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洲
(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芒市 678400)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一個發(fā)展新趨勢。中國的高等教育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主要是以出國留學和引進外專外智為主。[1]上世90年度末開始了大規(guī)模吸引外國留學生,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地高校只要具有辦學條件,都以辦理和拓展國際教育作為學校發(fā)展的一個亮點和新趨勢。據2014年廣西全國留學生管理干部培訓會的匯報,2014年我國已有來華留學生32 萬多人,據當時相關部門估計,2020年來華留學生人數將達到50 萬人。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位于云南省西南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距離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實驗區(qū)瑞麗103 公里,距離緬甸直線距離20 公里。德宏州與緬甸接壤503.8 公里,有景頗、傣、阿昌、華人等跨境民族。所以學校對緬甸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具有先天優(yōu)勢,可以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但由于緬甸國內政治情況復雜,加上2019年以來流行世界的新冠肺炎爆發(fā),各國各地新冠肺炎應對政策的變化,使得來華留學生的招收變得很復雜。
緬甸舊的教育體制是在英殖民時期,英國以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教育體制為基礎建立的,其基本原則是,鼓勵學習英語及西方課程,不學東方文學及相關課程。把英國文學作為支柱課程,有種族歧視的元素,又有奴化教育和愚民教育的成份。這種教育體制培養(yǎng)出來的緬人,生長在落后的佛教國家,常常表現(xiàn)出復雜的個性。比如:待人有信佛者的友善、有權者表現(xiàn)出貴族般的傲慢、無錢者表現(xiàn)出侍者般的卑微。
幾年前,學校一位老師停薪留職期間,與時任緬甸木姐市市長耶勒溫合作在緬從事礦產開發(fā)。經常出入緬甸,曾多次在瑞麗接待過緬甸礦產部、教育部、海關總署和緬甸國家電視臺等緬方官員,相處中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了解中國,不了解中國文化。而該老師在緬的這段經歷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待人友善,處事傲慢,辦事緩慢,誠信太爛,小計不斷,便錢就讓?!彼麄兊倪@種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我們中國文化,差異甚遠,這與緬甸舊的教育制度和現(xiàn)行國家制度的影響密不可分。
我們應該客觀地面對歷史,才能帶著希望預見未來。實事求是地說,中緬的“胞波情誼”,是對緬北的撣邦(傣族、佤族)、克欽邦(景頗族)等邊境民族而言,對于掌控政權的緬族來說,關系并不太大。
中緬的民族矛盾自古有之,歷史上曾發(fā)生過3 次中緬戰(zhàn)爭,就追溯近代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從上世紀六十年代緬甸國內的“排華事件”到七十年代的政府軍與緬共人民軍的戰(zhàn)爭,再到2009年的“果敢事件”和2012年的“緬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的戰(zhàn)爭,”緬政府都能隱約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加之近幾年,一些中國商人對緬北的林木和礦產等自然資源出現(xiàn)一些不守法的破壞性的開發(fā),緬政府認為是中國政府縱容所致。諸多事件導致緬政府高層對華的積怨,加之美日反華勢力的煽動和挑撥,致使緬甸部分民眾產生對華排斥心理。難怪有人會說:“中緬胞波情誼和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純屬一廂情愿,無論中國怎么努力,緬甸人民永遠不會感恩,中國給的越多,緬政府反覺得你另有所圖。中國做的越多,緬政府卻感覺威脅越大。”這是緬甸高層難以解開的情結,正如昂山素姬所說:“中國不是緬甸人民的恩人,只是緬甸的鄰居而已!”[2]
自2019年12月12日武漢新冠疫情發(fā)現(xiàn)并確認,2020年快速傳播。疫情傳到緬甸后,緬甸政府卻無法組織有效的抗疫措施,導致緬甸疫情處于一種放任狀態(tài),使得德宏瑞麗國家級邊境口岸無法清零,最后只能采取終止一切跨越邊境的人和物的交流的極端措施,最后甚至建起了物理阻攔設施——鐵絲網高墻,不但阻攔了人和貨物,連邊境地區(qū)的野生動物遷徙都變得不可能。所以2019-2020 學年寒假,留學生回國后就再沒有回學校。2020 和2021年連續(xù)兩年沒有新招生,既有的留學生靠網絡完成教學。也就是新冠疫情基本中斷了之前的大好形勢。疫情完成結束后要恢復正常招生和培養(yǎng)至少得三四年的時間。
緬甸現(xiàn)行的教育體系存在著基礎教育薄弱,高等教育滯后,職業(yè)技術教育落后,教育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等諸多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11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訪緬,隨后派出一個由美國國際教育協(xié)會組成的高校代表團訪緬考察。考察結束,得出一份報告,報告中指出:緬甸當前高等教育的“可怕”現(xiàn)狀,緬甸教育系統(tǒng)需要的是整個重來——不管是硬件設施,還是學術課程,特別是教職員素質有待提高,報告中說:“有的化學老師從來沒有用合適的實驗器材做過實驗,有的機械工程教授還在操作手動設備?!蓖ㄟ^考察,美緬一些大學簽訂了援助協(xié)議,如:美國幫助緬甸高校培訓圖書館員,派教師赴緬講課,給緬甸留學生提供獎學金等。[4]
緬甸教育體系的現(xiàn)狀給我們對緬國際合作與交流帶來了挑戰(zhàn),美國貫用軍事恐嚇威脅,經濟援助拉攏,文化政治入侵,民主人權干預等手段控制一個國家。為了圍堵遏制中國,也會不惜血本。美國利用目前緬甸教育體系的缺陷,進行文化入侵,推行教育外交。美國人能做,我們同樣能做,而且更有條件,不用遠渡重洋。
德宏師專毗鄰瑞麗,即將開通的芒瑞高速只需40 分鐘即可到達。瑞麗是中緬最活躍的經貿合作與進出口交易中心,是泛亞鐵路、公路、中緬輸油汽管道的交匯點,有著兩個國家級口岸,一個境內關外保稅區(qū)。隨著國家面向西南“橋頭堡”戰(zhàn)略的逐步實施和瑞麗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建設的逐步推進,瑞麗的地位優(yōu)勢更加凸顯。對于開展對緬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有著十分優(yōu)越的條件,具體表現(xiàn)在:
1.厚實的中緬文化交流底蘊
長期的經貿往來,相互了解,民族文化的交融,讓中緬民族之間的交往顯得格外隨意、輕松、自然。中緬官方每年共同舉辦的“邊境進出口交易會”、“中緬胞波節(jié)”、“中緬潑水節(jié)”更營造出一種和諧友好的氛圍。這種中緬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底蘊,為中緬開展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奠定了基礎。
2.廣大的國際生源
新冠疫情以前德宏境內外國流動人口近10萬人,其中瑞麗就有了近3.5 萬多人,占瑞麗常住人口的30%以上,他們來自緬甸仰光、曼德勒、密支那各個地區(qū),還有部份印度、巴基斯坦,泥泊爾等國人。[5]他們到德宏經商、工作、學習。他們當中有大學生、中專生、高中、小學不同層次的人,他們都有學漢語的需求,有職業(yè)培訓的需要。這些都是潛在的生源,同時他們也是我們對外宣傳的活廣告和推銷員。
3.便利的出入境手續(xù)
便利的出入境手續(xù)是我們開展對緬招生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最大的優(yōu)勢,根據云南省邊境地區(qū)出入境管理條例,緬甸邊民進入德宏境內,只需持《云南省邊境地區(qū)境外邊民出入境證》即《邊境通行證》,經中緬雙方指定口岸入境,再到當地公安局辦理《云南省邊境地區(qū)境外邊民臨時居留證》,就可在德宏境內合法經商,工作和學習。整個手續(xù)不超過人民幣50 元,短期過境只需人民幣5 元,方便又經濟。事實上,來自緬甸各地的緬人都是持這種《邊境通行證》入境德宏,包括一些緬方官員。也就是說緬甸各地的留學生到瑞麗來學習,就如到與瑞麗相鄰的緬甸木姐市學習一樣。我們國內的高校需要與緬甸高校交流與合作,只需到瑞麗與緬方會面洽談,無需辦理護照、簽證。這種近乎“無國界”的國際交流,可大大增強我們對緬的國際合作和擴大對緬的招生數量。
“試驗區(qū)模式”就是在瑞麗國家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內,創(chuàng)建“瑞麗國際教育學院”。以德宏師專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為基礎,充分利用“試驗區(qū)”的政策優(yōu)勢,發(fā)展對緬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大量招收“特留生”為切入點,逐步實現(xiàn)“特留生”向“普留生”的轉變,從而達到擴大對緬招收留學生的目的。
所謂“特留生”就是指持《學校錄取通知書》《邊境通行證》入境,在邊境特區(qū)學習的特殊留學生,這里我們暫且稱之為“特留生”。那么,對持學校錄取通知書、護照、簽證、入境的普通留學生,我們暫且稱之為“普留生”。“特留生”的培養(yǎng),是以了解中國文化、熟悉中國教學、學習漢語和職業(yè)教育為培養(yǎng)目標。分為短期生、中期生和長期生。短期生:學習實用漢語,職業(yè)技能教育等,以就業(yè)培訓為目標。中期生:為漢語進修生,學制1-2年,通過HSK 三級以上考試合格,視在校表現(xiàn)情況,以自費、公費、獎學金等形式辦理護照、簽證,送往國內其它高校繼續(xù)學習。實現(xiàn)由“特留生”轉變?yōu)椤捌樟羯?,即:?+3”“2+3”模式。長期生;在本校修完漢語,考試過級,進入本校教育類和職業(yè)類專業(yè)學習。
瑞麗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試驗區(qū),也可成為我國國際教育的先行先試試驗區(qū)。建立瑞麗國際教育學院的意義在于搭建一個高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以此作為全國高校對緬交流與合作的窗口,加強與緬甸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的溝通與交流,增進相互了解,促進相互合作。以瑞麗國際教育學院作為國家對緬招生留學生的橋梁,大量招收“特留生”,培養(yǎng)在華緬甸留學生預備生,向全國高校輸送各種專業(yè)的緬甸留學生。使之成為國家在華緬甸留學生的培訓基地,成為教育部在國家沿邊口岸開展國際教育的示范基地。
1.“特留生”招生入學情況
我?!疤亓羯钡恼惺帐峭ㄟ^在緬設立宣傳招生工作站和與緬北地方政府洽談合作等方式招收。自費生由各工作站按學校要求考核招生,公費生由緬地方教育部門經考試選拔招生?!疤亓羯眻竺Y料,經學校審核,符合招收條件,學校將其錄取信息資料,報經云南省教育廳、德宏州外事辦、德宏州國家安全局等部門,獲準備案,發(fā)放錄取通知書。
緬甸“特留生”入學,持《邊境通行證》、《學校錄取通知書》入境,到德宏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體檢,合格后獲《健康證》。再持《邊境通行證》《健康證》《學生證》《學校招收留學生資質》等材料,到當地公安局辦理“特留生”《臨時居留證》,獲證后與當地保險公司辦理留學生保險手續(xù),手續(xù)完善,正式注冊入學,成為我校“特留生”。
2.教學與生活管理機構
我?!疤亓羯钡慕虒W管理由我校中文系國際教育部負責。生活管理由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處、學生處、保衛(wèi)處、留學生學生會,以及留學生各班班主任、緬方派遣醫(yī)務員、生活管理輔導員等各部門和人員,相互協(xié)調,共同管理。
3.“特留生”在校學習及活動成效
2013年我校向國家漢辦成功申請到HSK 考點資格,10月22日舉辦第一期HSK 三級考試,通過嚴格考試,報名參考的108 名“留學生”,有106 名成績合格,合格率達98%。2014年3月準備第二期HSK 考試。“特留生”的其余課程均表現(xiàn)良好。
拓展對緬招收留學生和加強對緬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個緬甸在華留學生培訓基地,發(fā)揮其窗口和橋梁作用,構建一系列中緬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通過文化交流,科研教育合作,增進了解,增強互信,培養(yǎng)一大批親善友好、知華愛華人士是我們的目標。通過與緬甸民間團體、文化、科教領域的親密合作,逐步影響到緬甸上層,以促進中緬戰(zhàn)略伙伴關系更加堅固,確保國家面向西南國際大通道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
當然,中緬關系錯綜復雜,破冰之旅艱難險阻。但隨著緬甸民主化進程的深入,法制的完善,對外政策的開放和疫情結束,緬甸對華需求會越來越大,中緬國際交流與合作將更加頻繁,學校對緬教育國際化必然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