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鄭州鼎盛置業(yè)有限公司陽光城6 號院唐墓(2011ZDYM1)發(fā)掘簡報

      2022-03-25 09:30:52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2年11期
      關(guān)鍵詞:穹隆平鋪底徑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鄭州鼎盛置業(yè)有限公司陽光城6 號院工程項目,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中州大道以東,機場高速以西,金岱路以北,長江東路以南區(qū)域。(圖1)2011 年7 月下旬,為配合基本建設(sh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專業(yè)技術(shù)隊伍,在項目東南部區(qū)域發(fā)掘清理出一座唐代墓葬,編號2011ZDYM1(以下簡稱M1),出土了一批珍貴的文物資料?,F(xiàn)將其情況介紹如下。

      圖1 發(fā)掘位置示意圖

      一、墓葬形制

      該墓為單室穹隆頂磚室墓,形制結(jié)構(gòu)較為規(guī)整,平面形狀呈“甲”字形,方向180°,通長4.0米,由墓道、甬道、墓門、墓室4 部分組成。(圖2)

      圖2 M1 平、剖面圖

      墓道 位于墓室南側(cè)。長方形豎穴式,長2.8米,寬1.0 米,壁較規(guī)整,直壁,底部為階梯狀,每階約寬0.4~0.5 米、高0.2~0.4 米不等,距墓口深1.0~2.8 米。

      甬道 連接墓道與墓門。平面形狀呈長方形,未用磚砌。長1.2 米,寬1.0~1.2 米,為洞室式甬道,約從距墓口1.0 米高處開始掏挖至墓底,深2.0 米,壁較規(guī)整,平底。為方便發(fā)掘及出于安全考慮,清理時從墓口處開始向下,故甬道頂部形狀不甚清楚。

      墓門 位于甬道北端。為青磚單券拱形門,通高1.2 米,進深0.4 米。門下部寬1.0 米,高0.8米,由15 層青磚縱向平鋪;拱形部分高0.4 米,寬1.2 米,由18 塊青磚斜、縱鋪而成,其上部疊壓平鋪一層壓券磚,均為半塊,共7 塊。墓門外用青磚立于兩側(cè),西側(cè)豎鋪一排,東側(cè)縱鋪兩排,上部均已散亂不整;中間用青磚封堵,下部縱鋪5 排,每排相互傾斜,上部平鋪7 塊,呈圓弧狀拱形,不甚規(guī)整。最底部外側(cè)亦有3 塊整磚封堵。墓門多用整磚,從填土中有青磚出土推測,墓門部分可能已散落。

      墓室 平面為正方形,邊長2.8 米,比較規(guī)整,墓口距墓底深3.0 米,上部0.8 米深處為豎穴土壙,下部2.2 米深處為青磚單券穹隆頂磚室。墓室四壁用青磚單券,微弧,高約1.0 米,其中北、東、西三壁青磚為橫向錯縫平鋪,間有兩排半塊青磚縱向鋪設(shè),南壁中間為墓門(墓門稍偏西),兩側(cè)為青磚橫向平鋪,無縱鋪。四壁上起券穹隆頂,高1.2 米,四面結(jié)頂,頂面微弧,由青磚錯縫平鋪30 層而成,至頂部由兩層青磚平鋪封頂,下層3塊,為整磚,上層2 塊,為半磚,四面交接處形成四棱,契合不嚴,縫隙處用碎磚塊填塞一部分。墓室底部北、西半部各縱、橫間隔平鋪2 層青磚,呈橫“L”形,當為棺床。

      棺床北半部東西向放置木質(zhì)單棺一具,已朽,僅見棺痕,長2.30 米,寬0.8~1.0 米,頭部寬腳部窄,殘高0.2 米,板厚0.1 米,另出土棺釘數(shù)枚。棺內(nèi)有人骨一具,仰身,頭西腳東,面向南,下肢散亂不見,應(yīng)為遷葬至此。

      墓磚為小青磚單券,青磚規(guī)格統(tǒng)一為0.30米×0.15 米×0.05 米,單面飾繩紋,鋪券時均為繩紋朝上。

      二、隨葬器物

      該墓共出土隨葬品17 件,均放置于墓室內(nèi),分置于木棺內(nèi)、外,其中棺內(nèi)隨葬6件,棺外隨葬10 件,另填土中出土1 件。隨葬品質(zhì)地種類較多,有陶、瓷、銅、鐵、漆、貝殼、銀鉛或鉛錫器及難以辨別的質(zhì)地1 種。現(xiàn)分述如下:

      陶罐 3 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均為泥質(zhì)灰陶,陶質(zhì)堅硬。輪制而成,胎壁表里及底部有明顯的輪旋痕跡,制作比較粗糙。小敞口,卷沿,圓唇,矮束頸,弧肩,鼓腹,下腹斜收,圓平底,其中一件為假圈足。標本M1:10,置于墓室中西部棺床之上。灰陶泛青,素面,外腹部有一手壓印痕,底心內(nèi)凹??趶?1 厘米,腹徑18厘米,底徑8 厘米,高16.5 厘米。(圖3-1)標本M1:13,置于墓室中東部棺外的土面上。灰色,肩部飾細弦紋兩周。口徑9 厘米,腹徑17 厘米,底徑8.5 厘米,高16.5厘米。(圖3-2)標本M1:15,置于墓室東壁處的土面上。傾斜放置,灰陶泛黃,素面,假圈足不成熟。口徑11 厘米,腹徑16.5 厘米,底徑8 厘米,高17厘米。(圖3-3)

      瓷壺 1 件。標本M1:8,放置于棺外南部棺床之上的鐵醮斗之內(nèi)。口沿殘破,出土時與鐵醮斗黏合在一起,底部有銹痕。盤口,圓唇,矮束頸,弧肩,鼓腹,假圈足外撇,平底,底心微凹。白胎,黃釉瓷,口及腹部大部施釉,下部及底無釉,釉下隱隱可辨出陶胎輪制痕跡。口徑5 厘米,底徑6.3厘米,高14 厘米。(圖3-4)

      銅帶扣 1 件。標本M1:6,置于棺內(nèi)人骨東側(cè)。銹蝕。由兩節(jié)同樣的帶扣連接而成,每節(jié)由極薄的銅片折疊成雙層,內(nèi)片稍長于外片,端頭內(nèi)彎約2 厘米,彎曲處邊側(cè)均有一圓形梅花飾。端頭及兩側(cè)均有鉚釘及孔眼,兩側(cè)鉚釘將兩層黏合,端頭為接口,似是用鉚釘將其系于某物上,已朽不明。通長12 厘米,寬3.5 厘米。(圖3-5)

      鐵剪 1 件。標本M1:1,清理磚室內(nèi)填土時發(fā)現(xiàn)。銹蝕嚴重。二刀直背直刃,前端成尖鋒,刀后雙股交叉,尾部彎曲成一環(huán)。長21.8 厘米,刃長10 厘米。(圖3-6)

      鐵醮斗 1 件。標本M1:7,放置于棺外南側(cè)的棺床之上。內(nèi)置一瓷壺,外斜靠一鐵匕首。呈鼎狀,有流和把。斗腹為圓形,口沿處圓唇外卷,唇的邊棱如刃,圜底,底內(nèi)部有瓷壺底部的銹痕,底外部有一條凸起線,口徑13 厘米,腹深6 厘米,沿寬1厘米;口沿上有一流及一菱形花飾,流長3 厘米,寬2.5~3.5 厘米,花飾長10 厘米,最寬處3 厘米。腹下為扁平長方形足,三足缺一,高11 厘米,每足寬2.5 厘米。唇下及缺失的一足間為鴨首形把手,把手呈“S”形,鴨嘴長3.5厘米,兩眼形狀仍可辨。通高21 厘米。醮斗底部泛黑,有明顯的燒灼痕跡,可能用于溫酒或煮茶。(圖3-7)

      鐵熨斗 1 件。標本M1:9,放置于棺外墓門西墻壁的棺床之上。銹蝕嚴重,柄部殘缺。圓形,敞口斜折沿,折沿表面飾四道凸弦紋,平底,底部有裂痕。該器口部有殘缺,可能是手柄缺失,推測應(yīng)為熨斗??诓客鈴介L17 厘米,內(nèi)徑長12.5 厘米,折沿寬2 厘米,底徑11 厘米。深3 厘米。通高4.5 厘米。(圖3-9)

      鐵匕首 1 件。標本M1:17,放置于棺外南側(cè)的棺床之上,斜靠于鐵醮斗外側(cè)。由劍身和劍柄組成。劍身、劍柄均鐵制,銹蝕嚴重。劍身扁平,直背直刃,尖端稍彎曲,平身無中脊;劍柄嵌于木榫內(nèi),木榫已朽,附著于鐵柄上,木質(zhì)紋理清晰可見。素面無紋,無裝飾。通長21.5 厘米,劍身長17.2 厘米,背寬3 厘米,劍柄長4.3 厘米。(圖3-10)

      圖3 M1 出土物

      漆器 4 件。均表層飾朱漆,殘損嚴重。殘部呈圓形,器形不明,估計應(yīng)為漆盒一類。除標本M1:14 外,其余三件漆器的骨胎均模糊難辨。標本M1:2,在其正下方約20 厘米處發(fā)現(xiàn)頭骨,推測其可能置于木棺上部。出土時已殘破成片狀,朱漆顏色呈赭石紅,直徑30 厘米。標本M1:11,僅剩下部,碗狀,平底,黑胎朱漆。殘存口徑12 厘米,底徑約6厘米,殘高7 厘米。標本M1:12,形制、大小、質(zhì)地均同M1:11,但較M1:11 淺,殘高4 厘米。標本M1:14,放置于墓室東壁中部,貼近東壁,朱漆顏色呈赭石紅,骨胎為方格形紋理,甚為清晰,似麻布??趶? 厘米,殘高3 厘米。除標本M1:2 于清理墓室填土時出土外,其余3 件漆器均放置于棺外土面上,每件旁邊均放置一陶罐。

      粉盒 1 件。標本M1:3,置于棺內(nèi)頭骨正前方稍偏北側(cè),與鏡并列同置,系天然貝殼當作為粉盒使用。貝殼較完整,顏色灰白,未作特殊加工,外部紋理有磨損,應(yīng)為長期使用而致。最長處9 厘米,高3 厘米。(圖3-8)

      鉛錫鏡 1 件。標本M1:4,由鉛錫合成,殘破,鈕座殘。置于棺內(nèi)頭骨前方稍偏南側(cè),與貝殼并列同置。八出葵花形,圓鈕,蓮花紋鈕座,周圍對稱飾以四處同心簇圓點紋,外有線環(huán),似是簡化了的寶相花紋,間飾花草紋,外有一蝴蝶飛舞,殘破處紋飾不明。徑長8 厘米。(圖3-12)

      鉛銀發(fā)釵 1 件。標本M1:5,內(nèi)鉛外銀,殘破。扁橢圓頂,兩面均外凸,外側(cè)呈圓凸,內(nèi)側(cè)中有棱脊,素面無紋。從頂部伸出兩股,平行至尖端,其中一股尖端殘失。出土時兩股朝上貼于頭頂,當從發(fā)后插入頭發(fā)。通長11 厘米,橢圓形頂部長徑1.6 厘米,短徑0.8 厘米;兩股截面圓徑長0.2 厘米。(圖3-11)

      頭飾 1 件。標本M1:16,殘破成片狀,黑色,有銹痕,材質(zhì)不明。置于頭骨左側(cè),上部貼于頭骨上,下部斜折于地面上,應(yīng)為鳳冠一類。殘長約25厘米,殘寬約12 厘米。

      三、結(jié)語

      該墓保存較好,為“甲”字形單穹隆頂小磚券墓。墓室為方形,四壁微弧且有青磚間隔縱鋪,墓壁上起券穹隆頂,底部為橫“L”形棺床,體現(xiàn)出唐代墓葬的特征。此種結(jié)構(gòu)的唐墓在鄭州發(fā)現(xiàn)不多,類似者僅見有鄭州金水區(qū)河南六合置業(yè)有限公司六合苑小區(qū)唐墓2006ZLHM1[1]。從隨葬品情況看,該墓出土的陶罐與河南鄭州市永威鑫城唐墓中的Ⅲ式罐M4:1[2]近似,均為卷沿,弧肩,下腹斜收,最大徑靠近肩部。陶罐M1:15 有一假圈足,此類形制的陶罐流行于中唐[3]。陶罐M1:15 的假圈足尚不成熟,其時代或偏早。瓷壺M1:8 為盤口,其造型屬唐代瓷壺的典型造型,同類器見于河南省儲備局四三一處國庫唐墓M3(初唐)[4]、河南滎陽唐墓M1(中唐)[5]、滎陽市后王莊唐墓XGHM8(盛唐)[6]以及河南鞏義芝田晉唐墓葬(初唐)[7]。盤口瓷壺的形制發(fā)展總體上是隋末唐初表現(xiàn)為垂腹且盤口寬大,初唐時腹部最大徑逐漸上抬,公元675 年時,腹部最大徑已上抬至中部[8],盛唐時期壺的最大徑已接近肩部[3]。該墓出土的瓷壺最大徑在腹中部,為初唐時期的特征。此外,八出葵花形鏡、鐵醮斗口沿上的菱形花飾都是唐代最為典型的花飾風格。經(jīng)以上分析,推測該墓時代應(yīng)為初唐。

      該墓為單室磚券墓,磚砌穹隆頂面都有小碎磚填塞空隙,且隨葬品數(shù)量不多,并制作粗糙,推測該墓主人當為平民。

      鄭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唐代墓葬較多,但單室穹隆頂小磚券墓的發(fā)現(xiàn)并不多,發(fā)表資料更少。該墓保存相對完整,故它的發(fā)現(xiàn)不僅為鄭州地區(qū)唐墓的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而且對研究鄭州地區(qū)唐代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與延續(xù)有著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穹隆平鋪底徑
      詠霜
      湘中盆地穹隆構(gòu)造對金礦的控制作用
      盆地深部穹隆構(gòu)造發(fā)育特征、成因機制及石油地質(zhì)意義
      ——以塔里木盆地順北地區(qū)為例
      歐亞大陸東部白堊紀兩期伸展穹隆構(gòu)造及其動力學機制探討*
      巖石學報(2021年8期)2021-09-24 05:41:06
      親自動手做頂皇冠就算落單也不孤單
      大型卷筒繩槽底徑測量方法淺析
      一種能準確高效檢測齒轂槽底徑的檢具
      臨潁縣固廂墓地M15發(fā)掘簡報
      清掃機器人對光伏發(fā)電量的提升分析
      陰道穹隆吊帶懸吊術(shù)(P-IVS)治療子宮脫垂及陰道穹隆脫垂的臨床有效性
      松原市| 吉林省| 新巴尔虎左旗| 永平县| 泾阳县| 长海县| 瓦房店市| 鹤峰县| 丹巴县| 正阳县| 高密市| 定陶县| 镇坪县| 阿瓦提县| 揭东县| 荔波县| 塘沽区| 喀喇沁旗| 建德市| 嫩江县| 固镇县| 博白县| 巩留县| 贺州市| 黔南| 陈巴尔虎旗| 六安市| 苏尼特右旗| 南江县| 肇东市| 拉孜县| 大庆市| 明溪县| 永年县| 永春县| 大洼县| 巴林右旗| 永城市| 庄河市| 任丘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