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高陂第二初級中學 張建紅
在初中教育教學階段,體育課程的開展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綜合素質,同時對學生調節(jié)學習壓力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诖耍趯嵺`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興趣教學法的教學優(yōu)勢和價值,將體育教學內容融入課堂趣味性的活動,在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達成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為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體育課程的有效開展為學生身體素質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在教師有效的教學引導下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以及身體素質。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保障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活動,有必要對興趣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及優(yōu)勢進行分析,并對其應用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下面首先談談興趣教學法在體育教學應用的價值。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活動時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教學過程和方法缺乏有效的創(chuàng)新。在這種傳統(tǒng)授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指引學生按照相關訓練和動作要求進行機械的練習,忽略了從學生實際學習興趣出發(fā)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工作?;谂d趣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訓練模式,將體育課程的教學要求融入多樣化的體育游戲中去,在寓教于樂的學習活動中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模式,并結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為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能有效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可以在實踐反思中實現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進一步提升課程學習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學習條件。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而言,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課程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多樣性特點直接影響著學生實際學習的積極性。在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保障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設計階段應充分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將課程教學內容融入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中去,以保障學生能積極參與,奠定良好教學的基礎。興趣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項目中去,并在實踐參與中逐步提高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例如,在進行跳躍鍛煉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靈活設計跳躍訓練方案,然后借助小組合作以及比賽的方式指導學生將體育競賽融入跳躍訓練活動中去,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體育活動的主體,激發(fā)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積極性。
傳統(tǒng)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形式較為單一,教學內容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是由教師進行相關內容講解、示范,然后學生被動地跟從教師的講解、要求進行課程學習、動作練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堂學習氛圍通常較為低沉,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很難提升,這也就難以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合理融入體育游戲,以適合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游戲形式來提升體育課堂得到趣味性,不僅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愉悅感、成就感,從而可以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使學生能積極參與今后的體育活動,久而久之,通過學生不斷積極地參與可以達到有效的鍛煉效果,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多數體育游戲都是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的,這對學生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有積極作用,且在團隊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溝通能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思想以及心理都更為敏感和細膩,同樣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敏感。作為初中體育教師,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兼顧教學因素以及情感元素,圍繞學生實際發(fā)展特點積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興趣教學法的有效落實。在應用興趣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積極地深入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就像朋友一樣,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從思想上為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有順利開展打好基礎。除此之外,在體育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主動帶領學生一起參與體育運動和訓練,通過教師的親自示范,為學生講解體育鍛煉的關鍵點,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有序推動各項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此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發(fā)展特點,利用逆向思維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所謂逆向思維即以常規(guī)思維的反面為思路來展開思考。以往體育教學中多是由教師進行知識講解、動作要點講解,然后由學生被動地跟隨教師進行學習和練習,這種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且由教師一股腦的將動作要點、體育技能教給學生,也使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體育教師也可以合理地應用逆向思維來考慮體育教學問題,實現體育教學從“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的轉變,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主探索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感受體育技能的要點。例如,在學習“籃球后轉身運球”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維來開展教學活動,先讓學生自己進行“后轉身運球”練習,并對自己的練習感受進行總結,很多學生在練習時會發(fā)現自己總是不熟悉轉身方向,于是在后續(xù)教師講解時就會認真聽講、思考,并且會主動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其他學生的動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充分了解了自己的薄弱點,明確了練習的重點和難點,使后續(xù)練習更有針對性,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化教育方式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也開始逐步應用到體育課程教學,不僅為現代化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豐富了興趣教學法的應用途徑。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方式輔助興趣教學法在體育課堂中的應用。一方面來說,借助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播放各種體育賽事以及運動的視頻片段,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料的應用為學生講解一些生活運動中經常用到的急救常識,擴大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容量。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針對體育教學過程中高難度動作進行分解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重點與難點。對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參與體育學習和運動的過程中對教師講解的關鍵動作要點很難通過想象的方式獲得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單純通過講述的方式為學生剖析運動技巧以及技術關鍵點,學生很難準確地理解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鍛煉和練習中去,加上大班授課局限性的影響,教師難以做到對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針對的指導和點撥。這一教學現狀的存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而基于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教師可以將演示的視頻通過慢鏡頭回放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并借助教師的講解使學生能快速掌握技術要點。例如,在教學羽毛球相關動作要領時教師就可以將羽毛球訓練的相關視頻制作成多媒體教學的課件,在教學活動之前指導學生進行觀看和理解,通過制作握拍方法、基本步法以及高遠球的打法等相關專業(yè)知識的課件,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將技術動作和圖片進行有機的融合,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知識點內容的理解,強化認知和吸收。這種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的訓練,有效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興趣教學法的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活動。為此,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訓練和學習小組,然后將不同的體育運動任務分放到各個學習小組中去,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體育運動和鍛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小組成員中選拔體育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科學組織學生有序開展各類體育鍛煉活動,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相較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而言,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突出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的主體性意識,同時借助集體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體育動作,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足球、排球、籃球等體育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融入體育競賽以及游戲模式開展相應的體育鍛煉,將課堂教學的重點融入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去。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和實踐,逐步掌握體育教學的重點,完成相應的動作訓練及鞏固。
具體來說,在開展足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傳球、運球、假動作、射門等動作的要點、技巧,以及在完成上述動作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呼吸方法等;然后就可以采用體育游戲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體育游戲中,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足球比較,并在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同時,教師還應設置相應的獎勵或懲罰條件,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學生能在積極的比賽中對足球的相關動作進行練習,營造出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促使體育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再如,在進行排球教學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比賽,且在進行小組設置時可以靈活地采用多種不同形式的分組方式,如男生組和女生組比賽,男女混搭分組比賽、定時互換成員等,以多樣化的方式來增強體育游戲的趣味性,避免學生產生乏味心理,促使學生在參與排球比賽練習的過程中對相關動作要點進行強化練習,促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提升體育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評價方式大多以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以及相關動作的完成情況作為評價標準進行評價。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自身運動基礎以及學習興趣的不同,也會造成最終學習成績差異化的特征。對身體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即使很努力地完成教師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和動作練習,最終學習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評價,如果只是單純地根據最終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勢必會影響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應用興趣教學法的實踐課程中,教師也應從評價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進行優(yōu)化。與傳統(tǒng)教學評價方式不同的是,基于興趣教學法應用下的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更應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在實際體育教學評價是避免過于簡單化的評價方式,減少負面評價內容的出現,立足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進行正面激勵的評價。為此,教師在進行多元化教學評價時,應圍繞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參與積極性、參與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最終學習效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對身體素質低于整體水平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最終學習結果的評價標準,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tài)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學習習慣。借助教師這種正面的評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課程學習觀念,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發(fā)展和成長奠定良好的習慣基礎。
在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補充和完善,同時也是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式的直接體現。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實際學習特點,在傳統(tǒng)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學習興趣點出發(fā)積極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為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與此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將體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深入的剖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濃厚學習興趣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去,通過多樣化體育教學活動方式的應用,落實有效的課堂學習任務,切實推動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