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強
時令的新鮮“春菜”已經紛紛上架,不禁令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忍不住都想趕快買回家做上一桌鮮掉眉毛的“春菜宴”。但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中醫(yī)全科醫(yī)學教研室主任、中醫(yī)示范科魏華鳳副主任醫(yī)師提醒大家,春菜雖誘人,但過敏體質者卻須慎食。
春筍是當季的一道時令美食。春筍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素食第一品”。春筍含有充足的水分、植物蛋白、脂肪、糖類,含大量的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量較高的是膳食纖維、氨基酸。春筍不僅營養(yǎng)豐富,還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中醫(yī)認為,春筍性甘、寒,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春筍中的大量膳食纖維較難消化,同時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fā)哮喘、變異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于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群來說,食用春筍還易引起蕁麻疹。另外,小兒應少量吃春筍;老人吃筍一定要細嚼慢咽,切勿貪鮮過量而傷了脾胃。本身已經患有胃腸道疾病、腎結石、膽結石的患者也不建議食用春筍。為了減少春筍引起的過敏,建議大家吃筍前應先少量嘗點,如有反應,馬上停止; 如沒有反應,可適當再吃。若用筍片、筍丁炒菜,要先用開水把筍燙5~10分鐘,然后再配其他食物炒食。這樣既可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減少弊端,又能使菜肴無澀感,味道更鮮美。同時,吃筍時盡量不要和海魚同吃,避免引發(fā)皮膚病。
萵筍被稱為春天的“千金菜”, 俗話所說的“春令萵筍似千金”正是這么來的。中醫(yī)認為,萵筍性味苦、甘、涼,入大腸、肝、胃經,有清熱利濕,通絡下乳之功,適用于脾胃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尿血,產后缺乳或乳汁分泌不足等情況?,F(xiàn)代研究也表明,萵筍的漿液十分豐富,能刺激消化,增加膽汁分泌,刺激消化器官蠕動,增強消化力,有降血脂的功效。另外,萵筍的含鉀量也比較高,可利于促進排尿,適當減少心房的壓力,尤為適合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食用。
雖然說萵筍是很好的食材,但卻也不是人人都能夠享受的。這是因為,萵筍也是性屬苦寒的食物,過敏體質、脾胃虛寒的人并不建議吃。此外,萵筍中的一些物質對視神經有刺激作用,所以過量地食用萵筍,則可能會發(fā)生頭昏、嗜睡等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癥或誘發(fā)其他眼疾。因此,有眼疾的人也不建議吃萵筍。
春天的韭菜特別水靈,韭菜炒蛋、韭菜盒子、韭菜水餃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中醫(yī)認為,韭菜性溫,味辛、甘,入肝、脾、胃、腎經,有溫補肝腎、助陽、固精、止遺的作用。
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但是,如果你的胃腸功能很弱,吃韭菜反而會加重胃腸的負擔,誘發(fā)胃酸、腹痛、腹瀉等。另外,韭菜雖然是性溫的食物,吃了會提升身體熱量,起到一定的助陽目的,但對于本身屬于陰虛體質的人來說,其實是不適合多吃的。過敏體質者過食韭菜則可能會引起身體及面部的紅腫、瘙癢或是濕疹等,所以應少食、慎食。月經期的女性也不適合多吃韭菜的,多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行經的周期和量。
春天就是吃馬蘭頭的最好時節(jié),新鮮的馬蘭頭入口脆嫩清香,別有風味,馬蘭頭拌豆干也是江南菜品中常見的冷菜。俗話說“清明前吃三次馬蘭頭,可保一年眼不花”。中醫(yī)認為,馬蘭頭性平,味甘,微寒,具有養(yǎng)肝血、清肝火、清熱解毒的功效,也有較好的補血和明目作用。因此,馬蘭頭尤其適合肝炎、高血壓、青光眼、目赤脹痛等患者食用。
需要提醒的是,馬蘭頭性寒,體寒的人不建議吃,部分人群大量食用馬蘭頭后,胃部也會難受,患有胃潰瘍、胃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的人也不建議多吃馬蘭頭。另外,過敏體質的人也不建議多吃馬蘭頭,因為很易引發(fā)皮膚起紅點、周身發(fā)癢、浮腫、皮疹或皮下出血等過敏反應,這主要是因為馬蘭頭中的光敏感物質作怪。一旦發(fā)生過敏需要立即治療,否則過敏嚴重又拖延時間較久,可能會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害。
在眾多當春野菜中,必然少不了香椿頭。嫩香椿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氨基酸都達到了最高峰,口感也是最好的。不過,不少人吃了香椿頭后會誘發(fā)全身起皮疹等過敏反應,更有甚者可能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昏迷或是休克。這些很可能是香椿頭引發(fā)的過敏反應。
而且,香椿頭不但是一種“發(fā)物”,容易引起各種過敏反應,其中的硝酸鹽含量也不低。對于香椿頭的食用安全,雖然沒必要太過擔心,但如果保存方式不當,其中的硝酸鹽會轉化為亞硝酸鹽,影響人健康。所以,即使非過敏體質者食用香椿頭也應注意以下技巧:①選擇傍晚采摘的香椿頭。食品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經過一天的光照,香椿頭的硝酸鹽含量達到一天中的最低,適合采摘食用。②吃之前一定先用開水焯一下,可以減少硝酸鹽。③吃的時候配點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調和”一下,比如可以多吃點新鮮水果等。④只吃新鮮的香椿頭,越嫩的香椿頭硝酸鹽含量越少。室溫下存放的過程中,大量的硝酸鹽就會轉化成為亞硝酸鹽,腌制之后亞硝酸鹽的含量會迅猛上升。
大自然相生相克很神奇,所以,有些春菜吃了會誘發(fā)或加重過敏,但另一些春菜吃了卻可以防過敏。
洋蔥有殺菌、抑菌的作用。這是因為,洋蔥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即槲皮素,是一種天然抗組胺物質,可有效緩解過敏癥狀。而且,洋蔥中富含維生素C,也對提高免疫力、抗過敏有一定的幫助。洋蔥的吃法很多,但注意不要生吃,因為其刺激性的氣味可能會引起過敏性體質者不適。同時,洋蔥也不宜與雞蛋等易引發(fā)過敏的食物同食。做一道洋蔥炒肉片或者炒豬肝,都是不錯的選擇。
馬齒莧是春天常見的一種野菜,口感多汁嫩滑,含有豐富的植物多糖和維生素,可以營養(yǎng)皮膚,促進上皮細胞修復,而其中的黃酮和皂苷具有去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對提高免疫力、預防過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馬齒莧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焯水后涼拌,也可以做餃子和餛飩的餡,或是做餅,或是與蒜同炒。
魚腥草也叫“折耳根”。中醫(yī)認為,魚腥草性寒、味辛,歸肺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魚腥草含有魚腥草素、月桂醛等揮發(fā)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所含的槲苷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擴張腎血管,同時所含鉀鹽有增強利尿的作用。魚腥草還能改善毛細血管脆性,促進組織再生,有鎮(zhèn)痛、止血、止咳的功效。因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所以能明顯抑制機體的過敏反應。魚腥草的吃法有很多,其嫩莖葉,可炒食、涼拌或做湯。當然,魚腥草最好的吃法就是涼拌。其做法如下:①摘洗:將魚腥草去掉老根和須,只留嫩白根或葉片,洗凈,注意魚腥草泥沙較多,一定要多洗幾遍;②浸泡:魚腥草有著特有的腥味,需要浸泡10分鐘,有助于去除腥味;③調拌:將魚腥草的嫩白根或葉片放到盆里,依自己口味放入鹽、醬油、白糖、醋、香油,拌好即食。
藠頭是南方常見的一種春菜,外形像小頭蒜,也叫薤頭、野蒜,有“溫中散結、理氣寬胸、舒筋益氣”之功效。研究表明,藠頭里有一種產生獨特風味的物質具有一定清熱功效,是抗過敏的有效成分。藠頭一般都用于腌泡菜。對于過敏人群,建議可以拿藠頭熬粥、做湯、清炒等。
(編輯? ? 王? ? 幸)