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藏玉龍斑巖銅礦床絹云母族蝕變礦物短波紅外光譜特征及對勘查的指示意義

      2022-04-01 03:29:40田成華楊立強和文言張少穎劉申態(tài)
      沉積與特提斯地質(zhì) 2022年1期
      關鍵詞:白云母玉龍云母

      田成華,楊立強*,和文言,張少穎,劉申態(tài),吳 才

      (1.中國地質(zhì)大學地質(zhì)過程與礦產(chǎn)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西藏玉龍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西藏 昌都 854000)

      0 引言

      對蝕變礦物的礦物類型、組合與時空分布特征開展系統(tǒng)研究,有益于解釋礦床蝕變分帶結構、深化對礦床成因的認識,提高礦床勘查的效率(Yanget al.,2016;劉向東等,2019;Deng et al.,2020)。然而,對于那些蝕變高度疊加或強烈地表風化作用導致蝕變分帶特征雜亂的斑巖礦床,傳統(tǒng)的勘查方法如巖相學觀察、電子探針及X 射線衍射光譜分析等,往往成本高耗時長且效率較低(陳華勇等,2019;田豐等,2019)。

      短波紅外光譜技術(SWIR)以其易攜帶、快速分析及極低成本等獨特優(yōu)勢在礦床勘查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唐楠等,2021)。通過對比熱液蝕變礦物光譜學特征參數(shù)空間上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反演蝕變強度、熱液流體演化及特征蝕變礦物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從而建立有效的勘查模型(Granham et al.,2018;Neal et al.,2018)。以絹云母族和綠泥石族等含羥基蝕變礦物為代表的SWIR光譜學參數(shù)的空間變化可用于確定礦化中心,已被廣泛應用于蝕變分帶特征雜亂的斑巖型礦床(Harraden et al.,2013;唐楠等,2015;郭娜等,2018;任歡等,2020)。

      玉龍銅礦是三江成礦帶內(nèi)最大的斑巖銅礦床之一。前人對其礦床地質(zhì)(Hou et al.,2004)、斑巖體成因(Jiang et al.,2006)、礦化蝕變特征(Hou et al.,2003;Sun et al.,2020)、巖漿-熱液體系(Chang et al.,2018)等方面開展了詳細的相關研究。然而,由于該礦床受強烈的物理風化與蝕變高度疊加的影響,代表熱液較低溫度的絹云母與晚期黏土蝕變礦物強烈疊加到早期鉀硅酸鹽化蝕變帶內(nèi),模糊了蝕變分帶特征及其與礦化之間的關系,導致難以定位有利的礦化部位。為此,在對玉龍銅礦典型鉆孔詳細的蝕變-礦化編錄的基礎上,本文通過短波紅外光譜確定了絹云母族蝕變礦物空間分布特征規(guī)律及其光譜參數(shù)變化,探討了其與銅礦化之間的相關性,并建立了絹云母短波紅外光譜找礦標志。

      1 區(qū)域地質(zhì)概況

      玉龍銅礦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帶的東緣,處于三江成礦帶中北段金沙江深斷裂和瀾滄江深斷裂之間,是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礦帶的組成部分(圖1a;鄧軍等,2020)。三江成礦帶所處的羌塘地體受班公湖-怒江與金沙江縫合帶約束,與揚子板塊的義敦島弧帶及瀾滄江結合帶具有共同的古生代褶皺變質(zhì)基底(唐仁鯉和羅懷松,1995)。玉龍礦帶內(nèi)多發(fā)育褶皺、斷裂,其NNW向的斷裂及走滑拉分盆地控制礦帶的展布,車所走滑斷裂與妥壩-芒康斷裂分別位于其東西兩側(cè)(圖1b)。礦帶經(jīng)歷了加里東期、華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等多期淺成—超淺成中酸性侵入巖的巖漿活動,對玉龍斑巖銅鉬礦帶具有重要成礦意義。礦帶發(fā)育有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扎那尕和莽總等一系列斑巖礦床,Cu 資源量超過1000 萬噸(Hou et al.,2003)。

      圖1 金沙江-哀牢山成礦帶區(qū)域構造和礦床分布(a;He et al.,2017)及玉龍斑巖銅鉬礦帶地質(zhì)略圖(b;據(jù)唐仁鯉和羅懷松,1995)Fig.1 (a)Regional structure and deposit distribution of Jinshajiang-Ailaoshan metallogenic belt(a;He et al.,2017)and geological outline of Yulong porphyry copper-molybdenum ore belt(b;modified from Tang et al.,1995)

      2 礦床地質(zhì)

      2.1 礦區(qū)地質(zhì)特征

      玉龍銅礦床是目前青藏高原東部昌都-思茅地體中最大的后碰撞斑巖礦床(圖1b;Hou et al.,2003;Liang et al.,2009),已探明650 萬噸銅(0.62%)和41 萬噸鉬(0.042%)資源量(玉龍礦區(qū)銅礦勘探報告,2009①)。礦床以始新世復式斑巖體為中心,呈巖株狀侵位于恒星錯-甘龍拉背斜軸部的由三疊紀海相碎屑巖和碳酸鹽巖層序組成的上三疊統(tǒng)地層中(圖2a)。該復式巖體以二長花崗斑巖(MGP)為主,鉆孔中可見與二長花崗斑巖呈侵入接觸的花崗斑巖(GP)及礦床西部發(fā)育的鈉長斑巖脈(AP)(孫茂妤等,2015)。三類斑巖體具有相似的斑晶礦物組合(石英、鉀長石、斜長石和黑云母),但其豐度和大小各不相同:在MGP、GP和AP中,斑晶分別占比為40% ~50%、20% ~30%和15% ~20%(Chang et al.,2017)。

      圖2 玉龍斑巖銅礦床地質(zhì)簡圖(a;修改自玉龍礦區(qū)銅礦勘探報告,2009①)和10號勘探線剖面(b)Fig.2 Geological sketch of Yulong mining area(a;modified from Yulong Copper Exploration Report,2009①)and section of 10 exploration line in the Yulo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2.2 蝕變礦化特征

      礦區(qū)地表發(fā)育大面積的黏土化蝕變,新鮮斑巖體出露較少,同時受玉龍復式斑巖體侵位的影響,地層多蝕變?yōu)楹骤F礦化角巖和含孔雀石化大理巖(圖3a)。礦區(qū)地表及淺部可見孔雀石化、褐鐵礦化等氧化礦石,孔雀石呈皮殼狀和薄膜狀分布在巖石表面及裂隙部位,褐鐵礦多呈疏松塊狀(圖3b-c),同時淺表發(fā)育銅硫化物礦石,礦石中可見輝銅礦、斑銅礦及黃鐵礦(圖3d),在巖體外圍的矽卡巖礦石中磁鐵礦較為發(fā)育(圖3e)。

      圖3 玉龍銅礦露天采場全景和代表性礦石Fig. 3 Panorama open-pitand representative ores of Yulong copper deposit

      礦區(qū)礦化類型包括產(chǎn)于玉龍斑巖體內(nèi)的銅鉬礦化及圍繞斑巖體地層中的角巖型礦化及巖體外圍的矽卡巖礦化,主要以斑巖體銅鉬礦化為主,其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輝鉬礦、黃銅礦等。黃鐵礦多呈浸染狀分布與巖石裂隙中,輝鉬礦呈粒狀集合體分布在巖石裂隙,與石英細脈共生,手標本下可見黃銅礦呈脈狀與方解石共生(圖4a-c)。鏡下可見不規(guī)則粒狀黃鐵礦被閃鋅礦所交代,藍輝銅礦沿黃銅礦裂隙及邊緣進行交代,黃銅礦表面粗糙且裂隙發(fā)育,與板片狀輝鉬礦共生(圖4g-i)。

      圖4 玉龍斑巖銅礦床典型蝕變與礦化的鏡下特征Fig.4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礦區(qū)蝕變強烈,從巖體中心向外圍依次發(fā)育有鉀化蝕變帶、鉀硅酸鹽化蝕變帶(鉀化與黑云母化)、絹英巖化蝕變帶及后期巖體上部發(fā)育的一些黏土化帶。鉀硅酸鹽化蝕變帶靠近巖體中心,可見鉀長石斑晶與石英以及與黑云母礦物共生組合,其中鉀長石斑晶顆粒較大,斜長石可見鉀長石加大邊,同時基質(zhì)及斜長石顆粒具有顯著的絹云母化,疊加鉀化蝕變,并伴隨石英脈及金屬硫化物分布,標本下可見渾圓狀石英,可能代表流體出溶的結果(圖3d-f)。鏡下可見的絹云母蝕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基質(zhì)中呈放射鱗片狀的絹云母集合體,與金屬硫化物(黃鐵礦)共生。另一種是長石斑晶發(fā)育的絹云母化,斑晶顆粒的內(nèi)部及遍布均可見絹云母化,且長石表面黏古化強烈,依稀可見其環(huán)帶(圖4jk)??梢姾谠颇赴l(fā)生綠泥石化,這與區(qū)域上微弱的青磐巖化特征吻合(圖4l)。

      我們對靠近地表巖體出露中心位置的8、9、10號勘探線的ZK0812、ZK0908 和ZK1005 三個鉆孔進行了詳細的編錄工作,并將柱狀圖與其Cu 礦化品位相對應(圖5)。ZK1005 主要巖性以二長花崗斑巖及角巖為主,蝕變類型有鉀長石化、黑云母化、絹英巖化,淺部粘土化蝕變強烈。淺部次生富集作用明顯,Cu品位較高。150 ~300 m 角巖發(fā)育且其礦化相對較好,150 m 處Cu 品位異常高值,此處發(fā)育絹云母蝕變與硅化蝕變疊加。該鉆孔二長花崗斑巖鉀硅酸鹽化與絹云母化發(fā)育部位礦化較好,角巖礦化相對較弱。ZK0908 巖性主要為二長花崗斑巖,該鉆孔絹英巖化與黑云母化較發(fā)育,也可見少部分綠泥石化。在300 ~400 m 礦化現(xiàn)象較好,此處發(fā)育較好的黑云母化和絹英巖化,絹云母礦物在此段分布較多。ZK0812 中主要以二長花崗斑巖為主,深部可見花崗斑巖分布,其周圍發(fā)育硅化及晚期的絹英巖化,但花崗斑巖礦化不明顯,在鉀化與絹英巖化疊加部位礦化相對較好,但鉆孔整體的礦化現(xiàn)象不明顯。通過蝕變強度及礦化的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絹英巖化、深部黑云母化蝕變與礦化關系密切,且礦化集中在淺部,400 m以下礦化較弱。但是僅從肉眼無法很好識別并區(qū)分蝕變類型,為了更好地將蝕變與礦化對應,我們對巖心樣品進行了短波紅外測試。

      圖5 玉龍銅礦鉆孔柱狀圖、蝕變類型與Cu品位變化Fig.5 Histogram of drill hole,alteration type and Cu grade spatial variation of Yulong copper deposit

      3 樣品采集及測試方法

      本次測試的玉龍斑巖銅礦床三個鉆孔的巖芯樣共270 余個,獲得了560 條光譜數(shù)據(jù)。其中ZK0812 為42 個采樣點,共獲得231 條光譜曲線。ZK0908 為25 個采樣點,共127 條光譜曲線。ZK1005 為32 個采樣點共200 條光譜曲線。本次使用TerraSpec Halo便攜式近紅外礦物分析儀對鉆孔樣品進行測試,測試前需要對樣品進行切面、剖光、清洗、晾曬等處理,儀器使用時將Spectralon 白色參比盤放于儀器光譜采集窗上進行校準,測試時選取樣品中較為平滑的面置于采集窗進行光譜采集,為了減少測試誤差,要避開硫化物、石英脈及一些包體等(劉鶴等,2015;田豐等,2019),每個樣品點至少測試四次,每次光譜采集時間約為10 ~15 s。

      短波紅外測試光譜數(shù)據(jù)結果主要是依靠The Spectral Geologist Version 8(TSG 8)軟件進行相關解譯與處理,TSG 是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組(CSIRO)研發(fā)的光譜軟件,便于地質(zhì)工作者分析樣品光譜數(shù)據(jù)并確定礦物種類。TSG在運用數(shù)學擬合解譯時也會存在誤差,如綠泥石有時會被識別為綠簾石,黑云母被識別成角閃石等,具有非常相似的成分和晶格結構的礦物從而會產(chǎn)生相似的光譜,從而不易被區(qū)分,需要進行人工解譯檢查核對。伊利石和絹云母(白云母)光譜特征也極為相似,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吸收特征的位置、深度或形狀的微妙變化及結合電子探針來區(qū)分(Thompson et al.,1999;Harraden et al.,2013;Wang et al.,2021)。本文將伊利石和絹云母(白云母)歸為一類解譯分析,統(tǒng)稱為絹云母族礦物。

      TSG光譜局部的吸收特征參數(shù)主要有光譜吸收位置(absorption position)、吸收深度(absorption depth)、吸收寬度(absorption width)等(楊國防,2012;趙利青等,2008)。吸收位置是反射率最低的位置,對應礦物中基團的光譜吸收峰。絹云母礦物在光譜測試中受三個基團(-OH、H2O、Al-OH)的影響,分別在1400 nm、1900 nm、2200 nm 附近出現(xiàn)特征吸收峰。同時吸收深度表示在標準化反射光譜中吸收峰所對應的深度,通過絹云母族礦物2200 nm處吸收深度(Dep2200)與1900 nm 處吸收深度(Dep1900)之比可以計算出其結晶度(IC)值(楊志明等,2012)。

      4 SWIR測試結果分析

      4.1 蝕變礦物組合特征

      本次測試識別的礦物包括高嶺石、蒙脫石、絹云母、多硅白云母、綠泥石及少數(shù)碳酸鹽、硫酸鹽類等。其中高嶺石為礦區(qū)內(nèi)最為發(fā)育的黏土類硅酸鹽礦物,是晚期低溫黏土化的蝕變產(chǎn)物,主要與絹云母伴生出現(xiàn)。絹云母礦物(絹云母、多硅白云母)+高嶺石是最為普遍的蝕變礦物組合,其次為高嶺石+蒙脫石+絹云母,金云母+綠泥石+絹云母、角閃石+綠泥石等形式的礦物組合形式(圖6)。其中ZK0812 與ZK0908 兩個鉆孔幾乎均以高嶺石+絹云母及高嶺石+蒙脫石+絹云母組合為主,ZK1005 中出現(xiàn)金云母、綠泥石及角閃石等礦物組合,與鉆孔角巖出露部位相對應。譜解譯結果顯示高嶺石類粘土礦物廣泛出現(xiàn)于鉆孔中,并且普遍以高嶺石+絹云母礦物組合出現(xiàn),是貫穿性蝕變礦物。由于玉龍礦區(qū)內(nèi)高嶺石的光譜特征無明顯變化規(guī)律,所以本文選用絹云母礦物作為特征礦物進行分析。

      圖6 鉆孔主要蝕變類型及其礦物組合特征Fig.6 The alteration type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drill hole in Yulong deposit

      4.2 絹云母族礦物空間分布及光譜特征參數(shù)規(guī)律

      前人對絹云母SWIR研究顯示不同成分絹云母族礦物Al-OH吸收峰值(Pos2200)不同,鈉云母(富鈉富鋁)Pos2200 值接近2190 nm,絹云母(富鋁富鉀)Pos2200 值在2200 nm 附近,多硅白云母(富鎂富鐵貧鋁)Pos2200 值通常大于2210 nm(Duke,1994)。本文通過SWIR 識別出的絹云母族礦物主要事絹云母與多硅白云母,而極少見鈉云母的出現(xiàn)。ZK0812 在淺部較發(fā)育多硅白云母,200 m 附近以絹云母為主。ZK0908 普遍為絹云母礦物,該鉆孔無多硅白云母出現(xiàn);ZK1005 深部發(fā)育多硅白云母,淺部較少,主要以絹云母為主。根據(jù)絹云母族礦物在鉆孔中的空間分布特征為:ZK0812 中以絹云母、多硅白云母為主,ZK0908 和ZK1005 鉆孔中以絹云母分布為主。相比較于三個鉆孔的地表位置ZK0812 則更靠近于巖體出露的中心位置(圖7)。

      圖7 典型鉆孔的絹云母族礦物空間分布規(guī)律Fig.7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ricite minerals in typical drill hole

      絹云母族礦物Al-OH 吸收峰值位于2205 ~2209 nm,主要集中于2206 ~2208 nm(圖8a)。TSG軟件所識別出多硅白云母Pos2200 值的范圍多在2207 ~2208 nm。絹云母族結晶度值(IC)范圍為0~3,主要集中在0.5 ~2.5。且絹云母礦物Al-OH吸收波峰值與IC 值隨深度的增加而呈現(xiàn)增大的趨勢,其Pos2200 值淺部集中在2206 ~2207 nm之間,大于300 m 區(qū)域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多分布在2207 nm以上(圖8a)。絹云母礦物IC 值與深度的線性關系較好,較高的IC 值(>1.5)基本出現(xiàn)在300 ~500 m的區(qū)域,淺部區(qū)域的絹云母IC 值較?。▓D8b)。

      圖8 絹云母礦物Al-OH吸收波峰-深度(a)及絹云母礦物結晶度-深度(b)關系圖Fig.8 The relationship graph of sericite group minerals Al-OH absorption wavelength-depth(a)and sericite group minerals crystallinity-depth(b)

      5 討論

      5.1 絹云母光譜特征參數(shù)的影響因素

      前人研究認為絹云母結晶度值(IC)對流體溫度有直接的反映,高溫條件下,絹云母礦物接近理想的配比成分,隨著溫度的降低,水會吸附在絹云母分子層間,絹云母礦物在1900 nm 產(chǎn)生較強的吸收峰,從而使其結晶度值降低,絹云母的IC 值降低(楊志明等,2012)。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的大小受絹云母分子中八面體AlⅥ的含量的影響,溫度越高,AlⅥ含量越高,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就越小。因此在溫度較高時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較小。上圖中絹云母IC值隨深度的加深而增大,指示深部的溫度較高,而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隨鉆孔深度的加深也呈現(xiàn)出增大的趨勢及鉆孔深部出現(xiàn)多硅白云母,這一現(xiàn)象僅用溫度因素來對其進行解釋是不吻合的。然而影響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并非溫度這一個因素,有前人研究認為熱液流體的pH 也是制約Pos2200 值另外一個因素。在斑巖體系中,巖漿流體在向上運移過程中會伴隨著歧化反應的進行,溫度逐漸降低,流體的酸性增強,在流體運移通道淺部,多形成富Al 絹云母礦物,其Pos2200 值較低。其在橫向上,越靠近流體運移通道,酸性增強,形成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也會越?。℉alley et. al.,2015)。而若是以流體PH 對其影響為主導則可以解釋本文絹云母礦物在空間上的分布特征:在靠近玉龍斑巖體的深部區(qū)域,流體的溫度高且為中-弱酸性,此時容易形成Pos2200 值較大的多硅白云母,隨著流體的向淺部運移,其溫度不斷下降且流體酸性不斷變強,此時則形成Pos2200 值較小的富鋁絹云母。本次所測整體絹云母Pos2200 值也相對較大(接近2210 nm),說明其形成于較深的環(huán)境。同時鉆孔勘探可能已接近斑巖體的中心位置,且鉆孔深度最深控制在500 m 左右,黏土化礦物(高嶺石)普遍發(fā)育,說明玉龍銅礦床已遭受了較為嚴重的剝蝕,其斑巖體侵位中心埋藏淺已接近地表,所以礦床整體經(jīng)受了強烈的地表物理風化作用,晚期的黏土化蝕變遍布整個礦區(qū)。同時ZK0812 中也出現(xiàn)多硅白云母,在相比較于其他兩個鉆孔ZK0812更靠近于巖體出露的中心位置,也說明了該鉆孔靠近巖體中心位置,表現(xiàn)為絹云母Pos2200 值越大;其淺部出現(xiàn)多硅白云母可能是花崗斑巖枝穿插二長花崗斑巖所致,可能指示花崗斑巖的侵位中心。

      玉龍斑巖銅礦床含礦斑巖(二長花崗斑巖)及其內(nèi)部的花崗斑巖發(fā)育強烈的蝕變,鉆孔巖芯樣中觀察到的蝕變主要為鉀硅酸鹽化、絹英巖化、黏土化及淺部次生氧化,含礦斑巖青磐巖化不發(fā)育。在短波紅外光譜測試中主要識別的礦物為高嶺石類和絹云母類礦物,且二者伴生出現(xiàn),僅在1005 鉆孔中識別出少量綠泥石與角閃石、金云母組合。相較于其他兩個鉆孔1005 鉆孔更偏向礦床西側(cè),ZK0812 與ZK0908 短波紅外測試均無發(fā)現(xiàn)綠泥石礦物,或許在靠近東側(cè)對稱位置會發(fā)現(xiàn)綠泥石礦物,較早期的青磐巖化蝕變的大部分缺失也說明了礦床被剝蝕嚴重。由于此次取樣位置范圍較為局限,測試所獲的蝕變礦物組合沒有明顯的變化,對于進一步劃分玉龍礦床蝕變分帶還需要進行后期的研究工作。

      5.2 礦床勘查與找礦方向

      目前廣泛分布于斑巖礦床中的絹云母族蝕變礦物(鈉云母、絹云母、多硅白云母)結晶度值和特征吸收峰值可作為尋找礦床蝕變礦化中心與有利成礦部位的有效標志(Yang et al.,2005;楊志明等,2012;許超等,2017;劉新星等,2021)。例如楊志明等(2012)通過計算伊利石的特征光譜參數(shù)總結出其在礦區(qū)內(nèi)的變化規(guī)律:伊利石結晶度與溫度呈正相關關系,在靠近礦化中心處伊利石結晶度值較高,遠離礦化中心處IC 值逐漸降低。任歡等(2020)發(fā)現(xiàn)接近含礦熱液中心絹云母具有較短Al-OH吸收波長。同時在不同礦床中靠近礦化中心絹云母族礦物2200 nm 吸收峰值并不是只呈現(xiàn)出上述一種變化規(guī)律:許超等(2017)在福建紫金山礦床中通過短波紅外光譜(SWIR)研究發(fā)現(xiàn),從礦化中心到外圍,伊利石結晶度值(IC)和伊利石2200 nm 吸收峰位值Pos2200 均有明顯地從高值到低值的變化趨勢;Laakso等(2016)在研究加拿大Izok Lake 礦床時得出靠近礦體的Pos2200 值較高,而遠離礦體的Pos2200 值變低??梢姡瑢τ诓煌V床絹云母礦物的特征參數(shù)表現(xiàn)出不一致的規(guī)律。本次的短波紅外光譜測試中也選取了絹云母族礦物為主要研究分析的蝕變礦物,研究發(fā)現(xiàn)鉆孔控制部位已接近深部巖體侵位中心(400 ~500 m),剖面上越靠近巖體中心的位置絹云母族礦物表現(xiàn)較大的絹云母Al-OH吸收波長(>2207 nm)與較高的絹云母IC 值(>2.0)。且靠近巖體中心位置多分布多硅白云母,由巖體中心外圍絹云母含量增加,多伴隨高品位礦化,剖面東西兩側(cè)較于中間區(qū)域礦化發(fā)育(圖9),說明此時礦體可能已到達深部斑巖體附近區(qū)域。

      圖9 玉龍銅礦09勘探線剖面的絹云母族礦物與礦化關系(剖面數(shù)據(jù)來源于昌佳,2019,zk0908是本文測試的結果)Fig.9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icite group minerals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09 exploration line profile of the Yulong copper deposit

      絹云母族蝕變礦物縱向的空間分布及特征參數(shù)規(guī)律顯示:越靠近深部巖體中心部位多硅白云母越發(fā)育,且絹云母礦物IC值與Pos2200 值也呈現(xiàn)增大的趨勢,在靠近巖體中心外圍礦體,絹云母族礦物Pos2200 值相對較?。?206 ~2207 nm)、IC 值相對較低(1.0 ~2.0)。利用絹云母礦物短波紅外光譜特征在縱向上對緊貼巖體外圍發(fā)育的礦體進行定位及約束,為了更高效的勘查工作,后期可繼續(xù)補充一些短波紅外光譜相關工作,將橫向與縱向上短波紅外光譜特征結合,將斑巖體外圍礦體區(qū)域更好進行限定,同時建立系統(tǒng)SWIR 勘查模型指導找礦工作。

      6 結論

      (1)絹云母礦物Pos2200 值在靠近巖體中心主要受成礦流體pH 影響,巖漿流體在向上運移過程中會伴隨著歧化反應的進行,流體的pH下降,溫度也逐漸降低,弱酸性條件下利于多硅白云母的形成,此時絹云母族礦物具有較長的Al-OH 吸收波長。IC 值通常與溫度呈正比例關系,在高IC 值位置其溫度也較高。絹云母蝕變礦物高Pos2200 值與高IC值區(qū)域表明該位置流體的pH 較大,溫度較高,指示該區(qū)域靠近深部斑巖體中心位置。

      (2)玉龍銅礦的絹云母族礦物SWIR 研究結果顯示:鉆孔控制已接近巖體侵位中心部位,靠近巖體侵位中心絹云母族礦物具有較大的Pos2200 值(>2207 nm)與IC 值(>2.0),并伴隨多硅白云母的發(fā)育,由侵位中心向外絹云母逐漸增多,且銅礦化緊貼巖體發(fā)育,富銅礦體(>0.6 wt%)與絹云母在空間上緊密伴生。因此,絹云母族礦物高Pos2200 值(>2207 nm)和高IC 值(>2.0)以及多硅白云母的出現(xiàn)可作為緊貼斑巖體外圍礦體產(chǎn)出的底界線,相對于巖體中心較低的絹云母族礦物Pos2200 值(2206 ~2207 nm)和較低的IC 值(1.0 ~2.0)可作為深部富銅礦體出現(xiàn)的標志。

      致謝:野外工作得到了高雪博士后、張瑞銳博士與張宏睿碩士的協(xié)助,室內(nèi)分析測試中得到了吳松講師和趙博碩士的幫助,也感謝各審稿專家提出的寶貴修改建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注釋:

      ①西藏玉龍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9. 西藏自治區(qū)江達縣玉龍礦區(qū)銅礦勘探報告[R]

      猜你喜歡
      白云母玉龍云母
      紅山玉龍
      ——中華第一玉龍
      家教世界(2023年28期)2023-11-14 10:08:18
      紅山玉龍
      油酸鈉體系中硫化鈉與白云母的作用機理
      有機白云母的制備與表征
      納米Al2O3改性多膠粉云母主絕緣的研究
      大電機技術(2018年4期)2018-09-26 03:11:34
      WS2/TiO2/絹云母復合物的制備及性能表征
      安徽化工(2018年4期)2018-09-03 07:11:50
      “氟晶云母特性及應用進展”
      十二胺體系下六偏磷酸鈉對白云母可浮性的影響
      硅酸鹽通報(2016年5期)2016-10-14 07:41:49
      紅山文化“玉龍”中的“猿”
      大眾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2
      我國碎云母開發(fā)應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
      松溪县| 汕头市| 密云县| 获嘉县| 盖州市| 卫辉市| 沙雅县| 玉环县| 肃北| 丹东市| 双江| 新乡县| 旬阳县| 景洪市| 德庆县| 台州市| 东阳市| 庄浪县| 砀山县| 青河县| 甘谷县| 苗栗市| 自治县| 县级市| 黎平县| 大余县| 云浮市| 佛山市| 滦南县| 武义县| 策勒县| 本溪市| 镇沅| 宜州市| 拜城县| 湟源县| 徐汇区| 修水县| 新疆| 平南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