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城川鎮(zhèn)學區(qū) 周引紅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地位越來越重要,對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既關系到語言文字積累,又關系到對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寫作是學生比較“頭疼”的內容,其關系到考試成績,更關系到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因而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清晰認識到寫作教學對學生語文學習和健康成長的意義,又要認真總結、科學探究,在創(chuàng)新傳統(tǒng)作文教學方法的同時,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讓其不再抵觸作文,進而寫好作文。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深入分析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小學作文教學,供廣大同仁參考,希望可以進一步推動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步伐。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尤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拼音、識字、組詞、造句、閱讀等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為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的。
第一,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物,都要指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創(chuàng)造,在發(fā)揮想象力的同時,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在拓展其寫作“空間”的同時,讓學生深切感受運用語言文字的樂趣,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第二,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考試中,作文所占比例和分值都比較高,寫作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聽、說、讀”的內容都體現(xiàn)到“寫”上,還能指導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全面感知和運用中,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和閱讀習慣。第三,高質量的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寫作的樂趣,進而保持比較長久的寫作熱情。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助于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構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教學氛圍。
在新時期教育背景下,教師已經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對作文教學更加重視,但是指導方法還有待于改進,很多教師由于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壓力,抽不出多余的時間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仍沿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師設計寫作主題、學生直接寫作”的寫作指導方法。這樣做不僅導致寫作教學方法單一,還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影響教學氛圍的營造,又影響寫作效果。
與時俱進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小學作文教學也一樣,作文主題越來越生活化,越來越貼近生活。但是據(jù)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還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完全轉變過來,沒有意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設計寫作主題時,不僅保守,還總是以自己的經驗和想法為出發(fā)點,設計的寫作主題不是完全照搬課本,就是隨機,寫作范圍也相對較窄,脫離生活實際,條條框框比較多,導致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比較空洞,不夠深刻,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學生最突出,也是最寶貴的特點是好奇、好動,想象力像天馬行空一樣,這是最寶貴的“財富”,教師要予以保護,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但很多教師并沒有找到保護和指導的方法,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和思考問題,沒有時間解答學生“刨根問底”的問題,更不能滿足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單一教學模式和沉悶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逐步被消磨,導致文章沒有情感、沒有特點,千篇一律。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與探究的主要因素,這在正處于身心成長重要時期和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的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做好寫作主題的篩選工作,還要有意識地營造良好的作文教學氛圍,借助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豐富學生的感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毫無壓力地學習、寫作,在保證教學秩序的同時,為高質量的寫作打好基礎。
例如,教學“猜猜他是誰”,可以先開展“猜猜他是誰”的游戲:教師先示范,描述某位任課教師,比如大大的肚子、戴著圓圓的眼鏡、卷卷的頭發(fā)等,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然后說說好朋友的外貌、優(yōu)缺點等,讓其他同學猜一猜說的是誰。如果其他同學能在很短的時間里猜出是誰,則說明這位學生對朋友的特點抓得非常準、描述得非常生動,可以獲得教師的“小獎勵”。從游戲引入,自然導入寫作主題,學生可以在游戲的氛圍中,理清寫作思路、掌握“寫人”作文的寫作技巧——重點描寫人物的突出特點,寫作過程會變得更加順暢。
在新時期教學背景下,不只教學思想有了明顯的轉變,教材在內容編排方面也進行了科學的調整。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既要創(chuàng)新,又不能拋棄教材這一重要載體,要在深挖其教學價值的同時,指導學生掌握更豐富、更有效的寫作方法,以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以指導學生感知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燕子》《古詩兩首》《荷花》和略讀課文《珍珠泉》,從不同的寫作視角(動物、植物、景物)描寫了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絲、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以及珍珠般的泉水,讓學生認識到了自然景物的多彩絢麗與各具特色。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文章,完成背誦要求外,還要揣摩課文中語言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了解每篇課文及其作者的觀察方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重點語句和段落中真切體會作者的描寫,深切感知語言的準確與優(yōu)美,從而寫好“我的動物朋友”,能在課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筆下的動物特點描寫得一清二楚、生動形象,切實發(fā)揮教材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作用。
實踐活動是新時期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體現(xiàn)教育的靈活性,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深受學生的喜愛和教師的認可。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作文主題安排相關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教學情境,在優(yōu)化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讓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寫作氛圍中,寫真人真事,抒發(fā)真情實感,進而走出了“無情可表”的寫作困境。
教師可以在取得學校允許和家長配合的情況下,利用周末時間,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植樹節(jié)(3月12日)來臨之際,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植樹活動,種植“家庭樹”,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快樂;秋天來臨,可組織學生和家長到戶外“尋找秋天,感受秋天”,發(fā)現(xiàn)秋天與夏天的差別,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產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母親節(jié),則組織以“感恩/付出”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加深學生對母愛的理解……
教學完《肥皂泡》,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玩“吹泡泡”游戲,切實感知冰心奶奶對肥皂泡游戲過程的有序描寫。借助一系列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讀后感、玩后感等的寫作過程中抒發(fā)真情實感,逐步提升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且自古以來就有“讀寫不分家”的說法。教師既要做好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工作,又要指導學生做好閱讀積累,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為后續(xù)的寫作積累素材,讓學生在優(yōu)秀閱讀文本的指引下,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搜集”“加工”和“處理”能力。
例如,教師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閱讀習慣;到了小學二年級,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后,讓學生準備一個“閱讀素材本”,從記錄基本閱讀信息(書名、作者、出版社)開始,逐步過渡到將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好詞佳句、段落等摘抄下來,并經常翻看,以加深印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閱讀意識的增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在閱讀中產生的感悟、遇到的困惑等寫到“閱讀素材本”上,以形成專屬于自己的閱讀體驗。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專門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與伙伴分享閱讀書目、閱讀感悟,討論和解決遇到的閱讀問題,在豐富寫作知識的同時,切實推進“以讀促寫”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閱讀—積累—口頭表達的良性循環(huán)中,不斷積累寫作“能量”。
講評是作文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師講評、學生傾聽”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改革與優(yōu)化作文講評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對作文講評環(huán)節(jié)的參與作用,讓學生可以在讀、評、改的交流與互動中,產生“思維碰撞”,獲得思想交流,在豐富寫作靈感的同時,助力寫作能力的整體提升。
在作文講評環(huán)節(jié),除了口頭講評,還可以利用“評語”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例如,對于書寫規(guī)整、卷面整潔的作文,即使內容中規(guī)中矩,也可以用評語表達對學生的認可。而對于作文有些偏離主題的學生,則可以告訴他“這篇作文寫得非常好,但是有一點偏離主題哦,你再仔細讀一讀”。教師可以多預留一些時間做課上講評工作,讓學生在完成作文后,以同桌或者前后桌為單位交換閱讀,在閱讀他人文章時,既要感知其中與自己不同的寫作思路,又要注意發(fā)現(xiàn)其中的寫作問題——錯詞、病句、主題偏離等,并與文章“主人”交流,提出修改意見,看是自己的理解問題還是真的存在寫作問題……從而在調動學生作文講評與修改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寫作是讓學生和教師比較“頭疼”的內容,但是寫作關系到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所以必須重視。教師既要清晰認識到寫作教學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意義,又要積極總結、科學探究,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讓其不再抵觸作文。不管是寫人、寫事,還是寫物,都要主動思考和積極創(chuàng)造,讓學生深切感受運用語言文字的樂趣。高質量的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入感受寫作的樂趣,進而保持比較長久的寫作熱情。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助于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構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教學氛圍。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既要做好備課工作,又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能力出發(fā),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克服對寫作的畏難情緒,讓其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講、有情可抒,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切實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