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是新聞媒介社會存在的“試金石”
      ——基于馬克思關于報刊的“輿論紙幣”理論

      2022-03-18 10:43:54申辰煜
      關鍵詞:編譯局試金石紙幣

      申辰煜

      (太原工業(yè)學院 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008)

      我國傳媒學界圍繞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已經(jīng)進行諸多研究,并取得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中,部分學者針對馬克思主義輿論引導問題進行研究,有的把研究側重點放在輿論監(jiān)督思想方面,但在輿論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之間的關系問題上研究則相對較少。近些年來,學術界關注新聞報道的正負效應及其內(nèi)在關聯(lián),尤其是關于輿論功能提出一些獨到觀點。但從總體上來說,學界結合我國國情對該領域問題研究還相對不足,且研究本身存在兩大誤區(qū)問題。誤區(qū)一,在理解馬克思著作某理論時存在片面性,未能結合我國實際來進行正面宣傳,沒有充分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所具有的作用。誤區(qū)二,認定西方媒體專門的“揭丑”現(xiàn)象是正理,未能做好輿論正面引導及宣傳工作。很顯然,這兩大誤區(qū)不符合我國實際,存在明顯的理論偏激問題。尹韻公指出,輿論報道應注重掌握其中的“度”,這不僅重要且極為關鍵。(1)尹韻公:《論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實踐基礎和時代關切》,《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我國一直堅持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該制度下應如何界定輿論引導和輿論監(jiān)督之間的關系,這除了涉及相對應科學認知之外, 還牽扯到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問題等。為此,本文從馬克思辦刊經(jīng)歷及其觀點出發(fā),探究“輿論紙幣”的由來及其運作機制,進而反思輿論監(jiān)督與輿論引導之間的辯證關系。

      一、報刊作為“輿論紙幣”理論的由來

      新聞媒介是“輿論紙幣”的重要載體,其物質形態(tài)直接決定了其輿論傳播方式及其社會后果。19世紀中期,新聞媒介所主導的輿論風向對于工人階級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輿論得失決定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的成敗。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就多次出現(xiàn)“輿論”概念,出現(xiàn)次數(shù)多達 300 多次。(2)陳力丹:《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第 135 頁。他們從社會發(fā)展視角闡述輿論的本質及特征,指出輿論傳播的媒介載體及其在社會發(fā)展中的突出功能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初步構成馬克思主義輿論思想體系。16世紀以來,空想社會主義躍入公眾視野,盡管在當時該理論還不成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無產(chǎn)階級的各種訴求。空想社會主義者非常重視輿論研究,在各個發(fā)展階段均有針對性的輿論研究,托馬斯·莫爾指出:“凡屬認為重要的事都要提交攝護格朗特會議,由攝護格朗特通知各人所管理的住戶,開會討論,將決定報告議事會。有時問題須交全島大會審議。”(3)〔英〕托馬斯·莫爾:《烏托邦》,戴鎦齡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6 年,第 55 頁。18世紀以來,空想社會主義者有意識借助報刊輿論來宣傳自身的主張。對此,巴貝夫和菲·邦納羅蒂認為報刊輿論既可以贊揚個體精神及體力上的種種德性,也可以批評某些社會不良現(xiàn)象。(4)張昆、陶喜紅:《論空想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思想》, 《新聞學論集》2007 年第 19 輯。19世紀初,圣西門、歐文及傅立葉等空想社會主義者深度挖掘報刊的輿論導向功能,并將其作為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圣西門認為輿論在重要性方面不言而喻,它就是“世界女皇”,并指出輿論是高于政府力量的新型權力。(5)[法]昂利·圣西門:《圣西門選集》第 3 卷,董果良、趙鳴遠譯,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5 年,第148 頁。由于受到當時資本主義等因素影響,空想社會主義者所持的輿論觀尚不成熟,過分擴大輿論的社會功能,不過,他們所提出的觀點為馬克思主義輿論思想體系形成提供了經(jīng)驗支持。

      馬克思、恩格斯在辦刊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關于報刊輿論的新聞觀。在馬克思看來,輿論是社會公眾心理的集中反映,本質上是社會一般關系的集約表達,也是一種社會普遍交往心態(tài)在報刊等傳播媒介上的直觀呈現(xiàn)。(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384 頁。馬克思與以往的思想家如雅克·盧梭等具有相似的社會輿論觀。盧梭最早定義公共輿論的內(nèi)涵和外延,并從啟蒙角度闡釋現(xiàn)代輿論概念的起源。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首次用“公眾”與“意見”詞匯界定輿論的含義。黑格爾認為,輿論本質上是個體主觀自由的內(nèi)在需要,它通過對普遍事務的理性評價來實現(xiàn)的,這些自由的集合被稱為公共輿論。(7)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楊、張企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年,第 316 頁。“輿論紙幣”理論是對報刊和輿論關系的喻證,具體說來,報紙是作為社會輿論紙幣而流通的,該論斷歸納總結報刊和輿論之間的內(nèi)在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輿論思想的經(jīng)典內(nèi)容。1850年11月1日,馬克思和恩格斯率先提出“輿論紙幣”概念,并將其收入《1848—1850年法蘭西階級斗爭》單行本之中。后來部分學者在論及這個喻證時,認為是馬克思提出的觀點,事實上,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共同提出和論證的觀點。該概念具有兩層含義:一是社會輿論傳播需要有介質提供支撐,報刊就是該介質載體。二是報刊流通發(fā)展需要輿論予以支持,這是因為沒有各種輿論的吸引,很難激活公眾購買報刊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報刊自然很難實現(xiàn)有效傳播及發(fā)展。

      1848年歐洲爆發(fā)革命,法國各黨派陷入各種紛爭狀態(tài),為此法國政府結合當時的社會發(fā)展需要出臺出版法。在該提案發(fā)布之后,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發(fā)現(xiàn)提案的規(guī)定存在不足,如收取郵戳費、每篇文章都要署名等規(guī)定缺乏合理性。針對這些不足,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該法案的不合理之處,指出:“如規(guī)定每篇文章都要署名,則報紙就會淪落為知名人士的作品集。”(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 232 頁。實際上,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各個革命黨派負責的報紙所發(fā)表文章基本上屬于匿名發(fā)表,因此形成一種報刊文章都不署名的社會風氣。報刊作為輿論傳播的陣地,它把個人意見轉化為公共的理智力量,從而擴大報刊對社會發(fā)展及革命實踐的影響力。1843年1月,馬克思負責主持《萊茵報》的各項工作,針對匿名發(fā)文現(xiàn)象指出:“我確信不署名是由報紙的實質所決定的,因為不署名可以使報刊由許多個別意見的集合點轉變?yōu)橐粋€精神的機關?!?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12頁。由此可見,不署名的自由可以營造讀者公正自由的評價氛圍,從而客觀公正地評價媒體報道之事。當發(fā)表在報刊上的文章都不署名時,在人們的潛意識里認為報刊作為公共輿論媒體,其本身具有某種信息交流與評價功能,就如同市場上的紙幣一樣具有某種普遍流通功能。而法國政府發(fā)布法案,規(guī)定所有文章都要署名,這會暴露作者的身份,進而引發(fā)部分支持革命的文化人不再投稿,即便他們還愿意投稿,基于風險因素考慮也很難做到暢所欲言。這必然會對報紙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如體現(xiàn)在報紙上的這些文章觀點只能和政府立場相同,或者是反饋虛假輿論信息等。在這種情況下,報紙公信力遭受損害也就成為必然,即在規(guī)定署名之前報紙是擁有較高信用度的紙幣,而在規(guī)定每篇文章都需署名之后,則轉變?yōu)榭尚哦葮O低的“單戶期票”。馬克思和恩格斯圍繞法國出臺的新法案之不足展開闡述,認為報紙是一種社會輿論并進行流通的“紙幣”等,這是他們就報紙和輿論關系形成的精辟觀點。

      那么,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何把報紙比喻為“輿論紙幣”?關于紙幣流通,馬克思認為:“紙幣實現(xiàn)流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規(guī)律,該規(guī)律是基于紙幣作為金的代表。由此能表明的是紙幣得以發(fā)行,是基于它作為金或銀的代表,這就使得實際流通的是金或銀的數(shù)量”,“金因為有價值才流通,而紙票卻因為流通才有價值”。(1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7頁。報紙與紙幣具有相似的運作原理,報紙實際銷量如何,主要看報紙上的輿論是否具有可信性,以及是否具有真實性。報紙需反饋全社會的真實意見及聲音,而不是只讓其中的一些人發(fā)聲,只有這樣,報紙才能獲得受眾青睞,進而在更廣范圍內(nèi)實現(xiàn)流通。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報紙比作“輿論紙幣”,這能反饋出兩方面信息:首先,報紙需要在市場上流通,在這方面和紙幣相同,報紙在市場上能不斷引申開來的根基,則為其所塑造的媒介公信力,并獲得讀者的認可與信賴。其次,報紙作為一種商品,與紙幣相類似,需要有相應的價值,報紙的價值體現(xiàn)在能承載輿論及反映輿論?!澳囊环N報刊代表著社會輿論,哪一種報刊在歪曲社會輿論!”(1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8頁。由此可知,在對報刊評判時,馬克思所持標準在于它有沒有歪曲輿論。除此之外,馬克思還有相類似“驢子”和“麻袋”的喻證,即“打麻袋來嚇驢子”。馬克思借此喻證,用來暗指德國掌權者打壓報刊和鉗制輿論,德國掌權者對民營報刊的管制是為了打壓德國社會潛在的革命輿論及其實踐活動,通過對署名作者迫害以達到恐嚇報刊的目的。這進一步驗證,報刊是社會輿論的集約表達,它具有輿論監(jiān)督和引導功能,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做到客觀且公正,報刊和紙幣才具有社會信用,唯有此報刊才能實現(xiàn)更好的傳播和信息流通。

      二、突出新聞媒介在輿論引導與輿論監(jiān)督中的主導作用

      新聞媒介是輿論功能的物質載體,其媒介屬性決定了輿論傳播的方式及其領域,因而新聞媒介主導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功能在社會領域的基本形態(tài)及其影響。19 世紀 30 年代末,德國封建專制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問題越發(fā)凸顯,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借助報刊媒介進行批判。在他們看來,報紙可以干預日常社會生活,并成為各種社會運動的“喉舌”,進而整體上反映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1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年,第 3 頁。報刊具有自身重要職責,其中反映社會輿論,以及引導好社會輿論是其主要職能。報紙作為“輿論紙幣”而廣泛流通于社會各個階層,階層訴求通過報紙媒介向全體社會成員傳達,由此形成代表各個利益階層的不同類型的包含形態(tài),如 “石印通訊是奧地利當局出版的半官方出版物,目的是根據(jù)需要影響社會輿論”(1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 567 頁。。報刊是社會輿論最重要的媒介載體之一,但社會輿論表達形式并不能局限于報刊本身,而是隨著社會媒介技術的發(fā)展衍生出更多樣化的物質承載者。社會輿論和報刊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馬克思形象地將其比喻為“袋子”與“驢子”關系,歐洲各國掌權者為了牽制和打壓公眾輿論(驢背上的袋子)而去攻擊各種形式的報刊(驢子)。(1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2 年,第 658 頁。社會輿論是時代的產(chǎn)物,1848年歐洲革命時期以自由名義出現(xiàn)的報刊承載著社會輿論的生產(chǎn)及傳播機制。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時指出,報紙的使命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社會發(fā)展形勢、改良及變革的條件與方法,并形成社會輿論引導社會發(fā)展。(1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第 489 頁。因而,報刊是革命發(fā)展的重要輿論陣地,只有持續(xù)向社會傳播革命信息才能持久地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報刊在對私人利益進行定義時,把其界定為普遍利益,只有報紙才能讓這些貧困狀況成為廣泛關注對象,獲得普遍同情,并減輕或者緩解貧困問題。

      不過,報刊與輿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換言之,不能直接把報刊等同于輿論。輿論是近代社會持續(xù)不斷解放的產(chǎn)物,隨著生產(chǎn)方式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chǎn),大眾民意的覺醒催生了社會輿論場。這一時期隨著社會各階層被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簡單劃分為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導致社會矛盾和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尖銳沖突,社會輿論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直接形式。報刊則是輿論表達的載體,各種社會階層在社會大變革中通過報刊傳遞本階級的利益訴求,因而報刊與輿論是應運而生的社會民意收集傳播者和利益表達者。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并非所有的報刊,均能發(fā)揮正面輿論引導作用,也存在“好” 和“壞”之區(qū)分。 以英國《泰晤士報》為例,它們代表資產(chǎn)階級利益,并為當局的社會政策站臺而成為“黃褲奴”和 “婆羅門”。(1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3 年,第 490 頁。在某程度上,輿論被認為是民意的表達,尤其是在改革或革命的關鍵時期,是否獲得民意支持成為其合法性的重要依據(jù),如馬克思在英國國內(nèi)改革問題上曾指出《泰晤士報》“屈從于輿論”(1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 335 頁。。報刊發(fā)文的匿名性是對作者的保護,尤其是在當報刊新聞自由無法有效保護時,匿名發(fā)文可以有效規(guī)避作者群體免受政府迫害。此外,“當報刊是匿名的時候,它是廣泛的無名的社會輿論的工具”(1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 473 頁。,只有報刊在文章不署名情況下才能使得個別意見轉為公共理性觀點。

      新的新聞出版法規(guī)定,報刊所有文章均需署名,而關于保證金的規(guī)定,使得革命報刊遭受致命遏制,并出現(xiàn)死亡。對此,人民認為這是廢除普選權之后的一種報應,但新法律在價值方面并非只體現(xiàn)在部分報刊上。報刊所代表的媒體力量是國家的第三種權力,同時也是廣泛反映和傳播社會輿論的重要平臺,此時實名發(fā)表文章的報紙直接淪落成為一些知名人士的作品集。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讓輿論反饋真相,對真相進行反映,這是糾正輿論問題最為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最為可靠的辦法。(1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第 318 頁。報紙應體現(xiàn)真實性及客觀性,如實反饋社會輿論,才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才能獲得公眾的認可,這也是報紙實現(xiàn)生存乃至于發(fā)展的前提條件。1854年,塞瓦斯托波爾陷落的假消息,在世界上廣泛傳播導致其產(chǎn)生極為惡劣的影響,恩格斯對此評論道,資本家任何不公正對待工人的行為都要準確及時的通過報刊向社會傳達,并付諸法律行動進而形成社會輿論,只有這樣才能捍衛(wèi)法律的權威而避免法律淪為一紙空文。(2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415 頁。獨立性是報刊精神的基礎,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客觀中立報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對政府或黨派操縱而出現(xiàn)的各種虛假輿論極為反感,并指出報刊想要實現(xiàn)發(fā)展必須獲得社會多數(shù)民意的支持或者認同。“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2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 234 頁。資產(chǎn)階級掌權的政治反動時代,既沒有反映工人階級利益的工人報刊,也沒有呼應時代民主革命的社會主義報刊。對此,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創(chuàng)辦無產(chǎn)階級報紙,不僅重要且已經(jīng)迫在眉睫, 迫切需要報刊作為媒介來加強與群眾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輿論引導來創(chuàng)造有利于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方式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

      關于國家權力,馬恩將其劃分為三種,即行政、立法、報紙三大權力,這三種權力缺一不可,彼此之間互相牽制與約束。“統(tǒng)治關系形成的前提,就是要占有他人的意志”(2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 237 頁。,如“爭奪對德國輿論的統(tǒng)治地位即爭奪對德國本身的統(tǒng)治地位”(2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 197 頁。。在此期間,不同的輿論主體之間展開了話語權博弈,并以這種方式交換思想與傳遞不同意見,進而對社會發(fā)展走向及未來格局產(chǎn)生深刻影響。為了使反映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政策能有效推行,需要運用報刊等輿論工具廣泛引導和宣傳以獲取多民意的支持,為此統(tǒng)治階級會高度重視社會輿論力量的引導和監(jiān)督功能。由此可見,社會輿論對政府權力形成制約,國王也不例外,普魯士國王在下發(fā)等級制帝國憲法過程中,沒有盲目地直接推行,而是主動傾聽輿論導向而調整政府決策。(2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 541 頁。在用輿論監(jiān)督政治活動過程中也會受到其影響,歐洲專制制度在推廣過程中以簡單粗暴方式直接控制社會輿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書報檢查制。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把宗教當成控制手段,不能容忍各種與權力組織相左的意見,進而防止社會異見傳播。以暴力方式維持統(tǒng)治的做法根本得不到民心,難以保證統(tǒng)治地位的穩(wěn)固與長久,因而在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權力時采用輿論控制甚至欺騙等方式鞏固其統(tǒng)治基礎。統(tǒng)治者要想得到更多的支持與擁護,需要靠自己輿論話語權來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讓這樣的統(tǒng)治普遍獲得社會認可,以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并以輿論疏導方式來緩解社會輿論對統(tǒng)治階級的壓力。為此,馬克思與恩格斯對這種類型的控制方式予以批判,認為任何華麗的輿論控制外衣都不能掩蓋其階級統(tǒng)治及壓迫的本質,統(tǒng)治階級只能把這當成權宜之計,必定會把工人階級推向與自己對立的方向。

      三、把握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的辯證關系,提高新聞媒介的社會作用

      從理論角度看,以報刊為中心的新聞媒介其傳播引導與監(jiān)督的功能存在復雜的辯證關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對立,引導與監(jiān)督相互區(qū)別并構成某種程度上的對立;另一方面,二者辯證統(tǒng)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共同服務于新聞媒介的輿論使命。報紙作為“輿論紙幣”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監(jiān)督功能。關于輿論引導與輿論監(jiān)督之間的關系,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態(tài)度看待其在實踐領域的差異性。實際上,“輿論紙幣”在不同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實踐過程中產(chǎn)生不同的實踐形態(tài)和理論定位,但其核心是圍繞著輿論自身的監(jiān)督與引導功能展開的。

      “捍衛(wèi)黨的要求”和“監(jiān)督人民代表”是無產(chǎn)階級報刊的首要職責。恩格斯認為,黨刊的首要任務是傳播黨的主張和駁斥敵對勢力黨的妄斷 ,(2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00頁。而報刊首要職責是監(jiān)督政府并保護人民免于暴政劫難。(2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年,第280頁。在他看來,捍衛(wèi)黨的要求是報刊輿論監(jiān)督的首要職責。從表面看,這種觀點形成了某種矛盾,不可能同時存在兩種“首要”。實際上,二者同樣重要,因為不管哪一項工作的開展,都是為了“維護人民利益”。在與普通百姓保持聯(lián)系時,“捍衛(wèi)黨的要求”成為一條重要紐帶。實際上,無產(chǎn)階級報刊就是黨的“喉舌”,越是在復雜的階級斗爭背景之下,黨就越應該借助于報刊來維護群眾利益,爭取與群眾時刻保持在一起,這是黨發(fā)展壯大的前提。在黨性原則之中,“捍衛(wèi)黨的要求”是黨刊最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工人階級的報刊是與敵人斗爭的重要輿論武器。(2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 590頁。在維護人民利益時,要尤其關注怎樣才能發(fā)揮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報刊不僅有權利而且有義務嚴密地監(jiān)督人民代表先生們的活動”(2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 203頁。。報刊的所有職責與功能都是人民提供的,這就需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要讓正確的思想在群眾中傳播,這是所有報刊創(chuàng)立的目的,是發(fā)展之源,也是立身之命。對于表達群眾心聲與思想,馬克思認為應該從兩方面進行解釋:一要替人民考慮問題,報道各種關于人民的內(nèi)容;二要引發(fā)輿論,讓更多群眾對此表示關注。可見,報刊進行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絕不只是要滿足自身利益需求,更不能置人民利益于不顧而“看熱鬧”,而是反映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懊癖姷某姓J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 沒有這種條件, 報刊就會無可挽救地陷入絕境 ?!?29)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4頁。報刊的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同等重要,并不存在誰先誰后的問題,沒有體現(xiàn)出哪一個更重要,都處于“首要位置”,缺一不可。

      “紅榜 ”與“黑榜 ”并用,是俄國馬克思主義輿論思想實踐的重要形式。關于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列寧有著明確的階級立場,對這兩項功能作出了精彩解釋,提出了透辟的觀點。列寧認為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發(fā)揮出榜樣的力量;在報紙上以“黑榜”形式進行監(jiān)督,同樣發(fā)揮出正、反兩種人物的引領作用?!鞍駱印弊畲蟮膬r值就是精神激勵。列寧曾表示, 榜樣力量是蘇維埃俄國的道義基礎, 同時也是強推勞動組織的范例。(30)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36 -137頁。列寧所說的“榜樣力量”實際上就是一種由共產(chǎn)主義實施的“組織競賽”。在他看來,蘇聯(lián)要在生產(chǎn)方面樹立榜樣,要全面推行“星期六義務勞動”,以這種方式樹立模范與典型。列寧多次表示,“榜樣”將發(fā)揮出無限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精神激勵,借助于“模范的”“榜樣”讓更多群眾對新生活的到來充滿激情;二是經(jīng)驗推廣,以模范示例和典型人物的工作經(jīng)驗推而廣之;三是教育群眾,以報刊形式宣傳“模范”“榜樣”,使更多群眾能接受宣傳教育。在列寧看來,當前許多報刊并沒有對“模范”“榜樣”做出大量宣傳報道,他認為這樣令人不滿,也批評一些沒有在這方面取得成績的報刊。報刊中的事實來自于生活之中并得到生活的檢驗,要用生活事例教育群眾,這樣才能使報刊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工具。(31)吳飛主編:《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思想經(jīng)典文本導讀》,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73頁。在報刊上設置“黑榜”的目的,就是要發(fā)揮出輿論的震懾力。除了從正面輿論引導以外,還要求報刊及時揭露各種壞典型案例,要在輿論宣傳的過程中兩手同時抓。在報刊中設立“黑榜”是列寧所倡導的,就是要借助于輿論監(jiān)督作用根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其中包括不講原則、不講秩序、好逸惡勞等。在報刊上同時設立“紅榜”與“黑榜”,就是要以榜樣的力量引導群眾言行,而后者則就是為了使報刊能起到巨大的輿論監(jiān)督作用。激勵、批評這兩種手段同時運用,能讓輿論形成更有效的宣傳作用,能服務于經(jīng)濟建設。在分析輿論引導、監(jiān)督二者的關系時,列寧的輿論觀念形成了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但也能讓人感受到列寧的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局限性。他“過度”強調了二者之間的張力,報刊“榜樣力量”如果以強制性的手段來推行,這種做法明顯不合理,因為報刊應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應該是一種逐漸滲透的力量。

      輿論引導與輿論監(jiān)督之間存在正反配合、剛柔并濟的辯證關系。關于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的關系,毛澤東在馬克思、列寧輿論觀的基礎上,深入進行中國化的實踐與反思,并結合國情把“榜樣”引導調整為“典型引路”。在此基礎上,毛澤東發(fā)揚了這種思想,使之成為一種工作方法。借助于“典型引路”方法來讓更多中國人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不管是延安大生產(chǎn),還是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等,在不同的時期,報刊中的各種典型報道都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毛澤東認為,報刊在進行輿論監(jiān)督時,主要是為了遏制“官僚主義”的滋生,“凡典型的官僚主義、 命令主義和違法亂紀的事例, 應在報紙上廣為揭發(fā) ”(32)《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5頁。。毛澤東也重視反面教材的教育價值,他認為真理都是在長期與謬誤斗爭過程中形成的。關于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之間的關系,毛澤東強調正面引導的重要性:“將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調查分析和表揚, 使全黨都向這些好的典型看齊, 發(fā)揚正氣, 壓倒邪氣 ?!?33)《毛澤東文集》第6卷,第255頁。在艱難的歲月里,毛澤東更是鼓勵報刊要以正面引領為主,希望用這種方式喚醒更多人的激情。他認為,我們要向人們宣傳世界的未來必定是光明的、美好的,只有經(jīng)常這樣宣傳,才能讓人們對勝利充滿信心。在對社會主流輿論進行宣傳,或是對“邪氣”進行批判、壓制時,毛澤東都體現(xiàn)出了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眼光,并以發(fā)展視角來分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當前正在引導中國人民開展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設事業(yè),這項事業(yè)是前所未有的,所有投身于這一事業(yè)的群眾都值得頌揚。毛澤東認為輿論引導要以正面為主,要用正義壓倒邪惡,這種輿論思想能得到傳播,與當時整個社會對英雄的推崇有關??梢姡鞍駱恿α俊薄芭u與自我批評”這兩種監(jiān)督都能同時發(fā)揮出作用。

      結 語

      “輿論紙幣”具有引導與監(jiān)督的功能,馬克思強調了二者的平衡,卻沒有要將其有機整合。毛澤東在繼承馬克思、列寧輿論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以正壓邪”的觀點。然而馬克思主義輿論觀的實踐過程,出現(xiàn)了兩種不良后果:一是理想化的輿論引導;二是偏激化的輿論監(jiān)督。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觀中國化過程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強調了輿論引導的重要性,主張要強化正面宣傳和創(chuàng)造更高的社會效益,這種觀點經(jīng)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把輿論引導與監(jiān)督相統(tǒng)一,認為在特殊的轉型時期要發(fā)揮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這實際上就是根據(jù)新的發(fā)展形勢對馬克思主義輿論思想進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這一思想的中國化發(fā)展。當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會出現(xiàn)各種新矛盾、新問題,這就需要用新思維、新方法進行引導。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制度是有效方式,但不是萬能的,傳媒文化是軟實力,能使制度力量達不到的角落問題得到解決,能用無形的精神力量化解矛盾。借助于媒體問政于民,用對話的形式對當前社會矛盾進行分析與處理,這是構建多元化社會輿論的主流做法,要在傳媒的輔助下體察民情民間,這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本質特征,社會輿論與文化多元是相輔相成的,要從根本上達成共識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思想。

      猜你喜歡
      編譯局試金石紙幣
      戰(zhàn)“疫”是考察識別干部的“試金石”
      人大建設(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8
      CACSI:汽車品質的試金石
      汽車觀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22
      消失的紙幣
      擔當是一名共產(chǎn)黨人是否忠誠的試金石
      猜紙幣
      猜紙幣
      讀寫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5:01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中共中央編譯局江蘇師范大學發(fā)展理論研究中心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师宗县| 高邮市| 塘沽区| 滦南县| 思茅市| 保德县| 筠连县| 额尔古纳市| 衡水市| 米易县| 陇川县| 巴林左旗| 石嘴山市| 达日县| 东莞市| 淮南市| 镇沅| 新蔡县| 嘉祥县| 呼伦贝尔市| 雷波县| 荥经县| 隆昌县| 和林格尔县| 广昌县| 兴隆县| 体育| 衡阳县| 广灵县| 上饶县| 郎溪县| 江永县| 正镶白旗| 九寨沟县| 迁安市| 荔浦县| 兴和县| 安多县| 清苑县| 米脂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