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彥波,安 琦,原 韜,曹亞彬
(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哈爾濱 150010)
玉米是黑龍江省的主要農(nóng)作物,其產(chǎn)量居于全省第一。年種植玉米面積近667萬hm2[1],因此每年玉米秸稈的產(chǎn)量較大。玉米秸稈在自然狀態(tài)下營養(yǎng)價值很低,粗纖維含量高,消化率低,適口性差,作為牲畜的粗飼料品質(zhì)不佳,飼喂營養(yǎng)價值較低,動物對秸稈采食量低。然而,玉米秸稈黃貯能夠降低粗纖維的含量,改善其適口性,從而促進動物采食,提高秸稈飼料化的利用率。研究表明,黃貯可以保留秸稈中85%的養(yǎng)分,令秸稈多汁,柔軟,適口性更佳。黃貯秸稈比干秸稈更能刺激反芻動物的食欲,促進其消化腺分泌,令反芻動物飼料采食速度和采食量分別提高43%、20%[2]。玉米秸稈黃貯添加酶制劑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纖維素酶能將植物中的纖維素降解,變?yōu)楦菀妆粍游锵膯翁俏镔|(zhì),從而提高粗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因而纖維素酶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添加纖維素酶后,植物細胞壁被分解,產(chǎn)生的碳水化合物給乳酸菌發(fā)酵提供底物,產(chǎn)生乳酸,不斷促進秸稈發(fā)酵。1993年,趙長友等[3]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纖維素酶可以改善黃貯飼料的發(fā)酵品質(zhì),提高營養(yǎng)成分,抑制霉菌生長,防止腐敗,提高窖貯的完好率。薛艷林等[4]報道,纖維素酶制劑處理黃貯小麥,可以顯著降低黃貯飼料的pH值及ADF、NDF、氨態(tài)氮含量,還顯著提高了LA、揮發(fā)性脂肪酸和CP的含量。但是,目前關于黃貯玉米秸稈中添加纖維素酶的效果結(jié)果并不一致,原因可能有多種,如玉米秸稈種類的差異、酶種類的差異、酶活標記不準確、黃貯時間及方式不統(tǒng)一等。酶制劑的應用也受到了應用條件的制約,其中溫度的影響至關重要。低溫條件下,酶解效果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在應用上存在問題。利用纖維素酶降解玉米秸稈中的粗纖維水平,通過測定不同黃貯階段NDF、ADF和乳酸菌的變化來驗證纖維素酶在玉米秸稈降解中的作用。
酶制劑:諾維信液體酶制劑,酶活10 000 U/g。玉米秸稈:由市場購買。MRS固體培養(yǎng)基配方:蛋白胨 10.0 g、牛肉膏 5.0 g、葡萄糖20.0 g、酵母粉 4.0 g、乙酸鈉5.0 g、磷酸氫二鉀2.0 g、硫酸鎂 0.2 g、檸檬酸三銨 2.0 g、硫酸錳0.05 g、吐溫80 1 mL、瓊脂粉18 g、水1 000 ml ,pH 6.2±0.2,121℃20 min滅菌。
玉米秸稈的處理方法:在自然風干后碾碎,用鍘刀將其切短到 2~4 cm ,再用粉碎機粉碎至1~0.5 cm。玉米秸稈黃貯時使用2~4 cm的干秸稈。干秸稈的水分含量小于10%。
酶液的處理:取原酶液10 mL,加入到90 mL純凈水中,為含酶量10%的稀釋酶液,混勻備用。
測定方法:活菌數(shù)的測定采用稀釋平板法;中性洗滌纖維(NDF)、酸性洗滌纖維(ADF)依照Van Soest等方法進行測定。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Excel97-2003和SPSS Statistics 17.0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2.2.1 溫度對纖維素酶水解玉米秸稈的影響
采用減重法,將溫度設定為15℃、30℃、45℃,振蕩,pH自然,天數(shù)設定為5 d。將經(jīng)過處理的干秸稈裝入濾袋中,每袋加入秸稈1 g左右,用塑封機封口,編號,待用。每克秸稈樣品中加入稀釋后的酶液0 uL、0.5 uL、2 uL、4 uL。每個處理3個重復。將各處理樣品裝入不同的燒杯中,按照試驗設計加入不同的酶液,補充水分至100 mL,放置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進行處理,5 d后將各樣品停止處理,用純凈水清洗,直至水無色為止,傾去純凈水,置于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2.2 不同黃貯時間及不同纖維素酶添加量對樣品NDF、ADF及乳酸菌的影響
每個處理秤取玉米秸稈500 g,按照酶的添加量共設計6組,每克干秸稈中加入0 ug、0.5 ug、5 ug、50 ug、500 ug的夏盛全組分纖維素酶,添加1 000 mL純凈水,混拌均勻,分裝于5個抽真空密封袋中,每個處理3個重復。溫度設定為常溫25℃~30℃,每15 d、30 d、45 d、60 d取樣測定。
從表1溫度對纖維素酶水解玉米秸稈的試驗與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中發(fā)現(xiàn),低溫不利于纖維素酶的作用,與其他溫度條件下對比,在P<0.05水平,具有顯著性的差異;溫度并不是越高越能促進纖維素酶的酶解,45℃與30℃的秸稈失重率之間差異不顯著;研究發(fā)現(xiàn)在15℃的低溫條件下酶解的時間會延長,但與對照之間仍存在著較顯著的差異,秸稈粗纖維的降解率提高了0.5%以上,30℃和45℃與對照比存在著顯著的差異,30℃時秸稈粗纖維的降解率提高了3.3%以上,45℃時秸稈粗纖維的降解率提高了5.4%以上;但在水解試驗中發(fā)現(xiàn),酶量增加并不與降解率呈現(xiàn)正相關性,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酶量的多少對于玉米秸稈的粗纖維降解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在添加纖維素酶4.0 uL組,30℃時酶水解能力反而高于45℃時酶水解玉米秸稈的失重率,說明酶解并沒有隨著溫度的升高與酶量的增加而提高,反而表現(xiàn)出抑制反作用,所以用纖維素酶處理秸稈僅需要適量的酶量和必要的溫度,而無須高酶量和相對高溫條件。
表1 溫度、酶量對玉米秸稈粗纖維的影響Tab.1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ellulaseon on crude fiber of corn stalk
表2的結(jié)果顯示了玉米秸稈在不同黃貯天數(shù)、不同纖維素酶添加酶量條件下,對NDF、ADF、與乳酸菌活菌數(shù)量的影響關系。
表2 纖維素酶不同添加量與秸稈黃貯天數(shù)對NDF、ADF與乳酸菌的影響Tab.2 Effect of cellulase of different additive amounts and yellow corn straw storage days on NDF, ADF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從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來看,添加纖維素酶與不添加纖維素酶,玉米秸稈NDF與ADF有顯著性的差異,添加纖維素酶后,玉米秸稈NDF與ADF在各個處理組中均有明顯的降低。在第30 d的結(jié)果中,添加量達到5 ug/g、50 ug/g、500 ug/g的處理組,NDF均值分別從82.27%下降了4.87%、9.77%、26.30%,第45 d的時候,分別從81.93%下降了6.67%、11.67%、21.47%,第60 d時分別從82%下降了6.03%、10.40%、26.87%,隨著添加量的增加,降解率增加。從天數(shù)來看,最初的30 d,降幅明顯,第60 d時降幅變化不大,說明纖維素酶的作用與時間并不是正相關性的,它的作用是有時效性的,ADF的結(jié)果分析與NDF纖維素酶的作用能力基本一致;從不同天數(shù)與不同纖維素酶添加量對樣品中的乳酸菌影響來看,酶量的增加與時間對乳酸菌的數(shù)量均有顯著性差異,500 ug/g的處理組中,乳酸菌的活菌數(shù)量最高,第45 d以后活菌的數(shù)量達到了1.4×108cfu/g以上,超過同溫度下其他組別1~3個數(shù)量級。說明纖維素酶的添加有效地將秸稈中的大分子物質(zhì)進行了降解,小分子糖類物質(zhì)的增加促進了厭氧條件下乳酸菌的活性,在開袋時聞到了比對照更大的酸香味,從側(cè)面驗證了加入適量纖維素酶促進了秸稈發(fā)酵中產(chǎn)酸微生物群落的繁殖。
天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LSD 分析方法,在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確定,在玉米秸稈黃貯過程中,添加纖維素酶能夠促進秸稈中粗纖維的降解,有利于產(chǎn)酸微生物乳酸菌的生長。隨著酶量的增加,NDF與ADF的下降幅度也在增加,但這種降幅與對照相比并不具有正相關性,隨著時間的延長,在45 d以后基本會處于穩(wěn)定期,這應該與秸稈中營養(yǎng)成分的消耗有關系。如果隨著黃貯時間的再延長,同等條件下,添加纖維素的組別與不添加纖維素的組別之間的差距會縮小,但縮小的幅度還需進一步的驗考證。乳酸菌的數(shù)量隨著酶量增加呈遞增趨勢,與對照相比差距極顯著,數(shù)量增加了3個數(shù)量級。隨著黃貯的時間延長,在同酶量水平下變化不顯著,僅是同一數(shù)量級內(nèi)的少量增加,這也符合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在一定的階段處于穩(wěn)定。但纖維素酶的添加對玉米秸稈黃貯過程中產(chǎn)酸微生物群落的貢獻是巨大的。干黃秸稈由于水分含量低,粗纖維含量高,微生物很難利用。在自然的黃貯狀態(tài)下,各類微生物需要漫長的過程進行代謝降解,黃貯時間長,降解效能低,加入纖維素酶之后,可以很快提高大分子物質(zhì)的降解,促進微生物對小分子物質(zhì)的利用,使其中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大大縮短了秸稈黃貯的時間,對秸稈的飼料化應用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