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楠
(遼寧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高職院校思政課一直將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作為重要目標,重視和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課課堂活動,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新模式是高職思政教學新的發(fā)展方向,創(chuàng)建“學生講、論、演”一體的課堂活動,在優(yōu)化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展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高職院校思政課打造成教師和學生均有效參與的課程,有利于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是指依照思政課課程標準,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通過在課堂上學生參與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加強高職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等,使學生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合格人才。
高職院校思政課“每課一秀”是一種課堂教學活動,是指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的育人活動。按照課時和課程內容安排,預先在“學習通”上布置好相關內容,每次課由若干個同學組成一組,開展“每課一秀”活動,每組學生通過拍攝短視頻、制作PPT課件、制作電子相冊、辯論賽、撰寫相關論文等形式對所制作的內容進行自論,融事件深層意義與個人看法于一體,經(jīng)學生咀嚼內化并吸收。
在學生制作、分析的過程中,教師緊跟學生制作過程,主動找學生詢問收集的內容是什么、通過什么方式制作等,挖掘學生潛力,創(chuàng)造更大的教育價值。通過課前布置主題任務——學生查閱資料——教師全程指導——課上小組秀——組內自評——同學互評——教師總結這一完整的流程鏈,將課前的15分鐘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主講,教師總結,這樣學生就成為“教師”,建立了第二小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
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經(jīng)過教師的這種精心設計,不僅高效地完成了思政課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要求,更能夠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快樂地學到知識,點燃學生對于思政課的熱愛之情,解決了學生“信不信,行不行”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寓教于樂,取得明顯的育人實踐效果?!?〕
對于思政課而言,高職院校的領導、教師等都能夠給予高度的重視,已經(jīng)將思政課列入高職院校學生養(yǎng)成性培養(yǎng)計劃中,能夠將知、情、意、行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但仍然有高職學生認為思政課“無用”,認為思政教師在“說教”,導致思政課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人觀點不盡一致,甚至個別學生從內心深處就抵觸思政課,嚴重阻礙了思政課的學習效果。高職院校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適合自己的內容,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制作、編輯、播放、討論和講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課成績相對偏低,對于理論學習帶有厭煩情緒,不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由于生源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生的個人能力參差不齊。因此,課前授課教師要熟悉學生的專業(yè)特征、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通過“每課一秀”的課堂活動形式,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情緒,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了解,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活動形式。在課程活動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各種潛在能力,讓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能夠“有的放矢”。高職院校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轉變了以往教師“獨角戲”的局面,由思政課教師設計“每課一秀”活動方案,真正完善了“三全育人”的育人體系。
思政課在許多人心中被定義為政治課、理論課,傳統(tǒng)的思政課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課堂教學實踐。與專業(yè)課相比較,學生和家長普遍認為思政課對于高職學生未來的就業(yè)發(fā)展用途不大。為了讓學生轉變對于思政課的偏見,讓學生把思政課作為其日后學習、工作、生活中受益終身的一門課程,必須創(chuàng)建新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堂上實施“每課一秀”課堂活動,將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作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心,適應高等職業(yè)教育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要求,巧妙地處理好課程、教材、理論知識間的多重關系,能夠真正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首先,高職院校要認真學習和領會國家和地方政府發(fā)布的關于思政課教學的相關文件精神,不斷探索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新形式,將原有的課堂討論、小組辯論等思政課課堂活動與“每課一秀”課堂活動相結合,構建高職院校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新模式。其次,思政課教師要重新備課,在學生“每課一秀”活動中不斷擴大自身知識量。教師在對“每課一秀”課堂活動備課時,由于每組學生要開展的形式不固定,相對較隨機,要求教師具有更為豐富的知識儲備量,這些知識儲備不僅來源于教材,更要來源于生活,從而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師對于“每課一秀”課堂活動的重新備課,能夠使課堂學習效率最大化。最后,學生必須對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有著清晰、準確的理解,學生通過“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增強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入理解,使自己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為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大力鼓勵學生參與“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高職院校思政課堂大多是大班班型,不同專業(yè)學生一起上課。在開展“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專業(yè)的各自特點作為切入點,將專業(yè)特點與思政課的教學內容相融合。同時,教師需要對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指導,將學生“每課一秀”呈現(xiàn)的內容與教學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選用社會熱點事件和學生身邊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感興趣、積極參與,而不是簡單地把理論知識搬運給學生。這種空洞且脫離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的充分參與是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所在,只有提高學生對于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活動的興趣,才能確?!懊空n一秀”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才能避免出現(xiàn)少數(shù)學生盡情展示,其他學生“搭順風車”的現(xiàn)象。
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提出了要“統(tǒng)籌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培訓和實踐研究,加大教師社會實踐的力度?!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加培訓學習。一是參加每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組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相關培訓,特別是對于課堂教學活動能力的培訓。二是各高職院校要開展對全體思政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培訓,每學期至少培訓一次。三是進行交流合作、互助互學,我國目前有很多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思政課堂教學活動,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定期的線上線下交流學習,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jīng)驗,結合本校和學生的特點,更有效地實施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四是向專業(yè)課教師學習,“每課一秀”活動從主題上看沒有明顯體現(xiàn)出專業(yè)特征,但是能夠和高職院校很多專業(yè)結合起來,共同實現(xiàn)融德育于專業(yè),在專業(yè)中體現(xiàn)德育的效果。
為保證思政課“每課一秀”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加強課堂教學管理。要上好思政課,課堂管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課堂教學和管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然而,在思政課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部分思政課教師管理不到位,課堂秩序混亂,嚴重影響了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要提高高職院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首先,要對學生實施嚴格的簽到考勤管理,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其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活動氛圍。通過前三排同學加分等制度,鼓勵學生坐在教室前排,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最后,每班選配一名學生助教,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助教的作用,配合思政課教師維持課堂紀律等。
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這是開展思政課“每課一秀”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保障。要通過多種形式考查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重點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多元化考評機制能夠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評價。一是對于思政課教師的評價,可以通過領導和專家的聽課,了解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召開學生評價座談會,深入了解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反饋和建議。通過發(fā)放思政課課堂教學活動調查問卷,對授課教師的指導工作進行評價。教務處、思政部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反饋給思政課教師,促進思政課教師教學活動指導能力的提高。二是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參與思政課“每課一秀”呈現(xiàn)的效果進行賦分,同時對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進行賦分,加入其他同學的點評分,做到過程與結果共同賦分,自我與他人共同賦分,確保學生考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