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雙
“您們放心,我會把您們當成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一輩子的!”這是丈夫離世后,劉付良對公婆的承諾。在后來的24年里,她像對待自己親生父母一樣,悉心照顧兩位老人,即便是改嫁,她也依然如此,用愛堅守著承諾,不離不棄。
一見鐘情,生活幸福美滿
1986年6月,生長在成都市雙流縣大林鎮(zhèn)的劉付良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本縣籍田鎮(zhèn)的水泥匠石友新。他們經(jīng)歷了十八個月的熱戀之后,于1987年12月18日在當?shù)孛裾值怯浗Y(jié)婚。因經(jīng)濟條件所限,他們辦了個簡樸的婚禮。對此,劉付良毫無怨言,踏踏實實地和丈夫經(jīng)營著他們的小日子。丈夫石友新每天都去離家不遠的工地打零工,妻子劉付良則在家耕種著莊稼、操持著家務。兩人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滿。每當石友新從工地回到家中,劉付良不僅趕忙為丈夫遞上早以泡好的花茶,還端出丈夫喜歡吃的佳肴。樂得石友新對溫柔賢惠的劉付良更是疼愛有加。
1988年年底,兒子石華的出生,給這個幸福的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歡樂與幸福。
厄運降臨,丈夫突然離世
正當劉付良憧憬著未來的幸福生活之時,厄運正悄悄地降臨到這個平靜而又幸福的家庭。
1997年4月的某一天,石友新突然暈倒,人事不醒,劉付良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在救護車上,劉付良緊緊地握住石友新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友新、友新”的名字,心里不停地祈求上蒼保佑石友新早點醒過來。然而,當120救護車將石友新送到醫(yī)院,醫(yī)生就下了病危通知。第二天天剛微亮,石友新還是沒有熬過這個坎,丟下深愛他的妻子、才9歲的乖兒子及兩位70多歲的老人,駕鶴而去了。
堅強執(zhí)著,一人撐起全家
面對才9歲大的兒子和兩位70多歲的老人,想到今后的生活,劉付良感到天都快塌了,她經(jīng)常夜里偷偷哭泣。石友新突然的離去,沒有擊垮劉付良,她強忍著悲傷安慰老人道:“友新走了,我還在呀!雖然我不是你們親生的女兒,但我還是你們的兒媳呀!您二老放心吧,我一定會把您們當成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一輩子的!”
劉付良知道,如果她倒下了,這個家就徹底完了。于是,她一人強忍著淚水,挑起了全家的重擔。
1997年12月的某一天,石華上吐下瀉發(fā)起高燒。摸到他那小小的、滾燙的身體,劉付良頓時慌了神。彼時已是深夜,家里只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外面又下著瓢潑大雨,轟隆隆的雷聲不絕于耳。沒得選擇,趕緊去醫(yī)院。劉付良顧不了那么多,收拾好東西,獨自帶著孩子趕往醫(yī)院。掛號、問診、扎針、化驗……一套流程下來,劉付良已是筋疲力盡。劉付良想如果石友新還在那該多好啊。
不離不棄,帶著公婆改嫁
村民們看著劉付良一人拖兒帶母的,家里家外辛苦勞累,都勸她再找一個伴兒。起初,劉付良并不愿意,思慮再三后,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兩位老人,在得到老人同意后,她決定帶著公婆改嫁。
1998年,經(jīng)人介紹,劉付良和陳春玉相識。交往過程中,她反復向陳春玉強調(diào):“要和我一起幫助照顧兩位老人,讓他們愉快地度過晚年。”
忠厚耿直的陳春玉被劉付良的善良和孝心所感動,當即表示一定做到,絕不反悔。
她用行動,實現(xiàn)當初承諾
婚后,劉付良再次承擔起屋里屋外的責任,此時,石友新的母親蔡淑清已有眼疾,且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劉付良每天都要給她穿衣、梳頭、洗臉,并堅持每晚睡覺前給她洗腳,就連上廁所,都要陪同在身邊,以防意外。
2006年,石友新的父親石光友遭遇車禍,治療后一直在家休養(yǎng)。其間,喝水、吃飯全靠劉付良一勺一勺地喂,每天還要堅持給公公翻身、擦洗,有時候大小便失禁,也要靠劉付良換衣、清洗……
公婆逢人說得最多的話就是:“我的兒媳,比我的親女兒還要親!這輩子,我和老伴兒值了?!?/p>
孝行天下,付出終有回報
20多年以后,兩位老人已相繼安詳離世。然而,劉付良在丈夫離世后,為了這個家,她毅然帶著公婆改嫁,以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的毅力堅持24年照顧公婆的事跡,也被傳為佳話,感動了很多人。從2015年10月至今,劉付良先后榮獲“孝親敬老好家庭” “孝親敬老好公民”“首屆新區(qū)榜樣”及“第五屆成都市城實守信模范”等榮譽稱號。
愛不一定是轟轟烈烈,更多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20多年來,劉付良用自己的孝心和行動默默詮釋著孝行天下的偉大,在她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偉大的愛,也充分證明了堅守初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