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云
摘 要:我國書法藝術已有上千年發(fā)展歷史,各個時代都涌現(xiàn)了許多文人才士,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朝代,書法也在該時期得到鼎盛發(fā)展,出現(xiàn)大量對書法藝術有著極高造詣的優(yōu)秀人士,孫過庭便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孫過庭是唐朝書法家,在書法藝術領域有著極高造詣,他的書法理論精華均集中在其以草書寫就的《書譜》中,這也是中國書法史上首部比較完整的書法理論著作。《書譜》涵蓋的內容比較全面,是人們學習草書的核心范本,被稱為繼《非草書》后的又一個里程碑。故此,以《書譜》為核心展開研究,探討孫過庭創(chuàng)作《書譜》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在《書譜》中所主張的書法藝術發(fā)展觀,分析孫過庭的書法藝術特征、審美特色等。
關鍵詞:孫過庭;《書譜》;書法;藝術特色;審美
孫過庭作為唐朝優(yōu)秀書法家,其最大的成就便是《書譜》,論著中闡述的書法理論主張已經(jīng)影響了多代人,至今仍在當代人的草書學習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創(chuàng)作《書譜》時,孫過庭既對之前的書法藝術理論加以傳承,又融入了大量自我見解,涵蓋的書法理論知識十分廣泛?!稌V》表達了孫過庭的書法藝術發(fā)展觀,展現(xiàn)了其書法藝術審美特色,在專業(yè)書法研究者與初學者心中均有著重要地位,可以發(fā)揮有效的指導作用。從《書譜》整體內容來看,孫過庭全面且系統(tǒng)地論述了書法藝術發(fā)展及創(chuàng)作面臨的問題,從理論水平與思想層面來看,均已超越前代書法理論?!稌V》的出現(xiàn)對于我國書法藝術發(fā)展而言是一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了我國書法藝術的格局,推動著書法不斷獨立、完善及成熟。
一、孫過庭創(chuàng)作《書譜》的基本情況
(一)孫過庭的生平
孫過庭的一生非??部溃谏安]有受到重視,死后其書法藝術作品才在書法領域受到關注。孫過庭有一位知己名叫陳子昂,是一位文學家。孫過庭在免職后時常受到陳子昂接濟,從陳子昂為其所寫的墓志銘可以看出,孫過庭的一生極其悲慘[1]?!坝咨行?,不及學文;長而聞道,不及從事祿。值兇孽之災,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忠信實顯,而代不能明;仁義實勤,而物莫之貴。堙厄貧病,契闊良時。養(yǎng)心恬然,不染物累。獨考性命之理,庶幾天人之際。將期老而有述,死且不朽。寵榮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陽植業(yè)里之客舍,時年若干?!睂O過庭將短暫的生命奉獻給書法藝術,把自己對書法的獨特見解融入自己的書法創(chuàng)作之中,《書譜》便是他留給世人的一大財富。孫過庭擅長楷書、行書等諸多字體,其中造詣最高的便是草書,《書譜》是孫過庭影響力最大的草書著作。
(二)《書譜》的創(chuàng)作背景
與詩的發(fā)展一樣,書法在唐朝也進入了鼎盛發(fā)展階段,該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的書法家,《書譜》便出自唐朝書法家孫過庭之手。唐朝時,我國書法藝術審美觀已初步形成。陳子昂等初唐文學家對文學的教化作用十分看重,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追求教化意義,對詩歌新風貌的建立產生了深遠影響。孫過庭認為,書法和文學一樣有著教化功能,這一點在其《書譜》中有所體現(xiàn)。唐朝各種書體都達到了鼎盛階段,也涌現(xiàn)了大量書法藝術家,將書法推向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高度。由于唐朝時經(jīng)濟、政治等已較為穩(wěn)定,這對于藝術發(fā)展而言是一大契機,為藝術發(fā)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及美好前景[2]。漢代藝術講究沉穩(wěn)、恢弘,魏晉時期的藝術則講究清秀、生動,與二者不同的是,唐朝藝術更追求奔放、博大及壯麗。書法藝術在受到當時政治、經(jīng)濟等因素影響的同時,也深受社會審美的浸染。以書取士,始于漢代。專門設立書學,則始于唐代。唐太宗對書法表現(xiàn)出極大熱情,對王羲之的書法更是十分青睞。孫過庭在創(chuàng)作《書譜》時便取法于王羲之、王獻之,并對“二王”的書法大力贊揚?!稌V》便是在該時代背景下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
二、孫過庭《書譜》的書法藝術發(fā)展觀
(一)技法觀
《書譜》中關于技法的內容非常全面且豐富,涵蓋多種書體,涉及如何把握起伏頓挫、執(zhí)使轉用等技巧。孫過庭將草書的點畫視為情性,將運筆視為形態(tài),二者缺一不可,這一技法對于書法學習有著極高的指導價值。在用筆方面,孫過庭延續(xù)了王羲之與王獻之的風格,字眼之間透露出一股雄強、利落之氣,同時他又進行了創(chuàng)新。深入觀察便可發(fā)現(xiàn),《書譜》的用筆速度要比“二王”更快。孫過庭表示,在書寫草書時把握好用筆速度十分重要,不可過快也不宜過慢。如果一心求快,容易忽略細節(jié),無法寫出美觀得體的文字;如若用筆速度過慢,則無法體現(xiàn)草書的干凈利落。在書寫草書時應保持自信,這種自信與對書法技巧的熟練掌握有關,只有在平日里加強練習才能自在地掌握書寫速度。初學書法者在練習中應保持文字書寫的平正,擁有豐富經(jīng)驗后才可追求險絕,但在險絕后必須重新回歸至平正。在對《書譜》進行臨習后便會發(fā)現(xiàn),孫過庭在書寫時對字體結構的安排比較隨意,變化莫測,并沒有固定的模式,這也是《書譜》的一大特色。例如,“而”字在《書譜》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但每個的字體結構都存有差異[3]。同時,在書寫時,孫過庭會采用錯位、連筆等方法增強文字藝術的表現(xiàn)力。例如,“題”字本是半包圍結構,但在《書譜》中則是左右分明的結構,這種寫法賦予了該字磅礴之氣?!稌V》的用筆速度和字體結構,都是孫過庭書法技法觀念的體現(xiàn)。
(二)創(chuàng)作觀
孫過庭認為,書法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作者的情緒、環(huán)境、思想等密切相關。孫過庭在撰寫《書譜》時深受諸子思想影響,有時會將莊子、老子之語作為論據(jù)。唐朝時儒釋道三家思想融合,這是我國唐代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表現(xiàn)。孫過庭認為情緒會影響書法創(chuàng)作效果,應在書法創(chuàng)作前及創(chuàng)作過程中進行心理調節(jié),將創(chuàng)作者主觀因素置于首位?!稌V》中的創(chuàng)作觀涵蓋自然與抒情。隨著儒釋道三家思想的進一步融合,自然理論在唐朝時已較為成熟,并成為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標準。孫過庭也將書法創(chuàng)作和自然萬物相結合,遵循天人合一理念構建形象思維,使原本較抽象的點畫變得更加具體。在表達書法意象上,孫過庭將自然與“妙”合二為一,主要延續(xù)和傳承老子思想。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多次提到“妙”,如“眾妙之門”“微妙玄通”等。書法藝術在與自然觀念融合后主要體現(xiàn)在“筆妙”“妙楷”“妙舞”等方面?!稌V》中提到“自然之妙”,賦予書法藝術獨特的審美特色,將書法創(chuàng)作從技巧上升至精神境界。此外,孫過庭還認為書法具有極強的抒情功能,可以用書法來傳達悲傷、快樂等內在情感,可從一個人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看到其內心。
(三)學習觀
孫過庭在《書譜》中闡述了較多書法學習方法。他認為首先必須仔細觀察,在不熟悉書法前要先臨摹,掌握字體基本形狀,再試圖追求神似。在臨摹時則要掌握正確方法,懂得如何正確運筆,知曉運筆道理,如若不具備該技能,則無法寫出高質量的書法作品。其次,在學習草書前必須學習楷書,如若沒有掌握好楷書便會導致草書雜亂無章。在《書譜》中孫過庭根據(jù)自己的書法學習經(jīng)驗提出初學者應先求字體平正再追求險絕,隨后再回歸平正,在達到這些要求后便可以獲得理想的書法學習成效[4]。這既是孫過庭的書法技法觀,同樣也是其學習觀。此外,孫過庭還在《書譜》中指明當時書法藝術領域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自我經(jīng)驗、體會表達出自己的不滿。他認為一些自稱書法欣賞者的人并不具備較強的鑒賞素質,無法針對書法作品作出客觀判斷,對于書法藝術的優(yōu)劣缺乏正確認知,盲目跟風。而一些書法家同時也擔任評價者角色,他們對于書法的獨特見解均來自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相比之下,這類評價者更能發(fā)表建設性意見。孫過庭利用龍泉之利、美女之容,來強調欣賞者必須擁有充沛的藝術實踐經(jīng)驗,博學多識。孫過庭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對于裝作懂書法的人及現(xiàn)象持諷刺態(tài)度。
三、孫過庭《書譜》的書法藝術特征
(一)表情達意
書法作品由多個字組成,不同字的書寫形式可以透露出書法家的情感、意圖。一些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書法作品時會融入個人情感與思想,將這些內心深處的東西用藝術形式加以呈現(xiàn),因此,可從書法作品窺見書法家的心靈。孫過庭在《書譜》中寫書法可以一定程度地“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書法家的情感、性格、情緒等均可在其書法創(chuàng)作中得以體現(xiàn)。文字書寫的點畫粗細、用筆速度、力度及方向等,都可以體現(xiàn)書法家創(chuàng)作時的情緒和思想。
(二)筆法精美
如果說表情達意是《書譜》的內在特征,那么筆法精美則是《書譜》的外在形式特征。孫過庭對王羲之的中鋒用筆、若斷還連等書法技法加以傳承,又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從《書譜》中便可以看出,孫過庭的筆法非常勁健有力,且變化多端。孫過庭用“變起伏于鋒杪”“殊衄挫于毫芒”來形容書法點畫[5]。在起筆時便露鋒,露鋒可以決定入鋒角度,而入鋒又能決定用筆起伏。孫過庭在書寫《書譜》時非常注重入鋒與出鋒方向,用多姿、遒美、周祥、奇巧等詞語形容《書譜》點畫再適合不過。
(三)古樸簡約
《書譜》最顯著的風格特征便是古樸簡約,無論是筆法還是結字都可以體現(xiàn)該特征。在用筆方面化繁為簡,在結字方面則崇尚自然古樸,可給人一種簡約、清晰的視覺感受。和王羲之的《十七貼》相比可以發(fā)現(xiàn),孫過庭在創(chuàng)作《書譜》時使用了更鮮明的長線條。由于《十七帖》為石刻,所以線條顯得比較僵硬,有著濃厚的金石氣息。而《書譜》則書寫于紙上,用筆更加靈活生動,字眼之間有典雅、歡快之感。在收筆時孫過庭處理得十分利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書譜》的古樸簡約感。
四、孫過庭《書譜》的書法藝術審美特色
(一)質感美
質感通常用來判斷書法作品的線條質量,一般質感較好的書法作品線條質量都極佳。對于書法作品而言,線條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人們在觀賞書法作品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線條。就草書線條質感來說,應確保墨色的淡濃枯濕等十分合理。與其他書體相比,草書在用墨上有著更多講究。草書線條更加豐富,用墨是否科學直接關系著作品的整體質感。草書中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筆法為飛白,在書寫書法時如果用墨過少會使字體墨色較淡,便會形成干枯線條,這時便可以使用飛白增強線條多變性。通常,為了避免書法線條過于沉悶便會轉變?yōu)楦煽菥€條,再利用飛白筆法進行綜合,使書法更加自然和諧。孫過庭憑借自己多年的學習經(jīng)驗,結合書寫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寫就了《書譜》這一頗具質感美的書法作品[6]?!稌V》在流傳千百年后仍然能夠獲得極高評價,一部分原因便在于此。
(二)思想美
《書譜》體現(xiàn)了老莊思想——“道”,這既是《書譜》的藝術審美思想,也是孫過庭的書法藝術審美標準與追求。自古以來,中國人都非??粗鼐褡杂?,這和老莊思想密切相關。對于書法藝術風格,孫過庭一直持包容態(tài)度,認為書法藝術風格本就是多元的,當書法家的性格、情感、技法不同時,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風格也不同,這可以為中國書法藝術發(fā)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孫過庭認為,只要不違背書法藝術審美理念,且具有書法家的個性便是成功的書法作品。我國書法藝對于柔與剛有著獨特追求,而這正是受儒家、道家思想影響的結果。比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既透露著柔美,又帶有陽剛之氣,二者相輔相成。中國書法一直以來都講究剛柔并濟以求和諧,《書譜》便是該思想的有力體現(xiàn)。
(三)和諧美
儒家思想自漢代確立統(tǒng)治地位,影響后世中國整個封建統(tǒng)治。這意味著儒家文化自漢代始便深刻影響著書法發(fā)展,“沖和之美”便可反映儒家思想對書法藝術的深遠影響。我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非常注重事物間的和諧,對多元化事物具有極強的包容性,推動著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孫過庭的審美觀也與儒家思想有關。正如他在《書譜》中所言,孫過庭追求“違而不犯,和而不同”,在延續(xù)“二王”書法技巧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書法特色,使整體達到均衡狀態(tài)。孫過庭認為,書法藝術的和諧與書法家情感、思想等主觀因素有一定關系,書法可以傳遞情感,表達情緒,如果書法作品缺乏情感意味,其藝術價值便會削弱。
綜上所述,孫過庭是唐朝優(yōu)秀書法家,借《書譜》表達了自己的技法觀、創(chuàng)作觀及學習觀等。同時,《書譜》又是孫過庭的一篇草書佳作,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有著表情達意、筆法精美、古樸簡約的藝術特征,蘊含著質感美、思想美及和諧美,在歷經(jīng)千百年歷史變遷后仍奉為書法學習的圭臬,學習草書的人多以此為門徑。
參考文獻:
[1]蘇剛.論孫過庭《書譜》對當代草書的影響[J].鋒繪,2019(5):1-2.
[2]劉澤青.孫過庭《書譜》英譯本比較及其海外傳播探究[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9(10):72-75,47.
[3]游蛟,曾毅.淺談孫過庭《書譜》的美學思想[J].書畫世界,2020(3):93.
[4]李夢媛.瀟灑流落丹崖絕壑:孫過庭《書譜》(墨跡本)書法欣賞[J].江蘇教育,2019(21):31-33.
[5]楊姍姍.淺析孫過庭《書譜》用筆及審美效果[J].美與時代(下),2018(6):65-66.
[6]劉秀蘭.孫過庭《書譜》中的書法美學與儒家思想[J].芒種,2018(8):64-65.
作者單位:
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