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鵬
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境內(nèi),有一座神奇而靈秀的山峰,人們習(xí)慣稱之為博格達神山。神山位于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烏蘭蘇木、巴達爾胡鎮(zhèn)、阿爾本格勒鎮(zhèn)交界處,距離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市115公里。元代至清代初,蒙語稱此神山為額答朵顏溫都兒。額答,漢語意為母親;朵顏,意為祭祀貢品;溫都兒,意為高。連起來就是母親祭祀貢品的高山。清朝康熙年間,稱此山為索岳爾濟烏拉。索岳爾濟,意為水源地。清朝乾隆年間,稱此山為博格達烏拉,意為神山。關(guān)于神山與祭祀的由來,《烏梁海部落史》記載:“現(xiàn)大圣山古名額客朵顏溫都兒?!边@里的“額客”同“額答”,指的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侖,即月倫夫人。
同行的國家督學(xué),全國五一勞動獎?wù)芦@得者,正高級、特級教師楊子林向我介紹說,內(nèi)蒙古大學(xué)副校長、著名史學(xué)家其木德道爾吉認為,扎賚特旗境內(nèi)的神山,就是成吉思汗時期兀良哈人頭領(lǐng)者勒蔑為報母乳養(yǎng)育之恩,專奠月倫為山神,并年年為成吉思汗的母親月倫進行祭祀的固定場所,一直沿用到今天?!肚迨贰份d,兀良哈部與乞顏部世代友好。一日,一位兀良哈老人將吃奶的者勒蔑送給成吉思汗,并寄希望者勒蔑長大后給成吉思汗做仆人、當(dāng)馬鐙、放馬鞍,而成吉思汗將者勒蔑交由母親養(yǎng)大。其后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四勇士”之一并領(lǐng)有封地。為了感激訶額侖的養(yǎng)育之恩,特在神山設(shè)壇做祭供奉月倫夫人,由此而得名為額客朵顏溫都兒山。
從管理局乘車來到一處低矮的小山丘上,一座碩大的敖包映入眼簾,敖包旁立有一大石碑,上書“博格達烏拉祭”。每年的6月17日,在神山石老爺峰前的草場上,當(dāng)?shù)剞r(nóng)牧民都會自發(fā)組織開展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那達慕。當(dāng)你站在小山縱目遠眺,偉岸雄奇的神山山系盡收眼底。神山系大興安嶺余脈的獨立山峰,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在500~900米之間,相對高度300~400米,主峰海拔1158.8米,其著名景點石老爺峰海拔820米。此山向東北延伸逐漸降低,分為前后兩列,前列為大神山,后列為小神山。神山山體以花崗石為主,從遠處看,青里透藍。因為斷裂、強烈風(fēng)化剝蝕和流水切割,形成許多怪石、峰叢、峰林、石林、石墻、球狀風(fēng)化石、鍋穴等罕見的地質(zhì)景觀。如果站在遠處遙望神山,云嶺蒼茫,如巨龍騰空。近看巍巍神山,怪石嶙峋,峰險谷深,令人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恰逢陰雨天,神山山底云纏霧繞,若隱若現(xiàn)。不久雨過天晴,輕煙漫漫,如薄紗裹體,給人以神奇迷離夢幻之感。站在神山腳下,聽林濤陣陣,小溪涓涓,飛鳥歡唱,你會更加體會到造物之神奇。
在扎賚特神山保護局向?qū)У呐阃?,我對神山景區(qū)進行了詳細考察。原來這里雄奇靈秀的高山和獨特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氣候。由于降雨豐沛,這一帶山高林密,水源豐富,馬鹿、狍子、野豬、飛龍等許多珍稀動物隨處可見。沿著石老爺山密林小道前行,我們竟然遇見4只狍子。雖近在咫尺,無論照相還是吶喊,狍子只顧低頭覓食,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存在,這真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好畫面了!據(jù)石老爺峰工作人員講,僅管護站附近就有10只狍子,后被猞猁吃了3只。這里猞猁無處不在,大多數(shù)動物都怕它。再就是這里蛇很多,有的達到礦泉水瓶那么粗了。雖然這里游人如織,可蛇卻從未傷過人。原本我是怕蛇的,聽了介紹,頓時膽子大了起來,也想見見這里神奇的蛇,特別想鑒別一下這些大蛇是不是蟒蛇,據(jù)說北方蟒蛇是過不了冬的。在石老爺峰的密林中行走,滿眼都是珍奇藥材和林下山貨,如桔梗、防風(fēng)、木耳、蘑菇、榛子、山丁子等。這里還有樺樹、楊樹、杏樹、橡子樹等多樣樹木。陪同的向?qū)Ы榻B說,神山景區(qū)一大特點是景點眾多,達到五十多個,而且色彩紛呈,獨具特色,譬如石老爺山、仙人洞、神山獅子石、佛母洞、神山敖包、將軍崖、比其格圖山、運氣山、神山礎(chǔ)倫浩特古城遺跡、神山水庫等。
石老爺山位于神山西北部,蒙文名為色穆勒錦哈達,意為“雕刻出來的山”,山體海拔820米,上半部山體為一個半球形裸露的巖石,山頂有冰臼,只有東北部與神山相連,也是上山的唯一路徑。石老爺山頂部有一塊巨石,似一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巍然屹立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指揮著千軍萬馬,因其外形和光頭的大老爺相似,故稱石老爺峰。
在神山南腰上,奇峰怪石眾多。尤其是獅子石特別引人注目。它的外形與兇猛的獅子相似,好不威風(fēng)凜凜。在神山東側(cè)山腰上有一個能容納上百人的神秘大山洞,人稱仙人洞。洞內(nèi)空氣濕潤,既通空氣又通陽光,是游人擋風(fēng)遮雨休閑的好去處。胡禿鷲山位于石老爺東山谷北坡。因猛禽胡禿鷲在此山峰上筑巢,因而得此山名。山峰旁是有名的神山大洞,山洞有天然形成的門、窗戶和排風(fēng)口,洞面積很大。佛母洞,蒙語稱其為“樹日古勒哈達”,是一個天然奇觀。站在佛母洞南側(cè)正面望去,像一尊人工雕刻出來的,合掌打坐的石佛像。石佛的底部有能鉆過人的洞穴,故得名“佛母洞”。
塔馬嘎圖哈達,漢語意為“印章巖”。位于獅子巖北仙人洞附近。縱目望去,山頂上像自然生長的一枚印章和硯臺,故稱作“印章巖”。印章巖與獅子巖構(gòu)成了神山南山頭的兩大奇觀。將軍哈達,漢語意為“將軍崖”,位于神山小九孔南端朝北的山崖上。從正面望去,是一尊頭戴鋼盔、滿頦胡須、威嚴慈祥的老將軍形象;從側(cè)面望去,耳朵和眼睛尤其清晰。觀此奇景,我們都被大自然奇妙絕倫的景象所折服。
神山到處都有純凈的涓涓細流。大自然似乎融千般憐愛于一身,以水滋潤透了神山,形成了哈拉哈河、綽爾河、歸流河。這里的水造就了綠,綠又裝扮了山,涵養(yǎng)了水。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偉。我喜歡高山,更喜歡那清幽的山泉。在山的縫隙中,山泉流了出來,清清的、涼涼的、甜甜的,每一滴泉水都經(jīng)過了山石的過濾,它們吸天地之靈氣,又把清涼帶給大地;它們汲日月之精華,又把甘甜帶給人們。山暝聽鳥唱,葉下水急流。偉大的神山,養(yǎng)育了興安盟的母親河哈拉哈河、綽爾河和歸流河。
其中,綽爾河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二大河流,嫩江最大支流,興安盟七大河流之首。自西北向東南貫穿整個扎賚特旗,在扎賚特旗境內(nèi)流程二百多公里,是扎賚特人的母親河。綽爾河兩岸山地、丘陵、草原景色宜人。綽爾河上的茂力格爾大橋和省際大通道大橋跨河橫臥,雄偉壯觀。綽勒水利樞紐工程融灌溉、防洪、發(fā)電、養(yǎng)殖、旅游于一體,遠眺似天然公園,是游客觀光、休閑、度假、垂釣的好去處。
神山有許多迷人的故事。據(jù)說元代大將木華黎早年被父親送給鐵木真做奴隸。他英勇善戰(zhàn),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與“博爾十人四杰”,封為左翼萬戶長,封地包括如今的扎賚特地區(qū)在內(nèi)的興安盟全境。當(dāng)時扎賚特水草豐美,牛羊肥壯,魔鬼看到后紅眼了,欲吞并這片草原。以木華黎為首的扎賚特英雄們持雙龍箭迎戰(zhàn),但見地裂山崩,電閃雷鳴,一座連綿起伏的神山從此凸起。神山幫助英雄們消滅了魔鬼,扎賚特草原又恢復(fù)了昔日的平靜和安寧。此后扎賚特人特別崇拜神山。
林深山偉水淙淙,幽谷風(fēng)生散瑞華。霧繞云蒸呈圣境,逍遙信步到仙家。一天考察不可能踏遍神山,訪遍諸景,也更不可能對神山的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但是神山愈發(fā)讓我好奇,總想看看關(guān)于寶格達烏拉,關(guān)于兀良哈三衛(wèi),關(guān)于圣山有無重要記載。我在《明史》中了解到,明王朝取代元朝后,綽爾河流域的神山一帶雄起了朵顏群體。朵顏人以英勇善戰(zhàn)聞名于世,曾經(jīng)這里的領(lǐng)地屬于兀良哈之地,因此朵顏人又被稱之為兀良哈人。在明朝時此地從屬于大明寧王朱權(quán)管轄范圍,寧王構(gòu)建了朵顏三衛(wèi),即兀良哈三衛(wèi),在綽爾河下游綽爾城設(shè)制,后被燕王朱棣借用,以清君側(cè)為名,充當(dāng)進擊南京的先鋒部隊飲馬長江邊,為燕王奪取大明江山做出重要貢獻。到明代中后期,逃亡到蒙古國的察哈爾林丹汗部,自立北元,稱霸塞北。
神山之美不僅在于雄奇的山峰,茂密的森林,豐沛的水流及人與自然的和諧,更在于充滿神奇的傳說故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神山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fā),博格達神山更多神秘的面紗會被徐徐拉開,綻放岀她那魅力四射的尊容。
責(zé)任編輯 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