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體育強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兒童體育鍛煉熱情的高漲令人欣喜。我們樂見更多兒童走向戶外,在運動中強健體魄、增長本領。但值得警惕的是,千萬別把以往“搶跑”的錯誤育兒方式轉移到兒童體育鍛煉上,也別把競技體育的訓練思維過早強加給孩子。谷愛凌、蘇翊鳴等奧運冠軍的成才之路固然令人贊嘆,卻不是人人可以效仿的。否則,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難以挽回的身體和心理傷害。如果被兒童體育運動“搶跑”思維帶偏,就得不償失了。作為家長,要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正確的育兒觀念,了解孩子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階段、特點以及運動敏感期,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同時,家長還應與學校保持充分的溝通,與學校老師一起合理制定孩子的運動規(guī)劃和發(fā)展定位,在選擇校外體育培訓機構時多些理性意識。
(劉鈺)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全國婦聯、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衛(wèi)生健康委共同發(fā)布《關于加強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貫徹實施的意見》,其中明確表示更加注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yōu)先保護,明確貫徹實施人身安全保護令,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需要全社會協同發(fā)力,共同推進。積極落實未保法“學校保護”專章的體制機制,加強對學校以及基層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未成年人學校保護工作的專業(yè)支持。要注重創(chuàng)新機制,拓寬工作思路,鼓勵和支持法治副校長、法律顧問、有關專家、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學校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織密法治網。
(摘自《中國教育報》)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志勇提出,為了盡快制止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推進良好教育生態(tài)建設,建議在全國開展“清理功利化、短視化教育行為,全面修復教育生態(tài)”專項治理行動。
教育領域的功利化現象與部分教育管理者、工作者以及部分家長的短視密不可分。短視意味著他們習慣于低頭專注于眼前利益,而沒有從青少年一生的維度來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沒有從讓區(qū)域教育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發(fā)展的高度來推進教育事業(yè)。分數、升學率等短線指標當然有其價值,但他們只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個節(jié)點,而不是結果本身,更不是教育的全部。
教育領域的功利主義傾向根源往往在教育之外。教育管理者、工作者要有引領社會主流價值的擔當與自信,而不應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所裹挾而亦步亦趨?!半p減”政策的出臺,正是教育主管部門立足主責、立足長遠的戰(zhàn)略性決策,它將有助于從根本上遏制功利主義對教育事業(yè)的侵蝕和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危害,有助于一代代青少年健康成長。
(摘自《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