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調平 楊紅云 潘璐 柴玲玲 邵凌波
作者單位:741306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
不論平時與戰(zhàn)時,對創(chuàng)傷性下肢傷口出血、院前急救以及下肢手術應用充氣止血袖帶,可減少出血、便于傷口處理,明顯降低了輸血量,有利于手術操作[1]。但是,對于肥胖患者,股部呈圓錐形,應用充氣止血袖帶后,易發(fā)生止血袖帶下滑,影響了止血帶應用的效果[1-2]。我院采用膠布粘貼向上牽拉的方法,防止了止血袖帶下滑,取得了滿意效果。
寬4 cm、長30 cm 的膠布6 條,管型棉墊,充氣止血帶(杭州江浩醫(yī)療器械廠,型號:ATS-2000)。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護士在位于股部止血袖帶部位的前、側及后正中縱向各貼1 條。每條膠布的上端高出止血袖帶8 cm, 下端低于袖帶10 cm。然后,在膠布表面應用2 層管型棉墊,將充氣止血袖帶按照常規(guī)方法纏在股部管型棉墊表面后,再將止血袖帶下面的環(huán)形棉墊和3 條膠布一起向上翻在止血袖帶表面,另取3 條等長膠布,一端重疊4 cm 粘貼在上翻的膠布上,另一端向上拉緊膠布,越過止血袖帶后,粘貼在第1 次粘貼的膠布近端表面,形成前、側與后正中3 條向上牽拉的膠布帶(圖1),在袖套表面膠布上環(huán)形纏數(shù)層繃帶,將牽拉袖帶的膠布固定穩(wěn)妥,達到充氣后防止袖帶下滑的作用。檢查止血袖帶位置合適后,再行常規(guī)手術野消毒與鋪單,從趾端開始向上行驅血后,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止血袖帶充氣。
圖1 防止止血袖帶下滑方法示意圖
少數(shù)患者由于體型原因,股部呈圓錐形,特別是肥胖患者股部圓錐形更為明顯,充氣止血帶應用后,發(fā)生止血袖帶下滑而影響止血效果的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重視[3-5],放置直形(長方形)止血袖帶較為困難,有作者提出對這類患者應用弧形止血袖帶較好。也有作者提出在股部涂一層防滑液后再纏充氣止血袖帶[1,5],但是,操作較為麻煩,而且國內尚未生產弧形止血袖帶。采用膠布粘貼的方法是利用止血袖帶充氣時產生的壓力,將膠布穩(wěn)妥地固定在股部,膠布遠端向上翻轉越過止血袖帶后,向上牽拉再與貼在近端的膠布相粘合在一起,利用膠布的粘貼特點,使膠布對止血袖帶形成3 處向上牽拉固定,充分發(fā)揮了防止袖帶下滑的作用。在臨床應用后沒有再發(fā)生止血袖帶下滑或采用該方法后影響手術操作的現(xiàn)象,達到了固定止血袖帶的作用,取得滿意的效果。
操作時注意事項:①膠布貼好后要在膠布上應用2 層管型棉墊保護皮膚;②貼膠布時應平展;③膠布粘貼方向要垂直,便于止血袖帶上好后將膠布向上縱行翻轉;④膠布向上翻轉越過止血袖帶后,應將該膠布與第1 次貼在皮膚上的膠布近端相貼在一起,形成向上牽拉固定的作用;⑤膠布粘貼穩(wěn)妥后,外面需再纏數(shù)層繃帶,起到固定膠布與止血袖帶的作用。
應用膠布粘貼防止袖帶下滑的方法,具有操作安全、簡單易行以及實用性好的優(yōu)點,適宜在基層醫(yī)院應用。作者最初應用3 條長40 cm 的膠布粘貼,應用止血袖帶后再將膠布遠端向上翻,跨越止血袖帶后將膠布旋轉180°后再與膠布近端粘在一起,發(fā)現(xiàn)這樣操作膠布不平整,改用上述6 條膠布粘貼的方法后,糾正了膠布不平整的現(xiàn)象,使操作更為方便。但是,對有膠布過敏者不宜使用是該方法的缺點,是否可用透明膠帶代替膠布粘貼的方法,尚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