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印
(青龍滿族自治縣婁杖子寄宿制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500)
“教材是學校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構件。”“讀懂教材是上好課的第一步?!薄敖滩牡脑O計思路,依然是影響教師課堂設計的主導線索與首要資源,進而也成為影響兒童德育境遇的重要因子。”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深度研讀統(tǒng)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系統(tǒng)優(yōu)化課堂活動設計,把握好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增強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幾年來,我們在備課上充分發(fā)揮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團隊的作用,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團坐在一起共備同一節(jié)課,這個過程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首先每個人先重溫教材編寫專家對教材的解讀視頻,全面把握教材編寫的思路、特點,做到深度解讀統(tǒng)編版教材。第二步,認真學習研讀教師用書的內容,諸如“為什么要編這一課”“這一課是怎么編的,該怎么用”“課文內容解析”“這一課的挑戰(zhàn)是什么”“如何上好這一課”“看看別人是怎么上的”“教學資料庫”七大環(huán)節(jié),每個人寫出研讀后的心得,與自己備課關聯(lián)緊密的知識點等。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團隊里的每個人獨立撰寫一份教學設計,先匿名發(fā)到團隊的教研群里,供大家學習。第四步,每個人都對上傳的設計(自己設計的除外)進行打分。得分最高的設計就作為團隊集中備課時要討論的內容,討論后根據大家的意見由教研組長最后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學設計,作為本次備課的共學共研成果,上傳到群里供大家參考使用。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的小調查或小采訪任務,通過自主性學習,學生可能在課前就已經對課程內容有了比較深刻的認知和體驗,同時也有了更多的生活經驗,為課堂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币虼耍覀兛梢蚤L期堅持做好課前小調查或小采訪。
關于運用“調查”這種學習方式,《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在“實施建議”部分明確提出“教學應引導兒童通過觀察、調查、討論、參觀、訪問、制作、種植、飼養(yǎng)、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與環(huán)境互動、與同伴合作,來獲得對自然與社會的親身體驗和感受,獲得豐富的知識或經驗,獲得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課標》也提出“本課程的教學活動方式多樣,如閱讀、討論、辯論、參觀、調查、訪問、游戲、角色扮演、模擬活動、兩難問題辨析,以及撰寫報告書、制作圖表等”。
課前調查的方式可以分為很多種,填寫“課前調查表”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學習與家鄉(xiāng)的變化有關的話題時,在學習之前就應該設計一些表格,提前一周讓學生去調查我們家庭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變化,填好表格,準備在課上小組討論時使用。如果沒有學生的課前調查,僅憑教材上的提示線索,教學內容就會略顯單薄。有了課前調查,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才會有話可說,也能夠提高小組合作討論的質量。
課中是每節(jié)課的重頭戲。為了更好地落實思政課“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價值引導”這一重要職責,在上課環(huán)節(jié)應重點強調提升活動指導的有效性。一般來說,教師在備課時設計好了課堂活動,課上就要引導學生參與、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充分參與,積極體驗,認真思考,充分表達。教材是《課標》理念的主要(直接)載體,學生學習的重要文本材料。我們強調“用教材”,切忌“教教材”。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好以下兩項工作。即落實兩點:一是“精準制定課時目標”,二是“智慧設計課堂活動”。這里筆者以統(tǒng)編版教材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第6 課“我參與我奉獻”的第4 課時話題“參與公益”為例加以說明。
結合教師用書的提示,本課時筆者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知道參與公益的重要性。2.知道服務社會不分大小,小善舉也可以匯聚成大愛。3.增強責任意識,傳承樂善好施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中必須加強課堂活動設計?!墩n標》指出:“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xiàn)?!币虼?,教師備課設計活動,上課時指導學生完成活動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工作。一般來說,教師設計課堂活動要本著“四有”原則。即一是“有效——緊扣目標”,二是“有序——教師引導”,三是“有情——體驗感悟”,四是“有趣——鏈接學生生活”。
本課筆者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情導入。選取了發(fā)生在我們班學生身邊的事例,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2020 年3 月22 日某銀行的領導來我們學校舉行捐贈儀式,看望我們同學,關心我們同學,還給我們贈送了很多學習用品。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活動,通過活動初步知曉了“公益活動”這一詞語的真正含義。
第二環(huán)節(jié):成為一名志愿者。學生閱讀教材41 頁的活動園,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志愿者資料。(1)學生交流1:明確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是指在沒有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個人時間和精力,開展有益于社會或個人的活動的人。(2)學生交流2:熱心參與公益活動。我們既可以為災區(qū)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家庭,又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照顧孤寡老人,參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志愿活動。(3)學生交流3:積極付諸行動。除了教材中的行為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如:到樓道里清除小廣告、清掃社區(qū)、撿拾垃圾、走上街頭做交通文明勸導員等。
第三環(huán)節(ji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筆者先啟發(fā)大家:同學們,在2020 年初,本該喜慶祥和的春節(jié)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亂,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威脅到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有許多志愿者挺身而出。(1)提問:課前老師給大家留了調查作業(yè)。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志愿者的身影?他們都做了什么?我們來看看一些同學的調查結果吧。(2)呈現(xiàn)學生調查結果。(3)提問:同學們,如果你是被志愿者幫助、服務的人,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第四環(huán)節(jié):公益的力量。出示志愿者小娟的經歷資料。提問:(1)同學們,小娟的經歷帶給你怎樣的思考呢?(2)請分組收集公益改變人、改變環(huán)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3)日常生活中,除了小娟的故事之外,你還知道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后學生自由發(fā)言。幫助學生了解公益事業(yè),幫助學生認識志愿者,提高公益意識。知道哪些故事體現(xiàn)了公益的力量?課前老師讓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下面我們就來分享大家收集的故事。(4)課堂小結:參與公益活動能夠傳遞愛心,傳遞社會正能量。
課后還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實踐性作業(yè)。本課里“成為一名志愿者”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去開展相關的志愿者工作。比如讓學生在學校舉行的“運動會”“慶六一聯(lián)歡會”“畢業(yè)典禮”等大型活動中當一名志愿者,增強他們的體驗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