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卿卿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蔣冕(1463—1532年),字敬之,號敬所,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中廣西鄉(xiāng)試第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進士,選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編修,最終升遷至內(nèi)閣首輔。蔣冕歷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嘉靖三年擔任內(nèi)閣首輔兩月后,便致仕歸鄉(xiāng),《明史》稱蔣冕“持正不撓,有匡弼功”,著有《湘皋集》三十三卷、《瓊臺詩話》八卷、《瓊瑰錄》二卷。近年來學界對蔣冕的《湘皋集》及其生平、歷史地位、政績等進行了較多整理和研究,現(xiàn)對蔣冕生年、字號及其《瓊瑰錄》做一簡要考析。
關(guān)于蔣冕的生年,有不同的說法?!豆饘W文庫·桂學文獻研究》和梁稚穎《蔣冕〈湘皋集〉校注》、李柳寧《〈湘皋集〉詩詞卷校注》、鄭錦建《蔣冕〈湘皋集〉研究》認為蔣冕出生于天順六年(1462年)。彭子龍《廣西歷代經(jīng)籍志(漢—明)》和《蔣冕集》認為蔣冕出生于天順七年(1463年)。
據(jù)史料記載,蔣冕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考取鄉(xiāng)試第一。關(guān)于蔣冕考中鄉(xiāng)試第一時的年齡有兩種說法,一說蔣冕十四歲舉鄉(xiāng)試第一,一說蔣冕十五歲舉鄉(xiāng)試第一?!秶I征錄》卷十五《蔣公傳》、《嘉靖以來內(nèi)閣首輔傳》卷一《蔣冕》、《識大錄》皆記載蔣冕十四歲時考取廣西鄉(xiāng)試第一。《萬姓統(tǒng)譜卷》記載蔣冕十五歲時考取鄉(xiāng)試第一,所謂“蔣冕,字敬之,全州人。成化丁酉年十五舉鄉(xiāng)試第一”[1]。依照蔣冕老師丘濬所寫的《蔣冕敬之辭》[2]以及明人龍大有所撰《少傅蔣公敬所墓志略》[3],蔣冕十五歲中廣西鄉(xiāng)試第一。若其十五歲實歲考取鄉(xiāng)試解元,蔣冕生年應為天順六年(1462年);若其十五歲虛歲考取鄉(xiāng)試第一,則生年當為天順七年(1463年)。《少傅蔣公敬所墓志略》記載蔣冕出生于天順七年(1463年)。丘濬是蔣冕的業(yè)師,同時也是蔣冕生父的好友。龍大友與蔣冕是同時之人,兩家有姻親關(guān)系,這兩人當不會記錯蔣冕生年和考取廣西鄉(xiāng)試第一時的年齡。
《瓊瑰錄》卷上記載蔣冕寫給其舅陳以照的信中說道:“舅氏之年六十有五,而予年亦六十。嘉靖□□壬午夏四月朔?!奔尉溉晌缒辏?522年)蔣冕說自己已六十歲了,蔣冕所說六十歲若為虛歲,則蔣冕應生于天順七年(1463年),與龍大有所寫的《少傅蔣公敬所墓志略》相吻合。“太孺人生于滇,老于湘,而卒于京,至京未滿兩歲,而憂患疾病居其多,竟以正德丁卯(1507年)六月十九日卒于冕之寓舍。上距其生正統(tǒng)戊午(1438年)二月十五日,得年僅七十。皆不孝冕罪逆深重之所致也?!保?]蔣冕在《先母封太孺人陳氏行狀》中計算其母親的年紀,是按照虛歲計算,按此推算,蔣冕應出生于天順七年(1463年)。
蔣冕的字,有“敬之”“敬所”“升之”三種說法。筆者考察蔣冕的號,也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號“敬所”;第二種號“湘皋”;第三種號“敬所”,又號“湘皋”。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記載蔣冕字敬所,(清)梁章鉅著、蔣凡校注的《三管詩話》在校注中提到蔣冕字敬所;《桂學文庫·桂學文獻研究》和梁稚穎《蔣冕〈湘皋集〉校注》均認為蔣冕字敬之,號敬所,又號湘皋;鄭錦建《蔣冕〈湘皋集〉研究》認為蔣冕字敬之,號湘皋;李柳寧《〈湘皋集〉詩詞卷校注》認為蔣冕字敬之、敬所,號湘皋;彭子龍《廣西歷代經(jīng)籍志(漢—明)》和潘琦主編的《蔣冕集》認為蔣冕字敬之,號敬所。
明代文獻如《明分省人物考》卷一一三、《國朝獻征錄》卷十五、《國朝列卿紀》卷十二和卷十六、《殿閣詞林記》卷二、《萬姓統(tǒng)譜卷》卷八六、《識大錄》、《重編瓊臺稿》卷二一《蔣冕敬之字辭》、《皇明名臣言行錄續(xù)集》卷一、《名山藏》卷二二,清代文獻如雍正《廣西通志》卷七八、《粵西詩載》卷七〇、《御定四朝詩·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二》、《欽定大清一統(tǒng)志》卷三五六、《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卷一七〇、《千頃堂書目》卷二〇、《明史》卷一九〇均記載“蔣冕,字敬之”。
明代文獻《嘉靖歷來首輔傳》卷一、《弇山堂別集》卷四五和清代文獻如《明書》卷一二七均記載“蔣冕,字升之”。
清代文獻如《欽定續(xù)文獻通考》卷一九一、《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七五記載“蔣冕,字敬所”。
明代張宏道、張凝道撰《明三元考》記載:“廣西蔣冕,全州人,字敬之,號敬所,治書年十五,丁未進士,選庶吉士,仕至少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致仕,卒年七十一,贈少師,謚文定。”[5]這里指出蔣冕字敬之,號敬所。
明人龍大有所撰《少傅蔣公敬所墓志略》[6]記載蔣冕字敬之,號敬所,加上蔣冕老師丘濬所寫的《蔣冕敬之辭》[7],基本可以確定蔣冕字敬之。此外,《瓊瑰錄》有楊廷和、陳琬、羅玘、吳儼所作詩歌和序,在書中均稱蔣冕為敬之,此四人皆為蔣冕當時同僚,陳琬與蔣冕為姻親關(guān)系,陳琬顯然不會將蔣冕的字搞錯,因此蔣冕的字當為敬之。蔣冕著述《湘皋集》卷二〇《先世譜系記》亦載:“冕字敬之,行五。”
至于蔣冕的號,《湘皋集》中王宗沐、黃佐、陳邦偁、呂調(diào)陽所撰序言俱稱敬所,此四人稱蔣冕為敬所先生,并未直接稱蔣冕字敬所[8]。在《瓊瑰錄》卷首的序言中,李璧稱蔣冕為“少傅敬所先生,湘源蔣公”,“敬所”應為蔣冕的號。
此外蔣冕的號還有“湘皋”一說,筆者在檢索資料時并未發(fā)現(xiàn)有直接證據(jù)表明“湘皋”為蔣冕的號。在黃佐為《湘皋集》所作序言中,稱敬所先生作《湘皋集》,并未提到蔣冕的號為湘皋。蔣冕在其文中多自稱“湘皋病叟”或“洮陽病叟”,亦難以推斷出“湘皋”為蔣冕之號。
《瓊瑰錄》二卷,每頁十行,每行20字,黑口,雙魚尾,四周雙邊,版心刻有書名、卷數(shù)和頁數(shù),嘉靖元年刻本。該書板框行格與文字墨色濃淡有別,書邊框有斷裂之縫,第四頁、第八頁、第十五頁與其他頁面文字墨色濃淡有別,《瓊瑰錄》卷上第四頁有十余字字跡漫漶不清,現(xiàn)藏于國家圖書館,《瓊瑰錄》卷一為蔣冕寄給其舅陳以照的書信和詩,卷二為蔣冕同僚寫給陳以照的詩序。關(guān)于該書的書名,書序有“重其類乎古之道,謹為次錄,名曰瓊瑰。蓋取渭陽卒章之義,并以當時同官諸公所贈詩文附焉”[9]。李璧是借詩經(jīng)《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中的瓊瑰二字為書名。
《瓊瑰錄》的著錄可見于《天一閣書目》卷四、嘉慶《廣西通志》卷二〇八《藝文略上五·集部二》、光緒《廣西通志輯要》卷二、《廣西省述作目錄·文學·詩歌》、《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集部·總集類》、《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集部下·總集類》、《中國版刻綜錄·明代版刻·人名·李璧》、《福建文獻目錄·書名目錄》、《明代版刻綜錄·人名·七畫》、《廣西歷代文人著述目錄》。
除了《廣西省述作目錄·文學·詩歌》只是著錄書名,其余書目皆著錄書名、卷數(shù)、著者、輯錄者、成書時間。《福建文獻目錄》記載《瓊瑰錄》為晉江王檗撰,李檗刊,《明代版刻綜錄》記載《瓊瑰錄》為李檗撰,李檗刊?!稄V西歷代文人著述目錄》記載蔣冕的作品為《瓊瑰集》,而李璧的作品為《瓊瑰錄》。
按《明代版刻綜錄》所著錄“瓊瑰錄二卷明李檗撰,明嘉靖元年;李檗刊10”,查《明代版刻綜錄》凡例第五條,可知最后之號碼為《明代版刻綜錄》著錄各書出處之代號。又按《明版刻綜錄》17頁《本綜錄著錄各書出處代號一覽表》可知號碼“10”為《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瓊瑰錄二卷明李璧輯,明嘉靖元年自刻本”?!侗本﹫D書館善本書目》僅著錄輯錄者,未有著者?!睹鞔婵叹C錄》將“李璧”誤作“李檗”,并記著者為“李檗”,系轉(zhuǎn)引之錯。蓋《明代版刻綜錄》的作者未見過《瓊瑰錄》原書,而有此誤記。[10]《福建文獻目錄》因循《明代版刻綜錄》所作著錄,將著者以及刊刻者記錯,“李壁”誤記為“李檗”,撰者記錯為“晉江王檗撰”,亦是轉(zhuǎn)引之誤,以訛傳訛,將明代廣西人李璧刊輯本誤作福建人撰刻本。李檗為廣州四會縣人,《皇明貢舉考》卷七《嘉靖十四年會試·第三甲二百二十七名賜同進士》有記載“李檗。廣州四會縣”?!睹鞔婵叹C錄》將李璧誤作“李檗”,《福建文獻目錄》錯上加錯,將《瓊瑰錄》的著者、輯錄者全記錯,李檗、王檗并非《瓊瑰錄》的著者和輯錄者。《瓊瑰錄》著者為蔣冕及其同僚諸人,刊刻者李璧為廣西武緣人(今廣西武鳴),非廣州四會縣人李檗?!稄V西歷代文人著述目錄》記載《瓊瑰集》是蔣冕的作品,而《瓊瑰錄》是李璧的作品,將《瓊瑰錄》和《瓊瑰集》誤認為是李璧和蔣冕分別撰寫的兩部作品?!董偣邃浶颉穼懙煤芮宄袄铊?,公之鄉(xiāng)后進也,邇者二官臨安,過通海,訪諸陳氏,得是詩而讀之。……重其類乎古之道,謹為次錄,名曰瓊瑰。蓋取渭陽卒章之義,并以當時同官諸公所贈詩文附焉”。可見《瓊瑰錄》是李璧輯錄蔣冕寄給其舅陳以照的詩、書信以及蔣冕同僚為陳以照寫的序言而成,并非李璧的作品,李璧只是輯錄者,《瓊瑰錄》著者應為蔣冕及其同僚楊廷和等人。
《瓊瑰錄》卷上的內(nèi)容大都為蔣冕送其舅陳以照的詩歌,有《送舅氏陳公歸通海詩》一首588字、《寄舅氏陳公以照詩》九首和蔣冕寄給其舅的十一封手簡?!端途耸详惞珰w通海詩》作于弘治六年(1493年),《寄舅氏陳公以照詩》作于嘉靖元年(1522年)夏天。蔣冕的十一封通信手簡,其中一部分有月份而無年份。
卷下收錄的《送陳以照還通海詩》三首,分別是楊廷和、吳儼、羅玘所作;《送陳君以照歸通海序》共兩篇,分別為陳琬、羅玘所作;卷二收錄三首詩和兩篇序,皆作于弘治六年,是褒揚陳以照奉母命不遠萬里前來看望其姊和外甥。
從該書內(nèi)容可以得知,陳以照于弘治六年到北京看望蔣冕,此前陳以照先去廣西全州看望其姊即蔣冕生母,后又到廣東看望當時在廣東任職的蔣昪?!董偣邃洝分惺珍浀臅庞惺Y冕送其母至京師、蔣冕丁母憂歸鄉(xiāng)守制、蔣冕擔任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等內(nèi)容,這些事情均發(fā)生在弘治、正德年間,可知蔣冕與其舅從弘治六年開始一直有書信往來。該書成書于嘉靖元年(1522年)冬,蔣冕與其舅的書信往來也只輯錄到嘉靖元年(1522年),因此《瓊瑰錄》收錄的書信時間上限是弘治六年(1493年),下限是嘉靖元年(15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