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苦多樂少,本是人生常態(tài)。但何以待苦,不盡相同。
清代學(xué)者屈大均就曾視苦瓜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雜他物煮之,他物弗苦”??喙鲜强嗟模罅艘彩强嗟?,但同苦瓜一起入鍋的,卻能不沾染苦味。這說明啥呢?自己苦,卻不傳苦,“自苦不以苦人”,這就是君子之德。
自己苦,他人不苦,這是一種大智慧。吃了苦頭,下意識的反應(yīng)都一樣,想著訴苦傳苦。不同的是,有的人想了,也就做了,付諸實施;另一些人,卻能通過其他的方式,可能是運動,或者旅行,又或者投入感興趣的事兒,從而淡化生活的苦味,化苦于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