧生下了一個怪物,是一塊磨刀石。兩個人非??鄲?,就將磨刀石拿到西山頂迎著晚霞拋去,落石在山坡上劃了一道渠,成為“磨石渠”,磨刀石掉下去跌碎了,但奇跡發(fā)生了,落到河里的碎石變成了魚蝦,掉到山坡的碎石變成了鳥獸,留在磨石渠的碎石變成了平民百姓……從此天下有了人和動物,世界充滿了無限生機。伏羲女媧就生活在盤古山下的盤谷之中,“盤谷”現(xiàn)在叫銀洞坪莊;西山頭上有女媧化石叫“女媧峰”,后人為供奉女媧,在其山腰處修建了一座廟,叫“女媧廟”,也叫“媧皇廟”;東山是盤古山,伏羲的化石叫“仙人峰”。河槽內的“盤古開天石”又分開了兩塊,半塊立著,半塊臥著。[2]
主要有精衛(wèi)填海、嫘祖養(yǎng)蠶、愚公移山、舜耕歷山、禹鑿龍門、神農嘗草等。
嫘祖養(yǎng)蠶流傳于陽城西南的云蒙山區(qū),傳說黃帝之妻嫘祖跟隨軒轅黃帝奔走于黃河流域,曾在云蒙山中居住。黃帝起早貪黑教男人們種菜種谷、耕田耘土,嫘祖娘娘教婦女們栽桑養(yǎng)蠶、抽絲織帛。古時的云蒙山,草豐林茂,美麗可愛。山上松柏參天、綠云蓋頂,山腰喬木混生、遮天蔽日,山下芳草萋萋、青藤纏繞。其間摻雜著不少皮錢小葉山桑樹,生長著不少自衍自亡的野蟲蠶頭。當?shù)氐耐撩?,不知桑樹,不知野蠶,更不知春蠶吐絲。嫘祖娘娘到了花石溝,頭一年先穿林過海教民識桑樹、認野蠶、采桑椹、摘蠶繭,后來又教民積桑籽、種桑樹、捉蠶蛾、做蠶種,再教民煮蠶繭、抽生絲、捻細線、織粗帛;第二年春天又教民孵蠶卵,采桑喂蠶。如此幾年功夫,花石溝的老百姓便家家學會了栽桑養(yǎng)蠶,人人學會了繅絲織絹,男人穿上了本色絲衫,女人穿上了彩色絲裙。溝前溝后的人們羨慕眼紅,紛紛跑來請教。嫘祖娘娘不厭其煩,耐心教導,實物示范,很快一傳十、十傳百,云蒙山區(qū)的土民人人都學會了栽培桑樹,養(yǎng)蠶治絲。夏日的一天,赤日炎炎,萬里無云。嫘祖娘娘忙著在山上帶領大家干活,不料時過晌午天氣驟變,一陣狂風呼嘯而來,將各色絲線吹得七零八落,接著大雨傾盆而下,山洪暴發(fā),水漫山村。娘娘心疼百姓的血汗,不顧風狂雨大,跑上跑下往回收拾殘絲剩線,累得氣喘吁吁,腿腳酸疼。無情的天公像是有意與人為難,大雨持續(xù)下了三天三夜,狂風也整整刮了三天三夜,直到第四天才風平雨住,日出天晴。上莊下莊的人們跑到野外一看,凡嫘祖娘娘搶絲撈線的地方都留下了她慌慌亂亂、深深淺淺、歪歪斜斜的腳印,很多拖在地上、掛在崖上的彩色絲線,一根也拉不起,半根也拽不動,都牢牢鑲嵌到了石頭上,赤橙黃綠青紫藍,七色相間,絢麗奪目,橫七豎八,如網(wǎng)如絡。現(xiàn)在在陽城人參垠一帶,紅沙坡上還有一道道彩色條紋,非常漂亮。[3]
主要有二仙的故事、劉秀王莽、崔玨審虎等。
二仙傳說主要流傳于陵川??h城西南五里有一個村叫西溪村,村邊有一座修建于金代的古廟叫真澤宮,里面供的就是二仙奶奶,廟內碑文有詳細記載。據(jù)說二仙是陵川縣人,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妹,名字已經(jīng)失傳了。她倆生來聰慧異常,雖然七歲了才會說話,但卻言出有章、動合規(guī)矩,事事都很通情達理,當時就有她們仙風道骨,是感神光而生的傳說。這么可愛的兩個女兒,父母當然十分寵愛,誰料母親不幸早逝,繼母對這對尚在幼年的前房子女,卻視作眼中釘,百般虐待。在北風凜冽的寒冬,竟讓姐妹倆單衣赤足到地里采摘野菜。她倆出于孝心,只好唯命是從??杀煅┑啬挠幸安四兀吭谶@種情況下,她倆哭下的斑斑血淚,浸入土中,頃刻之間,竟使田間長出了一片片的野菜。姐妹倆喜出望外,取回家中,而生性殘暴的后娘并不以此滿足。遷居壺關紫團山后,在烈日當頭的炎夏,又讓二女外出拾麥。這一帶麥田極少,即使有些麥田,也屬為富不仁的大戶人家所有,都不讓她倆到地里去拾麥,所以,盡管東奔西跑忙亂一天,到晚也幾乎一無所得。她倆怕后娘打罵責備,急得在田間仰天大哭,再次向天祈禱。姐妹倆感動了天神,天神便先降黃云,再降黃龍,使她們駕云乘龍,飛升天界,在一片仙樂聲中,飄飄然然成了仙女。姐倆成仙后,對人民群眾的生活疾苦十分關心。天旱時祈之甘霖立降,生病時祈之病痛全無,求男者立生智慧之男,求女者立生端莊之女。真是方施神通,有求必應。人民群眾無不感恩戴德,到處修廟供奉。大宋時西夏入侵,在一次戰(zhàn)爭中,宋軍軍糧斷絕,運輸又十分困難,給宋軍造成了很大威脅。緊要關頭,忽見兩個身著紅衣、腳穿繡花鞋的妙齡女子,提著飯甕前來賣飯。飯甕雖小,卻取之不竭。士兵感激涕零,飽食而去,又覺神奇莫測,都認為是天助。不久,經(jīng)過一番訪問考證,才知道這兩位女子原來是二仙變成的凡婦。宋朝將領感激之余,便將其助戰(zhàn)與侍母至孝的事跡上奏朝廷,朝廷便封她二人為沖惠真人和沖淑真人,并賜廟號為真澤。從此,真澤宮越修越多,一直修到全國各地。[4]當然主要還是在晉東南地區(q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有二仙廟51座。
主要有孔子回車、白馬拖韁、小尖山遺址等。
如前所述,中國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神話傳說故事,在晉城都有表現(xiàn)。中國古代七大神話,在晉城流傳并有物質基礎佐證的就有四個。因此說晉城古代神話傳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基本面貌,是一點也不為過的。雖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在全國各地都有廣泛流傳,但如此富有地方色彩的傳說、不同版本的故事,且有遺跡遺存的現(xiàn)象,卻是不多見的。
晉城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還需要我們認真挖掘研究。舜耕歷山、禹鑿龍門、神農炎帝羊頭山教民稼穡、下川遺址等是晉城古代文明的典型標志,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同樣也是晉城古代文明的標志性成果。
晉城古代神話傳說,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所以,研究好晉城古代神話傳說,對研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作用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充分挖掘、研究和利用晉城古代神話傳說文化,可以增強晉城人民的文化自信。舜耕歷山、禹鑿龍門、神農炎帝羊頭山教民稼穡、下川遺址等第二代文明文化,《康熙字典》主編陳廷敬、醫(yī)學大師王叔和、沁河古堡、理學先師程顥、現(xiàn)代文學大家趙樹理等晉城古今文化現(xiàn)象,無一不淬于晉城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之源——神話傳說,也是晉城人的驕傲。通過充分挖掘、整理、研究、利用,打造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重要的發(fā)源地,讓晉城綻放出神話之鄉(xiāng)的魅力,進一步增強晉城人民的文化自信,對于建設現(xiàn)代化的小康晉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充分挖掘、研究和利用晉城古代神話傳說文化,可以豐富晉城文化的傳統(tǒng)內涵。說到晉城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明清古堡、上黨梆子。進而還有沁水舜帝文化,高平炎帝文化,下川、高都、陵川塔水河古代遺址文化,長平古戰(zhàn)場文化、《康熙字典》主編陳廷敬,醫(yī)學大師王叔和,諸宮調發(fā)明者孔三傳,理學先師程顥,現(xiàn)代文學大家趙樹理等等,其中最不應忽視的正是古代神話傳說文化。作為人類文明源頭的神話傳說,正是我們晉城文化重量級的要素。
充分挖掘、研究和利用晉城古代神話傳說文化,可以進一步講好晉城故事,服務全域旅游,彰顯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做好游晉城讀歷史這篇大文章。旅游,看的是景點,品的是文化。好的導游和解說詞,不僅帶給游客美妙的感官享受,更能傳播旅游地的深厚文化。優(yōu)秀的導游,必須要有豐富的地方文化知識底蘊,挖掘整理晉城豐富多彩的古代神話傳說文化,無疑能為導游解說提供良好的素材。挖掘整理晉城豐富多彩的古代神話傳說文化,并以此對導游進行業(yè)務培訓,必然能夠提升導游的文化素養(yǎng)與服務能力。挖掘整理晉城豐富多彩的古代神話傳說文化,還能夠提升和加大晉城地方文化的宣傳力度,為景點內涵書籍資料、宣傳畫冊的編纂,文藝演出等文化產(chǎn)品的產(chǎn)出提供有力的支撐。挖掘整理晉城豐富多彩的古代神話傳說文化,對打造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鄉(xiāng)、中國神話傳說主要發(fā)源地等旅游品牌,更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