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緬甸怎么能不來仰光大金塔呢?關于仰光大金塔有一個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成佛后,為報答緬甸人曾經贈送蜜糕為食而回贈了八根頭發(fā)。佛發(fā)被迎回緬甸,忽顯神力自空中降下金磚,于是眾人拾起金磚砌塔佛,為顯緬甸佛教徒的虔誠,全塔上下通體貼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黃金7噸。
高達百米的大金塔除了被金箔包裹的塔身外,最頂層還鑲有5448顆小鉆石、2317顆紅寶石、1065個金鈴,塔尖更是鑲有一顆76克拉的鉆石,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仰光大金塔位于緬甸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丁固達拉山上,又稱瑞光大金塔。緬甸人稱之為 瑞大光塔,“瑞”在緬甸語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稱,是仰光的最高點。
巍峨壯麗,金光閃爍,與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一起,被譽為“東南亞三大古跡”。瑞光大金塔是緬甸佛教徒心中最神圣、最不可撼動的信仰中心。
歷史沿革
仰光大金塔建于18世紀,由塔基、花壇、鐘座、緣缽、蓮囊、蕉球、傘塔、風車和鉆球等九個部分組成,其中風車部分就鑲鉆一千零九十八顆,可這些塵世珍寶也只作襯托佛門瑰寶綠葉,對光華穿透虛空的佛舍利而言,珍鉆之光淡如星晨。
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初建時只有20米高,后歷代多次修繕。15世紀的德彬瑞體國王曾用相當于他和王后體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寶石對此塔作了一次修整。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兒子辛漂信王修建時,把塔的高度提升到了112米,并在塔頂安裝了新的金傘。
建筑特點
1989年9月,緬甸政府對大金塔又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拓寬了4條走廊式的入口通道,在塔的四面安裝了有玻璃窗的電梯,使大金塔更加宏偉壯觀和富麗堂皇。此塔建在仰光市北茵雅湖畔的圣山上,所以不管人們站在城市的哪個位置,都能看見金燦燦的塔頂。如果站在塔頂上,仰光市全貌可一覽無余。
主塔四周開南北東西四處入口,南門為主要入口,備有電梯供游人使用。大金塔底座圍長427米,高99.4米。塔基為十字折角形,飾以無數水平線腳,總周長達435米,四周環(huán)圍著64座姿態(tài)各異的小塔;基座內設有佛殿,供奉玉雕佛像,外設4門,每座門前各有一對石獅。佛塔中供奉了四件佛門珍稀瑰寶,分別有釋迦牟尼佛的發(fā)舍利、拘留孫佛佛杖、正等覺金寂佛的凈水器、迦葉佛的佛袍。
大金塔塔頂有做工精細的金屬罩檐,檐上掛有金鈴1065個、銀鈴420個,并鑲嵌有7000顆各種罕見的紅、藍寶石鉆球,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著名金鋼鉆。塔身經過多次貼金,上面的黃金已有7000公斤重。
塔的四周掛著1.5萬多個金、銀鈴鐺,風吹鈴響,清脆悅耳,聲傳四方。塔頂全部用黃金鑄成,上有1260公斤重的金屬寶傘,周圍嵌有紅寶石664顆、翡翠551顆、金剛石443顆。整座金塔寶光閃爍,雍榮華貴,雄偉壯觀。
氣勢宏偉、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僅是世界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歷史悠久、價值昂貴的佛塔。每逢節(jié)日,很多人都到這里拜佛,人們進入佛塔時必須赤腳而行,就連國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則就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
2012年,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向洛陽白馬寺捐贈建設佛殿,依照緬甸仰光大金塔樣式,以3:1比例縮小,通高32.92米。佛殿于2012年4月開工,2014年6月落成,6月30日舉行了盛大的“緬甸風格佛塔苑落成慶典暨安奉開光法會”,緬甸聯(lián)邦共和國總統(tǒng)吳登盛一行72人,專程抵達白馬寺出席落成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