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詩中白帝城文學景觀研究

      2022-03-17 17:57:22吳春怡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白帝城巴蜀唐詩

      吳春怡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引言

      白帝城,古時屬于夔州府,今位于重慶奉節(jié)縣瞿塘峽西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和馬嶺山上。白帝城得名源于公孫述,《乾隆夔州府志》記錄:“公孫述據(jù)蜀,自稱白帝,因以名城。白帝城內(nèi)水井冒白氣,呈龍狀,公孫述在此稱帝拒漢,白帝城的名稱由此而來?!?/p>

      白帝城易守難攻,自古是必爭之地。白帝城東達荊楚,西扼巴蜀,南道滇黔,北通秦晉。公孫述白帝城稱帝,劉備白帝城托孤,歷代王朝先后在白帝城建立的捍關(guān)、江關(guān)、白帝城等多個重鎮(zhèn),見證了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戰(zhàn)爭和軍事是白帝城的靈魂和主題,也是白帝城一大特點。山川環(huán)繞是白帝城的又一特點,《乾隆夔州府志》對白帝城的形勝記錄如下:“兩山峭峙,一水掀騰。西南近江,城于江渚,則舟楫不能越;東北近山,城于山崿則石矢不能加?!卑椎凵胶婉R嶺山環(huán)繞白帝城,可借山的優(yōu)勢,依山為墉,易守難攻。長江涌流,水運軍需既可減輕交通壓力,還可發(fā)展水軍。

      白帝城最初指西漢末年公孫述在瞿塘峽口修建的赤甲城,或稱子陽城的一座古城。六朝時期,“白帝城”三個字由一座專有的城名泛化成一個地名,指白帝山及其附近的三個山頭,范圍約五平方公里。唐代,白帝城是川人水路進出蜀地的中轉(zhuǎn)站,進出蜀地只有兩條路:蜀道和水道,蜀道難于上青天,水路西進蜀地勢必會路過白帝城。貶謫或避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人先后途徑白帝城,為后世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白帝城素來有“詩城”的美稱。南宋時期,白帝城軍事防御功能極其突出,是一個依托三峽的軍事攻防系統(tǒng),是南宋西南地區(qū)抗元山城系統(tǒng)的一部分。

      學界對于白帝城及其背后文化的研究,多從考據(jù)學、旅游學角度開展,對其文學價值的關(guān)注度稍嫌不足??紦?jù)類文章有雷庭軍、胡黎明《白帝城龍山公墓志考論》對白帝城的龍山公墓考證了墓主人身世、官職。蔡亞林《白帝城遺址》考據(jù)了南宋白帝城遺址地址。旅游類文章有鄒遠江《奉節(jié)旅游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以白帝城為依托,延伸至整個奉節(jié)縣,對奉節(jié)縣旅游開發(fā)提出設(shè)想。

      經(jīng)歷代文人書寫,白帝城成為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景觀——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詩人登白帝城,留下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唐詩,形成了文學景觀意義上的白帝城。因此,用文學景觀的視野觀照白帝城,利于我們深挖白帝城背后的文學與人文價值,重新發(fā)現(xiàn)白帝城詩歌的魅力,為唐詩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文學景觀是指與文學密切相關(guān)的景觀,屬于景觀的一種,卻又比普通的景觀多一層文學的色彩,多一份文學的內(nèi)涵。一個文化景觀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學景觀,在于除了它的人文屬性,還有文學屬性。白帝城之所以被稱為文學景觀,是因為唐詩賦予了白帝城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它不再是一個冰冷的景觀,是一個能讓旅客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景觀。

      一、唐詩中的白帝城文學景觀

      (一)唐詩中的白帝城

      唐時,白帝城屬于夔州,是蜀地通往各地水道的必經(jīng)之地。蜀人進出蜀地只有兩條道路:蜀道和水路。李白曾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寫出了蜀道上山川險峻,道路艱難。長江流經(jīng)蜀地,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唐人進出蜀地選擇水路,必會經(jīng)過白帝城。唐人主要從白帝城的形勝和歷史兩個方面進行詠嘆抒情,并影響了唐以后白帝城詩歌的書寫。

      首先,唐人通過描述白帝城的形勝來詠嘆抒情。白帝城自古聞名遐邇,歷史上無數(shù)文人墨客詠嘆過它的風景優(yōu)美。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路過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被赦免的消息,于是寫下了流傳后世的名作《早發(fā)白帝城》。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三峽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至今為人所傳唱。首句“彩云間”三字就點明了白帝城的高聳,直達云間。第三句化用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由于輕舟行駛速度很快,聽不清兩岸猿猴的聲音,轉(zhuǎn)眼間輕舟已經(jīng)行駛過崇山疊嶂的三峽。這實則是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不僅側(cè)面烘托出了白帝城山川環(huán)繞、多猿猴的自然特征,還點明了李白的欣喜之情。

      公元766年—768年,杜甫移居夔州。在此期間,其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頂峰時期,而其詩作言及“白帝城”者多達20首,如《上白帝城》《陪諸公上白帝城頭宴越公堂之作》等等,這些作品盡力展示白帝城的全貌,描繪了白帝城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眾多描述白帝城的文學作品中,杜甫《白帝城最高樓》和《白帝》這兩首詩歌寫白帝城的景色寫得最為觸目驚心?!栋椎鄢亲罡邩恰肥茁?lián)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帝城的高聳,以白帝城的最高處道路起筆,城頭的旌旗發(fā)愁自己會被吹走,城樓若隱若現(xiàn),仿佛在天空中飛躍,用夸張的手法細膩地寫出城樓的高聳與險要。頷聯(lián)寫了作者在高樓遠眺長江三峽的風景時,山峽被云霧分開,如龍虎靜臥,江面波光粼粼,猶如黿鼉水中游。頸聯(lián)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山峽正對太陽所出的扶桑西枝,長江與昆侖山的弱水混為一體,有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異曲同工之妙。尾聯(lián)“回白頭”點明了杜甫對于世事的無奈之情,國土剛剛經(jīng)過戰(zhàn)火的洗禮,百廢待興,鄉(xiāng)愁、國恨積聚于心,郁憤不平之氣表達得淋漓盡致?!栋椎邸愤@首詩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將白帝城的滂沱大雨寫得淋漓盡致。首聯(lián)的“云出門”點明城高,雨云像是從城門洞中涌出。云從城中出,雨在山下起,高屋建瓴,瓢潑大雨傾盆而下。白帝城坐落在瞿塘峽山口西岸,三峽水急,大雨之中三峽的水勢更加奔騰澎湃,如雷霆一般。烏云密布,天空昏暗,兩岸的古木和蒼藤增添了三峽在大雨中的恐怖。后兩聯(lián)抒寫杜甫雨后感受,通過描述蕭條的白帝城和遭到洗劫的荒村,寫出了戰(zhàn)亂時代人民的那種悲傷苦痛的生活情緒,抒發(fā)了作者的郁憤不平之氣。

      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曾登白帝城,描述其優(yōu)美景色,即《竹枝詞九首(其一)》。該詩節(jié)奏明快,“南人上來歌一曲”生動形象地描寫巴蜀人民喜愛唱民歌的民俗,而北方人民并沒有唱民歌的習俗。“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此句的北人就是劉禹錫本人。劉禹錫是洛陽人,與夔州相對,屬北人。當劉禹錫看見巴蜀人民唱民歌,想起洛陽并沒有這個習俗,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其次,唐人通過描述白帝城的歷史來詠嘆抒情。據(jù)目前資料顯示,最早吟詠白帝城的唐人首推陳子昂。陳子昂,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位于射江與涪江交匯區(qū)。蜀地因地形原因,出川只有兩條路——山路和水路。公元679年,陳子昂走水路進京赴考,路過白帝城。白帝城反映在他的山水詩歌,即《白帝城懷古》中。當他途經(jīng)白帝城時,想到了“巴國”、“漢王宮”、“周甸”、“禹功”,陳子昂借這些地名懷古,但陳子昂把懷古產(chǎn)生的憂愁轉(zhuǎn)換成了思鄉(xiāng)的憂愁。這是他第一次出川,遠離家鄉(xiāng)的他如同江中的孤帆,孤苦無依。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流于筆端,情景相生。最后一句“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直接點明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了陳子昂的思鄉(xiāng)無奈之情。陳子昂將白帝城納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讓白帝城從作為客體獨立存在的自然景觀轉(zhuǎn)變成具有人文因素的文學景觀。白帝城和陳子昂的感情融為一體,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效果。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很快攻下長安,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物產(chǎn)豐富的蜀地成為躲避戰(zhàn)火的首選之地,人民紛紛南下,杜甫也在其中。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避禍,躬耕之余會游歷古跡,懷古詠今以此來抒發(fā)他那濃濃的憂郁之情。大歷元年,杜甫初到夔州,登白帝城憑吊,有感而發(fā)作《登白帝城》。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出了白帝城的險要地勢——壁高插天,靠近河流。當杜甫看見這一險要地勢,引發(fā)了他對歷史興亡的感悟,便引出了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當年公孫述據(jù)城稱帝,加劇了西漢的覆滅歷程。此時的唐王朝正在經(jīng)歷安史之亂,藩鎮(zhèn)割據(jù),百姓流離失所。這無異于歷史的重演,觸動了詩人的歷史興亡之感和憂慮當前的局勢,希望國家早日收復失地。詩歌雖未直接點明作者對公孫述的評價,但是可以從《登白帝城二首》窺見作者對公孫述的評價?!兜前椎鄢嵌住菲湟涣攘葦?shù)筆寫出了白帝城變化多端的景色,即“一上一回新”。作為他鄉(xiāng)客的作者登城遠眺,想到了西漢末年據(jù)城稱帝的公孫述。其二寫出了白帝城的衰敗,白帝城因公孫述而得名,也在歷史占得一席之地。朝代更迭,公孫述已駕鶴西去,白帝城不免衰落。如今的大唐和當初的西漢沒有任何區(qū)別,國家四分五裂,人民流離失所,戰(zhàn)爭頻仍?!疤摰钊諌m?!边@一句表明白帝城因公孫述而出名,但是隨著歷史的推移,白帝城已成虛殿,在塵埃中見證歷史。最后一句“多慚病無力,騎馬入青苔”點明杜甫本人已年老體弱,無法實現(xiàn)心中抱負,將壯志難酬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唐詩中的白帝城文學景觀,因其地理空間和形態(tài)的審美特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士人對白帝城的認知以及他們的歷史意識、人文情懷、政治抱負和人格理想等多重元素,發(fā)揮著社會敘事話語的文化作用,具有彰顯唐代文人詩性生命品格的意義功能,并由此具有豐富的文化審美內(nèi)涵,從而由一個地理時空的物象成為唐詩中獨特的文化意象之一。

      (二)唐以后詩歌中的白帝城

      陳子昂、李白、杜甫等眾多知名唐代詩人曾游覽白帝城,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讓白帝城被冠上“詩城”的美稱。唐以后,眾多詩人慕名前往白帝城游覽,白帝城由此成為著名的文學景觀。

      書寫同一景點,唐以后的詩人在唐人的基礎(chǔ)上繼承并創(chuàng)新,會化用前人的詩句,增加詩句的歷史感與容量?!兑沟前椎鄢菢菓焉倭晗壬愤@首詩寫于陸游中年,人到中年,背井離鄉(xiāng),出任夔州通判。陸游夜登白帝城樓懷念杜甫,并為他貧病交加、漂泊夔州抒發(fā)感慨。頷聯(lián)“人立飛樓今已矣”這句化用杜甫《白帝城最高樓》“獨立縹緲之飛樓”,借此表達陸游對杜甫的景仰與同情。唐詩中關(guān)于白帝城的詩句成為唐以后詩歌的典故,更增唐以后詩歌的歷史感與容量。

      (三)白帝城詩歌對唐詩的影響

      首先,白帝城詩歌擴大了唐詩的題材范圍。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詩歌題材得到極大的擴大。唐之前,鮮有描寫白帝城的詩歌,現(xiàn)有資料表明白帝城最早出現(xiàn)于《后漢書》,《水經(jīng)注》則第一次描寫白帝城的形勝。蜀地離唐都長安距離較近,蜀地與其他地方交往日益增多,白帝城詩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詩歌歷史上才真正出現(xiàn)了白帝城詩歌這一題材。作為一種新的詩歌題材,白帝城詩歌不僅是研究唐代文學的一個新方向,還見證了唐代的社會變遷:從陳子昂的寫景抒情,到杜甫的避亂嘆命,折射出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程。從這一角度來看,與近五萬首唐詩相比,白帝城詩歌雖數(shù)量不多,但這一詩歌題材特征極其突出,詩歌內(nèi)容豐富,對唐詩的興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次,白帝城詩歌推動了唐詩的發(fā)展。安史之亂后,唐代政治中心南移,文人士大夫紛紛入蜀,白帝城詩歌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對唐詩發(fā)展的推動作用真正顯現(xiàn)出來。這一時期,詩壇涌現(xiàn)了大量關(guān)于白帝城的詠史懷古詩,多以詠懷公孫述和白帝城托孤為主,因此“白帝城懷古”深深地烙印于唐詩之中,促進了后代懷古詠史詩的發(fā)展。

      二、唐詩中白帝城文學景觀的美學意義

      白帝城作為一種景觀,它山川環(huán)繞,風景優(yōu)美;作為一種文學景觀,眾多詩人在此留下大量的詩歌,讓白帝城有“詩城”的美稱。白帝城作為一種文學景觀,與其他文學景觀相比,它的美學意義非比尋常。

      (一)崇高美

      英國哲學家伯克曾講到:“崇高是某種從屬于自我保存的觀念,那些能夠讓我們的內(nèi)心感覺到恐懼、感受到最強烈的感情的事物都是崇高的來源”。這種恐懼是一種對痛苦、危險、死亡的擔憂與害怕,甚至可以促發(fā)欣喜的產(chǎn)生,崇高由此產(chǎn)生。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長江水勢湍急,其湍急在唐代使人生畏。加之長江兩岸有猿猴出沒,在此喪命者不在少數(shù),人們心中自然會對長江產(chǎn)生畏懼。而在詩人的筆下,對白帝城這一景觀所產(chǎn)生的感情已超過了恐懼,是一種帶有敬仰的贊美,因而成為崇高美。杜甫《白帝城》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出了白帝城景觀的基本概況,首聯(lián)點明樓高可直插云霄,通過大雨、古木、蒼藤來展現(xiàn)其景的恐怖。詩人停于山中,畏懼之感所產(chǎn)生的是崇高的敬意,從而喚起使命感,由此樹立一種審美的態(tài)度。

      (二)生態(tài)美

      文學中的生態(tài)美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追求和諧。唐代,白帝城詩歌蔚為大觀,這一時期白帝城詩歌往往都是以白帝城景觀為題入詩,白帝城景觀生態(tài)美嶄露頭角。白帝城詩歌多寄情于山水、白帝城樓等景觀,出入蜀地的詩人較少往來于長江,被白帝城優(yōu)美壯闊的景色所打動,易產(chǎn)生較有成就的詠景詩篇。李白《早發(fā)白帝城》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三峽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至今為人所傳唱。“猿聲啼不住”點明自然環(huán)境良好,從動物的角度寫出自然界與人和諧相處。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一)》“蜀江清”從河流的角度點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杜甫《白帝城最高樓》不僅寫出了白帝城整個的壯闊景色,還通過描繪山峽和長江點明白帝城的完整自然生態(tài)。

      人文生態(tài)建立的載體是人與自然發(fā)生情感,白帝城詩歌中這一情感表現(xiàn)在詩人將自身感情融入景物描寫中。李白《朝發(fā)白帝城》通過對白帝城及三峽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欣喜愉悅的感情,在抒寫白帝城之壯麗的同時融入情感,讓人感受到自然與人交融的人文生態(tài)的美。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一)》“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陳子昂《白帝城懷古》“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將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詩歌情景交融,體現(xiàn)出詩人的真性情,人文生態(tài)讓詩人們在精神樂園里自由翱翔。

      三、唐詩中白帝城文學景觀的價值

      許多景觀之所以成為景觀,或者由一個普通的景觀成為著名的景觀,就是因為具備了文學的要素和價值。

      (一)白帝城文學景觀的價值

      首先,白帝城文學景觀具有自然屬性。實體性文學景觀以歷史建筑和自然風景為基本載體,同時又賦予了文學的內(nèi)涵和審美的價值。白帝城位于重慶奉節(jié)縣瞿塘峽西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山和馬嶺山上,依山而建,登白帝城可觀夔門,縱覽長江三峽風景。奉節(jié)氣候適宜,降雨均勻,適合柑橘、柚子、棗子等作物的生長,這是白帝城的自然屬性。

      其次,白帝城文學景觀具有人文屬性。白帝城最初只供軍事家使用,如西漢末年,白帝城作為軍事家公孫述的根據(jù)地。東漢末年,劉備夷陵戰(zhàn)敗,退守白帝城。當戰(zhàn)爭過去,白帝城的軍事職能慢慢弱化,開始向平民開放,吸引了一批上至文人雅士、下至漁民在白帝城筑起一個個生活圈子。唐代,水路進川或出川必經(jīng)白帝城,陳子昂、李白、杜甫等人曾先后游覽白帝城,留下無數(shù)名篇佳作。漁民以船為家,以捕魚和販賣河鮮為主業(y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唱一曲曲朗朗上口的竹枝歌,從而加深了白帝城的人文文化凝聚程度,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間互相促進和發(fā)展的過程,為后來的文學活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白帝城內(nèi)有“碑林”,“碑林”里安放著隋代以來的碑刻七十一塊,有的在書法藝術(shù)上具有價值,有的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資料,有的則是難得的反面教材。這些是白帝城的著名遺珍,也為白帝城文學景觀增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

      再次,白帝城文學景觀具有歷史屬性。白帝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末年,公孫述在白帝城稱帝,加深了西漢王權(quán)的割裂。東漢末年,劉備在白帝城向諸葛亮托孤。南宋時期,白帝城是一個依托三峽的軍事攻防系統(tǒng)。作為南宋政權(quán)西線抗元防御體系的組成部分,白帝城是西線的最后一道屏障,地位十分重要。

      最后,白帝城文學景觀具有文學屬性。白帝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學景觀,從古至今,白帝城被無數(shù)文人提及多次。陳子昂途徑白帝城,寫下《白帝城懷古》名篇;李白更是寫下傳世千年的《朝發(fā)白帝城》,至今為世人所熟知;安史之亂后,詩圣杜甫在此避亂,寫下《白帝》、《登白帝城》等膾炙人口的名篇;劉禹錫擔任夔州刺史,留下《竹枝歌九首》。宋元明清無數(shù)文人墨客前來此地,為文學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充滿文學色彩的詩歌使白帝城漸漸成為一個詩意的文學景觀存在,為巴蜀文化增添詩意的一筆。因此,白帝城文學景觀是自然屬性、人文屬性、歷史屬性和文學屬性的綜合體。

      (二)白帝城文學景觀對巴蜀文化的影響

      文學景觀還是地方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是人們懷念故鄉(xiāng)、寄托鄉(xiāng)愁的一個重要媒介和載體。通過文學景觀,人們可以找到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白帝城是巴蜀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景觀。巴蜀多山多水,白帝城坐落在白帝山上,與白鹽山隔江相望,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綿延不斷的山峰錯落在長江上,猿猴在兩旁郁郁蔥蔥的森林里啼叫,巴蜀游子很難在巴蜀以外的地方見到如此情景。社會快速發(fā)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了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地域性、民俗化逐漸消失。地域性明顯的白帝城景觀是在外游子心靈棲息之地,在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中稍做喘息。

      白帝城是巴蜀民眾共同的情感寄托,還是他們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基礎(chǔ)。白帝城作為文學景觀,是巴蜀民眾進行地域文化建構(gòu)的前提和保障,更是巴蜀民眾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紐帶。同時,它也是巴蜀民眾進行地域文化建設(shè)、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外在體現(xiàn),見證了巴蜀文化的歷史發(fā)展。

      (三)當今白帝城文學景觀存在的意義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白帝城遺址先后開展了10余次考古工作。重慶考古所對白帝城的考古修復工程,是考古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文化建設(shè)和歷史建設(shè)。從文學方面看,白帝城的修復是對白帝城文學景觀的一個文化補充,是對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是為其文學景觀及其價值增注新內(nèi)涵的重要舉措。從歷史方面看,白帝城依山傍水,與平原城市截然不同。白帝城受地理條件制約而產(chǎn)生的區(qū)域文化特征保留至今,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產(chǎn)、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這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有重要價值。

      白帝城作為巴蜀地區(qū)較有代表性的文學景觀,即便如今模樣與最初相差甚遠,但在今天它依然是代表重慶的著名景點,流傳下來的文化習俗備受本地市民歡迎。巴蜀文化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牽頭發(fā)起的和民間自發(fā)組織的非遺夔龍術(shù)展演、非遺竹枝舞展演、舞獅舞龍等活動,都充分體現(xiàn)出重慶對于弘揚巴蜀文化的重視性和必要性。

      考古重建后的白帝城不僅很好地發(fā)展白帝城的商業(yè)經(jīng)濟價值,而且成為重慶旅游觀光的勝地,同時還擔任著文學教化的重任。它的存在將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白帝城獨特的文學景觀價值,在新的時代弘揚、發(fā)展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

      四、余論

      白帝城具有文學性的自然景觀,是巴蜀地區(qū)與文學相互作用的產(chǎn)物。它是巴蜀文學的另一種呈現(xiàn),不是以往的紙質(zhì)呈現(xiàn),也不是新興的電子呈現(xiàn),是文學在地理上的呈現(xiàn)。

      今天,研究白帝城不能割裂它與文學的關(guān)系,應該把它放在網(wǎng)絡(luò)中進行考察,通過橫縱方向?qū)ζ溥M行分析。作為文學景觀的白帝城,具有崇高美和生態(tài)美,利于我們深挖白帝城背后的生態(tài)與人文價值,重新發(fā)現(xiàn)白帝城詩歌的魅力。從文學景觀的角度分析白帝城,不僅為白帝城的旅游開發(fā)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還利于弘揚巴蜀文化。白帝城文學景觀研究作為文學地理學的補充,這既是對白帝城研究的補充與具體化,也是建立完整獨立的文學地理學研究體系的必經(jīng)之路。

      猜你喜歡
      白帝城巴蜀唐詩
      早發(fā)白帝城
      青年共建“雙城圈” 攝影同話“巴蜀情”
      川渝兩地攜手共建“巴蜀電影聯(lián)盟” 聯(lián)合打造巴蜀特色電影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國學(2020年1期)2020-06-29 15:15:34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早發(fā)白帝城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宋代巴蜀書法綜述
      早發(fā)白帝城
      镇坪县| 松原市| 涞源县| 穆棱市| 黄大仙区| 乐平市| 炉霍县| 长寿区| 古交市| 磐石市| 广昌县| 宜城市| 石首市| 乐山市| 遵义市| 华阴市| 弥渡县| 壤塘县| 北流市| 芜湖县| 诸暨市| 盘锦市| 赞皇县| 本溪| 遂宁市| 济源市| 江口县| 淮安市| 龙山县| 集安市| 离岛区| 罗田县| 大同市| 定结县| 景德镇市| 太谷县| 巴楚县| 信阳市| 西贡区| 台东县|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