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陽 袁彬
【摘要】目的:探究兩種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和主要研究方法分別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共100例)、回顧性研究;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16年6月,截止時間為2018年5月。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命名為2組(每組均為50例),一組為A組(應用2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方法),另一組為B組(應用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①血清總膽固醇——TC、②甘油三酯——TG)水平、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①斑塊面積、②內(nèi)膜厚度)。結(jié)果:對比兩組治療前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結(jié)果表明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結(jié)果表明B組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明顯低于A組P<0.05)。結(jié)論: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比20mg/每日1次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鈣;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超敏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頸動脈粥樣硬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好發(fā)老年人群,臨床主要特點為:(1)致死率高;(2)發(fā)病率高等?,F(xiàn)階段來看,治療腦卒中患者的主要方式為:其一,改善循環(huán);其二,血小板聚集;其三,抗抑制炎癥反應等。有關資料顯示,32%左右的缺血性腦卒中由頸動脈粥樣硬化所致。阿托伐他汀鈣不僅僅能夠積極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而且能夠顯著降低其血脂水平和炎癥水平、保護神經(jīng)功能。但是,關于阿托伐他汀鈣的使用劑量目前尚存在爭議。本文將探究兩種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和主要研究方法分別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共100例)、回顧性研究;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16年6月,截止時間為2018年5月。A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5例、15例,年齡(69.22±2.65)歲。B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4例、16例,年齡(70.14±1.63)歲。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未有差異(p>0.05)。
1.2方法
A組應用2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②國藥準字H20051408、③20mg*7片)藥物治療方法:總共治療90d。
B組應用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同上)藥物治療方法:總共治療90d。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治療前后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①血清總膽固醇——TC、②甘油三酯——TG)水平、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①斑塊面積、②內(nèi)膜厚度)。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對比兩組治療前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結(jié)果表明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治療后上述各項指標,結(jié)果表明B組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明顯低于A組P<0.05),見表1。
3.討論
有學者指出,他汀類藥物能夠顯著降低腦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炎癥水平等,且作用強度與使用劑量密切相關。本研究中,B組接受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方法后hs-CRP水平、IL-6水平、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指標等顯著下降,與A組比較差異顯著。上述研究結(jié)果說明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療效顯著,與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保持高度一致。一項研究表明,40mg/每日1次與2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4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比20mg/每日1次治療效果更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劉玲.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保護作用[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9,22(10):1105-1110.
[2] 張東蘭,曹麗平,黃湲,等. 阿托伐他汀鈣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GFAPTNF-αNSE及神經(jīng)功能變化的影響研究[J]. 中國急救醫(yī)學,2019,39(5):431-436.
[3] 毛向雷.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20,28(6):93-95.
111350170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