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內鏡術后癥狀性椎間盤假性囊腫病例報告及文獻復習

      2022-03-29 00:26:58白忠旭李廣偉王紅軍孫曉智
      實用骨科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椎間盤囊腫內鏡

      白忠旭,李廣偉,王紅軍,孫曉智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骨科創(chuàng)傷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6)

      脊柱內鏡下髓核摘除術是近年流行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1-2],減壓區(qū)域術后癥狀性椎間盤假性囊腫(post-discectomy discal pseudocyst,PDP)形成是罕見的術后并發(fā)癥,2009年Young[3]首次報道該并發(fā)癥,定義為椎管內硬膜外的囊性病變,囊腔和手術節(jié)段椎間盤相通。

      目前,報道PDP的中外文獻少之又少,對PDP發(fā)病機制、病程和治療方法的研究報道更是罕見。臨床上癥狀性PDP出現(xiàn)時間約為術后1個月,其臨床癥狀與術前癥狀相似,保守治療能緩解大部分PDP患者的癥狀[4-5]。但是,仍有少數(shù)PDP患者保守治療無效,且癥狀可呈快速進行性加重[5-8]。我們對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治療的8例PDP患者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以明確PDP的臨床特征、形成機制和治療策略,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標準 (1)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脊柱內鏡手術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術后疼痛減輕,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無誘因下肢根性疼痛癥狀復發(fā)者。(3)MRI表現(xiàn):原手術節(jié)段有T1加權像(T1WI)呈低信號、T2加權像(T2WI)呈高信號囊性占位影[2],并與椎間盤相通。(4)行保守治療或翻修手術治療者。

      1.2 臨床資料 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有1 955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脊柱內鏡手術治療,按納入標準共有8例患者被納入研究,男性7例,女性1例;年齡15~62歲,平均(27.63±14.99)歲。其中L3~4椎間盤1例,L4~5椎間盤5例,L5S1椎間盤2例;6例患者第一次手術時采用椎間孔入路,2例采用椎板間入路。記錄患者臨床特點、影像學特征、癥狀復發(fā)的時間間隔、翻修手術的時間間隔和翻修手術方法。癥狀復發(fā)的時間間隔定義為從第一次手術到癥狀復發(fā)的天數(shù);翻修手術的時間間隔定義為從癥狀復發(fā)到翻修手術的天數(shù)。

      1.3 療效評價 使用數(shù)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評估患者疼痛強度,并根據(jù)改良MacNab標準評價翻修術后臨床效果。

      2 結 果

      8例患者癥狀復發(fā)的時間間隔為18~90 d,平均(47.13±22.95)d。所有患者確診為PDP后均采用臥床休息、應用鎮(zhèn)痛藥和理療等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過程中,2例患者疼痛程度無改變,6例患者疼痛呈進行性加重。翻修手術的時間間隔為6~90 d,平均(26.25±27.99)d。7例患者疼痛NRS評分均在7分及以上,短期內部分患者評分較前增加,接受不到1個月的保守治療后即行翻修手術。在MRI圖像中,7例PDP較之前突出的腰椎間盤增大,2例PDP向上或向下游離;6例PDP位于側隱窩區(qū),2例PDP位于椎管中央?yún)^(qū)。病例7患者在行經(jīng)皮C型臂引導抽吸術過程中,抽吸出約3 mL的黃色液體,其下肢疼痛即刻緩解,手術終止;病例8患者行經(jīng)皮C型臂引導抽吸術后癥狀無緩解,和其他6例患者一樣最終進行了翻修手術,其中經(jīng)椎間孔入路6例,椎板間入路1例。經(jīng)治療后NRS評分從平均(7.50±0.76)分降至(1.38±1.06)分(t=13.301,P<0.001);改良MacNab標準評價翻修手術療效,優(yōu)2例(25.00%),良6例(75.00%)。8例患者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8例癥狀性PDP患者的臨床特征和統(tǒng)計學指標

      典型病例1(表1中病例2):27歲女性患者,因“腰痛伴雙側臀部酸痛半年,加重伴左小腿麻木10 d”入院。查體:NRS評分6分,L4~5棘突旁左側壓痛,左下肢有放射痛,左下肢L5皮節(jié)支配區(qū)淺感覺減退,左側直腿抬高試驗10°陽性,加強試驗陽性,雙側股四頭肌萎縮,左側明顯,左足拇指背伸肌力Ⅲ級。MRI示L4~5椎間盤旁中央型突出,略偏向左側,L5神經(jīng)根受壓,雙側側隱窩狹窄(見圖1)。入院后保守治療無效,在局麻下行經(jīng)左側椎間孔入路椎間孔鏡下L4~5髓核摘除術,術中見左側L5神經(jīng)根受壓解除,硬膜囊搏動良好,探查雙側神經(jīng)根管通暢,無殘余髓核,術中左側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術后左下肢麻木癥狀明顯緩解,NRS評分1分,術后5 d復查CT示原突出髓核摘除徹底(見圖2)。術后第4周,患者無誘因出現(xiàn)雙側臀部及雙小腿前外側酸痛,左側小腿前外側麻木,程度較術前嚴重,NRS評分7分,再次收入院。查體:L4~5棘突旁壓痛,左下肢有放射痛,左側直腿抬高試驗20°陽性,右側40°陽性,加強試驗陽性,雙側股四頭肌肌力Ⅳ級,雙足足母指背伸肌力Ⅲ級。MRI:L4~5椎間盤層面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硬膜囊腹側囊性占位,與椎間盤相通(見圖3)。保守治療6 d癥狀無緩解,再次在局麻下行左側椎間孔入路椎間孔鏡下L4~5囊性占位切除術,術中取出長約25 mm梭形囊性腫物并送病理檢查,術后病理學示致密結締組織,部分囊壁含有新生血管,未見椎間盤組織和上皮組織(見圖4)。術后癥狀明顯緩解,NRS評分1分,3個月后復查MRI示L4~5囊腫消失,硬膜囊及神經(jīng)根無受壓(見圖5)。

      典型病例2(表1中病例6):23歲男性患者,因“反復腰部疼痛2年,再發(fā)伴右下肢疼痛1周”入院。查體:右下肢放射痛,NRS評分8分,L4~5棘突旁壓痛,右側明顯,右小腿前外側淺感覺減退,右側直腿抬高試驗20°陽性,加強試驗陽性,右側股四頭肌輕度萎縮,右側脛前肌肌力Ⅳ級,雙下肢腱反射正常引出。MRI示L4~5椎間盤向右后方突出(見圖6)。在局麻下行經(jīng)右側椎間孔入路椎間孔鏡下L4~5髓核摘除術,術中右側直腿抬高試驗陰性,術后即刻右下肢疼痛癥狀明顯緩解,NRS評分1分,術后1周復查MRI示原突出髓核摘除徹底(見圖7)。術后第42天,患者彎腰提水時再發(fā)腰部酸痛伴右下肢放射痛,疼痛劇烈難忍,臥床休息后稍緩解,休息3 d疼痛仍難以忍受,來院就診。查體:右下肢放射痛,NRS評分8分,L4~5右側椎旁壓痛明顯,伴右下肢放射痛,右小腿前外側淺感覺稍減退,右下肢肌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30°陽性,加強試驗陽性。MRI示原手術區(qū)出現(xiàn)硬膜外腫塊,與椎間盤相通,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見圖8)。給予臥床制動、消炎止痛、脫水消腫等保守治療1周后癥狀無緩解,且患者要求再次手術,再次在局麻下行右側椎間孔入路椎間孔鏡下L4~5假性囊腫切除術,術中見原椎間盤手術區(qū)域有一囊性腫塊,壓迫L5右側神經(jīng)根,腫塊內含陳舊性血性液,術中完整切除假性囊腫,術后患者右下肢癥狀顯著緩解,NRS評分為2分。翻修術后6個月復查MRI示原假性囊腫消失(見圖9)。

      圖1 術前MRI T2加權像示L4~5椎間盤向右后方突出 圖2 術后5 d CT示突出髓核摘除徹底

      圖3 術后第4周MRI示原手術區(qū)域出現(xiàn)T2高信號類圓形信號影,邊界清楚 圖4 翻修術后病理示致密結締組織,未見椎間盤組織和上皮組織,部分囊壁含有新生血管 圖5 翻修術后3個月MRI示原囊腫消失

      圖6 術前MRI T2加權像示L4~5椎間盤向右后方突出 圖7 術后1周復查MRI示突出髓核摘除徹底

      圖8 術后45 d復查MRI示原手術區(qū)域出現(xiàn)T1低信號,T2高信號類圓形信號影,邊界清楚 圖9 翻修術后6個月復查MRI示原囊腫消失

      3 討 論

      Kang等[5]報道腰椎內鏡手術后PDP發(fā)生率為1%,但是該研究所有患者均為年輕、男性士兵,可能存在偏倚。Shiboi等[2]報道PDP的發(fā)生率僅為0.28%。在我國,并非每位患者術后都復查MRI,實際上卻有一定數(shù)量的有輕微癥狀或無癥狀的PDP患者,因此PDP實際發(fā)生率無法預測。本研究從1 955例患者中僅觀察到8例PDP患者,發(fā)病率為0.41%,由于存在輕微或無癥狀PDP而未確診的患者或發(fā)生PDP但在其他醫(yī)院治療的患者,因此我們認為PDP實際發(fā)病率高于0.41%。

      對PDP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主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檢查,其中MRI檢查表現(xiàn)為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囊性占位影并與椎間盤相通是確診PDP的主要影像學方法。本研究8例患者其病情發(fā)展過程具有以下特點:(1)多數(shù)為青年男性,均接受內鏡手術治療;(2)初次手術后癥狀均緩解;(3)癥狀緩解一段時間后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xiàn)與術前相似的下肢根性疼痛;(4)疼痛劇烈或快速加重,NRS評分達7分或以上且疼痛持續(xù)存在,或者短時間內NRS評分快速升高,并且保守治療無效;(5)MRI表現(xiàn):囊腫位于原椎間盤切除部位,與椎間盤相通,MRI呈現(xiàn)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表現(xiàn),囊腫壓迫硬膜囊和神經(jīng)根,且囊腫較大、向上或向下游離、位于側隱窩或中央?yún)^(qū)域;(6)患者短時間內接受翻修手術,術中見囊液多為血性或血清,翻修術后結果令人滿意。

      我們檢索到12篇關于PDP的文獻[2-3,5-14],共報道43例PDP,其中男性患者38例,年齡16~60歲,平均(26.4±9.2)歲;女性5例,年齡14~57歲,平均(30.6±16.9)歲;L3~4水平者3例(7.0%),L4~5水平者25例(58.1%),L5S1水平者15例(34.9%)。分析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年輕男性患者L4~5水平發(fā)生PDP更常見。本研究中共有7例男性,平均年齡(27.7±16.2)歲,其中L4~5水平者4例,占總研究對象的一半,總體上與文獻報道一致。分析原因,我們認為青年男性工作量、運動量大,發(fā)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后這類人群傾向于微創(chuàng)治療,微創(chuàng)術后其制動、休息時間短,造成纖維環(huán)修復不良,且L4~5椎間盤突出多采用椎間孔入路,該入路對后縱韌帶側方損傷較多,上述因素導致青年患者容易發(fā)生PDP。

      PDP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是術后復發(fā)性神經(jīng)根痛,臨床上多被認為是椎間盤突出復發(fā)[15],因此,需行MRI檢查和手術病理檢查與術后椎間盤再次突出鑒別。突出的椎間盤MRI在T1WI和T2WI上都呈現(xiàn)低信號,而PDP在T2WI上呈邊界清晰、囊性變化的高信號。本研究中8例患者MRI均符合PDP信號改變;術中見PDP多具有暗紅色的囊膜,不含椎間盤碎片;術后病理切片多為致密結締組織和炎性細胞浸潤。

      Young[3]和Chung等[14]認為椎間盤突出誘發(fā)炎癥反應,肉芽組織在椎間盤周圍形成假膜,如沒有去除假膜,術后椎間盤內的液體、血液外滲、積聚,最終和假膜共同形成PDP。我們傾向認同該PDP形成機制,因為在本研究中大多數(shù)是年輕患者,其纖維環(huán)自身修復能力強,且手術僅摘除突出的髓核組織,局部形成囊性空腔,術后椎間盤內的液體、滲出的血液吸收不完全,在此空腔內積聚,最終形成PDP。脊柱內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常規(guī)有椎間孔和椎板間兩種入路方式,據(jù)報道[5],與經(jīng)椎間孔入路相比,椎板間入路對組織干擾和損傷較多,與PDP形成相關。但是本研究病例中首次手術入路為經(jīng)椎間孔入路6例,椎板間入路2例,因此我們認為手術入路與PDP的形成可能沒有明顯關系。

      PDP的治療方法仍有爭議,在所有回顧性研究中,保守治療、C型臂/CT引導抽吸和/或注射、微創(chuàng)手術是治療PDP的主要方法,大部分患者通過保守治療癥狀可緩解,囊腫吸收[4,16-17]。但是,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初期均采取保守治療,患者癥狀緩解不明顯,部分患者疼痛呈持續(xù)性加重趨勢。在病例7中,行經(jīng)皮抽吸治療后患者疼痛減輕,未進一步行翻修手術,這表明經(jīng)皮抽吸治療是一種創(chuàng)傷較小的治療方法,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9,14]。但是,C型臂/CT引導的抽吸和/或注射不能取出囊壁,如果PDP是多囊結構,經(jīng)皮抽吸難以抽吸完全,可能導致PDP復發(fā)?;仡櫸墨I顯示抽吸和/或注射短期隨訪效果較好,但復發(fā)率較高[3,7,18]。在病例8中,經(jīng)皮抽吸后患者癥狀沒有改善,最后進行了翻修手術。我們認為由MRI證實的囊性病變較前突出椎間盤增大、發(fā)生上下游離等情況,會導致硬膜囊或神經(jīng)根受壓而引起劇烈疼痛,這種情況保守治療可能難以奏效,翻修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研究中7例患者均接受翻修手術,術后恢復良好。在行翻修手術時,我們發(fā)現(xiàn)PDP和硬膜囊、黃韌帶及椎間盤組織周圍黏連嚴重,且血供豐富,在去除PDP時易出血,因此,行翻修手術時應仔細分離黏連組織,并盡可能取出PDP所有囊腔和包膜,如果囊腫難以完全去除,可通過射頻凝集術進行纖維環(huán)成形術,以降低PDP復發(fā)的可能性[7]。由于PDP為罕見的脊柱內鏡術后并發(fā)癥,因此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小的局限,僅觀察到8例患者的局限性,后期仍需大樣本的數(shù)據(jù)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脊柱內鏡術后PDP形成是一種罕見的術后并發(fā)癥,有癥狀的PDP多見于年輕男性患者,脊柱外科醫(yī)生應將其與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復發(fā)區(qū)別開來,其鑒別主要依靠MRI檢查。行翻修手術的PDP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疼痛、進展迅速,并至少具有以下三個MRI特征之一:PDP較大、向上或向下游離、位于側隱窩或椎間孔區(qū)域。對于癥狀典型的PDP患者,建議及時行翻修手術,在翻修手術時盡可能完全切除囊腫。

      猜你喜歡
      椎間盤囊腫內鏡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纖維環(huán)與腰椎間盤突出相關性研究
      頸腰痛雜志(2023年2期)2023-05-05 02:20:32
      眼內鏡的噱頭
      大探頭超聲內鏡在上消化道較大隆起病變中的應用(附50例報告)
      ProDisc-C人工頸椎間盤在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哪些表現(xiàn)提示我們得了巧克力囊腫
      會厭囊腫術后并發(fā)會厭部分缺損1 例
      橫臥啞鈴形Rathke囊腫1例
      骨內腱鞘囊腫的MRI診斷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3
      早期胃癌的超聲內鏡診斷及內鏡下治療效果分析
      內鏡下電灼術治療梨狀窩瘺
      昂仁县| 湘阴县| 通榆县| 洪洞县| 锦屏县| 饶阳县| 当阳市| 平罗县| 北海市| 宁陕县| 朔州市| 临海市| 红原县| 车致| 娱乐| 无极县| 丽水市| 垦利县| 郸城县| 龙州县| 赤壁市| 庆云县| 红安县| 浏阳市| 全椒县| 梅河口市| 农安县| 丹东市| 乌拉特前旗| 通化市| 古交市| 彰化县| 宣城市| 虎林市| 邮箱| 昌都县| 桂阳县| 宁海县| 浦江县| 聂荣县|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