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秦并蜀初期蜀地建置探究

      2022-03-18 10:48:17鄭宇虹
      哈爾濱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郡縣制郡守蜀地

      鄭宇虹

      (渤海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得蜀則得楚,得楚則天下并矣。”蜀地在政治、人文、地理等各方面雖情況復雜,但對于秦而言卻有著極為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意義,因而秦在蜀地建置的考量上,與其他被征服地區(qū)大有不同。該問題學界曾多有探討,但因史料的不足而產(chǎn)生了諸多看法。近期,《陜西西咸新區(qū)坡劉村秦墓發(fā)掘簡報》中發(fā)布了一塊刻有“十九年蜀守斯離造工師狢臣求乘工耐”十六字銘文的銅鑒。[1]這一文物的出土為研究該時期建置問題提供了新的史料,本文由此利用新出土的銅鑒并結(jié)合史料與前輩學人的觀點,進一步論證了蜀入秦前期的建置演變過程,及其秦在蜀地推行懷柔政策的緣由。

      一、學界對蜀地入秦初期建置問題的探究

      根據(jù)《華陽國志》《史記》《漢書》等史料記載,秦用武力征服蜀國之后在此地封侯置相,實行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州郡的懷柔政策。這種行政制度的特殊性也由此引發(fā)了學界對于蜀入秦初期建置問題的探討。然而在討論該問題時自然避免不了判定蜀地是在何時開始推行郡縣制。但由于可供參考的史料并不豐富且存在史書記載混亂等問題,從而造成了學界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出現(xiàn)多種看法。

      如任乃強先生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中認為:“惟滅蜀后守相并置則可定。”[2](P130)羅開玉先生在《四川通史》中指出:“這三十年是郡國并行還是只行封國而未置郡縣?我認為還缺乏郡國并行的史料,‘國’有證,而‘郡’無據(jù)?!盵3](P8)林劍鳴先生在《秦漢史》中提到蜀郡“原為蜀國地。公元前285年秦在此設(shè)郡”。[4](P105)蒲孝榮先生在《四川政區(qū)沿革與治地今釋》一書中則認為:“滅蜀后,初貶蜀王為侯。至秦昭襄王六年(前301年),蜀侯惲叛,被誅后,乃廢封侯置相,設(shè)郡置守?!盵5](P8)此外,還有數(shù)篇學術(shù)論文對該時期蜀地建置問題也做過相應的研究。如胡大貴先生的《蜀郡設(shè)置和第一任蜀守考》:“司馬錯既于滅蜀后即為蜀守,則蜀郡之置亦必在是年,即公元前316年?!盵6]傅奠基先生的《蜀郡的設(shè)置與昭通政區(qū)之肇始》:“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封子通為蜀侯,陳壯為相,張若為蜀守?!盵7]孫華先生的《巴蜀為郡考》:“公元前285年,秦國誅殺最后一任蜀侯,從這以后,秦國才在蜀地置郡”,[8](P49-50)張若也在此年擔任蜀守。崔建華先生的《蜀地入秦初期的管理體制再探討》:“無論從地方管理體制長期演變過程,還是體制本身的運行要求來看,蜀地守、相同置的體制也沒有存在的可能?!盵9]

      雖百家爭鳴,各有其論,但這些觀點大致可分為兩大主張。即根據(jù)蜀地置郡時間的判定,蜀地初期建置或是“有國無郡”,或是“郡國并行”。并且從以上的學術(shù)回顧中還可以看到,即便是支持“郡國并行”這一觀點的學者,他們對于“蜀地何時設(shè)郡”的看法也是多樣的。如任乃強先生認為應是滅蜀后即設(shè)郡;蒲孝榮先生認為蜀郡的設(shè)置是在公元前301年;譚其驤先生認為至少是在封公子惲時;傅奠基先生認為是在周赧王元年,即公元前314年;還有一部分學者則只支持這一時間內(nèi)實行過郡國并行制而回避了何時設(shè)郡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論是支持“郡國并行”,還是持“有國無郡”觀點的學者,對于“秦三封蜀侯,在蜀地設(shè)置了封國,后又三殺蜀侯,最終于公元前285年徹底推行郡縣制”這一認識,都是沒有爭議的。因而要探討蜀地入秦初期的建置問題需先確定設(shè)立蜀郡的時間,但由于現(xiàn)存史料對蜀郡設(shè)立時間的記載并不明確,且秦在蜀地一旦推行郡縣制,就必定會設(shè)置蜀守這一最高行政職位,故而本文先以探討蜀守問題為切入點進一步探究其建置的變化進程。

      二、初期蜀守問題的辨析

      (一)蜀守新發(fā)現(xiàn)——斯離

      根據(jù)《陜西西咸新區(qū)坡劉村秦墓發(fā)掘簡報》的敘述,2017年陜西考古研究院對西咸新區(qū)秦漢新城坡劉村的兩座戰(zhàn)國晚期秦貴族墓葬進行考古發(fā)掘時,在編號M3的墓葬發(fā)現(xiàn)一件銅鑒腹部刻有16字銘文——“十九年蜀守斯離造工師狢臣求乘工耐”。[1](以下均簡稱為“斯離銅鑒”)經(jīng)過進一步的確定,這種銘文格式是秦昭王時代常見的三級職名,“十九年指秦昭襄王十九年,即公元前288年,蜀守斯離是督造者。”[10]在以往的史籍中并沒有任何關(guān)于斯離擔任蜀守的記載,此次斯離銅鑒的出土無疑為研究蜀地該時期的歷史提供了更多的史料,同時也為研究蜀地初期的建置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依據(jù),使得該研究方向具有進行再探討的必要性。

      該文物出土后,有學者認為此處的“蜀守”或是“蜀國守”的簡稱。筆者則認為“蜀守”應是指“蜀郡守”而非“蜀國守”。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蜀國守”是指在蜀地封國體系之內(nèi),蜀侯之下,設(shè)置的一個重要官職,與郡縣無關(guān)?!笆袷亍眲t是蜀郡最高行政長官的職稱,由秦王直接任免,不屬于蜀地封國的官職。很顯然“蜀守”和“蜀國守”雖只有一字之差,其背后所透視的行政制度卻是天差地別。

      斯離銅鑒上的銘文格式,在以往出土的戈中也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如1972年涪陵秦墓中曾出土過一柄銅戈,上刻有銘文“廿六年蜀守武造”,[11]經(jīng)于豪亮先生考證這柄銅戈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蜀郡守武造。[12]對比可見,兩處銅器的銘文格式是基本一致的。這柄銅戈的銘文至少能說明在始皇時期,蜀地郡守的官方簡稱便是“蜀守”,且郡守有督造銅器之職。此外,在《華陽國志》中常璩也習慣性地將秦并蜀前期的蜀郡守簡稱為“蜀守”,如“但置蜀守”“蜀守李冰”“以廬江文翁為蜀守”。司馬遷在《史記》中亦是如此,如“蜀守冰”“蜀守若”,這般對蜀郡守的簡稱也應是沿襲了秦時的傳統(tǒng)。因而“蜀守斯離”也應當說明斯離的官職是蜀郡守。因此,此次陜西M3墓葬中“斯離銅鑒”的腹部文字表明了公元前288年秦在蜀地就已設(shè)有蜀守這一官職進行管轄,至少在這一年蜀地實施分封的同時也推行了郡縣制。《華陽國志》所記載的“三十年(公元前285年),疑蜀侯綰反,王復誅之。但置蜀守?!盵13](P30)這段史料也應理解為“在公元前285年以前,秦在蜀地推行郡國并行制?,F(xiàn)誅蜀侯,廢分封,僅推行郡縣制?!北M管本次文物的出土證實了蜀地曾實施過郡國并行制,但它也只能將蜀郡的設(shè)置時間上限推算到公元前288年。那么在斯離之前是否另有蜀守,蜀地何時推行郡縣制并設(shè)立第一任蜀守,郡國并行制度何時開始等問題都需借助現(xiàn)存的史料進一步辨析。

      (二)第一任蜀守——司馬錯

      若設(shè)置郡縣,必有郡守之職,因而考查設(shè)置第一任蜀守的時間對于辨析蜀地何時設(shè)郡是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妒酚洝ぬ饭孕颉分杏涊d:“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薄都狻芬K林注曰:“守,郡守也。”[14](P3286)《蜀志》記載:“周慎王五年秋(公元前316年),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開明氏遂亡?!盵13](P29)從這兩條史料可見,公元前316年,秦王派司馬錯等人攻打蜀地,滅蜀之后即置郡縣,郡守為司馬錯。但也有學者認為此處對“守”字的注解有誤,“守”在這句話中作為動詞,不能譯為名詞“郡守”。此處“守”字注解是否有誤,筆者認為可進行對比分析。清代地理名著《讀史方輿紀要》卷八十《湖廣·常德府》云:“張若城,地記: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使白起伐楚,起定黔中,留其將張若守之,若筑此城以拒楚。”[15](P3771)兩處的寫法相同,都使用“守之”這種動賓結(jié)構(gòu)來表達文義。在《秦本紀》中提到:“昭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盵14]這與前文相互映證,說明公元前277年定黔中后秦隨即在此設(shè)郡,并任張若為黔中郡郡守。因而這兩處的“守之”均指以郡守身份守衛(wèi)此地,故而蘇林注解應當是正確的。

      此外,楊寬先生曾提出戰(zhàn)國郡制的特征之一是郡守都以武將擔任,因為郡本是邊地軍管區(qū),職在攻守,所以其長官稱守。孫華先生的《巴蜀為郡考》一文中也曾總結(jié)了“郡守職在攻守,可率領(lǐng)本郡士兵抵御敵國的進攻,也可率領(lǐng)本郡士兵進攻他國?!盵8](P53)《華陽國志》記載:“六年,陳壯反……秦遣庶長甘茂、張儀、司馬錯復伐蜀”;“七年,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浮江伐楚”(元材案《蜀王本紀》記為昭王三年);“司馬錯自巴涪水,取楚商於之地為黔中郡”;“赧王十四年……王大怒,遣司馬錯賜惲劍,使自裁。”[13](P29)可見在蜀地史料中,直到公元前301年都仍有司馬錯的記載,且他一直實行著郡守才具備的攻守之職。此外,司馬錯不僅是伐蜀的主要將領(lǐng)之一,《戰(zhàn)國策·秦策》還記載了司馬錯力主伐蜀,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的精彩片段。①因而在征服蜀地之后,留力主伐蜀且建有戰(zhàn)功的司馬錯駐守此地,并封為蜀守也符合秦激勵軍功的傳統(tǒng)。故此,筆者認為公元前316年,秦滅蜀之后,隨即在此推行郡縣制,并任命司馬錯為第一任蜀守。

      (三)從國守到蜀守的轉(zhuǎn)變——張若

      在學界諸多學者將張若視作蜀地封侯之后的第一任蜀守。其根據(jù)源于《華陽國志》:“周赧王元年,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以陳壯為相。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盵13](P29)雖然舊本皆有“國”字,但有學者認為既設(shè)有蜀相就不當再有蜀國守;或認為此“國”字很有可能是錯簡誤記,當為衍字,此處常璩實想表達以張若為蜀守;或有學者將“蜀國守”等同于“蜀守”。筆者認為這些說法都值得商榷。在《毛詩注疏》中提到:“言此置兔之人,有糾糾然威武之德,諸侯可任以國守,令捍城其民,使之沖折御難于未然也。”[16](P55)這里明確提到國守一職及其所屬職責,再結(jié)合《華陽國志》:“五年,惠王二十七年,儀與若城成都……成都縣本治赤里街,若徙置少城……其園囿因之?!盵13](P28)張若為蜀國守,治成都,修城建池,護衛(wèi)其民,這與上述所描述的國守職責極為相符。反之若張若為蜀守,為何封侯三十年,《蜀志》卻毫無提及蜀守張若的活動,在蜀侯通國、蜀相陳壯先后反叛之時也不見有關(guān)蜀守張若的記載,反而文中處處提及司馬錯。再者若張若于公元前314年為蜀守,到公元前277年調(diào)任黔中,任職共四十年。秦在一掃六合,不斷集權(quán)的過程中,怎可讓一人在蜀地擔任長達四十年之久的郡守。并且“斯離銅鑒”的出土也表明了至少在公元前288年,斯離已為蜀守。而在《秦本紀》中又明確提到“昭王三十年,蜀守若伐取巫郡”,[14](P213)試問若張若于公元前314年為蜀守,那么斯離接替其蜀守之位后,張若又調(diào)任何處?兩度為蜀守的張若,其調(diào)任這一重大政治事件在文獻中又為何毫無記載?顯然這些問題都有悖常理。因而,筆者認為張若應于公元前314年封為蜀國守治理成都城,也因不與蜀侯同城而避免了陳壯反秦之禍,后因在成都政績斐然被任命為蜀守,而其在位時限現(xiàn)可推測開始于蜀守斯離之后至公元前277年調(diào)任黔中郡守,也就是說他的身份經(jīng)歷了蜀國守—蜀郡守—黔中郡守的變化。

      根據(jù)對入秦初期蜀守設(shè)置的分析可見,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地后隨即在此置郡,任伐蜀的將領(lǐng)司馬錯為蜀守。司馬錯在任期內(nèi)經(jīng)歷了公子通、陳壯反秦,經(jīng)蜀伐楚,秦王賜劍誅殺公子惲等事件。蜀地郡守除司馬錯外,斯離也曾被任命為蜀守。蜀守斯離的任職時間在公元前288年左右。斯離離職后又任命張若為蜀守。張若后因跟隨白起伐楚有功,于公元前277年調(diào)任黔中郡守。故而,從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285年,共三十二年里,蜀地至少有三位蜀守先后任職,治理蜀郡。

      三、秦在蜀地政策上的“退”與“進”

      (一)入秦初期蜀地建置的演變

      根據(jù)上文對于蜀守的辨析,再結(jié)合古史中對于蜀地封侯的記載可知,秦在蜀地先實行郡縣制,任司馬錯為蜀守。兩年之后,由于蜀地的特殊性,僅靠推行郡縣制并不能有效管理此地。因此“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以陳壯為相,置巴郡,以張若為蜀國守”。[13](P29)雖削去了蜀王之位,但仍舊封開明氏后裔為蜀侯,掌控蜀地,又任命蜀相、蜀國守佐之。其后“六年,陳壯反,殺蜀侯通國”,“七年封子惲為蜀侯”,“赧王十四年,后母害其寵,加毒以進王……文王怒,遣司馬錯賜惲劍,使自裁。惲懼,夫婦自殺”“十五年封子綰為蜀侯”“三十年,疑蜀侯反,王復誅之。但置蜀守?!盵13](P30)這三十余年中,秦王三封蜀侯又三殺蜀侯,在此期間蜀地實施郡國并行制,用兩種制度同時治理蜀地,直至公元前285年,秦王誅殺蜀侯子綰后才停止封侯,徹底推行郡縣制。綜上可知,初期蜀地建置歷經(jīng)“郡縣制—郡國并行制—郡縣制”的演變過程。

      (二)秦的懷柔政策

      周慎王五年,秦滅蜀國后隨即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如往常征服其他地域一樣,迅速置郡縣,設(shè)郡守,實施秦國的政令和制度,對該地進行嚴格的管制,但僅兩年后卻又開始封侯置相。不僅如此《華陽國志》中還記載了:“秦誅其臣郎中令嬰等二十七人?!盵13](P29)從“蜀相”“蜀國守”“郎中令”等官名的記載可見,蜀侯之下有著較為健全的官制體系,雖蜀王之位已被削除,蜀地應屬于秦統(tǒng)轄之下的一方侯國,但蜀地侯國內(nèi)的官制卻仍舊依照王國官制而設(shè)。這種對開明氏后裔政治上的優(yōu)待,及采用“以夷制夷”的懷柔政策,這在之前秦的歷史上絕無他例。

      筆者認為對于強秦而言,推行這樣的懷柔政策無疑是一種無奈的讓步,但也更是一種必要的過渡。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中認為秦滅蜀后,蜀地仍舊存在四五十個乃至百數(shù)十個小諸侯。這些諸侯多是以大姓為核心的部落首領(lǐng),在蜀地的勢力盤根錯節(jié),早已根深蒂固,非一時能夠拔除,而這些小諸侯也就是《蜀志》中提到的“戎伯”。并且蜀是巴蜀文化的中心,實力雄厚,因而為其戎伯之長。雖然蜀國已滅,但這些戎伯對蜀的依附也并不是一時就能解除的,故而《蜀志》中也提到“戎敵尚強,乃移秦民萬家實之”。同時,秦雖用武力強制征服了蜀地,但從心理層面上來看,秦政權(quán)并未得到蜀地人民的認同。蜀國雖已滅國,蜀王后裔在蜀地人民心中卻仍存有一定的威望?!度A陽國志》中記載了蜀侯惲冤死后,蜀人為其立祠,且認為“其神有靈,能興云致雨,水旱禱之”,這一事例便能說明蜀人對蜀國政權(quán)的認同以及對蜀王后裔的崇拜。另一方面蜀王子安陽王盤踞交趾,自立蜀國,斂聚軍士發(fā)展勢力,以圖伺機而動。再者蜀地廣袤,地勢復雜,民俗民情與秦又大不相同,想要在滅蜀后就立即完全用秦制秦吏統(tǒng)治蜀地實屬天方夜譚。故秦不得不承認開明氏族在蜀地的政治地位和統(tǒng)治權(quán)力,繼續(xù)任命蜀王后裔來維持在蜀地的統(tǒng)治,并且給予相對的政治上的優(yōu)待進行安撫,從而減少一定的動亂。

      (三)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

      秦雖繼續(xù)任用蜀王后裔,但必定也會極力限制其權(quán)利。事實上,秦也是這么做的。首先,繼續(xù)推行郡縣,單獨自成體系,用此割分蜀侯權(quán)利,并且也能起到監(jiān)視的作用。其次,公元前312年,分巴蜀置漢中郡,通過分地的方式,直接減小了蜀侯的統(tǒng)轄范圍,從而削弱了蜀侯勢力。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中提到:“秦既置蜀相,又且置蜀國守,這在當時的制度上也很特殊?!睂Υ?,他的理解是:“秦漢對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和對內(nèi)地不同,雖設(shè)置郡縣,但邑君侯王仍然存在。蜀侯、蜀相之外又置守,也就是這個緣故?!盵17](P63)實質(zhì)上蜀國守的設(shè)置也有一定牽制蜀侯的作用。此外,秦還特地置相對蜀侯進行監(jiān)管。蜀相由秦派出,不僅要掌丞蜀侯,監(jiān)視蜀侯,同樣也是為了分割蜀侯權(quán)利,對其在蜀地的統(tǒng)治形成掣肘。但秦王卻未曾預料到蜀相也會發(fā)生反叛,《華陽國志校補圖注》根據(jù)《秦本紀》中“丹黎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推測“此必蜀侯叛秦,相壯乃殺之,歸國于秦,故曰‘來降’。陳壯即殺蜀侯,又復自擅,思據(jù)蜀土,故秦再伐蜀,誅陳壯”。[2](129-130)公子通的反叛剛平定,陳壯便急不可耐地策劃了反秦活動妄圖分割蜀地,這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自身已掌握一部分可以與秦對抗的實力。由此可見,雖然蜀侯在蜀地仍有一定的威望和實力,但蜀相對蜀侯權(quán)力的牽制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第一任蜀相發(fā)生反叛后,甘茂入蜀暫代相位,其后再未有置相的記載,該是因為陳壯的變故,加之相權(quán)較大恐又成為秦政府的離心力量的緣故而廢棄罷了。蜀地經(jīng)歷此番動蕩之后,其后的兩位蜀侯在位時都安分守己未有反叛,實質(zhì)上是因為手中無權(quán),毫無反抗之力,反而是秦王從未放松對蜀地的管控和對蜀侯的疑心。公元前301年,“后母害其寵,加毒以進王……王大怒,遣司馬錯賜惲劍,使自裁……十七年,聞惲無罪冤死”。[13](P29-30)公元前285年,“疑蜀侯綰反,王復誅之,但置蜀守”。[13](P30)實際上,致使兩任蜀侯被誅的原因不過是借口罷了,秦王的野心絕不僅止于任用蜀侯來維持蜀地的安穩(wěn)。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稱西帝,秦國不斷開疆擴土,實力越來越強。并且秦在蜀地的統(tǒng)治經(jīng)過這三十年郡國并行的過渡后也愈加穩(wěn)固,蜀侯這個傀儡已經(jīng)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于是順應時機,廢分封,徹底推行郡縣制,進一步加強對蜀地的控制。

      秦征服蜀地后,隨即將蜀納入了其政治體制范疇,但由于蜀地地理、政治、人文等綜合因素的復雜性,秦在蜀地繼續(xù)推行郡縣的同時,不得不做出退讓,重新封侯置相,實施郡國并行制。通過上文對蜀地建置的探究,可以看到蜀地這一時期實行的郡國并行同漢朝初期實行的郡國并行大有區(qū)別。漢初郡和國同屬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兩者行政上并無交叉,而蜀地實行的郡國并行則是在封國內(nèi)同時推行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不同的行政體系。可以說,分封是作為秦統(tǒng)一蜀地推行郡縣制后制度上的補充,郡縣制又成為了蜀地分封發(fā)展下的牽制。兩種不同的體系在同一地方各自運行又同為蜀地的發(fā)展服務。在這三十年余里,秦雖三殺蜀侯,又經(jīng)歷陳壯叛亂,但整體上來看,并無大的動亂,采用這種“以夷治夷”,郡國并行的懷柔政策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成效。在郡國并行制的運作之下,巴蜀文明和秦文化不斷碰撞、融合,促使了蜀地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從而為后來李冰治蜀取得的重大成就、秦伐楚國取得重大勝利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顯然,秦在蜀地采取的這種懷柔政策可以說是結(jié)合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因素,做出的恰當選擇。結(jié)合蜀地的特殊性,通過上文對蜀地郡國建置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對于蜀地建置的問題一直是十分謹慎地在摸索中前進。

      注釋:

      ①《戰(zhàn)國策·秦策一》載,“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敝腥A書局出版社,2007年版,第31—36頁。

      猜你喜歡
      郡縣制郡守蜀地
      郡守選任與中世紀晚期英格蘭的地方治理
      打油詩也能保命
      打油詩也能保命
      寶墩遺址:蜀地城市之源
      從王朝興替看大型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
      從王朝興替看大型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
      淺論吐魯番郡王統(tǒng)治下維吾爾族的經(jīng)濟情況
      黑龍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03:32:12
      地靈人杰 蜀地少年
      追尋小平足跡: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地靈人杰蜀地少年
      蜀地這邊獨好
      中國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2:01
      临夏市| 洱源县| 郎溪县| 铜川市| 文山县| 江津市| 九江县| 砚山县| 岳池县| 宁河县| 黄冈市| 巴林右旗| 澄江县| 龙海市| 永清县| 泸溪县| 承德县| 宁国市| 报价| 亳州市| 江口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贵阳市| 南开区| 澄城县| 福建省| 定安县| 玉环县| 晋江市| 随州市| 胶南市| 巴南区| 石棉县| 吉林市| 林州市| 乐至县| 普安县| 通渭县| 林西县| 万载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