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萍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南寧 530222)
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人們的閱讀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計算機、電子書、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可用于讀取數據的設備的出現,數據讀取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閱讀。閱讀不再僅僅意味著用我們的眼睛閱讀文本。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要求數據提供者在不同媒介上進行展示,以求達到立體閱讀效果,進一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提高服務水平。
數據讀取服務的獲取渠道影響服務的效果。目前,高校圖書館向讀者提供的數據資源訪問主要包括三種類型:高校圖書館官網、高校圖書館公眾號微信和超星移動圖書館。然而,筆者的采訪結果顯示,了解這三種方式的讀者比例并不高。結果表明,由于服務渠道狹窄,讀者對高校圖書館數據資源的獲取渠道了解不多,這進一步導致部分高校讀者群體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不是很滿意。擴展數據讀取服務通道是獲取讀者關注的關鍵,其對個性化數據服務最終達成的效果也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的數據服務渠道主要有高校圖書館宣傳欄、高校圖書館官網和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而很多讀者很少去關注高校圖書館宣傳欄,也不查看網站信息,同時也不關注微信公眾號,因此他們往往無法及時注意到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服務活動。因此,只有擴展渠道,才能在擴大讀者范圍和做好個性化數據服務方面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作為數據閱讀服務的提供者,高校圖書館數據服務人員應當具備相對全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高校圖書館員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同時,也要明確數據閱讀服務的活動不僅局限于在高校圖書館舉辦講座或安排專門的閱覽室,還要結合現代技術,通過互聯網技術和數據閱讀器開展相關數據服務工作,因此,這種趨勢進一步對高校圖書館數據服務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個性化數據閱讀服務時,必須將這些人才組織成一支專業(yè)的個性化數據服務團隊,進行專業(yè)的規(guī)劃、組織,并分析活動效果。目前,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存在專業(yè)人才數量不足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不足的情況。高校圖書館的部分服務人員也很少與讀者進行有效而廣泛的溝通。在實施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之前,他們也不十分了解不同讀者群的閱讀偏好,導致個性化數據服務較少掌握讀者情況,不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整改。同時,在數據服務工作中沒有閱讀反饋渠道,因為高校圖書館提供的三種反饋渠道較少有讀者使用,導致讀者與高校圖書館員之間的互動不夠充分、及時。高校圖書館數據服務工作人員和讀者之間缺少有效溝通,致使數據閱讀服務工作并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
目前,部分高校圖書館的數據閱讀服務缺乏開放的渠道,這導致讀者無法根據所閱讀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也無法達成與高校圖書館的意見交流,讀者之間也缺少機會進行討論和交流。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及其官網還未能建立一個足夠開放的交流平臺,導致無法為讀者發(fā)表閱讀意見提供空間。高校圖書館大多僅為讀者單向提供數據資源,讀者缺少對閱讀內容進行評論以及和其他讀者溝通交流的渠道,這大大削弱了讀者和高校圖書館之間、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效果。在閱讀過程中,不同觀點的碰撞、互動可以加深讀者的知識認知,溝通渠道的缺乏導致讀者無法進行討論并在討論中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展數據閱讀服務工作時,應注意為讀者創(chuàng)造溝通渠道,增加讀者參與和評論的機會。
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數據服務方式相對單一,主要是以書本形式存在,而當代人的閱讀行為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前許多人更喜歡利用零碎的時間來進行選擇性閱讀(微閱讀)。一些讀者更愿意使用視頻和音頻,或者三維、動態(tài)和其他效果的閱讀方式。高校圖書館的數據閱讀服務內容過于單一,在數據獲取形式的選擇上缺乏對讀者閱讀體驗的考慮。盡管高校圖書館現有的數據資源有不同的格式,許多數據資源是根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需求購買的,但仍然存在不足,如部分高校圖書館缺乏外語數據庫等。
針對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數據服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特別是從服務渠道、服務人員、服務內容以及不同主體之間順暢的溝通渠道的創(chuàng)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以提高當前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數據服務水平。
2.1.1 加強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數據服務[1]
在某些高校,如果讀者希望通過數據閱讀器獲得高校圖書館的數據資源,他們須在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處支付押金,辦理借書卡,然后使用高校圖書館員在每個平臺上提供的借書卡的賬號和密碼登錄。然而,筆者從采訪中了解到,80%借閱卡片的讀者并不完全了解高校圖書館的數據資源。在高校圖書館閱覽室閱讀紙質內容的讀者中,60%并不完全了解數據資源。事實上,大多數申請借書卡的讀者都有傳統(tǒng)紙質閱讀的需求或閱讀習慣。因此,數據閱讀服務應從高校圖書館入手,提高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數據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也可以定期開展數據搜集培訓等活動。
2.1.2 使用新的媒介提供個性化數據服務[2]
基于互聯網的數據閱讀服務不同于傳統(tǒng)的閱讀服務,數據讀取服務已變得多樣化,它不再只是在滾動屏幕上張貼海報或發(fā)布公告,而是要充分利用當前社交媒介的開放性、參與性及便利性等優(yōu)勢來進行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這也是當前高校圖書館應當采取的數據服務形式。高校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各種社交媒介,向讀者提供數據資源,從而進一步拓展高校圖書館數據閱讀的服務渠道。同時,還可以使用其他用戶范圍廣泛、功能強大的平臺。
高校圖書館專業(yè)服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也直接影響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的效果,因此,著重提高高校圖書館從業(yè)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圖書館當前應當主抓的工作,因為人才決定了事業(yè)的成敗,對于處于服務轉型期的高校圖書館而言更是如此,只有抓住了人才,才能將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做好做到位。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要積極引進和舉薦具備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才。首先,高校圖書館應定期對從業(yè)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告知服務人員高校圖書館向讀者提供的數據資源的內容,以及各種資源的購買方法和使用指南。隨著高校圖書館不斷采購或新建數據資源庫,數據資源具有更新快的特點,高校圖書館的從業(yè)人員應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要能與時俱進,針對自身的業(yè)務工作不斷更新知識。同時由于書籍種類繁多,資源千差萬別,具有巨大的差異性和不同資源的獨特性,高校圖書館的從業(yè)人員要能夠快速掌握新知識和新內容,要會區(qū)分不同數據資源的異同,為讀者提供適當的圖書資源。其次,高校圖書館還應加強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素質的提高。要著力加強促進專業(yè)人員服務意識的轉變,要讓從業(yè)人員明白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已是當前高校圖書館業(yè)務的一大重點,要改變從業(yè)人員的傳統(tǒng)思維。同時,要進一步強化從業(yè)人員的個性化數據服務意識,使其擔當起優(yōu)秀知識傳遞者的角色,提高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效果,讓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針對部分個性化數據服務從業(yè)人員不了解讀者與平臺及讀者之間是否存在溝通渠道狹窄的問題,高校圖書館應在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開展之前,對高校內的讀者群體(在校學生、教職工等)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要對讀者群的閱讀偏好和數據需求進行一個全面的總結。再次,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也應該在服務讀者的工作中發(fā)現問題,并在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中及時與讀者進行溝通。因此,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為每一項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建立反饋渠道,譬如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平臺或官網平臺上設置反饋欄,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檢索和查詢,找到每項數據服務工作的讀者反饋,進一步擴大讀者的反饋渠道。最后,從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從業(yè)人員的角度來看,個性化數據服務比傳統(tǒng)閱讀服務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可以通過計算機匯總讀者的閱讀數據,并了解參與活動的人數、讀者對文獻的閱讀量和閱讀偏好,以及活動結束后是否仍保留閱讀數據的習慣。使用讀者的閱讀行為數據可以更直觀地分析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的質量,總結經驗,為今后的個性化數據服務工作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根據美國在線高校圖書館中心(OCLC)的研究,最受歡迎的讀書方法是在高校圖書館的讀書沙龍與他人共享讀書經驗,這是比較傳統(tǒng)的閱讀服務。要增加知識儲備,需要相互溝通和交流。實際上,在閱讀數據的同時,讀者也需要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閱讀后傾聽他人的想法,希望有機會找到精神上的共鳴。在讀書社區(qū)中,讀者之間、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和靈活,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目前,高校圖書館缺乏面向數據讀者的交互服務,我們應利用現有的數據資源和技術,以數據的閱讀內容為核心,創(chuàng)造可實現聯系、溝通、交互、共享的新閱讀模式。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建立讀書社區(qū),利用網站和微信社區(qū),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發(fā)表評論、交流、討論。這也是信息傳遞的一種有效方法,讀者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的閱讀體驗。這些交流和討論會產生的新知識和理念,進一步加深讀者對現有知識的理解,為其他讀者提供新的想法。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自身的社會關系,邀請圖書作者或優(yōu)秀的閱讀評論員參加讀者群體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可以為讀者解惑,而這些將極大地引起讀者的興趣。其次,個性化數據服務的工作人員可以結合用戶在社區(qū)討論的內容,加強與讀者的交流,分析用戶的閱讀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數據閱讀服務。最后,高校圖書館應該關注用戶的交流和討論,更好地改善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完善高校圖書館的數據資源。一方面,向讀者提供“優(yōu)秀閱讀”和“文化服務”等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提供精英服務和嵌入式學科服務。
服務人員須結合人們的讀書需求、閱讀興趣和服務范圍,制定科學合理的服務內容體系。根據不同用戶的閱讀需求選擇不同的數據服務內容,實現精確推送。例如,美國在大規(guī)模公共數據文化項目中引入服務營銷,以創(chuàng)新的服務理念,在實施服務之前定義服務對象,制定與服務對象的文化需求相對應的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媒介形式的不斷更新和變化深刻改變了人們的讀書行為、讀書習慣和獲取知識的途徑,同時也促進了閱讀方法的改革和發(fā)展。高校圖書館是知識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急劇增加、信息媒體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信息質量和用戶行為日益多元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面臨很多新挑戰(zhàn)。高校圖書館應適應這種變化,開拓溝通渠道,滿足讀者需求,通過吸引多元化高素質人才等渠道實現自身服務的轉變。個性化數據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新趨勢。高校圖書館應緊跟人們讀書行為的變化,優(yōu)化自身的服務策略,更好地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